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曾巩,字子同,北宋临川南丰(今江西南丰)人。曾巩出生在一个富有文化教养的官宦之家,少年丧母,祖父与父亲都在地方任职。曾巩小时候聪慧而且勤奋,他12岁时所作的《六论》,语言精炼,章法奇巧,气势雄伟,很快便在乡里声名鹊起。  相似文献   

2.
曾巩(1019--1083),字子固,建昌南丰(今江西南丰)人,北宋散文家,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出生于江西南丰一个官宦人家,12岁时曾巩就作了“六论”一篇,为当时所赞。16岁,即笃志为古文。 后随父曾易占迁移至玉山县(江西境内),其间周游当地,曾巩写成了《游信州玉山小岩记》,内容主要是记述玉山县的地貌,包括溶洞、岩石等。  相似文献   

3.
傩舞之乡,蜜橘飘香,曾巩故里,书声琅琅。南丰县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以下简称南丰附小)坐落在唐宋八大家曾巩故里、闻名遐迩的蜜橘之乡——人文气息浓郁厚重的南丰县中心城区,校园书香似蜜橘般沁人心田。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南丰附小秉承"成功教育、和谐发  相似文献   

4.
曾巩,江西南丰人,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宋史·本传》说他天性‘警敏’,六岁,‘读书数百言,一览辄诵。’‘年十有二,试六论,援笔而成’。虽然,曾巩‘未冠’已声闻天下,但是他的仕途却异常坎坷。他从十七岁开始,历次礼部会考他都参加。但每次都满怀信心地去,名落孙山而归。曾巩的家非常贫穷,他有一个庞大的家庭,他兄弟姐  相似文献   

5.
曾巩诗文集除《元丰类稿》以外,尚有《续元丰类稿》、《外集》,可惜后二者已佚。《续元丰类稿》、《外集》的亡佚时间及内容学界虽曾有考辨,但仍有缺憾。二者初编本在明嘉靖年间尚存于世,其内容包含了今存之金刻《南丰曾子固集》的部分内容,亦包含曾巩《南丰杂识》的内容,而历来大多认为是史学著作的《隆平集》亦可能包含有《续元丰类稿》、《外集》的内容。  相似文献   

6.
正曾布(1036-1107年),字子宣,江西南丰人,北宋著名文人曾巩异母弟。父亲曾易占在其年幼时去世,曾布童年时,便从学于其兄曾巩。曾布中进士后授官,被宋神宗赏识,并在王安石推行新法之时大力相助,后在宋徽宗时期任丞相。为"南丰七曾"之一。曾布这件《致质夫学士尺牍》为楷书,凡十行,每行字数不一,共70字。纸本墨笔,纵28.1厘米,横39.7厘米。从尺牍的内容来看,这应当是曾布写给自己的友人"质夫学士",并告知其虽然重回朝中已有  相似文献   

7.
曾巩(1019——1083年),字子固,江西南丰人。宋仁宗嘉祜二年进士。做过几任地方官,后在朝任史馆修撰、中书舍人等职,整理和校勘过许多古籍。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所写的《宜黄县学记》是一篇内容丰富的教育专论。  相似文献   

8.
墨池记     
曾巩(公元1019-1083),字子固,汉族,抚州南丰(今江西南丰县)人。“唐宋八大家”之一,著有《元丰类稿》50卷、《续元丰类稿》40卷、《外集》10卷等。墨池在江西省临川县.相传是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洗笔砚处。曾巩仰慕王羲之的盛名,曾专程去临川凭吊墨池遗迹。州学教授(官名)王盛请他为“晋王右军墨池”作记,于是曾巩根据王羲之的轶事,写下了这篇著名散文《墨池记》。  相似文献   

9.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1019 年生于江西建昌军南丰。幼时警敏,读书数百言,脱口成诵,终生不忘。十二岁时试做《六论》,援笔即成,辞句雄伟可喜。一个才华横溢, 文章出类拔萃的才子,却为何屡试不中?这是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相似文献   

10.
曾巩(1019一1083),字子固,宋建昌南丰(今江西南丰县)人,官至中书舍人(起草皇帝诏令的官),谥号文定,世称南丰先生,他年少能文,颇受欧阳修赏识,后成为欧阳修诗文革新运动的积极支持者,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宋史》称他“为文章,上下驰骋,愈出而愈工。本源六经,斟酌司马迁、韩愈,一时工作文词者,鲜能过也”。其文收入《元丰类稿》。  相似文献   

11.
北宋江西文风的发展可分做三个阶段:庆历以前,南丰曾氏、临川王氏已提出"长于议论、务用应世"的文学理念;庆历至嘉年间,欧阳修、曾巩、王安石结成师友,使江西几个古文家族汇流,遂形成江西古文家主盟文坛的事实;嘉以后,江西籍作家归纳欧、曾等文风特色,进一步塑造了"江西文风"的概念。  相似文献   

