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易经》为群经之首,是先秦儒家、道家思想的源渊。《易传》对《易经》的解释,贯穿着儒家思想。《周易》对儒道两家的思想影响主要体现在:一、《易经》的取象方式为儒、道两家的“天人合一”思想提供了“师法自然”的哲学起点。二、《易经》“大和”的思想为儒道两家提供了通过内修方式消解矛盾的哲学手段。三、《易经》阐述的事物关系,影响到儒道两家的人生态度与处世方法  相似文献   

2.
通观陶渊明的诗。我们可以看出,其思想是以老庄哲学为核心.对儒道两家取舍调和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自然”哲学。他心目中的理想社会,是一种“自然”的社会。他的田园诗除了反映社会理想以及他对个人在社会中的生活方式的思考之外.还牵涉到东汉末以来学所集中关注的问题: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何在?  相似文献   

3.
《诗经》二雅与竹简《老子》的契合主要表现在写作旨趣相近,表现出“绝智弃辩”的思想和“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所不同的是:二雅所描绘的多是些具体的现象,而《老子》则从哲学的高度对其进行抽象的概括。两者的相同之处,反映了春秋时期儒道两家思想的融合;不同之处,反映了由西周到春秋学术个性的变迁。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昌耀是一位有着自己特殊气象的西部大诗人。诗歌中大量地表达了“爱”的主题,对这方面的深入研究,成为解读昌耀诗歌的充要条件。文章试图从爱的意蕴、爱的哲学、爱的体验三个层面来切入他的诗歌艺术世界,以期探求他对爱的价值与意义的个人独特理解,从而更深入地理解他诗歌的思想深度和艺术标高。  相似文献   

5.
自先秦以来,儒、道两家均非常重视对“成人之道”这一实践方法、途径与过程的探讨。并分别都将“圣人”人格境界化、审美化了。但最终没有明确说明“凡人”成“圣”的现实可能性和必然性.更没有自觉地对审美人格“修为”过程进行“渐修”和“顿悟”的深入理论分析与区别。而自支遁首倡“小顿悟”之说。再发展到道生的“大顿悟”之后,便最终以宗教哲学的话语形式统一了中国哲学和美学自先秦以来儒道两家审美人格培养之实践中原有的“渐修”和“顿悟”两种倾向.并将其系统化和理论化,且“顿悟成圣(佛)”的理论对晋人建构审美人格境界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从李白诗歌深层意蕴的探索可知,李白的思想不是儒道合并,他的政治思想、生活原则充分体现了道家特别是老子的思想。李白诗的深层意蕴是着眼于人生价值的层面。而“道”之境界就在于对人生价值的认识和体验。道家思想本质上就是由“守静”的功夫,通过主体的修炼和自我的“反观”,以实现人生的价值和人的心灵的整体和谐,从而达到“同于道”的境界,老庄哲学中的“无为”是一种手段,目的在于“有为”。李白“进”与“退”的不同态度与表现,正体现了老子哲学密切结合的两个方面。李白功成身退的思想深得老子哲学之体要,他是对老子哲学理解得较为准确、运用得较为有效的诗人。  相似文献   

7.
廖鼎声《拙学斋论诗绝句》,以诗荐人地评骘了自唐至清粤西的地方诗人。其特点是知人论世,它反映了作者对粤西诗歌文化遗产的清理和认识,整组诗带有浓厚的史学色彩。廖民论诗,标举“风雅”,但不“惟风雅”,他所主的是风格的多样化。他对“三唐”均予应有的重视,这与只知尊“盛”而一味抑“晚”的论家迥异其趣。  相似文献   

8.
吴昊 《文学教育(上)》2013,(23):142-144
“张力”是一个从西方文论引进的术语,在中国古典哲学和诗学中也能找到其痕迹,在诗歌语言中使用“张力”,会使得诗歌呈现出陌生感、惊奇感等与众不同的诗意。戈麦的诗歌语言便是富含“张力”的语言,这与他对语言的珍视和个人的思维立场有关。他的诗歌语言中的“张力”又具体表现为对否定连接词的运用、对富含“绝对性意味”的词语的使用、对“多重转喻”的使用以及使色彩象征意义变形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思想发展史上,儒道二家提出过一系列关于生态环境的思想主张,倡导人与环境的和谐。"天人合一"是儒道二家环境和谐观的哲学基础。儒道二家环境和谐观包含一系列保护、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的丰富内容。儒道二家在环境和谐问题上虽有不同看法,但都认为人与环境应是和谐一致的。批判继承儒道二家环境和谐观的合理因素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一、阅读提示这篇课文写斯代地在家里办图书室的故事。课文通过“我”在斯代地家一个钟头的见闻,具体记叙了斯代地办图书室的详细情况,反映了他非常爱书和爱看书以及“我”对他羡慕敬佩的思想感情。二、阅读方法一、指导学生初读,让学生在自读课文的基础上,边读边思考课后四个思考题,以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相似文献   

