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野草》着眼于现实历史和个人生活,又超越现实历史和个人生活,传达出难以言说的苦痛和荒凉寂寞,以及源于心灵世界反抗虚无和反抗绝望的精神力量。尼采在《悲剧的诞生》里解释希腊悲剧的起源和本质时加以发挥,提倡酒神精神说。《野草》中反复言说的向死而生的生命体验与酒神精神有内在契合。作品在梦境、醉意和大笑中展示出因与生命的荒诞和虚无做绝望抗争而产生的悲剧性美感。  相似文献   

2.
《野草》主题的佛学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野草》主题隐含着一个与佛学苦、空观相吻合的逻辑层次。在现世苦难的打击下,鲁迅常常觉得唯“黑暗与虚无”乃是“实有”,佛学无常无我价值观促使他走向“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的空无状态。由空开拓出生命的抗争之路,承担起现世世界扫滞除执、反抗绝望的责任是《野草》哲学的关键。诗文吸收佛教勇猛精进的精神,同时消解了佛教因果轮回的唯心思想。  相似文献   

3.
苏格拉底的"知识即美德"代表了古希腊的理性主义传统。尼采的《悲剧的诞生》以艺术形而上学为背景,认为古希腊悲剧主要源于狄奥尼索斯崇拜,源于狂醉的酒神精神,源于直接反映酒神精神和生命意志的音乐。与其对应的日神精神也是非理性的,典型状态是梦,代表性艺术形式是造型艺术。酒神精神激烈而痛苦,需要日神精神的缓和。因而,悲剧虽起源于酒神精神,却是酒神精神和日神精神相结合的产物,以阿提卡悲剧成就最高。然而,以苏格拉底和欧里庇得斯为代表的理性主义导致了悲剧的衰亡。尼采强调悲剧中的酒神精神,彰显生命中非理性和痛苦的面相,同时又凸显了克服痛苦的昂扬态势。由此,尼采所讲的悲剧精神就上升为一种值得借鉴的生命哲学。  相似文献   

4.
《过客》作为鲁迅散文诗集《野草》中非常独特的一篇,其独特的意象群并以独特的文学样式表现出来,其思想意蕴的丰富几乎涵盖了鲁迅的全部浓郁的悲剧意识、直面惨淡的人生和坚定信仰、反抗绝望的"过客"精神内核。  相似文献   

5.
尤金·奥尼尔在《送冰的人来了》一剧中描写了一群无家可归、不合时宜的可怜虫。他们整日纵酒迷梦、彼此安慰,以此逃避冰凉而令人绝望的现实世界,并企图以此赋予生活以意义。本文从代表具有激情生活的酒神精神在剧中复兴与升华入手,指出正是酒神式的梦想赋予现代人生存的意义和勇气以战胜现实世界中的冷酷与荒谬,同时它还给现代人以生活的信念,使人相信有某种更好的东西把生命引向美好。  相似文献   

6.
唐婷 《文教资料》2014,(31):83-85
尼采说:“希腊悲剧在其最古老的形态中仅仅以酒神的受苦为题材,而长时期内登场的舞台主角就是酒神。”①不同于希腊悲剧,王尔德的小说《道林·格雷的画像》中关于酒神受苦,即其承受个体化原则而所做的反抗,涉及较少。作者更多地是展示了日神因各种原因不在场后,酒神的大行其道,及其带来的不可阻挡的摧毁力。本文通过对《道林·格雷的画像》这一小说中酒神轻易出场原因的分析,探讨酒神性质的转变问题,并对尼采用希腊悲剧的酒神精神来拯救现代人提出质疑。  相似文献   

7.
《野草》是鲁迅个体精神复杂性最典型的显露,光明和黑暗、绝望和希望、出世和入世,这样的二元对立在《野草》中全面展开,显示出鲁迅精神世界的多层面。从谱系学角度读解《影的告别》,可以看到鲁迅的四重主要的影,也就是四种有生命力的精神:儒家,道家,佛教,西方式个体精神;这四种大的文化多元共生,取长补短,共生生长出鲁迅的精神。鲁迅在《野草》中显示出这样的两面性:绝望的虚无感与反礼教精神;同时他对传统文化又是肯定的。  相似文献   

8.
尼采认为悲剧理论是在人借助艺术肯定自身力量反抗苦难的基础上建立;古希腊悲剧是因酒神精神和日神精神两个最重要的范畴的不断的斗争和和解而诞生;歌队、音乐、神话是悲剧的构成性要素;悲剧的价值不在于道德感化,而在于超越生存的苦难,实现对人的生命意志的提升。  相似文献   

