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以准确的历史文献 ,碑刻资料等 ,论述了弥勒佛由《弥勒下生经》中所塑造的形象在庄严的未来佛传入中土之后 ,究竟是如何经过三次演化而转化为慈眉善目、笑逐颜开的胖佛爷的过程。从而证明了产生于印度的佛教传入中国后必须与本土的传统文化相融合 ,演变成中国化的佛教 ,才能生根、发展的道理  相似文献   

2.
东方霓裳 “千歌万舞不可数,就中最爱霓裳舞!”这是唐朝大诗人白居易于陪宴昭阳殿欣赏霓裳羽衣舞后所写的诗。1997年10月6日,我们一行在宁波新建的体育场内,也欣赏到题为《东方霓裳》的大型歌舞。那晚,强光照射,一片灿烂,有少女千人,盛装耀眼,歌舞方罢,又有千人少女,轻歌曼舞,翩然登场,如此一幕幕地轮番表演;最后则是数百人的“名模”队伍,一队复一队,各着绚丽服饰,各展绰约风姿,说不尽的千种风情,万般仪态。——这就是“97宁波国际服装节”的开幕盛典,观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提出了关于"批判的武器"和"武器的批判"的重要思想理论,指明社会实践、思想理论和人民群众三者的相互作用关系。通过对思想理论的解读,结合我国新时代发展建设的新要求和新的历史任务,得出了理论应该不断地进行批判、理论的发展需要不断用新的思路指导实践,以及不断发展形成的新理论应被运用到新的社会实践中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4.
本文结合礼仪在发展演变过程中的内容特征和时代特点,以传统与现代两个相对基点为参照,将我国礼仪发展的历史划分为原始礼仪萌生期、传统礼仪成型期、传统礼仪鼎盛期、传统礼仪衰落期和现代礼仪新生期五个分期。  相似文献   

5.
异军突起 从1850-1975年的工业时代里,成功的企业靠的是把新技术融入实物资产中,借此提高效率并大批量生产标准产品.成长期的施乐主要凭借着卓有成效的技术创新和市场推广,成为新市场的开拓者和领导者.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在恢复重建的基础上有了较大的发展.重新审视发展民办高等教育的意义,探寻发展民办高等教育的新思路有重要意义.文章从几方面探讨了民办大学存在与发展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7.
萧子显将文章描述为“性情之风标,神明之律吕”,是将“性情”“神明”视作文学之本体,文章即呈现及体知此本体之媒介,论文学创作则言“事出神思,感召无象,变化不穷”,不脱“神一象多”之范畴,此观念皆本王弼玄学而来;然其论文所重者在具体、变化、多样之现象,以其用而论其体,目的是为文学变化寻求依据,所本正是郭象玄学即体即用之观念,其论文学之演进,即“新变”之发生,逻辑理路又甚合于郭象“独化论”与“自性”说。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女真民族曾经两次崛起,先后建立了金和后金政权,金朝是中华一体格局下的北方统一政权,而后金政权虽然兴起于东北,却发展成为统治全国的统一政权。纵观中国各少数民族的发展,没有哪一个民族能够有女真民族这样的历史际遇。  相似文献   

9.
随着5G引领的先进技术综合应用和商用的不断推进,媒体融合发展进入新阶段,国际传播也呈现了智能化、数字化的新型发展趋势。全球网络传播环境、参与主体、信息采集方式、内容呈现方式以及信息的传播速度、传播形态等均发生了深刻变化。因此,5G时代的全球传播应结合先进技术的发展方向和特点,调整传播思路,积极应用“5G+”技术,加强各国间技术信任,构建数字命运共同体。要在新的时代背景和传媒技术环境下,创新国际传播的渠道和方式,发展新型国际传播,从而更快速、更全面地实现我国国际传播全媒体发展,布局全媒体传播蓝图,更好地塑造“全球中国”形象。  相似文献   

10.
从臣民转变为公民,这是我们中国人对自已进行的一次脱胎换骨的自我改造,是中国人国民性的质变和升华。这将是8000年中国传统文化和5000年中华文明传统最重要最伟大的历史变革,是当代中国最重大的价值观念和价值哲学的伟大革命变革。必须要的历史条件,就是坚决贯彻落实中共十八大提出的“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依宪依法建设中华有序民主共和制度法制体系,即建设中国共产党自内而外有序民主的领导制度体系,建设人民政府自上而下有序民主的运用公共权力管理公共事务的公共管理制度体系,建设公民大众自下而上有序民主的参与选举、决策、监督和管理的基层社会制度体系,实现党政民三者合为一体,依宪依法治国理政,当代中国才能从根本上根治腐败、建设廉政,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中国才能早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实现现代化,中华民族和古老中华文明才能真正实现伟大复兴,中国社会才能真正实现从臣民社会转变为公民社会,中国人才能真正实现从臣民转变为公民。在当今中国大变革时期和中国人价值观念变革的大潮中,能够帮助我们在现实中拨开迷雾看清从臣民比较顺利地转变为公民的前进方向和道路、能够帮助我们在新时代继续前进实现中华文明伟大复兴的价值观念和价值哲学的新哲学观念是“新实学”。“新实学”非一人之力所能为也。然而,只要对“新实学”有兴趣的同仁齐心协力共同深入研讨,必能建成新实学。  相似文献   

