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高校住房出售后的物业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教职工住房出售给教职工以后,仍然存在着住房的售后管理问题,具体采取怎样的管理方式,设想如下: 高校职工住房出售后,学校不会继续对出售了的住房提供无偿的管理、维修服务,而要采用物业管理的服务方式。原因有二:一是教职工以房改的优惠价购买了住房后,拥有了住房的部分产权和收益权,有义务对住房的维修、管理服务承担费用。二是原  相似文献   

2.
国家计委投资司有关人士指出,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因经济状况的变化对住宅条件的需求也不断发生变化,要求增强住宅的流通性,这就必须迅速建立、健全房地产二级市场,为购房者提供各类房屋流通信息、产权交换场所及必要的服务。因此要改变现行的不完全产权住房销售政策,所有住宅应以完全产权形式销售。对首次购买普遍商品住房应该实行减免契税等优惠。购买平价房后转购普通商品房的,其出售平价  相似文献   

3.
按照“以出售公有住房为侧重点,售、租、建并举”的房改方针,湘潭大学自1994年开始实行住房制度改革以来,出售原公有住房951套;占全校总房源的75.4%;国家、单位、个人三方投资新建、扩建住房256套;个人全额集资新建校园内住房102套,初步实现了住房投入产出良性循环的目标。为进一步加大房改力度,今年还拟在校园外建教工住宅小区,全额集资新建校园外住房72套,将实行物业管理社会化。以上举措为住房建设增  相似文献   

4.
浅谈高校住房管理体制的转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随着房改深入发展,全国高校的自管住房大量出售,职工个人在住房消费中的投资比例逐步加大,货币化分配的实施,住房的产权向多元化方向发展,人们愈来愈迫切的感受到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行政型、福利型的住房管理模式已无法适应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深化住房制度的政策要求,应迅速建立起企业化、专业化、社会化的住房管理模式,高校住房管理体制的转变已成必然。一、高校住房管理体制转变的必然性1-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在行政性福利型的房产管理制度下,房管部门管理的住房是国家资产,产权单一,它的产权和管理权是统…  相似文献   

5.
我国高等学校住房制度改革工作,近几年来发展迅速,取得了很大成绩。高校通过集资建房、出售公房等各种形式的房改,广开了筹资渠道,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国家投资不足的困难,使教师住房难的问题得到了明显改善。 以黑龙江大学为例,1992年实施房改前,全部教工住宅仅有6.4万平方米。通过四年多的房改,到1995年底,该校新建住宅达4.6万平方米,而国家投资部分总共才有130万元。  相似文献   

6.
一、要注意房地产权。房地产权是拥有住房的重要凭证。花巨资购买商品房,要搞清所购房屋的产权归属,有无出售权力。凡产权不明或产权纠纷尚未了结的商品房,购置务必谨慎。二、要注意房屋相关设施的配置。供水、电力保障、交通及排污管道等是购置商品房的重要条件。这些是否配套、齐全,要认真察看,切莫花钱买得空房一套。三、要注意有关户口费用问题。由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大多数农民也纷纷进城急购商品房,但由于我国城乡户口管理的现实,买房时务必搞清户籍入城管理费、迁入费等有关手续及费用数额与规定,谨防“黑人黑户”惹来麻烦。四、要…  相似文献   

7.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居民对住房数量质量的需求不断增加,传统地由国家解决居民住房问题的福利性租赁模式已被打破。近年来,各省市为解决广大城市居民住房困难,一大批的住宅小区磷次栉比,这种出售商品房和依靠国家、集体、个人三方集资建房,个人拥有部分所有权和使用权的住房政策更为人们所接受,但人们在行使房屋所有权能的过程中,对普通的相邻关系提出了新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改善住房条件,稳定青年教师队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国家房改政策的推进、福利分房逐步取消,商品房价格不断上扬,高校青年教师购买房屋前的住房困难日渐突出。该文多方面分析了现阶段学校青年教师普遍存在的工作与住房之间的矛盾,探讨与分析了如何有效地使用学校空闲住房进行周转、提高公有住房使用率、解决青年教工住房困难的同时,稳定青年教师队伍,保证学校教学、科研工作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9.
近些年,随着国家房改力度的加大。我区高校绝大多数教职工,积极参予房改并相继取得了100%的住房产权,而买了楼房之后,教职工普遍关心的便是今后房屋的维修和管理问题.1.房改前后维修管理问题住房制度改革前,由于受封闭式办学和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行政性的管理体制和福利性的供给服务方式的制约,我区高校在住房维修管理方面采取“学校建房、修房,提取房租、以租养房”的模式。这种管理模式曾对学校的房屋管理工作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它已经不适应当前的市场经济发  相似文献   

