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今时代,女性的社会地位虽然有所提高,但父权制社会对女性的传统看法仍深深扎根于人们的思想中,使得女性不自觉地处于社会的边缘,被他者化.对此理解最透彻的莫过于弗吉尼亚·伍尔夫,而这在其作品<一间自己的屋子>中则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相似文献   

2.
易绯 《文教资料》2008,(10):39-41
传统观点认为<去灯塔>是一部关于拉坶齐夫人的高尚情操的小说,本文对此提出了质疑.通过对小说中两个主要的女性角色的性格分析,我们发现伍尔夫在小说中表达了她对女性创作所面临的物质困境和来自男性的性别歧视的压力的关注和批判.同时,她也在该小说中表达了她的有关女权主义观点以及她所倡导的"双性同体"的写作意识.  相似文献   

3.
从玛格丽特·富勒到露西·伊里嘉蕾,争取平等独立的女权主义运动一直活跃于西方历史上,并对后来黑人女性主义和亚裔女性主义及文学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尤其是凯特·米里特时期,女权主义运动更是表现出势如破竹之势。作为女权运动承上启下式的人物,弗吉尼亚·伍尔夫不仅为女性主义的发展提出新见解,更是引领了女性主义向更加成熟完善的方向发展。本文以《一间自己的房间》为例,以解构主义为理论基础,探究伍尔夫包容的女性主义思想,以期对伍尔夫的作品及女性主义的发展有更加深刻透彻的认识和解读。  相似文献   

4.
1929年,英国女作家弗吉利亚.伍尔夫发表了备受当代女性主义者赞誉的经典之作《一间自己的屋子》。笔者认为,女性的历史地位和现今社会地位决定了女性写作不可能同男性作家一样自由,只有具备女性写作所独有的要素以及最重要的自我意识,才有可能摆脱男权文化的影响,真正意义上进行独立创作。  相似文献   

5.
这里从剖析弗吉妮娅·伍尔芙的名著《一间自己的屋子》关于女性作家的私人空间理论,揭示英国维多利亚时代文学女性在创作中所承受的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压力。对女性文学的空间理论进行梳理性探讨,以求达到对其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观念的进一步认识。  相似文献   

6.
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看伍尔夫的《一间自己的房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视角出发,通过探讨弗吉尼亚·伍尔夫的经典之作——《一间自己的房子》,追溯了女性主义文学的渊源,指出了“一间自己的房子”与女性创作的关系:女性创作需要一间自己的房子,分析了女性在文学创作过程中所面对的压力,这种压力成为伍尔夫写作《一间自己的房子》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7.
《一间自己的房间》是20世纪英国著名意识流作家伍尔夫的散文批评名作,这篇文章的主题是“妇女与小说”,伍尔夫在文中提出了女性写作需要有一间自己的屋子和每年500英镑的进项,同时也表述了“雌雄同体”的文学观念.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伍尔夫的《一间自己的房间》为主要研究对象,从女性主义的视角分析贾辉丰和王义国两位译者对同一作品的不同解读以及具体表现形式。本文旨在通过对《一间自己的房间》两本汉译本的比较,更好地理解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和表现,同时期望能够为女性主义翻译研究和《一间自己的房间》汉译本的研究做出微薄贡献。  相似文献   

9.
弗吉尼亚·伍尔夫是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家们不可回避的先行者,她的女性主义思想修正了传统的男性化的理论建设,肯定了女性自身的价值,使女性主义文学理论粗具规模。论著《一间自己的房间》是她女性主义思想的集中体现,她认为女性要想独立,首先应该有真正属于自己的写作空间,本文即从物质空间与精神空间两个方面简要分析了弗吉尼亚.伍尔夫女性观。  相似文献   

10.
伍尔夫在《自己的一间屋》里,通过一个虚构的女性人物莎士比亚的妹妹朱迪思,讲述了19世纪以前英国妇女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反映那个时代的女性小说家写小说的原因及艰辛。女性应该有自己的一间屋,不仅是容身之所,还是独立自由的象征。  相似文献   

11.
12.
李展 《文学教育(上)》2010,(17):112-113
王晓英的《漏雨的屋子》表现了作家惊人的文学素质。小说中,作者以一种正视现实苦难的悲壮情怀,叙写了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的悲剧,包含着悲天悯人的巨大的人道情怀。  相似文献   

13.
一间自己的房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伍尔夫是女权主义批评的先驱,她的长篇论文《一间自己的房间》最早在文学领域展开了对父权文化的清算,她批评父权制文化对女性的压抑,肯定被父权社会拒绝的女性文学传统的存在,为女性写作找到了一个历史支撑点;她提出的女性作家应在不忽略自己性别特色的前提下努力达到双性写作佳境的观念,显较后来排斥男性的女权主义批评家更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同属农村题材的<白鹿原>与<创业史>塑造了众多的女性形象,并以大量的笔墨对女性的形象进行了探索,但在表现妇女解放方面却各有侧重.<创业史>中的女性虽然有一些新的精神气质,却始终未能突破封建男权话语的框架,未能突破封建旧伦理、旧道德,大都融入了社会的洪流之中;而<白鹿原>中的女性大都被封建礼教束缚着,但其形象却让人真切地看到争得妇女解放的光明之路.  相似文献   

15.
弗吉尼亚·伍尔芙(1882~1941),英国现代著名作家,她不仅是意识流小说的主要代表,也是杰出的文学理论家、批评家和随笔作家,西方女权运动和女性主义思潮的先驱者,是20世纪文坛当之无愧的“女状元”。有精神疾患,虽饱受病魔煎熬,仍然创作不辍,自1915年发表处女作《出航》之后,相继发表《夜与昼》、《雅各的房间》、《到灯塔去》、《海浪》等多部享誉世界的小说。伍尔芙的散文随笔也是卓然大家,曾作《泰晤士报.文学副刊》、《耶鲁评论》、《大西洋月刊》等英美重要报刊的特约撰稿人后结集为《普通读者》(一、二)、《自己的一间屋》等十多个集子行世。  相似文献   

16.
在原则问题上,鲁迅的思想行为是由高度理性的独立意志决定的,这是鲁迅决不会“失去”的“个性”,也是“鲁迅之为鲁迅”的根本特点。认为鲁迅“常常失察而被利用”以及“鲁迅如果活到后来,也会失去个性乃至同流”,这些观点是很难使人认同的。  相似文献   

17.
文章通过伍尔芙《一间自己的房间》中的著名论断,发掘出奥斯汀《曼斯菲尔德庄园》中范妮"房间"的意义。并认为范妮并非是一个传统守旧、唯唯诺诺的女人,而是一位具有主体意识的女子。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赵常丽的诗集《永远的屋子》进行了评论,以为赵氏的诗情重于意,构思新颖,而且语言显得准确、凝练。  相似文献   

19.
1927年创办的《大公报》副刊《妇女与家庭》记录了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妇女的社会生活状况;在内容上提倡新的健康生活理念、新的婚恋家庭观、积极探寻妇女解放的途径;在办刊特点上体现着传统与新潮思想并存、注重妇女的自我批判、注重内容的实际化充实化等;对当时的妇女解放运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姚洁 《考试周刊》2014,(56):36-36
本文结合女性主义浪潮,分析了电影《蒙娜丽莎的微笑》中三位女性的形象,指出了女性的独立不是与男性社会的对立,而是一种依据内心的意愿独立选择人生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