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探究实验能有效地训练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达到科学创新的目的。为了给学生提供进行完整科学探究活动的机会,使学生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体会科学家在科学研究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以及科学家怎样通过一次次努力来得出结论,学生参与实验探究活动是非常有益的。根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人教社出版)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探究“根的什么部位生长最快”探究实验中,探究实验装置有不足之处。如把发芽后的种子放到培养皿水中或放在培养皿内的湿纸上,培养的幼根会弯曲生长,使学生用小尺测量不方便,拉直测量时会弄断幼根…  相似文献   

2.
探究“根的生长部位”是七年级《生物》第五章第二节的教学实验。笔者在教学实践经验中,对该实验的材料和方法作了部分改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1教学分析苏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7单元第19章“远离烟酒”一节主要介绍了酗酒与吸烟的危害,通过探究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开展“吸烟与肺癌发病率”的讨论活动,使学生远离烟酒,珍爱生命,关注健康。通过对所教班级调查,全班43人,收到调查表28份,醉酒过有9人,吸烟有19人,其  相似文献   

4.
杨庆才 《生物学教学》2007,32(11):35-37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主要讲格里菲思、艾弗里和赫尔希三位科学家探索DNA是遗传物质的历程与思想。根据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要求在夯实基础知识的同时更侧重学生探究能力培养与情感体验。笔者在实际教学中,让学生跳出教材,利用他们已有的认知进行探究活动,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一年有四季之分,这是众所周知的。殊不知,每个星期也有“春夏秋冬”。科学家发现,每个星期都有类似“春夏秋冬”的“四季”:星期一气温开始上升,犹如“春暖”来临;星期三气温上升至最暖和,好比“盛夏”;星期四气温开始下降,转为“秋凉”;星期六气温降至低点,而星期日则是“最冷的一天”,不妨称之为“寒冬”。  相似文献   

6.
“心理距离”,即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之间的距离,过近或过远都不能形成审美态度。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解释这种“距离”现象:有三个人同去一风景游览地,第一人看到了这里的大片森林可以赚钱;第二人因忧心忡忡而对什么都无动于衷;第三人则迷恋于这里的景色,陶醉于审美对象之中。三种态度以“心理距离”解释,第一人便是“心理距离”过近,第二人乃“心理距离”过远,第三人才  相似文献   

7.
一、解题注意点⒈首先观察图形在增多还是在减少。⒉先比较第二个图形与第一个图形有什么不同,再比较第三个图形与第二个图形有什么不同,以此继续下去,从中找到规律。二、举例例1从右边五个图形中,选出一个合适的图形,填到左边图形的方框中去。解:通过观察,对图形进行比较,左边4个图形,从左到右的排列是:右边的图形分别比左边的图形都增加一根竖线和一根横线,因此方格中的图形应该比前一个图形增加一根竖线和一根横线,所以答案是④。例2在图中,方格内应有多少个小圆圈?解:从第一图25个小圆圈起,第三图是9个小圆圈,第…  相似文献   

8.
王超 《生物学教学》2007,32(7):62-62
贵刊在2007年1期刊登的周贤老师《“艾滋病”知识拓展活动的设计与探究》的文章写得很好。不难看出作者有着相当强的敬业精神与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相信无数的人在这一“艾滋病”知识拓展活动的设计与探究中受到了直观而深刻地教育,其受益者不仅是学生,还有期刊的读者,其社会效益就更不用说了。  相似文献   

9.
《草船借箭》(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19课)教学片段:师:我们来看第6自然段的第二句话:“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  相似文献   

10.
成功的品质     
在一条马路上,一位智者遇到了三位埋头苦干的修路工人。这位智者问了他们一个同样的问题:“你在做什么?”第一位回答说:“在修路”,第二位回答说:“在挣钱,养家糊口“,第三位回答说:“在为国家做贡献”。你喜欢哪种回答?如果是你,又会做出哪种回答?第一个工人就事论事,低头干活不看路,他看不到工作有什么意义,属于当一天和尚撞一  相似文献   

