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妇女参政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又为妇女参政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对三明市政治文明进程中的妇女参政现状及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以期抓住今年换届的契机,提高妇女的参政认同,制定更具可操作性的政策法规,进一步完善培养选拔优秀妇女干部的工作机制,加强妇女参政,积极推进三明市政治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非常重视妇女工作,特别重视培养选拔妇女干部工作。特别是建国后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等方针政策,但与实际需要还有很大差距。通过对以往政策的探析,为妇女积极参政给予更多的空间和环境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
妇女参与政治和决策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文章通过对中外妇女参政比例的现状及制度比较的探讨,找出我国保障妇女参政比例的差距,进而促使我们对妇女参政的强制性指标、建立保障妇女参政的法律监督机制、完善社会性别统计制度以及女干部培养的工作机制进行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4.
女性参政是民主政治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时代,随着社会的进步,女性地位的提高,女性要求参政的意识不断增强.但是女性参政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及其制约因素.因此,应该从完善妇女参政的政策保障;提高女性自身素质,形成妇女参政的整体优势;构建先进性别文化,营造良好的参政氛围等方面来提高女性参政水平,推进社会的民主化进程.  相似文献   

5.
内蒙古妇女参政状况分析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内蒙古妇女参政比例逐年上升。其特征是:各级党政部门的女干部配备率有所提高;女干部队伍不断壮大,基层女领导干部的比例及女后备干部人数明显上升,其素质进一步提高。但仍有差距:妇女在管理和决策机构中的人数和作用太小;参政结构不尽合理;地区间发展不平衡。解决的对策:要根据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改革和干部选拔使用体制的变化,正确处理法律规定和政策实施的关系、参政比例与能力素质、竞争机制与培养选拔倾斜政策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妇女参政是现代民主体制的应有之意,男女平等参政也是衡量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随着经济的发展、法律的完善,当代中国妇女参政的法律地位得到明显提高;但受传统文化、妇女自身素质低下等因素的制约,妇女参政在现实领域的实施困难重重。因此,中国政府在完善立法的基础上,更新观念、建立先进的性别文化、提高妇女参政能力,从而为实现男女平等、推动妇女参政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一、社会性别概念催生妇女参政意识 我国民间妇女参政意识大约在2000年左右逐渐形成,作为公民社会的重要基石,它开始于1995年第四次世界妇女会议前后.那时,社会性别作为一个重要的分析范畴,刚刚开始进入我国的妇女学界和妇女组织之中,引起了中国一批知识女性的浓厚兴趣.当时,几乎没有人认为社会性别概念与妇女参政意识有什么联系,没有多少妇女学者认为自己的学术兴趣也具有参政的要素.  相似文献   

8.
随着两性平权意识的广泛传播,妇女参政已经成为国际化的潮流。虽然我国自解放以来就倡导男女平等,但几千年传承下来的男尊女卑观念根深蒂固,妇女的社会政治地位、接近政治资源的渠道,以及对政策的影响力远不及男性。当前中国要走向国际化、构建和谐社会呼唤妇女参政,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亟待妇女参政,重构公正先进的性别文化亦期待妇女政治参与。  相似文献   

9.
我国是多民族的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培养一大批德才兼备的优秀干部,其中包括少数民族妇女干部。本文在对少数民族妇女现状及原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妇女干部的对策研究。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列举了当代我国妇女参政的现状及其特点,从社会性别视角分析当代我国妇女参政的现状.并进一步提出了有关我国妇女参政的建议,为加强妇女参政工作建设和维护妇女的利益及实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建国以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女性参与政治的积极性提高,女性干部队伍不断壮大,女性政治参与的法律环境日益改善。但是,我国女性政治参与仍存在任职岗位边缘化、执政层次成"橄榄形"、政策环境缺乏活力、民主参与意识弱等问题。要进一步夯实女性政治参与的经济基础,完善保障女性政治参与的法规和政策,增强女性政治参与的主体性意识,提升我国女性政治参与的水平。  相似文献   

