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泉州话里,“者”、“(目卖)”、“咧”很常用。“者”、“(目卖)”、“咧”三个词,在方言里除了可以作其他词用外,作为虚词动态助词用,多数读轻声,表示的语法意义各不相同。“者”读作[tse],表示动作行为短暂,相当于普通话“一下”;“(目卖)”读作[bai~(22)」(或读作[bai]),表示动作行为尝试,相当于普通话“试试看”;“咧”读作[le](或读作[le]),表示动作行为持续,相当于普通话动态助词  相似文献   

2.
汉语普通话通常用“把”表示处置式,在襄樊方言中则有另外两种句式:“给”字句和“叫”字句。本文对襄樊方言中的这两个处置式来源进行简要分析,并与普通话的处置式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3.
闽南话的“互”字,厦门地区读h~(22),泉州一带通常把“互”字说为“乞”kit~(32)、“吐”t~6(24),“当”t~6~(44)等音。当动词用,都表示交付、给予。当介词用,表示被动,跟普通话书面语表示被动的介词“被”字相当。闽南话用介词“互”引进动作、行为的施事者,以表示主语是动作、行为的受事者,类似普通话用介词“被”表示被动的“被”字句,可以叫做“互”字句。但闽南话的“互”字句,跟普通话“被”字句有许多不同地方。这里着重介绍  相似文献   

4.
“儿化”是普通话的某些方言中的一种音变现象。“儿”作为后缀,不能自成音节,在同化和节缩两种作用下,与前一个字音合成一个音节,使前一个字音的韵母发生音变,成为卷舌韵母(也叫儿化韵),这样就使普通话的语音结构发生了变化,增加了一套相当复杂的儿化韵母。汉语拼音字母用r,注音字母用“儿”.汉字用“儿”(“(?)”的简化字)来表示“儿化”.这些只是记号,让人卷一下舌  相似文献   

5.
普通话与方言间存在“同词异义”(或说“同名异实”)现象,它指写法和读音都完全相同的某个词,在普通话中表示的意思与在方言中表示的意思不尽相同,有的还截然相反。这种别有异趣、值得探讨的语义现象在普通话和零陵方言中就较为突出,如“爹”“爷”“公公”三个词,是汉语  相似文献   

6.
荆门方言的“没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荆门方言的“没得”的语法意义与普通话的动词“没有”的语法意义基本相当。但凡“没得”后带宾语的,其句末带语气词“得”,构成“没得 宾语(O) 得”格式,这是荆门方言与普通话不同的。荆门话的“没得”不作否定副词,也不用“没有”作否定副词,而用“没”。“没得”的“得”据文献考为“有”。语气助词“得”主要表示事实的已然性、可信性,或表示根据以往的事实,预测和推断出相应的后果或结论,表否定的语气十分强烈。  相似文献   

7.
普通话的调型只有四种,似乎已成定论。但笔者认为还应该有两种,即“^”和“┓”,这两种调型在口语中有着特定的表义功能与效果,“^”调型可以表示不愿意或拒绝对方旨意的意义,还可以表示撒娇的意义“(?)”调型可以表示羞涩并阻上对方继续说下去的意义,还可以表示高声呼喊或招呼远距离的人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普通话的调型只有四种,似乎已成定论。但笔认为还应该有两种,即“^”和 “┓”这两种调型在口语有着特定的表义功能与效果,“┓”调型可以表示羞涩并阻止对方继续说下去的意义,还可以表示高声呼喊或招呼远距离的人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安徽贵池方言里的“着”同普通话的“着”一样,既可以做实词,也可以做虚词。文章重点讨论“着”做虚词的三种用法:一是做结果补语;二是做动态助词;三是做事态语气词。动态助词“着”既表完成或实现意义,相当于普通话表示完成或实现意义的“了1[l 0]”;也表持续义,相当于普通话表示动作行为正在进行或状态在持续意义的“着[t 0 ]”;事态语气词“着”则相当于普通话的“了2[] 0]”。  相似文献   

10.
苍溪方言中的“嗒”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嗒”在苍溪方言里是一个用得较普遍的动态助词 ,它有两种用法 :(1 )用在动词或形容词之后 ,表示动作或状态的完成。 (2 )用在动词后 ,表示动作或状态的持续。  相似文献   

11.
副词表示动作、行为、性质、状态的程度、范围、时间、否定等.在普通话中,副词作状语时,通常用在动词或形容词之前.但在广州话的许多副词里,却有“乜滞”、“咁滞”、“得滞”、“翻”、“过头”、“晒”、“添”、“埋”、“先”、“住”和“唔”等十一个副词,它们的语法功能与普通话副词的语法功能迥然不同.本文仅就这些副词在用法上的特点试作初步探讨.这些副词在句中位置的特别之处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乜滞”、“咁滞”、“得滞”、“翻”、“过头”、“晒”、“添”、“埋”、“先”、“住”等副词作状语时,位于动词或形容词谓语之后;二是在带上“得”表示可能的谓补结构(如:“关得紧”)的否定式中,“唔”常用在谓补结构之前(如:“唔关得紧”)或放在“得”的前面(如:“关唔得紧”).在普通话里,副词一般都没有上述两种语法形式.  相似文献   

