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尹玉生 《新闻世界》2007,(11):49-49
在一家超市里,父亲、母亲、年轻的儿子一家三口人在完成了家庭购物计划之后,父亲让儿子将使用过的购物手推车送回到原来的地方。“爸爸,你看到没有,手推车扔得到处都是,没有一个人送还的,这也是超市专门雇人负责收集归拢手推车的原因。”父亲耐心地教导着儿子:“那么,儿子,你认为送还手推车是不是一件有益的事情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不知大家还记得不,1993年一完,立即有人统计出,过去的一年,我们的一些报纸发了十大假新闻,紧接着就是公布、曝光。于是有不少人看后对新闻界有意见。当然意见过后也就完事。不过照理说,我们的新闻界在吃了“堑”之后,似乎应该更加谨慎,这起码也是对新闻受众负责。再说,中国的公民对报上只要不是一眼就能看出来的胡吹乱捧的东西,一般说来,认为大多数新闻的可信度还是有的。然而也就从公布十大假新闻的那一会开始,报纸上的假新闻还是出。从今年的《中国报纸月报》中得知,1994年和1995年又出了七大假新闻。最好玩的是,就在报上公布那“十天假新闻”的1994年年初,有几家大报又发了两条假新闻,真是让人觉得想笑又笑不出来。  相似文献   

4.
最近,笔者采写的消息《乡镇干部"走读"亮红灯》获温州市"三个代表"学教好新闻三等奖。这是笔者不让好新闻从自己眼皮底下溜走的又一次实践。细细算来,笔者在报道组工作的四年里,已有十篇稿件获华东地区和省、市级好新闻奖。记得有人讲过:"有两类记者,一类像鹰,看中了目标,直扑下去;另一类像‘长脖子老等’的水鸟,只等东西流到嘴边才吃。"有时候,好新闻就在我们的眼皮底下,稍不留意它就溜走了。所以,为了抓出独家好新闻,我们应当成为新闻战线中的"鹰"。1999年我采写的一篇社会新闻《她倒在"法轮功"练功场上》获浙江省新闻奖一等奖。当时,痴  相似文献   

5.
金华是我省中猪的主产地,供港中猪占全省供港中猪的80%以上,极大地丰富了香港市民的菜篮子。为此,早在今年年初,我就及时采写了长篇通讯《753专列奔香江——金华供港猪及它们的押运员纪事》,刊登在2月21日(正月十五)的《金华日报·浙中周末》上。据了解,这是我省最早公开反映这方面题材  相似文献   

6.
陈明 《中国广播》2005,(8):21-23
一四川惊爆假新闻2005年3月28日,地处西部的四川爆出了一个惊人的新闻:一个年近50的乞丐要娶一个某名牌大学的22岁女大学生。《成都晚报》于这天把这个惊人的新闻报道了出来,并用了一个极具煽动性的标题:《48岁乞丐要娶22岁女大学生:卖血也要供其读书》。这条新闻报道经过各种媒体传播后,立刻在社会上引起了反响。然而从3月29日起,当地的媒体相继发布了《48岁乞丐娶22岁女大学生?此“新闻”实属无稽之谈》,《女大学生要嫁48岁乞丐另有隐情女方  相似文献   

7.
8.
新闻记是船头的了望,训练有素的记会从蛛丝马迹中“嗅”出新闻的味道来。《大众日报》9月20日一版刊发的消息《黄河兰考段生产堤决口》.就是作以高度敏感的新闻嗅觉抓住的好新闻。9月19日,作在一次会议上获知黄河兰考段生产堤9月18日决口的消息,马上意识到这件事虽然发生  相似文献   

9.
孙茜 《记者摇篮》2008,(4):24-25
对于新闻工作者来说,能否及时抓住那些有新闻价值的人物和事件,并把它报道出来,决不是件易事。因此,在新闻采访实践过程中,捕捉新闻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从制度上遏制假新闻照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些年来,数码技术的发展在给新闻摄影的创作和传播带来更多便利条件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负面的问题,部分媒体和新闻摄影工作者利用  相似文献   

