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众议 《科技文萃》2004,(6):100-103
最早将<堂吉诃德>介绍到中国来的是周氏兄弟,即鲁迅和周作人.他们于20世纪初在日本接触到了这部作品.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鲁迅的家人、亲属及朋友的信件、文章及回忆录等大量史料 ,揭示鲁迅与周作人关系破裂的原因在于周作人的日本妻子羽太信子在经济上挥霍无度 ,在人品上欠佳 ,在性格上乖戾 ,而周作人惧内、无原则 ,从而导致兄弟失和 ,鲁迅被迫离开北京八道湾住宅 ,并且从此兄弟二人在政治思想上也分道扬镳  相似文献   

3.
秦雪 《文教资料》2012,(27):54-56
鲁迅与周作人的新诗数量虽然不是很多,但在白话诗的草创阶段却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在新诗尝试和探索的初期,周氏兄弟的新诗都打上了时代精神的印痕,表现出许多相似之处;然而鲁迅和周作人的性格和思想各异,他们的新诗创作在思想内容与艺术风格上的差异也是明显的。  相似文献   

4.
著名学者朱正从25岁写鲁迅传记起,至今已是第5次写鲁迅传记。新作《一个人的呐喊》引用了大量的新材料,纠正了一些学术界流行的看法。朱正分析大量资料之后推断出,鲁迅与周作人失和原因在于周作人妻子羽田信子癔病发作,周作人轻信妻子谗言所致。此外,朱正还认为,《伤逝》这篇小说实际上足哀悼兄弟恩情。1925年10月12日的《京报》副刊上,周作人发表了一篇短文《伤逝》,借了罗马诗人的一首诗和英国画家的一幅画,  相似文献   

5.
徐峰 《德州学院学报》2004,20(3):9-11,23
鲁迅先生在兄弟失和这一大背景和新年团圆日这一小背景的共同影响下改写出<风筝>.他借助"风筝"这一兄弟手足之情的象征物体,在主体部分人称上采用"反客为主"的手法,曲折表达出想要宽恕周作人的过失而不可得的感想.  相似文献   

6.
周氏兄弟笔下的北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对鲁迅与周作人的文学创作与学术活动都有着很大的影响,北京的存在对二人成了一种参照,潜在地制约和丰富了他们对乡村中国的文化想象。倘若没有北京的生活经验,鲁迅的乡下小说图景或许不会那么浓地呈现出地域色彩;而周作人关于江南民俗的勾勒,也缺少了对比的色调。鲁迅对北京文化始终持有一种批判态度,而周作人则对北京文化从批判逐渐走向欣赏。打量周氏兄弟与北京文化的关系,可以感受到现代文化中的分分合合,兴衰流变。鲁迅与周作人有许多相近的思想,曾经有过密切合作的历史,也留下了诸多令后人玩味的故事。他们留给北京的,远不是文学上的花絮,倒是关于知识分子自我选择的文化难题。  相似文献   

7.
周作人和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坛上的两位大家,他们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两人迥异的人生观和人生姿态却使他们走上了不同的人生道路。本文侧重从周作人和鲁迅的人生历程,并结合对其作品的剖析,揭示两者其内在相异的精神结构和人生态度。  相似文献   

8.
文章叙述分析了周氏兄弟失和后鲁迅对周作人为人为文的接受——态度、观点及其反应,表面上两人失和后没有了直接联系,实际上鲁迅对周作人的总体接受正面多于负面。  相似文献   

9.
本文论述了鲁迅和周作人兄弟早期译文《域外小说集》的成功之处和失败之处的客观历史原因。  相似文献   

10.
左玮 《现代语文》2007,(10):44-45
周作人和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坛上的两位大家,他们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两人迥异的人生观和人生姿态却使他们走上了不同的人生道路。本文侧重从周作人和鲁迅的人生历程,并结合对其作品的剖析,揭示两者其内在相异的精神结构和人生态度。  相似文献   

