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从科学学科分类体系看自然科学学科发展态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先选取国际上极具代表性的,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英国、美国、俄罗斯、德国、日本、韩国、中国等设置的国家标准学科分类体系,通过对照表直观展示了所含的自然科学学科分类体系结构的差异。其次选取国内外所使用的几个重要的,如ISI科学网、中国知网、百科全书、维基百科、百度百科、爱思唯尔等实用信息资源学科分类体系,对其中的自然科学学科体系做了详细的探讨。在国家标准和实用信息资源学科分类体系中自然科学学科类别比较分析的基础上,从宏观层面上揭示了自然科学的总体结构,并由此透视出现今自然科学学科发展的态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意义]梳理算法构建论文层次学科分类体系相关研究,归纳总结现有研究尤其是应用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相关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提供参考与借鉴。[方法/过程]首先,界定算法构建论文层次学科分类体系的概念和内涵,从3个阶段梳理其发展历程。其次,根据构建流程从构建数据关系、聚类方法和描述学科领域几个步骤整理相关研究。最后,梳理学科分类体系特点,以及在构建领域数据集、描述学科结构和学科标准化等方面的应用,指出目前各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结果/结论]算法构建论文层次学科分类体系及其应用目前仍然是科学计量学的前沿问题。随着分类数据可获取性提高,论文层次学科分类体系的接受度和使用范围正在不断扩大。但依然存在以下主要问题,值得进一步研究:(1)由于缺少广泛认可的大范围的金标准数据,目前算法构建的论文层次分类体系的准确性还存有争论,相似度算法的优劣还未有统一结论;(2)以计算得到的关键词给聚类结果进行命名是目前的主要方式,但可读性较差,不利于使用者快速了解各类别内容;(3)在应用中与其他分类体系的比较研究还较少,没有充分揭示论文层次分类体系的特性。未来可在构建领域数据集、描...  相似文献   

3.
【目的/意义】对比分析不同学科分类体系下的学科结构,研究学科分类体系对学科结构画像的影响。【方法/过程】以国内42所双一流建设高校为例,对比分析WOS、ESI、SCADC2和CT2四种分类体系下同一年度机构间和同一机构年度间的学科均衡度和学科结构相似度的一致性和差异度。【结果/结论】在学科均衡度方面,不同学科分类体系下的机构学科均衡性具有一定的一致性,其中WOS、ESI和CT2三种分类体系下的一致性较高;根据不同分类体系得到的高校学科均衡性可能存在截然相反的发展趋势。在学科结构相似度方面,四种分类体系虽粒度不同,但基于学科结构相似性得到的高校聚类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均能较好反映不同类型高校的学科结构特征;但是在反映年度间学科结构变化方面,细粒度的学科分类体系能起到更好的揭示作用。【创新/局限】需要使用更多的指标,在更多的层面进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4.
目的】学科分类作为科学研究的框架,在科学的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以计量学理论为基础,以《中国图书馆分类法》自然科学领域二级类目为分析对象,利用引文数据分析学科之间的相关关系,对二级类目进行修正,希望构建适应期刊分类定位需求的合适的分类体系。【方法】基于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借助期刊之间的耦合强度研究学科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通过聚类分析的方法,建立起一个经过整合之后的改进的学科分类体系,在此基础上运用关键词识别、主题挖掘等文本挖掘方法对新构建的学科分类体系的合理性进行解释。【结论】基于期刊耦合强度的学科分类体系具有符合目前期刊发展和学科发展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施振宏 《现代情报》2005,25(10):215-217
论文分类与图书分类有许多不同点,不能搬用图书分类法给论文分类。且《中图法》缺乏简明性、易用性和实用性,不适用于论文的分类;论文分类应该用学科分类法。《学科分类与代码》在我国“学科分类”理论和方法的研究上达到了领先地位,且具有简明性、易用性和实用性,适用于论文的分类。  相似文献   

6.
科技期刊管理工作中学科分类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文章简介了主要大学科的发展现状,分析了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特点,针对科技期刊管理工作的需要和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趋势,提出了科技期刊学科分类构想。  相似文献   

