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身在基层的新闻工作者,只要用心采写新闻稿件,对任何一起新闻事件能够做到有胆,有识,敢于揭丑的本领,这样采写出来的新闻稿件相对来说质量会高些。通讯《青山隐隐作痛》一稿,荣获98陕西新闻奖二等奖和西安新闻奖一等奖,并在全国环保好新闻评选中获奖。我觉得这篇稿子之所以能够多次获奖,得益于记者深入调查采访的工作作风;得益  相似文献   

2.
激情与状态掐指一算,自己从事新闻工作已10多年了。这些年里,我也采写过一些典型单位和个人,但说句心里话,像采写张子祥这样激动和亢奋,我还是第一遭。1月14日,我对张子祥进行补充采访之后,在返回沈阳的火车上,记下了这样一篇日记: 卧不安寝、食不甘味、心跳加速。这是我采访张子祥之后的“反应”。采访越精细、思考越深入,这种反应也越加强烈。  相似文献   

3.
现场短新闻,是指作者深入新闻事件现场,采写制作的一种新闻价值较高,现场感较强,篇幅短小精悍的新闻作品。通常的采访方法已不能适应它的要求,笔者对全国首届“现场短新闻”评选获奖作品的采写过程作了一些初步分析,觉得其采访的“特异”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突破思维定式提高应变能力记者的采访,一般是在掌握了一定的报道线索后进行的。采访前,对新闻事实已有了大体的了解;在采访过程中,对所要形成的新闻作品的基本  相似文献   

4.
人物采写是新闻记者的基本功之一。在我采写的新闻作品中,有一部分是写服刑人员的。这是特殊的采访对象,所用的采访方法也与一般的采访对象不同,在实践中自己也积累了一些体会。 法制新闻的采写较一般新闻的采写难度大一些,既要求事实真实,又要求运用法律法规准确。从事法制新闻报道的记者涉足的法制领域常常是一些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的汇集点,而这些部门或机构的工作内容和形式又总是受制于某种强制性的规范,处处表现着较强的政治性、政策性和严谨性。因此,在法制新闻的宣传报道中,对特殊人物的采写与一般新闻人物的采写有着不同的特点和规律。  相似文献   

5.
现场短新闻,是指作者深入新闻事件现场,采写制作的一种新闻价值较高。现场感较强。篇幅短小精悍的新闻作品.因此,者用通常的采访方法和技巧是难以取得最佳效果的.笔者分析了全国首届“现场短新闻“评选的获奖作品的采写过程,觉得其采访的“特异功能”主要表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一、拓宽思维方式提高应变能力采访工作,一般情况下是在记者掌握了一定的报道线索后进行的.采访前,对新闻事实已有了大体的  相似文献   

6.
新闻是客观事物与新闻采写者主观意识相结合的产物。新闻虽然在采写上力求客观,但由于采写者受不同社会、不同阶级、不同文化的影响,除极少数反映科学技术、自然界变化的新闻外,大多数的新闻总会带有采写者主观意识的烙印。换言之,在新闻客观表象的背后,总有采写者的主观意向,不管是倾向性也好,或称目的性也罢,总是采写者主观意识的间接反映。主观意识客观存在于新闻采写的过程中,并在新闻采写中起着不可漠视的作用。但如果对其认识和把握不当,就会导致新闻采写走入“误区”。比如,采访之前确立主题思想,为不少记者的不少采访活动所运用。但若主题不植根于长期生活积累,只凭主  相似文献   

7.
李瑞芬 《新闻界》2007,(3):55-56
几乎无孔不入的网络不仅改变了新闻的传播方式,也正改变着新闻的采写方式。在线采访在逐渐成为新闻记者职业生涯的一种新的生存方式的同时,也对传统的新闻采写模式、操作理念形成冲击,本文将探讨这一全新的采写方式在新闻实务操作中的表现形态及其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许多记者都有这样的感觉:在新闻采写过程中,最难的是采访,采访比写作难,采访是七,写作是三,而采访中最难的又数提问。由于提问不到位,不到家,往往拿起笔来脑中没有清晰的思路,总感到这边观点不新,那边材料不够,无从下笔。提问是采访的必经之路,是采访的基础和中心环节,也是记者了解情  相似文献   

9.
记者在同一新闻事件的采访中,如何挖掘出不同的新闻,做到同一新闻不“同质”,在新闻落点、引导舆论上,给读者耳目一新的感觉呢?这是新闻竞争的需要,也是读者对所关注的主流媒体的期待。更重要的是对新闻采写的操作者——记者,采写“习惯”上的挑战。  相似文献   

10.
在进行新闻采访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意想不到的情况,例如采访对象因为种种原因不配合采访,那么即使再完美的采访计划也不会实现。创设良好的采访机会能够让采访顺利进行,从而完成新闻采编。本文关于如何在新闻采写中创造采访机会进行了研究和讨论。  相似文献   

