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第五节(电功率和安全用电),我按教材的要求,做教材42页图7.5-3所示实验,边演示边解释。保险丝是有铅锑合金制成的,它具有电阻大、熔点低的特点,当电路中的使用的用电器数量过多,导致电路中的电流过大,因而产生的热也在增加从而使保险丝的温度升高而熔断。我在演示中逐渐给电路加大电流,电路中小灯泡也逐渐明亮起来,当电流加大到一定值时,小灯泡突然熄灭了,引导学生分析这是什么原因引起的,所以大多能回答是保险丝熔断了,电路中没有电流而造成的。实验是成功的,一些学生对保险丝是因温度升高而熔断的现象的实质过程还不够理解,而对结论有些似懂非懂。  相似文献   

2.
人教社高中物理教材(试验修订本·必修)第二册68页有一个重要演示实验:通电导线之间通过磁场发生作用。在实验中,我发现该实验只有在两导线中电流足够强时,现象才比较明显。而一般的教学电源又难以提供极强的直流电流(15 A以上),在常规实验中,现象不够明显。我对实验进行了改进,运用了电容器的充放电特性,设计了一种用强脉冲电流来进行该实验的装置,实验效果十分理想。  相似文献   

3.
观察布朗运动 ,是学习分子动理论 ,研究热学现象的基础之一 ,在教学中一直是一个难点 .近两年我们在教学中对此进行了较大的改进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我们的改进主要是在显微镜装片的制作和观察方法这两个方面 .一、制作被观察液体的装片过去都是按照生物课教学的一般方法 ,将一滴配好的被观察液体滴在载玻片上 ,再把一片盖玻片盖上去 ,放在显微镜下观看 .观察过程中经常发现被观察液体定向流动的现象 ,而不能观察到悬浮颗粒的无规则运动 .经过分析 ,我们认为液体定向流动的原因 ,除载物台不水平外 ,还有载玻片与盖玻片接触不紧密、液体蒸发…  相似文献   

4.
人教版初中《物理》“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一节,课本中通过做两个演示实验然后推导出结论,从实验的角度看,实验目的明确,变量控制合理,数据准确,但从学生认知的角度来看,却存在着不妥之处,具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5.
演示“压力作用效果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一般用的是如图1的装置。此装置的缺点是:  相似文献   

6.
“白磷的燃烧”的实验。由于白磷在空气中直接燃烧,产生的黄白烟污染教室空气,故将此装置略作改进。  相似文献   

7.
初中物理第二册教材P44页“摩擦起电两种电荷”一节中,图4—2电荷问相互作用的演示实验是本节最关键实验:实验成功与否,不仅仅直接关系到电荷间相互作用规律的得出,而且影响到“为什么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这一难点的突破,更为重要的是建立在这个实验基础上的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这一能力目标能否达到。因此,不论从哪个角度讲,该实验是本节教授的基础和关键。  相似文献   

8.
研究“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是历年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一个重要的实验。课本实验装置如图:  相似文献   

9.
利用实验、分析法,分析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的作用,帮助学生对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的作用的理解。  相似文献   

10.
铁跟水的反应是说明铁为一种较活泼金属的有力证据。它跟水的反应没有像钠跟水反应那么激烈 ,但在更高温度下还是能与水蒸气反应的。现教材 (化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2 0 0 3 6 )为了说明铁的活泼性 ,设计了该实验 ,但在操作中难度较大 ,成功率也不太高。人教社按新课程标准编写的高中化学必修 1(即模块 1,2 0 0 5年试用 )将现教材的铁跟水的反应实验改为科学探究。这不仅是在学习方法上的改进 ,而且是引导学生不断将实验装置进行改进 ,使装置更加简单 ,实验效果进一步提高。在实施科学探究的同时 ,学生的学习兴趣、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  相似文献   

11.
人教版初中《物理》第一册第 43面安排了一个学生实验“观察水的沸腾”(实验器材和步骤略 ) .在这个实验中只要求学生观察沸腾现象和水沸腾时的温度情况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 ,不需添加较多器材 ,也不需占用较多时间 ,还可以继续对这个实验加以扩展 ,从而加深学生对液体沸腾知识的理解 .一、验证液体沸腾时要吸热添加器材 一个小烧杯、一支温度计 .实验步骤  1.小烧杯中倒入适量的热水图 1( 9 0℃左右 ) ,按照图 1安装好实验器材 .2 .用酒精灯加热 ,当大烧杯中的水沸腾时 ,继续加热 .3.仔细观察、读出两支温度计的示数 .4.观察小烧杯中的水…  相似文献   