10.
一、在高校房改过程中教职工须更新观念在中国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期,我国高等学校的住房是上级主管部门下拨建房款,学校将房盖好,无偿分配给教职工,仅收取低廉的租金,房屋的维修也全由学校负责,但全部产权归学校所有。随着改革的深入发展,这种计划经济的福利型住房制度的弊端也显现出来。首先它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住房需求。九五期间,  相似文献   

11.
高校公有住房出售后,校园内是否应保留一定数量的住房用作部分一线人员住用的公寓及其建立方式、管理模式、与房改政策的衔接等,本文拟就以上问题作一探讨。1.高校建立公寓式住房的背景及必要性1994年国务院《关于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决定》发布后,高校房改售房提到议事日程,许多高校开展了出售公有住房的工作。房子都卖了,一  相似文献   

12.
正一、高校住宅小区物业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一)现状在房改前,高校教职员工住房产权单一,都是国有资产,学校负责住房的使用调剂、维修和维护。公房出售后,大多数住房不但由原来的国有资产转变成教职工个人的私有财产,而且因原来教职工的离职、退休、去世等多种因素将住房  相似文献   

13.
随着住房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教职工住房绝大多数已出售,这一方面使原有的公房所有制为主体的房屋格局被大量共有、共用而相互毗连的房屋格局所取代,另一方面使传统的按产权、按部门分散管理,以及用计划包干的维修办法已不能适应房屋产权多元化的需要。因此要求有与之相适应的房屋管理的新模式来代替传统的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4.
住房制度的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民群众十分关注的一件大事。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加快住房建设,缓解居民住房困难,不断改善住房条件,正确引导消费,使住房在管理和使用上逐步实现商品化。邓小平同志1980年提出住房制度改革的设想以后,国务院于1988年和1991年先后发出了三个文件,就住房改革实施中的一系列问题作了明确的政策规定。根据国务院文件精神,江苏省住房改革的基础工作已在1988年进行,並在一些市、县作了单项改革的试点。1991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江苏省正式颁布了《江苏省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实施意见》,从此,房改工作在全省逐步铺开。高等学校是社会的一个部分,必将随着房改工作  相似文献   

15.
高等院校住房制度的改革,同全国其他单位一样,正在蓬勃展开,改革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优惠售房是其中的一种。尽管国家教委几次下达文件,规定校园内的住宅原则上不出售给教职工个人,但各地区的部分院校根据房改的属地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在京高校老旧小区物业管理的现状、困难及对策人手,分析其历史原因和问题根源,探究可操作的物业管理模式. 一、高校住宅小区物业管理现状 (一)产权结构多元化,大体归纳为三种类型 一类为已购成本价住房,拥有房屋所有权,已购成本价住房有些已经上市交易,购买人取得商品房的所有权;第二类为未购买的福利承租房,承租人的权益类似于所有权住房;第三类为高校新引进人才使用的周转住房,按时交纳房租后拥有使用权.  相似文献   

17.
随着全国住房制度改革的深化,高校住房制度改革也在不断前进。目前,在高校中普遍建立了公积金制度,实行了提租,并开始出售部分公有住房。但如何结合高校的实际情况进一步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加快高校房改向商品化、社会化过渡,本文就此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随着住房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教职工住房绝大多数已出售,这一方面使原有的公房所有制为主体的房屋格局被大量共有、共用而相互毗连的房屋格局所取代,另一方面使传统的按产权、按部门分散管理以及用计划包干的维修办法已不能适应房屋产权多元化的需要。因此要求有与之相适应的房屋管理的新模式来代替传统的管理模式。因而,适应房屋产权多元化管理的需要,建立业主参与和物业管理企业专业管理相结合  相似文献   

19.
基本住房产权作为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和政府的一项重要民生事业,理应得到尊重和有效的法律保障.但随着我国城镇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和商品房泡沫的不断涌现,基本住房产权与商品房市场化凸显出了日益严峻的矛盾.共有产权住房模式、个人科学合理定位、住房产权保障立法、政府监管等都是解决住房产权问题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高校住房制度改革经历了二十年的风风雨雨,虽然在建立职工住房公积金、公有住房租金改革、公有住宅出售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随着北京各高校住房福利分配的停止和住房补贴工作的启动,房改工作暴露出的问题也越来越多。1.房改工作暴露出的问题亟待解决1.1 房改综合配套改革跟不上房改是一项综合配套的改革。住房福利分配制度的改革,意味着与之相应的一切福利制度均应随之改革。然而,与住房福利分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