9.
《野草》是鲁迅内心思想、生命体验的表达,包含了鲁迅的哲学,从《野草》中我们可以窥见他真实的精神世界:虚无精神、自立精神、复仇精神和牺牲精神。  相似文献   

10.
鲁迅在《野草》中塑造了一系列“过客”型形象——“过客”、“求乞”、“影”、“战士”、“死尸”等——构成《野草》独特的形象系列。“过客”是充满战斗精神、孤独而绝望地反抗着的战士形象,更是鲁迅本人精神人格在作品中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1.
从散文诗《野草》出发,选取其中的六篇文章浅谈鲁迅在军阀混战时期内心不知前路何方,却于绝望中反抗绝望的战斗精神。鲁迅有明确的战斗目标,却不知道如何达到这个目标,同时他不知道打倒黑暗后是否仍是黑暗,这让他对自己有一份怀疑。由于这样的情感,他的内心饱受未来的希望与现实的绝望相互纠缠的痛苦,但是他最终有一份超越,抛却希望和绝望,“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无所依靠地坚守可贵的战斗信念,独自反抗绝望,独自寻求前路,独自“向前去”。  相似文献   

12.
在《悲剧的诞生》中,首先,酒神精神象征情绪的放纵。其次,酒神精神象征昂扬的生命力,而生命力最根本的体现则是肉体的活力。最后,从形而上的层面看,酒神精神象征着积极的悲剧世界观。  相似文献   

13.
伊夫·瓦岱所指认的现代性的3种时间类型:空洞的现时、英雄的现时和断裂模式在《野草》里面表现为黑暗与虚无的生存境遇,对虚无与死亡的抵抗姿态及其象征世界的建构。《野草》所展示的生命主体在黑暗的绝境中内聚起的生命意志,为人类穿越巨大的生存困境提供了精神标识。另外,对于象征主义等艺术言说方式的创造性的运用,确证出鲁迅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具有真正意义上的现代性的诗学文本。  相似文献   

14.
冯雪峰《真实之歌》和鲁迅《野草》的创作背景以及作者在创作时的主观心境非常相似,所以冯雪峰《真实之歌》中有鲁迅《野草》的因子。《真实之歌》中的鲁迅《野草》因子主要表现在渴望光明和自由、怀念一切美好事物、寻找身外青春的真实心曲;解剖自己、咀嚼灵魂、战胜自己、升华灵魂的激烈搏斗;掷击空虚、反抗绝望、执着现实、韧性战斗的不屈精神;思考人生价值、领悟爱情真谛、正视历史血泪的大爱情怀。  相似文献   

15.
安娜·卡列尼娜是一位美貌动人,气质典雅,心地善良的女性.安娜身上充满激情与活力、力量与勇气,她是一个立体的、鲜活的人.尼采的酒神精神学说揭示了人类生命的本质,酒神精神的张扬意味着个人在其中感受到的不是遵守道德秩序的自我,而是充分释放长时间被压抑的生命活力,在这种释放中真正感受到作为人的存在感和生命酣畅淋漓的快感.安娜的悲剧既有社会与宗教的因素,更有她追求生命自由的个人愿望,她的毁灭恰当地诠释了酒神精神的美学意义.  相似文献   

16.
文章认为《野草》是鲁讯先生的生命哲学,并从《野草》与《坟》的联系上,引出了“中间物”的观念,进而通过篇章解读,指出《野草》是反抗绝望的真英雄文本。  相似文献   

17.
《野草》是鲁迅急需抛弃一切绝望,寻获新生而艰难探索的集中体现,而《过客》则又集中体现了《野草》对希望与绝望、历史与背景等悖论的拷问过程,是鲁迅开始走出"第二次绝望"的一个转折点。他试图通过忘却、疏离来摆脱"虚空中的暗夜",哪怕前路也是虚无,他只需要当下的"在场"来证明自己的存在。只有结合《野草》整体和鲁迅创作的时期特性的广阔背景上考察《过客》,我们才能理解鲁迅投射在《野草》里的基本面貌,才能使鲁迅研究"从独断型诠释学转换为探究型诠释学"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8.
徐訏的《鬼恋》讲述了一个在暗夜中前行不辍的女鬼的故事,用浪漫传奇的笔法构筑了一个充满哲学意味的生命大厦;鲁迅的《过客》以象征的手法写了一个奋然前行而孤独的过客,来体现他在希望与失望间挣扎徘徊。"女鬼"与"过客"在生存与精神双重困境中呈现出了反抗绝望的生命哲学及深刻的悲剧精神,反映了作家对人性的关注以及强烈的"反奴隶"意识。  相似文献   

19.
约翰·济慈的生命短暂而辉煌,他在代表作《夜莺颂》中探讨了生存的痛苦和对艺术永恒之美的追求。而苦痛是酒神狄奥尼索斯的基本精神,音乐是狄奥尼索斯所表现的艺术。酒神精神是正视生命痛苦、崇尚自然美的精神。诗人济慈在《夜莺颂》中对酒神精神进行了完美地阐释。  相似文献   

20.
尼采审美主义源于对叔本华哲学和古希腊哲学的独特体悟.其特点在于,从日神精神与酒神精神中寻求生命救赎之途.尼采认为,由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衍生的悲剧艺术,在悲苦的现实世界面前建立了一个艺术的中间世界,从而缓解了人类的心理重荷,并为生命提供了经历、战胜痛苦的可能.尼采的审美主义是一把双刃剑,既体现了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又有其唯心本质及空幻色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