12.
“初谓独轩然,百鸟而一鹗。”900多年过去了,曾巩的道德与文章,一直为后人所景仰,亲切地称他为“南丰”先生。他以其光辉的散文成就深刻影响着后代文坛。在自南宋以迄明、清正统古文家们的心目中,他一直是“文道合一”散文大家的典范。其中对他最推崇的又是明代的唐宋派王慎中、  相似文献   

13.
墨池记     
背景链接 曾巩(1019--1083),字子固,汉族,抚州南丰(今江西南丰县)人。“唐宋八大家”之一,著有(《元丰类稿》50卷、《续元丰类稿》40卷、《外集》10卷等。墨池在江西省临川县,相传是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洗笔砚处。曾巩仰慕王羲之的盛名,曾专程去临川凭吊墨池遗迹。州学教授(官名)王盛请他为“晋王右军墨池”作记,于...  相似文献   

14.
王安国卒年有熙宁七年、熙宁九年、元丰初年等多种说法,实牵涉王安国晚年之仕历、官职及王安石、曾巩诸文系年等问题。结合相关文献,详加辨析,可推定其卒年当在熙宁九年末。  相似文献   

15.
一、作者简介曾巩 (10 19— 10 83) ,字子固 ,江西省南丰县人 ,出身于一个世代书香的官宦家庭。他自幼聪慧 ,又用功甚勤 ,发奋上进。嘉二年(10 5 7年 ) ,欧阳修奉诏主持礼部贡举 ,改革考试文体文风 ,曾巩与苏轼兄弟一道得中进士 ,时年三十九岁。曾巩曾在朝廷和地方任职 ,颇有政声。元丰三年 ,留三班院供事。元丰五年 ,擢拜中书舍人 ,次年卒于江宁 (今南京 )。曾巩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的文学成就虽不及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 ,但在当世与后代也有很大影响。曾巩一生整理古籍、编校史书也很有成就 ,《战国策》《说苑》《列女传》《李…  相似文献   

16.
曾巩的《救灾议》是一篇超出常人见识的论议文。在这篇论议文中,曾巩不仅批判了无益于救灾补败的常行弊法和拘挛之见,又提出了足可以“救其患”、“复其业”的良策,充分体现了曾巩匡时济世,为天下计的政治理想和深邃目光,还显示出曾巩论议笔力雄赡的特色。  相似文献   

17.
南丰傩舞以其古朴、粗犷、豪放和文化内涵丰富被誉为中国古代舞蹈的“活化石”,引起学术界的普遍关注。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江西南丰跳傩、婺源傩舞、乐安傩舞、萍乡湘东傩面具名列其中。文章从南丰傩舞的舞蹈形态、音乐形态、道具、服饰对南丰傩舞的艺术形态进行综合分析,以期为南丰傩舞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当代傩舞创作提供理论依据,并实现傩舞从舞蹈原生态——课堂教学——舞台表演的艺术转换。  相似文献   

18.
客家人在海南主要分布在儋州的南丰、洛基等地。据史料及笔调查,南丰与洛基等地的客家话有差别,南丰是客家人最为集中的地区,本以南丰的客家话为记录对象,着重讨论南丰客家话与粤西等其他地区客家话的比较。从中发现南丰客家话与粤东、粤西等地的  相似文献   

19.
曾巩是欧阳修最为得意的弟子,他无论在仕途上还是文学上都受到了欧阳修的提携。欧阳修在"文"与"道"两方面对曾巩产生了深远影响,曾巩一方面继承了欧阳修的学术思想,一方面对"文"、"道"这类传统命题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总体而言,曾巩更关注文章所承载的"道",对文辞的雕琢重视略有不足。  相似文献   

20.
“物不得其平则鸣”。曾巩与韩愈一样,具有针对现实鸣不平的精神。不同的是:曾巩鸣不平,往往坦然直言,无所疑惧,矛头直指当朝黑暗的官府;韩愈则多“择其善鸣者而假之鸣”,文字婉转。仕途坎坷的曾巩多数为他人鸣不平,自鸣不平者较少;而才高数黜的韩愈,怨愤郁积于胸,自鸣不平屡见于文字间。从曾巩的许多诗文来看,其针对现实的不平之鸣,在深度和力度上要超过韩愈。游国恩等先生主编的《中国文学史》说曾巩“很少有韩愈那种针对现实鸣其不平的精神”、“缺乏现实内容”、“缺乏新鲜感或现实感”,这不免离开了曾巩作品的实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