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就是拓宽课堂和学校的空间和途径,引导学生向校外、向课本外延伸,让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把学生带进课堂外广阔的社会领域,引导学生勇于实践,积极探索,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进行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在新课程的理念下,如何进行教学活动,如何扎实的推进素质教育,培养新世纪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核心问题。让我感受最深的是:必须让学生真正的成为主体。如何做到这一点,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3.
陈刚 《辅导员》2013,(16):17-18
<正>一、转变教学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课程实施的根本途径是教学,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是课堂。学生、教师、教学内容和教学环境是课堂的四要素,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教师教学行为的改变影响着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善,教学内容的确立和教学环境的创设又影响着教学质量的提升。教学活动应该是师生平等对话、共同发展与提升的过程。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与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善是课改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4.
一、转变教学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课程实施的根本途径是教学,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是课堂.学生、教师、教学内容和教学环境是课堂的四要素,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教师教学行为的改变影响着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善,教学内容的确立和教学环境的创设又影响着教学质量的提升.教学活动应该是师生平等对话、共同发展与提升的过程.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与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善是课改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5.
陈刚 《辅导员》2013,(Z2):17-18
一、转变教学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课程实施的根本途径是教学,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是课堂。学生、教师、教学内容和教学环境是课堂的四要素,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教师教学行为的改变影响着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善,教学内容的确立和教学环境的创设又影响着教学质量的提升。教学活动应该是师生平等对话、共同发展与提升的过程。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与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善是课改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6.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现代教育的要求。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学生亲身参与获得直接知识和经验的课程,因此,教师要努力调动学生的兴趣、创设和谐轻松的氛围、指导学生的实践,让综合实践活动课成为学生创新的舞台。  相似文献   

7.
教学过程是一种精神生产的过程,是对人的培养过程。它不可能是简单的移植或给予,只能是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启发下,经过自身的努力实现的过程。我们在教学中也常常讲应该吃透两头,即充分钻研教材和深入学生。而实际上,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常把功夫放在研究教材、制定落实步骤  相似文献   

8.
何宝宏 《甘肃教育》2009,(21):22-22
随着新课改的全面实施,新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大量涌现,这为语文教学的科学发展积累了大量可供借鉴的经验,但同时仍然存在一些与新课改理念不和谐的现象,如教师继续扮演知识的“信息源”、“真理”的传播者,学生依旧没有摆脱“知识的容器”、“被填的鸭子”的学习地位等。这让学生没有充分独立思考、学习的机会,阻碍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挫伤了学生课堂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基于这一现状,教师还需要运用科学、  相似文献   

9.
在语文教学中,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充分活动起来。一是教师要相信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二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给学习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从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0.
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往的教学,虽然承认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但由于没有科学确立主体性教学目标,更没有主体性教学实践保证,学生的主体性无法真正得到发展。文章提出,学生要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就必须通过主体性目标和主体性教学过程来实现。文章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论证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必要性和必然性后,着重阐述了主体性教学的一般模式。  相似文献   

11.
由于时代和众所周知的诸多原因,中学语文教材对有些文学作品特别是小说和戏剧类作品的人物形象和主题分析,一直存在着不够科学、不够实事求是的问题。语文教师备课所依据的教学参考,有相当部分总是用一种带着时代烙印的政治视角和浓重的阶级情感语言进行标签式地透视:反动腐朽的愚昧落后的假恶丑的便一定是与资本主义、资产阶级或封建制度、黑暗社会有必然的联系;进步的革命的文明的先进的真善美的便一定是与无产阶级的劳苦大众或新的社会制度有着必然联系。这种僵化教条式的主题和人物形象分析,限制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给学生造成文学批…  相似文献   

12.
就当前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看,"以学生为主体"这一原则并没有得到真正落实.在平常的课堂教学活动中,许多学生并没有真正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个别学生往往成为课堂上的"主要演员",近乎三分之一的学生常常是课堂上的"观众",没有发言的机会.(二)课堂上教师讲得多,学生思考得少.教师问学生答,看似对答如流,实则流于形式,主要原因是学生根本没有认真思考的时间.(三)学生常常被教师牵着"鼻子"转.随着电教媒体的介入,许多示范课上教师尽管使用了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整堂课图文并茂,声像俱全,但是学生往往是配合教师表演,并没有真正参与进去.(四)教师不能正确评价学生,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如何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呢?从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总结出以下几点经验,与同行们共同学习探讨.  相似文献   

13.
李文珍 《教师》2013,(30):80-80
学生是教育的对象,义是学习的主体、发展的主体。教师的作用就在于引导和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使他们在自主获得知识的同时,义受到能力训练和人格精神的教育培养。为此,教师就要彻底转变教育观念,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数学教学的最大价值。  相似文献   

14.
15.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先生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教学生学.改变那种让学生跟在自己后面亦步亦趋的习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努力达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那么,如何在课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体呢?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来努力.一、激发兴趣是自主学习的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带着好奇心引发的强烈求知欲进行思维学习,可以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并积极思维.  相似文献   

16.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是新课程理念的核心问题,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转换角色,依托教材,成为不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志者和合作者,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17.
最近,有幸听了教研组同事的一课——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轴对称图形》,所有的老师听后都"啧啧"赞叹,这节课受到了高度的好评.笔者心中的感触也颇多,沈老师的课给人一种非常清新的感觉,教者运筹帷幄,收放自如,注重生成,丝毫不拘泥于预设的教案,让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18.
许沁 《考试周刊》2012,(92):112-113
新课程课堂教学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就是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人人从情感上、行动上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要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必须转变传统教学观念.用课改教学新理念指导课堂教学。充分利用体育学科的独特、有利的条件,重视开发一些可用的课程资源,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在教学中处处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的教学原则.为学生创设宽松和谐、自由的学习环境,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生动活泼的局面。  相似文献   

19.
《考试周刊》2020,(19):5-6
新课程高中数学核心素养要求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数学运算、直观想象和数据分析等素养。在核心素养的引领之下,笔者设计了一节导数复习课,并进行了相应的教学实践。本文主要是呈现笔者由这节复习课所引发的相关思考与感悟。  相似文献   

20.
宋洁 《师道》2012,(7):31-31
金培忠老师的这节发散思维课,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鼓励学生提问、评价、质疑,很好地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这节课的师生“提问”环节.我有如下的听课感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