7.
产学研合作不仅促进科研,也是一种经济活动,通过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促进经济发展。职业教育在中国台湾地区产品开发与技术研究中扮演重要角色,以中国台湾地区科技职业院校八大学科分类为例,探讨其产学研绩效(专利、论文和科研课题立项),实证分析中国台湾地区技职高校学科分类的产学研成果和分布。结果表明,农学院、工程学院获得政府拨款和产业基金最高,其专利产出和高质量论文产出也相应最高,体现了这两类学科在产学研成果上紧跟政府和产业需求,也从侧面体现了政府和产业的推动对高校产学研绩效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意义]探索不同社会科学学科间差异,支持学科建设、科技检索服务,进一步完善文献学科的分类体系。[方法/过程]基于多种深度学习模型和预训练语言模型构建社会科学文献学科分类器,利用CSSCI目录中的20多个一级学科中近350万篇文献构成的数据集进行实验;利用Sentence-BERT输出摘要句子向量并进行层次聚类,根据聚类结果划分学科组,并计算模型对于不同学科组的分类性能以缓和学科交叉的影响;利用模糊准确性指标输出模型对每条记录输出的前N个高概率学科以弥补原有学科分类的局限性。[结果/结论]在“摘要+标题”上使用深度预训练语言模型取得最佳性能;基于层次聚类所得的学科组进行的分类较单一学科性能有所提升;模型的模糊准确性在N=3时能够达到96%。[局限]未考虑从全文文本上获取更丰富的文献学科特征进行自动分类。  相似文献   

9.
10.
11.
本文分析了中国民营企业薪酬体系设计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实施职位薪酬体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中国特色科技评价体系建设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技评价已经成为科技管理实践和学术理论研究的热点问题,积极探索建立科学合理、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技评价体系得到了国家和社会各方的关注。本研究基于对我国科技评价工作现状的系统调查,分析了当前我国科技评价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总结了我国以政府为主导的科技评价活动的由来与发展及其管理运行模式,梳理了当前科技评价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表现,以此为基础,阐释了对构建"中国特色"科技评价体系的理解,提出了我国科技评价体系建设中宏观层面的制度化保障体系、中观层面的多元化组织体系和微观层面的规范化操作体系三层体系架构,进而对多元化组织体系中政府、科学共同体和社会三大主体参与评价的功能定位进行了论述,并对我国科技评价体系的建设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目的]引入基于论文层次的学科分类体系,挖掘其在期刊学科布局分析中的潜力.[方法]采用典型案例对比分析的方式,对论文层次分类体系在期刊布局相关研究中的优势进行例证.[结果]在期刊学科分布分析中,论文层次分类体系可有效揭示综合性期刊和专业综合期刊的明显学科分布差异和侧重.在学科演化分析中,论文层次分类体系可以及时反映期刊...  相似文献   

14.
创新体系是整合创新要素组成的制度框架和社会网络,也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一种制度安排.我国的创新体系包括国家创新体系与区域创新体系,它们在近几年都取得了成效,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在自主创新成为国家经济和科技发展战略的新形势下,创新体系必须要有新的模式和思维,应在发展国家创新体系的前提下,注重发挥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作用,注意发挥政府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创新体系是整合创新要素组成的制度框架和社会网络,也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一种制度安排。我国的创新体系包括国家创新体系与区域创新体系,它们在近几年都取得了成效,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在自主创新成为国家经济和科技发展战略的新形势下,创新体系必须要有新的模式和思维,应在发展国家创新体系的前提下,注重发挥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作用,注意发挥政府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从中国现行空间规划现状出发,通过辨识各级、各类空间规划之间的关系,深入分析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三者为主体的空间规划体系内部冲突,倡导构建基于"三规合一"思路的"纵向协作、横向联合"国家空间规划体系,提出可供具体操作的空间规划体系框架与实现途经,并对未来我国空间规划体系发展方向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17.
文庭孝  刘晓英 《情报科学》2005,23(5):664-668
本文论述了国家信息安全的战略意义、主体、内容和层次,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构筑中国国家信息安全防御体系的总体框架,即“中国信息安全球形三维防御体系”。  相似文献   

18.
中国科技计划体系及管理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目标类型、国家干预程度和管理模式三方面对中国科技计划体系进行了详细分析。特别是定义了六种管理模式,还探讨了各种管理模式的特点,并指出了中国科技计划管理模式应变化的方向。最后作了相关性分析。  相似文献   

19.
创建中国高校科技创新体系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创建中国高校科技创新体系,就是要实现与国家创新体系的有效对接,如何从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上,对科研活动实现有效的引导和调控,是创建中国高校科技创新体系的核心任务,对策研究主要包括,如何加强科研平台、创新团队、产业化平台和评估体系等建设。  相似文献   

20.
社会保障制度是工业革命的产物。随着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发展,建立与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已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实行的一项经济制度和社会制度。到1999年,世界上已有172个国家建立了综合或单项的社会保障制度。为了争取或保持执政地位,各国竞选者或执政者无不非常重视就业、社会保障的作用。社会保障成为雇佣者与被雇佣者之间利益的平衡杠杆,成为社会的“稳定器”。市场的运行法则是效率优先,是强胜弱汰,是一种强有力的激励机制和约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