12.
带符号小数包括正小数和负小数两类。通常我们在表示带符号数时,是在数值(绝对值)左面加上符号,正号用“+”表示(也可以省略),负号用“-”表示。例如对于二进制数:数值为0.1011、符号用正时,可表示为+0.1011或0.1011;数值为0.1011、符号用负时,可表示为-0.1011。上面这种表示方法,我们称为带符号数的“真值表示”。所谓带符号数的“代码表示”,是指带符号数的数值部分以及符号部分统一用代码形式(仅取0和1两种数字代码)表示的。下面分别介绍二进制小数的三种代码表示:原码、反码和补码。  相似文献   

13.
一、词类活用词类活用分三部分介绍:活用词,活用情况和举例。在活用情况里,各类词(用该词的起头字标记)注有普通话词语。后面举例的加点词属于前面的活用词类,其词义与普通话词语相当。加点词拼注普通话读音(仅仅表示其近似音值与调值);其中,声调阴平“一”汉中话念半高平(44),阳平“/”念半低升(24),上声“√”念低降升(213)去声“\”念低降(21)。  相似文献   

14.
闽南话的“将”字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闽南话动词性谓语句里,有一种句子用“将”字,把动词所支配的对象提到动词前面,表示一种处置的意思,这种用“将”字构成的句子,就是“将”字句式。“将”字读作[tsi~(44)],是个介词,同普通话“把”相当。但闽南话的“将”字句,有自己的许多特点,跟普通话的“把”字句不完全一样。  相似文献   

15.
普通话中"你看"变体的多角度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你看”有三个变体:“你看1”“你看2”“你看3”。它们主要出现在对话中,“你看1”主要表示听话者用眼睛看;“你看2”表示说话者让听话者注意某种现象;“你看3”表示说话者要求听话者发表自己的看法,三个“你看”的关系反映了普通话中的“看”正在发生虚化。应从形式和意义两个方面对“你看”的三个变体进行区别和界定,并对普通话中“你看”的虚化机制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6.
一、动态表示法长沙方言的动词跟普通话一样,没有“时”的区别,但有“态”的不同。主要的动态有持续态、完成态、尝试态、经历态,其表示法与普通话有许多不同的地方。 1.持续态(进行态) 长沙话表示动作的持续不用“着”,而用以下几种方法: (1)动词+“哒”[ta·l] 桌上放哒一杯茶|门口站哒一群人|睏哒看书易得坏眼睛|他戴哒一顶新帽子这种格式中的动词必须是表示静态动作的,表  相似文献   

17.
长沙方言的几个语法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动态表示法长沙方言的动词跟普通话一样,没有“时”的区别,但有“态”的不同。主要的动态有持续态、完成态、尝试态、经历态,其表示法与普通话有许多不同的地方。 1.持续态(进行态) 长沙话表示动作的持续不用“着”,而用以下几种方法: (1)动词+“哒”[ta·1] 桌上放哒一杯茶|门口站哒一群人|(?)哒看书易得坏眼睛|他戴哒一顶新帽子这种格式中的动词必须是表示静态动作的,表示动态动作的持续不能加“哒”。“笑着说”、“走着瞧”,长沙话里不能说成“笑哒说”、“走哒瞧”,而要说成“边笑边说”、“边走边看”。  相似文献   

18.
重庆方言助词“起”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重庆方言助词“起”在实际言语活动中可以表示动作行为的进行,也可表示动作状态的持续。并且还可以构成重叠式或出现在连谓结构中,表示一种动作状态的持续或动作行为的方式、结果。它的语法分布比较接近普通话的动态助词“着”。而表祈使语气、动作可能和起垫音作用的“起”则是重庆方言的独特用法。  相似文献   

19.
内蒙古晋语有下列常用语气词: 了 的 来 呀 嘞 哇 么 这些语气词,有的和普通话差异较小,有的差异较大;有的使用范围较广,用于多种句类,有的较窄,只适用于某一种句类。本文描写其中的“的”、“呀”和“么”。 一、 的 内蒙古晋浯的“的”来源不一,用法较复杂,可用于陈述句、祈使句、感叹句。 1.1.“的”在陈述句中的用法,有的跟普通话相同,如在动词性谓语句末表“确实如此”,这里不赘述。而在形容词谓语名末,则和普通话不同。 在某些相互问答的场合,“的”在答话的谓语后表示肯定,所表口气跟“嘞”相同。试比较: (1) 对不对——对 (2) 好不好——好嘞 通不通——通的 行不行——行嘞 (3) 白不白——白的/嘞 明小明——明的/嘞 袭人不袭人——袭人的/嘞 其中,有的形容词后只能用“的”,有的只能用“嘞”,有的可换用“的/嘞”,换用后语气的  相似文献   

20.
玉林话的“在”,除了用如普通话的动词、介词和副词之外,还可以用作助词,表示动作行为正在进行或状态在持续,也可以表示确定语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