11.
有人说,鲁迅正在离我们远去,周作人正在向我们走来。这或许是事实。但我却并不以为然。一个人,在他的青年时代,首先读的是鲁迅还是周作人,我想,可能对他的一生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一个时代,是提倡鲁迅还是周作人,我想,对于今后整整一代人也会产生很不同的影响。对今日中国青年,今日中国知识分子来说,更需要的还是鲁迅,而不是周作人。当然,鲁迅与周作人是亲兄弟,鲁迅也并不知道周作人的“后事”。但即使从周作人的“前事”而言,他与鲁迅的地位也是不可同日而语的。这不仅是从文学史角度的评价,而且是就他们对于中国文化对中华民族的意义而言…  相似文献   

12.
阅读训练     
正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鲁迅不应离我们远去杨曾宪有人说,鲁迅正在离我们远去,周作人正在向我们走来。我却并不以为然。我是31年前读的鲁迅,1年前读的周作人,中间隔了30年。但鲁迅仍然离我很近,周作人仍然离我很远。一个人,在他的青年时代,首先读的是鲁迅还是周作人,我想,可能对他的一生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一个时代,是提倡鲁迅还是周作人,我想,对于今后整整一代人也会产生很不同的影响。对今日中国青年,今日中国知识分子来说,更需要的还是鲁迅,而不是周作人。  相似文献   

13.
曹聚仁与鲁迅的关系是人们所熟悉并经常谈及的;但曹聚仁与虽为鲁迅二弟、却有着不同追求的周作人的关系相当密切,这也是不争的事实.或许“曹聚仁与周氏兄弟的关系”将给人们提供一个理解曹聚仁的思想和学术以致性格复杂性与丰富性的极好视角;本文想提供一些有关曹聚仁与周作人关系的材料,以供对此课题有兴趣的朋友参考.  相似文献   

14.
刘恩波 《成才之路》2009,(27):I0012-I0012
鲁迅对周作人的怨中,其实常常夹带着爱和企盼。即使在其逝世前的几天,枕前还放着周作人的书,闲来时也翻阅着。而周作人笔下的鲁迅,在晚年已发生了变化,可以心平气和地打捞历史旧迹了。辽宁人民出版社最近再版了孙郁的《鲁迅与周作人》,在原版的基础上增加了许多珍贵的历史图片资料,看起来很是赏心悦目。  相似文献   

15.
从《我的兄弟》和《风筝》的文本异同中可探究《风筝》的创作真意 ,并联系兄弟失和一事以及厨川白村理论对鲁迅的影响 ,可以看出《风筝》的真意其实并非如李天明所说鲁迅对兄弟的“忏悔” ,而是曲折表达了他对周作人的怨恨之情  相似文献   

16.
鲁迅曾说:“五四”时散文小品的成功,几乎在小说、戏曲和诗歌之上。而这是与周氏兄弟的贡献分不开的。郁达夫曾评价说:“中国现代散文的成绩,以鲁迅周作人两人的为最丰富最伟大。”可以说周氏兄弟是我国现代散文的开创者和奠基者,虽两人走的是完全不同的散文创作道路:鲁迅将随笔散文发展成匕首与投抢的杂文,并逐渐形成文学领域中的新体裁;周作人则把随笔散文发展成平和冲淡的小品散文,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在“五四”时期,周作人不仅在文学理论上大力提倡创作“美文”,而且在实践上身体力行,致力创作了大量的散文,从“五四”前后…  相似文献   

17.
鲁迅与周作人的新诗创作有共性,但异质性更为明显。表现在在新诗审美特性的选择上,周作人强调艺术的美,鲁迅则更强调艺术的真。在新诗的具体创作实践中,鲁迅的诗思在诗美的层面上达于崇高的"深,"周作人的诗情在诗美的层面上显示出和谐的"善"。  相似文献   

18.
文海勾沉     
茅盾出生地不是乌镇是青镇;朱正新作披露鲁迅兄弟失和原因;舒芜研究周作人的缘由;“床前明月光”非李白原诗;王蒙的名字源自《茶花女》;鲁迅曾说自己不配拿诺贝尔奖;  相似文献   

19.
鲁迅、周作人为现代散文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本文试图以鲁迅翻译的厨川白村的文艺论著《苦闷的象征》为一个原点,挖掘其对于鲁迅、周作人散文创作的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学术史上,有两位大家深以“惧内”而闻名:一个是周作人,他被老婆逼得与鲁迅兄弟失和,后来甚至做了汉奸;另一个就应该是胡适了。可怜的胡博士在悍妻的淫威之下,不情愿地与这个小脚太太走完了一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