12.
如果你家里有凉衣服的绳子,可把绳子的一端松开,用手把绳子拉紧,再用另一只手用力切绳子,这时绳面会呈凹形,手拿开后,凹形也不会立刻消失,不但如此。凹形会由这一端跑到绑紧的另一端,那么到了那端这凹形是否就会消失?到了那端,这凹形会变成山形,再传回你的手边。  相似文献   

13.
14.
朱奇志 《物理教师》2006,27(8):26-26
[题目]有7个外形完全一样的电阻,已知其中6个的阻值相同,另一个的阻值不同。请按照下面提供的器材和操作限制,将那个阻值不同的电阻找出,并指出它的阻值是偏大还是偏小,同时要求画出所用电路图,并对每步判断的根据予以论证。  相似文献   

15.
高中《物理》第三册(必修加选修)第二十章第二节“光的衍射”中有较多的实验插图,阅读材料还有泊松亮斑的介绍.波发生明显衍射的条件是缝、孔的宽度或障碍物的尺寸跟波长相差不多或比波长更小.光也是一种波,在一定条件下也会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教材上给出单色光通过狭缝和小孔发生衍射的照片,一般学校还可以用2513(GY-1型)激光光学演示仪在课堂上对单缝衍射、三缝衍射、光栅衍射、圆孔衍射和方孔衍射、矩形孔衍射、三角孔衍射等实验进行演示。  相似文献   

16.
高一物理教材“运动的合成与分解”一节的演示实验在实际操作(具体操作见课本)中存在以下缺点:  相似文献   

17.
何建文 《物理教师》2006,27(5):52-52
1原来的实验高中物理“运动的合成与分解”一节中有一个经典的演示实验(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②.p.35).该实验分2步演示:(1)将玻璃管倒置,可以显示红蜡块能向上作匀速直线运动.(2)再次将玻璃管倒置,在红蜡块上升的同时将玻璃管水平向右匀速移动,观察(合)运动的情况.2实验的不足在  相似文献   

18.
光学实验“测定凸透镜的焦距”是根据透镜成像原理 (即 1f =1u+1v)来间接测定凸透镜焦距的 .在实验过程中 ,学生对物距一般能准确地测量 ,对于像距的测量却常常出现偏差 ,其主要原因是学生对像的位置找不准 ,以致实验结果也常出现较大误差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我们知道 ,该实验中所讲的像 ,是发光物体实际光线会聚的点所成的像 ,如图 1所示 ,是非常清晰、逼真的像 ,但学生对这一点常常把握不准 .一方面是因为在光屏上光线会聚前、后的像和会聚点所成的像非常接近 ,很难分辨 ;另一方面是由于边缘衍射现象 ,使像的清晰度难以确定 ,致使…  相似文献   

19.
白振宇 《物理教师》2004,25(11):39-39
“红外线探测实验”旨在通过红外热效应来揭示红外线的真实存在,该实验因为真实再现了历史上赫胥尔发现红外线的实验探究经历,能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其探究能力和科学精神,所以频频出现在各种新课标教材中,如:人教版教材八年级(上)第五章;苏科版教材八年级(上)第四章.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们普遍反映,即使将温度计的玻璃泡涂黑,放在红外区域的温度计示数的变化也很不明显,妨碍了学生确认红外线存在的真实性.能否对实验加以改进呢?笔者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尝试,找到了一种改进方法,取得了较好的实验效果,叙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徐平 《物理教师》2000,21(6):3-44
1999年全国高考和1997年上海高考试题中的实验题都考了含双掷开关测量电阻的实物连接图,它们新颖灵活,都是考查学生实验操作技能的好题.其新颖之处,体现在单刀双掷开关、双刀双掷开关的出现.部分学生因平时对用双掷开关连接电路重视不够,考试时就普遍感到困难了.那么,含双掷开关电路的实物图如何连线呢?本文作一讨论.1用单刀双掷开关连接的电路 图1所示的为单刀双掷开关.它有三个接线柱,中间接线柱与掷刀相连,两边的与触片相通,掷刀有两个倒向,当掷刀倒向左侧时,掷刀与左边触片相通,同时与右边触片分离,反之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