11.
新闻采访是新闻写作的基石.因此,没有成功的采访也就不可能有成功的写作.根据笔者近30年的新闻从业经验,窃以为,记者在采访中如果能把握和处理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关系,就可能较快地提高自己的新闻采写能力.  相似文献   

12.
张声远 《新闻界》2002,(4):33-34
网络新闻的采写编实务传播技术的创新与突破,推动了新媒介的诞生和新种类新闻的出现。20世纪出现的现代报业、广播、电视的历史,都证明了这一点。每一新种类新闻的出现,其采写编实务既传承了传统新闻的经验与成果,又有新发展。网络新闻的实务,也必将是这样。现在先谈谈网络新闻的采访。在采访原则、采访方法上,网络新闻与报纸、广播、电视新闻并无不同,都要明确采访的目的,事先作必要的准备,根据本媒体受众的需要,抓住新闻事件中的关键人物、情节、细节,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交代事件发生的原因与后果等等。唯一不同的,网络记者…  相似文献   

13.
任何一篇新闻作品都需要经过记者的采写和编辑的编辑,才能与读者见面。而在这一环节中,记者的采写是基础,其中的采访又是新闻写作的基础。采访的质量决定着稿件的质量,它也是防止报道失实的第一道防线。记者只要做好了采访工作,新闻报道的工作就成功了一大半。现在很多报社每年都会新进一批年  相似文献   

14.
孙静 《记者摇篮》2010,(1):59-59
工作十几年来,经常看到这样的记者:他们对采访不感兴趣,每次下基层采访都是走马观花、蜻蜓点水,将现成的材料一修一改就完事大吉。久而久之,不仅养成了惰性,而且局限了自己的想象空间,使采写的新闻缺乏灵性,让人提不起精神。其实,记者要在采访中有敬业精神,真正与被采访者实现心与心的交流,实现真正的对话,这样才能采写出精彩的富有感染力的好新闻。  相似文献   

15.
记者具备较为理想的新闻采写能力是比较重要的一个方面,这也是其能够具备理想胜任力的基本所在,围绕着基层新记者进行新闻采写能力的培养也就显得极为必要,本文就重点围绕着基层新记者新闻采写能力的培养从深入采访能力、发散性思维以及写作水平培养三个方面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和论述.  相似文献   

16.
“记者要多走基层多思考多实践,好新闻出自基层。”这是笔者最为深刻的体会。 1998年7月,笔者毕业于安徽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在福州日报社采访部工作至今已有13年,都在基层一线采访,参与了不少新闻策划,采写了大量鲜活的新闻作品。笔者2005年被授予福州市第四届“双十佳”新闻工作者,采写的新闻作品有74件获全国、省、市各类...  相似文献   

17.
今年4月1日上午,在南中国海上空发生了震惊世界的“中美撞机事件”。事件发生后的当晚,我通过互联网得知了这一消息,后经海军政治部首长批准,我奉命随中央新闻传媒记前往海南岛陵水机场进行采访。这次采写活动的最突出收获是,初次尝到了学习和运用采访心理学的甜头。实践告诉我:心理学是个宝,新闻采写离不了,特别像“中美撞机事件”这样的重大事件,更是如此。  相似文献   

18.
贺一红 《新闻窗》2012,(1):81-82
采访是新闻写作的前提和必要条件,也是一名记者应具备的基本功。高校大学生记者能否捕捉到有价值的新闻信息、挖掘和挑选鲜活而真实的新闻事实,是检验其新闻职业素养的一个主要方面。大学生记者在采访中要掌握主动权,除了选择合适的采访时机,营造良好的采访氛围外。在采访过程中恰当运用多种采访技巧.寻找与被采访师生员工的共鸣点,就能了解所需要的新闻事实,采写出内涵丰富、内容厚实的新闻稿件。  相似文献   

19.
正作为一名新闻记者,采写出优秀的新闻稿件是永远的追求,能采写出优秀的新闻稿件,前提是要有好的新闻线索。那么,好的新闻线索从哪里来?如何得来?记得刚参加工作时,新闻前辈告诉我,新闻记者要有能上天、能入地的功夫,只有这样,才能发现好新闻。在新闻采编一线工作10余年,结合多年的采访经验,笔者想谈一谈"如何发现好新闻"这个话题。  相似文献   

20.
记者和通讯员在采写新闻报道中,往往遇到这样的情况:有时没花多长时间,就很顺利地写出了高质量的稿子,取得了较好的宣传效果;而有时候花了很大力气,采访了一大堆材料,却写不出自己满意的新闻。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这里有一个新闻价值与采访角度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