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于“生成”,当下的教育界众说纷纭,总有些让身在一线的教师们困惑得摸不清了方向:语文课堂教学既要超越知识和技能的藩篱,又要突破以“人文”代替语文的重围,走向智慧;既要重视双基,又要渗透人文。如此种种,做什么?怎样做?这些问题总是回荡在教师的耳际。  相似文献   

2.
徐红梅 《教师》2010,(36):97-97
常听同事抱怨,“学生年级升高了,但是上课的积极性却在骤减。”语文课堂也不例外:学生沉默寡言,发言不踊跃,课堂气氛沉闷似乎成了课堂教学的一种常态。如何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快乐学习的乐同,点燃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把高效课堂落到实处?笔者做了有益尝试,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具体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3.
金惠华 《考试周刊》2009,(34):71-72
一、对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理解 1.了解“语文课堂教学目标”叙写的新要求。 根据美国著名教育家马杰的观点。教学目标的叙写应该反映三个方面的问题:要求学生做什么?根据什么标准做?做到什么程度算合格?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学目标是教师要求学生达到的学习结果或最终行为的明确的阐述。这就要求课堂教学目标的叙写既要比较详细,又要有一定的概括性.以对教学和评价进行有效的整体指导。  相似文献   

4.
“儿童期,是身心生长最重要的阶段,也应是人生中最幸福的时光,教育所能成就的最大功德是给孩子一个幸福而又有意义的童年,以此为他们幸福而有意义的一生创造良好的基础。”哲学家周国平一语道破了儿童教育的真谛和使命。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不禁要扪心自问:“我的语文课堂,学生感到学习的幸福了吗?体验到学习的快乐了吗?”据一份《小学语文课堂学生幸福现状的调查报告》显示:小学生语文课堂学习“幸福感”普遍低于数学、英语等其他学科,并随着年级的上升,语文的学习“幸福感”呈逐渐下降的趋势。要改变这一现状,迫切需要语文教师找寻儿童语文学习的“幸福密码”,唤醒他们对母语的热爱,对语文课堂的向往,引领他们感悟语言文字的美好,收获语文学习的成功与快乐,帮助他们在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中拥有成就感,在言语实践中感受幸福,体验美好。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参与者和组织者”。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既要用好语文这门工具.又要凸现小学语文的人文精神和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  相似文献   

6.
什么样的课堂才是有效的语文课堂呢?余文森教授认为:“教学的有效性要关注学生的发展,既要促进学生的当下发展,同时还要关注学生未来的发展.”怎样构建有效的小学语文课堂呢?笔者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努力从以下四个维度着手,对构建小学语文有效课堂作了一些探索与思考。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学习要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对于生成,目前教育界众说纷纭,似乎让身在一线的教师困惑得找不到语文课堂的正确方向:语文课堂既要超越知识和技能的藩篱,又要突破以"人文"代替语文的重围,走向  相似文献   

8.
【课标·教材·学情】 “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堂教学既要发挥语文交际工具这一功能。让学生学会运用语言,又要充分挖掘课文的人文因素,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受到熏陶。像《海燕》这种名家名篇更是语文学习的范本。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堂教学如何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成为当前语文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既要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又要减轻学生学习负担,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扎实,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既要选用最佳的教学方法,又要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怎样巧选教法,基本上可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根据教材特点巧选  相似文献   

10.
顾黄初先生早在《语文教学要贴近生活》一文中就指出:“语文教学的改革,关键在贴近生活,这是‘根’。”即把生活引入语文课堂,变语文课堂为生活的“天堂”,让学生在生活的海洋中享受学习的快乐。这里“生活语文”中的“生活”二字,就是教师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将学习与陶冶灵魂、磨练思想、完善人格结合起来。怎样让生活语文化、语文教学生活化呢?  相似文献   

11.
在十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深深地觉得语文教学不仅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主要的是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他们的各种能力,达到“教会学生学语文”的目的。有些学生读到初二初三,甚至有些高中学生还问:“语文学什么?”“语文怎么学?从哪里下手?”这里实际显示出一个问题:语文课究竟该教什么?怎么教?语文学科内容庞杂、广泛,学习过程漫长,不能立竿见影,单靠语文课堂和语文教材学不好语文,只学语文而不学其他学科也学不好语文。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把语文教活,始终把一教会学生学语文”当…  相似文献   

