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精彩导语: 城市精神,宛如人的灵魂,它是文明素养与道德风尚的综合展示,是意志品格与文化底蕴的精确提炼,是生活信念与人生境界的高度升华。品读下面这些精彩素材的时候.你一定会禁不住追问:我生活的城市。灵魂在哪里呢?  相似文献   

2.
程睿红 《陕西教育》2010,(12):22-22
我是一名普通的小学教师.从走上三尺讲台那天起.我就下定决心:要在自己所钟爱的教育岗位上用心耕耘、苦干实于、甘于平凡、无悔奉献,来回报生我养我的这方热土。15年来。我从农村小学走到城市学校.由青年人变成了中年人,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爱我所爱,在自己的岗位上尽职尽责.无悔奉献着。多年来我也总结了一些管理班级的经验.在此谈谈我的一些做法.与大家一起分享。  相似文献   

3.
甲:当到一个陌生的城市.面对一座座高楼大厦,我总觉得晕头转向.不知东西南北,真是影响心情!  相似文献   

4.
徐一龙 《大学生》2013,(13):133-133
四五年前的一个春节.我参加了一次初中同学聚会。那个聚会有点随性,我和绝大部分人已经很多年没联系了.见面后.虽然骨子里还是亲切.可还是有些陌生感。大部分同学都留在了我们那个不大的城市里.不是做公务员.就是在事业单位。很快.我就看出端倪:当年的化学课代表,是大家现在的领袖。他已经是电业局副处级干部了.电业局公认是个好单位.收入好.也有些实权。  相似文献   

5.
今天我特别高兴.因为这是放假的第三天.妈妈出了国,在瑞士学习,爸爸要带我回老家。坐车走在回老家的路上,我看见山上的树和草都绿了.路边开着五颜六色的野花.和我在城市里看到的不一样。我还看见田野里的老牛在踏踏实实地耕地,心中暗暗地想:我也要像老牛一样脚踏实地去努力学习。  相似文献   

6.
徐昕 《大学生》2013,(13):128-128
十六年前,我到北京读大学.这是我第一次来到这座城市。报到那天.辅导员给我们做安全教育.说曾经有个学生去王府井玩,结果丢了钱包.没法坐公交和地铁,只好一路走回学校.足足走了一天一夜。这个例子听得我们很是震撼。如今回想起来,从王府井到魏公村,走一天一夜也许有点夸张.但这多少说明了一个问题:北京真的是一座很大的城市。  相似文献   

7.
《今日中学生》2009,(7):63-65
遂宁市杨杨:小学四年级开始。我就和好朋友形影不离。人们都说我俩是亲姐妹.我俩也十分要好,但是前不久,她却离我而去了。她的父母移居到另外的城市.也把她带走了。这让我十分害怕,害怕她以后再也不会回来.因为她走后,再也没有跟我联系过。现在,我很茫然.不知道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8.
触摸城市     
《中国高校招生》2009,(9):59-59
我是一个在城市里长大的人。我习惯于视野中充满着林立的高楼.我爱看这个城市流光溢彩的夜景,当我走过那些商业街时,心中是对这个城市的自豪。  相似文献   

9.
1.根据图表回答问题: (1)凯莉从家里走到6号公交站需要8分钟,那么她想在8:30之前到达城市,最迟要几时从家里出发? A.7:22B.7:42C.7:50D.8:02 (2)彼得每天早上从8号站坐车到这个城市.每天下午花同样的时间回来。如果他下午5:43坐车离开这座城市,那么他大约几时到达8号站?  相似文献   

10.
追寻自然     
一口气把三部《黑客帝国》看完以后。我的内心充满了震撼:电脑病毒和机器对人类的奴役.人类沉浸在被程序设定的生活方式的满足中.这些奴隶在“母体”中被数据操控着.吃喝拉撒……而硕果仅存的真正的人类聚居在破败的地下城市“锡安”城内,  相似文献   

11.
语文新课标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虽然相对于城市而言,农村比较闭塞,但从写作的角度来讲农村也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为此,我在教学中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相似文献   