11.
丛敏 《幼儿教育》2004,(6):21-21
“娃娃家”的活动场地从室内搬到了室外,吸引了大量的幼儿。齐齐爱动脑筋但年龄偏小,他非常想加入“娃娃家”游戏,我对他进行了近一个星期的观察。  相似文献   

12.
列夫·托尔斯泰在其生命后期的精神危机和思想激变的情况下,对中国的儒道墨学说产生了浓厚兴趣,他将中国古代哲学的基本精神与自己的艺术追求和创作融合在一起。在思想激变的时期,儒道墨学说成为其终极精神追求的“活命之水”。  相似文献   

13.
孙奇逢哲学是沿着宋明道学,尤其陆王心学思维路数发展的。他把主观唯心主义推进到雏鸡破壳程度,有着丰富的朴素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内容,“《易》模写天地而作”就是典型一例。其哲学于宋明道学而言,不是培土,而是铲根。这点,有力地启示了颜习斋从哲学路线上根本否定陆王心学,否定宋明道学。颜习斋不单是反对心学家判朱、王为二,反对孙奇逢调和朱、王,而是另辟蹊径,发展唯物主义。于此,足见孙奇逢哲学的过渡性。然其哲学的价值也正反映在这一过渡性上,反映在给颜习斋唯物主义哲学发展提供丰富思想资料上.  相似文献   

14.
仅活了58岁的波兰“民族诗圣”密茨凯维奇,为赶走沙俄的统治,求是民族独立,进行了近40年的不懈斗争,他的诗歌即是他同敌人战斗的武器,又是他爱祖国,爱人民的赤子之心的流露,他的诗至今仍像熊熊的烈火一样在燃烧,鼓舞着世界人民奋勇前进。  相似文献   

15.
张问陶是清代中名的诗人和诗论家,其“性灵”说继承和发展了中国传统诗论中“心物感应”和“吟咏情性”的诗歌理论,他强调诗要表现“自我”,抒发真情,反对模拟抄袭和在诗中搞训诂考证,提但清新,自然、天真、天趣的诗风,他的诗论在清代诗坛上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对我们今天探讨诗歌理论和诗歌创伤仍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杜Jun是明清这际名的黄冈籍诗人。他为人坚持民族气节,论诗主张诗品与人品的统一,这决定着他的诗歌思想具有强烈的时代性,继承了自杜甫以来以诗歌反映动荡社会现实的“诗史”精神,从而把诗歌创作与时代、社会、个人的际遇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17.
雪菜诗歌的浪漫主义精神主要体现在他为自然、为自由而欢歌上,对人类的爱和对自然的爱是其思想的核心,把握了爱,也就把握了他诗歌的灵魂。  相似文献   

18.
苏东坡是我国的文艺全才。他早年就熔铸了儒道释三家思想,形成了自己的“超然于物外”的思想。贬谪惠州后,虽然受经济、个人情感和政敌攻击的三重重压,但他创造性地运用佛家思想,提出“无思”“无待”的思想,用于战胜生活上所遇到的困难,并为惠州百姓做了好些好事,使他晚年的人生价值得到升华,从而达到了“自觉白度”和“觉他度人”的境界。  相似文献   

19.
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历来都被后人所称道。这不仅是因为他的诗作得好,而且他的人格也成为后人的楷模。真可谓:其诗如其人,其人如其诗。其人格和诗歌的双重楷模使他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据很高的地位。古今许多文论家对他的诗歌和人格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梁太子萧统在《陶渊明集·序》中不仅认为陶的诗“词采精拔,趺宕昭彰,独超众类,抑扬爽朗,莫之与京”;而且感叹其为人“贞杰不休,安道苦节,不以躬耕为耻,不以无财为病,自非大贤笃志,与道于隆,熟能此乎!”苏东坡在谈及所受陶的影响时也说:“吾于渊明,  相似文献   

20.
对“文气”的把握和理解需要回归其产生的历史语境;“文气说”的产生可上溯至中国古代哲学里诸多诠释“气”的文字材料,大致归类为“天之气”和“人之气”;以孟子和庄子分别为代表的儒道二家的气论,共同影响了气论的后续形态发展;“文气说”最终由曹丕提出,发展成为一个包容万象而又有所侧重的概念范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