12.
吕叔湘先生曾指出:语文教学关键在于一个“活”字。“话”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益的法宝。一个充满活力的课堂,能让学生对知识的探索、能力的提升达到最佳状态。如何激活语文课堂教学?笔者认为:语文课堂要焕发生命的活力,语文教师应积极创设调动学生学习激情的情境。多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注重教材的拓展延伸。  相似文献   

13.
时常听到有老师慨叹:“语文到底怎样了?怎么越教越不会教了!”这番感叹道出了目前语文教学的些许尴尬。可不是吗,当前语文教学改革可谓学说繁多,流派纷呈,让人应接不暇;语文课堂可谓花样辈出,热闹非凡,让人眼花缭乱。但静心审视,可以发现语文课堂有时候所呈现出来的其实是一种“草盛豆苗稀”的虚假繁荣,语文的本体往往会被游离于教学内容的热闹场面所遮蔽,使人越发觉得语文课似乎又失去了它的本真。那么,语文到底是什么?语文教学应该要干什么?这些看似清楚的问题,如今却变得有些模糊了。这些命题看似简单,却关乎着语文的本原和本质,值得我们好好地去追思,去探寻。  相似文献   

14.
张复兵 《考试周刊》2011,(90):36-36
语文课的本色是什么呢?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现如今,为了丰富语文课堂内容,大量的非语文的东西源源不断地涌进语文课堂,语文课仿佛成了综合课,承载了太多的非语文的东西。与之相反,有的课堂又似乎太过贫乏.教学教师没有运用有效的教学手段,以至于学生感觉枯燥无味.课堂成了教师“唱独角戏”的舞台。这样两个极端走向。都与语文的本色格格不入。要把语文课真正上得出色,  相似文献   

15.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语文课堂改革既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又要注意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语文所必需的基本技能,而不是一味地求新、求异  相似文献   

16.
语文学习不能没有训练,因为“语文是一门以掌握母语交际能力为主要目标的课程”。“而掌握技能的关键在于训练,这一点学界早有定论。”(吴忠豪:《训练,语文教学的立身之本》)当然,语文训练要把握语文学科的特性,注重语文学习的趣味、情味、意味。那么,语文课堂该如何开展扎实又有语文味的训练呢?本文试以《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一课为例,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7.
看了李镇西老师的《从“打倒语文”到“语文万岁”》一文之后,笔者感触颇深。该文述说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由原来的不喜欢而低吟“打倒语文”到后来学得快乐而高喊“语文万岁”的巨大逆转,深刻地反映了新课标指导下语文教改的成功感。诚然,乘教改之东风,许多语文教师认真钻研教改,发挥创造潜能,配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给语文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然而,在这些活泼的语文课堂教学中,笔者深感有许多似乎走入了误区。(一)貌似自主不自主自主,就是要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针对文本明确自己该学什么、发现了什么、疑…  相似文献   

18.
程彩萍 《成才之路》2010,(20):65-65
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教学始终处于一种“封闭型”状态,教学内容固定。教学手段单一,教学形式呆板。这种教学组织的后果是扼杀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缩小了学生的语文视野,学生的语文能力得不到提高。大语文教育观认为:“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主要靠的是大量的语言材料的积累和反复多次的语文实践。这就要求语文课堂教学要由“封闭”走向“开放”。如何使语文课堂教学走向开放呢?  相似文献   

19.
王玲君 《教师》2010,(34):15-15
如何在有限的40分钟语文课内既“夯实双基”,又培养能力,还能愉悦情感,增强教学的有效性呢?答案是吸引学生热爱学习。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吸引力,目的就是要提高课堂的有效性,让各种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获。那么,我们的语文教师如何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语文课堂充满吸引力呢?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堂要抓住语言实体引导学生学出语文味,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机统一;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既见树木又见森林,即既要学会整体感知,又要学会细处摄神,让学生的心灵在博大却又细腻的语文氛围中自由跳荡。可见,语文课堂教学只有基于语言的学习,把学习语言、培养语文能力和人文熏陶统一起来,才能事半功倍,相得益彰。也就是说,语文课堂不仅要发展学生的语文技能,还要发展学生的精神力量,让学生学有灵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