11.
“测量肺的容积”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三章第二节中的一个探究实验。其目的是通过练习测量肺的容积,培养学生转移空间的思维能力。然而在教学中,教师运用教材上的提示对学生进行测量引导时,学生对课本的提示提出了质疑,以下是笔者在教学中与学生们共同探讨该探究方法的案例。  相似文献   

12.
1设计思想“植物对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是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五章第2节“绿色植物的生长需要水和无机盐”第2课时的教学内容。学生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已经深刻地认识到自然界中植物的生长需要土壤中的水和无机盐,而且生活经验也告诉他们植  相似文献   

13.
薔薇的启示     
A:路边开满了带刺的蔷薇花,三个步行者打这里路过。第一个脚步匆匆,他什么也没看见。第二个感慨万千,叹了口气:“天!花中有刺。”第三个却眼睛一亮:“不,应该说刺中有花。”第一个人挺麻木,他看不到风景;第  相似文献   

14.
蔷薇的启示     
A路边开满了带刺的蔷薇花,三个步行者打这里路过。第一个脚步匆匆,他什么也没看见。第二个感慨万千,叹了口气:“天!花中有刺。”第三个却眼前一亮:“不,应当说刺中有花。”第一个人挺麻木,他看不到风景;第二个人挺悲观,风景对于他没有意义;至于第三个嘛,是个乐观主义者。那么你  相似文献   

15.
部编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四册第55页例2是:一本《我们爱科学》有98页。冬冬第一天看了35页,第二天看了38页,剩下的第三天看完。第三天看了多少页?(下文简称“例2”)一位老师在教学这题时,问学生:“这题的条件是什么?”学生答:“这题的条件是:一本《我们爱科学》有98页。冬冬第一天看了35页,第二天看了38页。”老师给予了肯定。这位老师在分析这题时讲:“《我们爱科学》这本书有98页,去掉第一天和第二天看的页数,剩下的  相似文献   

16.
蔷薇的启示     
A路边开满了带刺的蔷薇花,三个步行者打这里路过。第一个脚步匆匆,他什么也没看见。第二个感慨万千,叹了口气:“天!花中有刺。”第三个却眼睛一亮:“不,应当说刺中有花。”第一个人挺麻木,他看不到风景;第二个人挺悲观,风景对于他没有意义;至于第三个嘛,是个乐观主义者。那么您呢?您是哪一个?B路边的蔷薇热烈地开着,三个人走了过来,入迷地看着。第一个欣喜若狂,伸手就摘,结果被刺得鲜血淋漓。第二个见此情景,赶紧缩回了正想摘花的手。第三个则小心翼翼地伸出手来,把其中最漂亮的那一朵摘了下来。当晚,三个人都做了个…  相似文献   

17.
“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是高中生物学的一个重要探究实验,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验操作和实验观察,初步学会提取叶绿体色素的方法和技能等,引导学生将书本知识和实验现象联系起来,培养探究能力,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态度。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为了凸显出“自主、合作、探究”这一新课程改革标志性的学习方式,对此实验作了进一步的拓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8.
伤害     
有一个小男孩,脾气很坏,总是因为一点小事乱发脾气,经常与小朋友闹意见,大家都很讨厌他。有一天,小男孩的父亲给了他一袋钉子,并告诉他:“每当你发脾气的时候,就在后院的木篱笆上钉一根钉子。”第一天,这个脾气暴躁的男孩,足足钉了37根钉子。第二天,竟钉了40根钉子。第三天,钉了35根。到第八天,钉了29根钉子。这个男孩为了减少钉钉子的麻烦,遇事尽量控制自己的脾气,于是,慢慢地每天钉下的钉子数量越来越少了。终于有一天,他竟发现控制脾气要比钉那些钉子容易得多,因而很少发脾气了。这时,小男孩的父亲又告诉他:…  相似文献   

19.
一位教师教学《草船借箭》时,抓住文中很不起眼的一句话:“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教师问:“这部分有多余的话吗?如果是你,  相似文献   

20.
王秀芹 《生物学教学》2007,32(10):42-43
“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是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中的内容,教材以资料分析的形式展现。“验证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CO2”的实验,通过实验演示与数据表格分析叠加的双重效应来构建这个知识点的框架,较好地体现了探究的主线,符合探究过程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