12.
“女耕男儒”表面上看似是海南古代社会的一种特殊性别分工形态,但从社会性别角度出发,视其为一种性别权力关系,会发现其背后蕴含着两性之间权力和地位的博弈.“力田”、“负贩”的行为让海南女性从家里走到家外,极大挑战男性的尊严和地位.但流行于古代海南地区的“男子生来即读书”的价值观将“女劳”与支持男性“向学”的目的相挂靠,使女性“主外”行为成为服务于男性的从属性行为.在这种情况下,女性“主外”行为的从属性和服务性使其社会价值被贬低,相反,男性的权力和地位却得到维护和加强.“女耕男儒”的性别关系最终演变成海南独有的“女劳”且“女卑”、“男逸”却“男尊”的父权文化表现方式.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宏伟战略的提出,对村民自治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村民自治实践中,农村妇女参政起着重要作用,是一支不可忽视的生力军。对新农村建设中妇女参政的相关法律保障与现实依据进行了梳理,农村妇女参政是促进妇女解放、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实现农村科学发展的现实需要;是实现农村和谐稳定的可靠保证;是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4.
近代女性期刊中的文学叙事女性性别主体构建,是一个融合政治话语、历史语境、审美理想、文化象征等多种意义包含其中的有意味的形式。"内外""闺阁"与"社会"的思维定势外化为女性构建的两种路径:以国家救亡为功利性目标感召下的爱国"女杰"形象;以新知识武装的"新贤妻良母"系列。这两类女性形象在近代女性著名期刊《女子世界》与早期的《妇女杂志》中有充分地体现,而如柳亚子、叶圣陶等近现代知识分子也通过自身文学创作回应了两种路径的观点和主张。性别主体构建体现了前"五四"时期对于女性性别主体的"选择性忽略",女性的价值判断标准经历了"国家"到"家庭"的转换,但唯独没有自身生命价值的体认和彰显,这也预示了"五四"文学女性主题的先声和缺憾。  相似文献   

15.
阿马蒂亚·森在实质的意义上定义了自由,认为自由是享受人们有理由珍视的那种生活的可行能力。他提出,人们能够过自己愿意过的那种生活的“可行能力”,不仅有助于改善人的各项权益,还有助于提高人的生活质量。以阿马蒂亚·森的实质自由来分析和解决我国妇女参政的问题,不仅可以实现妇女参与政治的自由,还可以提高妇女的主体地位,改善妇女的健康状况、教育水平、就业等基本可行能力。从而实现妇女自身的实质自由。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四川省南充市小龙镇村民的政治参与现状进行分析研究,笔者认为,要全面提高村民的政治参与水平,必须寻求和疏通“低成本”的参与途径,实现参与成本的理性“转移”或“置换”;“两手抓”,杜绝参与假象的存在;拓展农民参政的“权力”,关注农民政治生存状态;全面提升农民的参政能力。  相似文献   

17.
柏拉图在《理想国》的第五卷中讨论了关于男女平等、妇女儿童公有的、哲人当王这三个方面的问题。在古希腊时代,能提出男女平等实属不易,可是妇女儿童公有这一看似荒谬的理论后面,却蕴含着柏拉图关于如何建立一个理想、美丽的城邦的关键所在。本文将以妇女的地位为出发点来探讨妇女问题对柏拉图理想城邦的建立所起到的作用,从而理解柏拉图提出妇女问题的目的之所在。  相似文献   

18.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广大妇女在党的领导下充分地实践着自己的参政权利,呈现出参政主体多元性、参政方式多样性等特点。边区妇女参政对于促进妇女自身的解放和发展、增进广大妇女对共产党的政治认同感、加快边区民主政治建设的步伐,以及保证边区的和谐和稳定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以往的学人对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政治学的认定和评断,基本上都称亚氏主张“中庸之道”,是“奴隶主里中间层的代言人”,在政治上主张“调和阶级矛盾。拯救奴隶制城邦的崩溃”等等。虽然此说不无道理,但也有失偏颇。若对亚氏的《雅典政制》进行深入分析,可以至少得出亚里士多德五方面的哲学、政治学取向。即亚里士多德抨击“寡头政治”和“王者政府”,力主社会改革;总结改革成果,开创比较政治的先河,理论上弘扬民主政治;提出取消“部落差”、村民个人地位差等一系列的多人参政、平等的民主手段;在总结国家组织职能基础上,提出了分权政治的“三权分立”主张的雏形:倡导和提出了清政防腐的主张和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