11.
假新闻现象愈演愈烈 近年来,新闻报道中假新闻层出不穷.<新闻记者>杂志评选出2008年十大假新闻分别是:<西安晚报>刊登的"巨蟒吞噬中国维和士兵"事件、<竞报>刊登的"上海方言‘嗲(dia)'字收入<牛津英语词典>"事件、<东方今报>刊登的"北京房地产商协会会长赞成炸掉故宫盖住宅"事件、<黑龙江晨报>刊登的"六旬老人考取清华研究生激励儿子"事件,环球网刊登的"郭晶晶怀上霍启刚骨肉欲离队"事件、四川在线刊登的"济南铁军探路映秀,两人牺牲"事件等所谓的"新闻".  相似文献   

12.
一个涉嫌参与诈骗而被收审的农村青年,经政府6个月的查证后获得无罪释放,回到自己的家门。被痛苦地折磨了180个日日夜夜的妻子,抱着一周岁的儿子,站在屋檐下与突然出现的丈夫四目相对的一瞬间,  相似文献   

13.
曹鹏 《新闻记者》2005,(7):29-30
中央有关部门最近就反对假新闻召开了专门会议。在新闻真实性这一新闻工作基本原则上由官方出面进行宏观调控与指导.这在世界新闻业的历史上可能是绝无仅有的,可见重视程度。事实上,反对有偿新闻与反对假新闻一直是新闻行业的一项重要工作,有偿新闻与假新闻是新闻传播事业的两大致命伤.在西方传媒界,任何从业人员只要沾上二者之一.就等于断送了自己的职业生涯,所在媒体也必然元气大伤。  相似文献   

14.
北宋诗人陈无已有个“吟榻”的怪癖。就是他吟诗作文,既不到生活中攫取素材,又不接触群众吸取创作营养,而是一味地“闭门觅句”,每当他写诗之前,就叫家人把鸡、鸭、猫、狗统统赶出院子,连自己的孩子也不准在家。然后关起门来,盖上被子,一个人躺在床上冥思苦想,搜肠刮肚,苦吟成篇。倘若确实积累了大量的生活素材,寻找一个安静的环境关起门来,精心构思,苦心谋篇,反复推敲,也未尝不可。但像陈无已那样不深入生活,而一味地  相似文献   

15.
虎年岁末,新闻媒体又一次集体蒙羞了,新华社一位女记者因多次把家人作为采访对象而被处分,这一愚蠢的造假事件给近年来屡禁不止的虚假新闻现象又添了个新话题。联想到1997年《光明日报》的小保姆和一部大书;2007年北京电视台的纸馅包子  相似文献   

16.
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而如今假新闻在媒体上频频出现,造成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民众对新闻的信任度大大降低。本文试从新闻采访环节入手.谈谈如何避免假新闻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先讲三个看似不相关的事情。 一篇报道:5月9日,《重庆晚报》刊发消息:《渝大女生成南大形象大使》,说的是一位名叫兰花的女博士生经过评选,成为南开大学的形象代言人。记者在文中强调,其电话采访了南开大学负责此次形象大使评选的老师。  相似文献   

18.
郑保卫 《今传媒》2007,(11):40-42
前些日子震惊全国的北京电视台"纸箱馅包子"假新闻事件,最终以当事人訾北佳因"损害商品名誉罪"被一审判处有期徒刑1年,并处罚金1000元结束.  相似文献   

19.
最近出现的"纸馅包子"事件,再次引发人们对假新闻的特别关注。假新闻屡禁不止甚至愈演愈烈,自然有着十分复杂的原因,譬如新闻队伍结构和心  相似文献   

20.
遭遇假新闻     
坚持新闻的真实性是对新闻工作者和新闻媒体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要求.但不容避讳的是,新闻事业蓬勃发展的同时,一些虚假报道也不时出现,并已成为一种社会公害.在新闻实践中,我就碰到了一次假新闻,所幸自己没上当,但让我不愿意看到的是多位同行却充当了这则假新闻的"二传手",数家媒体担当了传播这则假新闻的"话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