11.
一、软压力和软实力问题的提出 笔者一直在从事一项课题研究“西方媒体中国专栏的中国观研究”。本研究主要是选择欧美国家主要媒体网站的“中国专栏”或“亚太专栏”作为分析对象,考察其对中国报道的议题、报道标题、新闻框架、话语分析等。  相似文献   

12.
礼:从历史到哲学——孔子与儒家社会理想学说的创立韩德民一三代时期,学在官府。春秋以后,随着周王室的衰落和封建的解体,王官之学逐渐连同王朝史官而分布流散于列国。王官之学,无非礼学。国之大事,惟祀与戎。礼源于各种原始的巫术礼仪、图腾禁忌,所以祭礼是礼的集...  相似文献   

13.
文化是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在不同的历史、地理等条件下创造出来的。反过来它又影响着该地区该民族的全部生活与历史。中国文化和西方欧罗巴文化属于完全不同的两大文化体系,在世界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在即将迎来东西文化大汇萃的二十一世纪的时刻,把二者做一比较,对于相互弥补,把人类文化提高到一个更高新的阶段,是有一定意义的。 众所周知,《维那斯出生》是站立的,基督耶稣也是直挺挺地被钉在了十字架上。这一生一死代表了欧洲的文化基调——立式文化。与此相对应的是以中国文化为中心的东亚的坐式文化。在汉文化圈内,释迦佛主是坐着的,老子骑青牛亦属坐式,孔子画像虽有坐有立,但孔子讲学时是以中国最古典的坐法——盘腿姿势出现在史书中,并深深地印在每一个东方人的脑海里。当然,罗汉多为立像,观音菩萨也是站着的,但这些并非东方艺术的主旋律。文化不是几何,能以一直线截然分之,只能看其主流而论其特色。在西方也有《入睡的维那斯》油画,也有著名的雕塑坐像《思想者》。“思想”是为了下一步的行动,是为了动,所以,欧洲的立式文化也可以用一个“动”字来概括,而中国文化则以“静”为美为尊。  相似文献   

14.
正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综合国力的进一步增强,世界对中国的关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如何加强国际传播力建设,让世界准确、客观、全面地了解和认知中国,是摆在中国媒体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国际传播力建设需要不断探索,不断创新。我们能否摆脱传统的"外宣模式",改变长时期并在相当程度上存在的针对性不够强的"泛传播"现象,实现国际传播的有效性,取决于我们的媒体在精准传播方面的理念更新与创新实践。  相似文献   

15.
阮籍是魏晋之际著名的文学家、玄学家,他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用玄学——审美——文学的全新理念,对阮籍作品中的审美理想给予单独的、完整关照,探讨阮籍的玄学思想对其诗歌作品审美理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导演史蒂芬·戴德利执导的四部电影《时时刻刻》《朗读者》《特别响,非常近》和《垃圾男孩》都与小说文本有着密切的联系,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导演运用电影艺术完美地演绎了小说文本,在表现多重主题的同时,尤其擅长对人性的细节刻画,让观众在感慨人物命运的同时不断审视人性,不仅聚焦人类生存的困境,而且在反思审视人性的同时将落脚点放在如何实现人性的救赎上。导演史蒂芬·戴德利通过作品表达了对人类命运的关心,对人性的呼唤,只有人性得到救赎,才能迎来一个光明、和谐的社会。  相似文献   

17.
张谨 《文化学刊》2010,(2):145-150
科学真理问题是科学观的核心问题。后现代科学哲学家、科学知识的社会学家以及后现代主义者对科学与政治、科学与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关系进行了广泛探讨,深刻地揭示出了科学及其真理与政治文化之间的内外关联。这些思想引起了人们对科学文化的未来进行重新定位和思考。  相似文献   

18.
从对“如何是佛”的回答看禅宗的核心思想方立天佛教是富于理想主义和超越主义思想色彩的宗教。佛教的最高目的是,通过特定的修持,以求超越生死的痛苦,获得人生的解脱,实现成就正果的理想。“佛”是佛教觉悟圆满的理想人格、崇高象征、庄严代表,追求成佛是中国佛教徒...  相似文献   

19.
<正>2016年,中国电视对外传播领域有一件值得载入史册的事件,即中央电视台创立的中国国际电视台(中国环球电视网,英文缩写为CGTN)正式开播。正如1992年中央电视台创办第四套节目(CCTV-4),成为中国电视对外传播史的标志性事件。中国电视国际频道是中国电视对外  相似文献   

20.
辽宁是十六国时期鲜卑族所建前燕、后燕、北燕即三燕国(建都皆为龙城,在今朝阳老城区,已发现宫城南门)和辽代(东京,在今辽阳,未经发掘)、清初(由新宾赫图阿拉城到清初沈阳城,部分尚有地上保存)等几代王朝建都之地,向前则可追溯到五千年前红山文化的"古城古国"——牛河梁遗址。它们都是东北地区历史文化发展的成果和结晶,前后应有可比较甚至相互联系之处。苏秉琦先生曾将七千年前的沈阳新乐遗址所代表的文化遗存与三百年前沈阳故宫及清陵所代表的早期清政权文化遗存联系起来,归纳出一些共同特点和对沈阳城市今后发展的启示作用。[1]就城市发展史特别是都城发展史来看,近年,牛河梁遗址和清初沈阳城都有新的研究成果,相互比较,可能会有新的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