12.
九十年代初的鄱阳.在我的印象里是小街、小巷、还有岌岌可危的小房子.(解放路特别多)灰暗.陈旧.甚至有点破烂。但于我而言.在乡下生长了十几年了.这里毕竟是一个一切商品都可以用来买卖的城市.一个很大的城市。  相似文献   

13.
我们庞各庄二小位于美丽的永定河畔,闻名的中国西瓜之乡,是一所典型的农村小学。在农村基础教育改革中,作为一所基础相对薄弱的农村小学,面对农村教育出现的明显“城市取向”,我常常想:我们是不是也要随波逐流.想尽办法去朝着城市方向跑呢?偶然间我看了《光明日报》“蜜蜂为什么找不到出口”一文,“蜜蜂与苍蝇”的启示。使我眼前一亮:苍蝇之所以找到出口  相似文献   

14.
读了“奋斗·90年”人物报道中那些优秀党员教师的故事.我感慨良多,无论是扎根山区、与病魔抗争的刘强老师.还是工作在城市、服务在教学第一线的黎玉斌老师,他们都用青春和热情耕耘在重庆教育这块沃土上.默默地挥洒着、奉献着。在为他们的精神所感动的同时.始终有一个疑问萦绕在我脑海:是什么让他们数年、数十年如一日地坚守在平凡的岗位上.乐此不疲地追求着理想?  相似文献   

15.
城市的影子     
清晨,阳光诡异地照在脸上。我抬起手挡住了阳光.天是蓝色的,但天花板不是。于是,发现刚刚醒来的我已经丢失了城市,或者,我的城市抛弃了我。这里并不是我所熟悉的地方。被时空遗弃空置的死城,行人都失去了踪影.天空中云在翻腾.似汹涌的魂。  相似文献   

16.
课文《我与地坛》比较多地流露出了作者史铁生的宿命意识。 有的地方说得很直接,比如在谈到“我”与地坛的不解之缘时,作者写道:“我常觉得这中间有着宿命的味道:仿佛这古园就是为了等我,而历尽沧桑在那儿等待了四百多年。”“在人口密聚的城市里.有这样一个宁静的去处,像是上帝的苦心安排。”“宿命的味道”、“上帝的苦心安排”,说得直截了当。  相似文献   

17.
由于父母工作的原因.高一读书没多久,我就从我以前读书的县城中学转学来到了现在的城市,就读于这个城市里一个非常不错的学校。刚开始的时候.对于城市生活.我感到迷茫和恐惧。由于我以前读书那个县城,班级里的同学都说我们那儿的方言,因此不存在什么交流障碍,大家想到什么就可以说什么。然而在这里,无论是老师上课,还是同学们平常的谈话,都用的是普通话,我一开口就是方言,常惹得其他同学哈哈大笑。  相似文献   

18.
我是一个农村初级中学的语文教师.教了11年书。对于农村教育,我曾经彷徨、困惑,我甚至曾以为,一辈子扎根在农村学校,是不可能有出人头地的一天。在那段时间里.我陷入了深深的挣扎之中,我的努力会有回报吗?我能否像城市教师那样把课上得妙趣横生、生动盎然呢?思索的结果让我自己也很失望。我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农村教师.我绝不可能像城市教师那样成为“名教师”、“骨干教师”的.我的职责就是把自己的“三分半责任田”种好.就万事大吉了。  相似文献   

19.
吴放 《学前教育》2007,(10):24-25
小华: 你好!这封信我想和你谈谈由展示课引发的我的一些想法。 去年夏天,我应邀在广东的一个城市里看了一次展示课,地点是在一个干人大礼堂里面。两堂课是在礼堂的台上教的.当时到场观摩的有大约800多名老师。都坐在台下看。  相似文献   

20.
我的乡村     
梅朵 《青少年日记》2009,(11):40-41
我拿着城市户口薄生活已有二十多年,但我一直感到我是一个农村人,骨子里是个农民。我只是一个从乡村伸向城市的高高的树梢,作为一个农民,我永远属于泥土.来到城市我只是为了稀释一下城市的情调,我只是为了给城市增加一棵来自乡村的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