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受教育机会平等"是一个重要的教育法原则。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目前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是落实"受教育机会平等"这一重要教育法原则的具体措施。"受教育机会平等"蕴涵了相当丰富的内容",机会平等"是法律维护的关键。实现受教育机会实质上的平等,社会和经济发展是基础,适时地调整政策法规是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2.
教育均衡分为基础均衡和高位均衡,教育均衡发展的阶段性、文化性决定了教育均衡发展应关注文化影响,走向高位均衡是教育改革的应然追求,以文化关怀为切入点科学构建教育高位均衡发展的策略对深化教育改革、推进教育高位均衡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实现教育高位均衡发展应推进研究范式从绩效主义到文化自觉的转型;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文化关怀、特色彰显、生态共荣"的价值理念;充分发挥文化的推进作用,关注文化影响,加强文化研究,重视家庭、学校、社会和区域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3.
"后示范时期"高等职业教育注重教育质量提升、内涵建设及教育体系构建,其重要任务是构建契合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的质量评价体系。在此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质量评价应是一种全新的研究和实践操作范式,其评价原则不仅需坚持发展性原则,也应更加关注评价的平等民主性和多元化原则,融合运用质性评价方式和量化评价方式,增强评价过程的多元化、灵活性和弹性,切实推进高等职业教育质量评价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4.
涂皓 《教育》2013,(16):31
《教育》旬刊:指标到校政策出台的背景是什么?又能带来怎样的效果?袁本涛:初中阶段教育属于义务教育范畴,政府在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及保障学生平等受教育权利等方面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由于政府对初中阶段教育投入不足,导致了初中学校发展的不均衡,特别是在"重点校""示范校"政策的影响下,初中学校校际间的差距越拉越大,这对依据"就近入学"原则  相似文献   

5.
<正>一、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教育公平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近年来,得益于各级政府的关怀,农村孩子受教育的权利得到了基本保障,因长期以来形成的二元教育格局,致使城乡教育在设施、师资、教学和管理等诸多方面仍存在不均衡现象,进而造成了城乡学生之间享受平等教育的权利和机会上有较大差距。城乡教育的不均衡发展所带来的社会矛盾及不稳定因素已逐渐显现,引起了"择校热"和"进城热",导致这一现象的根源就  相似文献   

6.
教育均衡实质上是指在教育公平思想和教育平等原则的支配下。教育机构和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有平等待遇的理想和确保其实际操作的教育政策和法律制度。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正成为我国教育工作中一个带根本性的重要指导思想和价值追求,其宗旨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最佳发展,以实现教育平等和教育公平。为此。当前首先需要从教育投入、办学条件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来实现教育均衡发展,同时,在这一过程中要避免可能出现的误区。  相似文献   

7.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推进,让每个学生获得平等的受教育权利和平等的发展权利已经成为核心的教育价值观念,于是教育均衡发展问题理所当然就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为此,本刊记者结合国内以及省内的教育理论与实践,就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有关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在构建我国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教育公平已经成为实现社会平等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工具,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为党和国家在新时期教育发展的战略方针。为了进一步促进广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准确定位广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现状,必须寻找制约广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瓶颈,因此探讨"十二五"期间有效促进广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与对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从教育公平视角看我国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公平是一个包含了教育平等并以平等为主要取向的相对概念或范畴,其主要特点是平等、差异和补偿,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是教育公平在实践领域中的具体体现。根据教育公平平等、差异和补偿这三大原则,实现我国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必须做到大力推进学校的标准化建设,促进基础教育领域内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的和谐发展,以及对弱势区域和弱势学校给予政策上的倾斜和经济上的扶助。  相似文献   

10.
教育均衡发展问题,实质上是教育资源分配问题。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政府应在资源有效配置和资源平等配置之间进行价值选择,并在此基础上作出制度安排。政府要在加大投资力度的前提下,根据罗尔斯的公平性差别原则,在经费投入方面加大对农村学校和城市薄弱学校的倾斜力度,并通过行政决策与干预,整合教师资源和其它办学条件资源,引导生源的流向.促进区域内教育均衡发展。 县级区域内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联系密切,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运行系统。以县级区域为地域单元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能更好结合当地实际,提出更有针对性、操作性和可行性的均衡发展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1.
从当前教育投资现状看教育券实施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券制度是政府将用于教育的公共经费以学券的形式直接发给家长(学生),而不是划拨给学校,家长(学生)可以用学券来支付所选学校的学费和相关教育费用的一种支付方法。教育投资一般由国家、个人和民间三部分的投入组成。当前,我国教育投资现状是:国家投入严重短缺,社会办学力量不足,个人需求难以满足,优质教育资源匮乏。从长兴经验可以看出,教育券制度的实施对解决以上问题具有深远的意义和影响。  相似文献   

12.
论教育供给中的政府失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公共选择理论所研究的政府失灵现象,对我们认识教育供给中存在的某些问题具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意义。因供给决策失误、内在性与预算扩张、管理机构低效率、寻租现象等原因而导致的政府失灵,其每一个方面都在我国由政府供给教育的过程中有所反映。正确认识政府失灵现象,有助于消除这些问题给教育带来的不利影响,促进我国教育事业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我国城镇居民家庭义务教育支出差异性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采用国家统计局“城市住户基本情况的调查”数据对城镇居民家庭义务教育负担状况进行了实证研究,结论表明:有在校生的城镇家庭是一类经济状况处于相对弱势的群体;城镇居民家庭的义务教育负担随着家庭收入的上升而下降,且低收入阶层家庭的教育负担远高于高收入阶层家庭的教育负担;在校生的教育层级越高.家庭教育负担程度越高;在影响我国城镇居民家庭义务教育负担总量和结构的诸多因素中,家庭收入、子女受教育的层级、父母的行业和职业等变量具有显著性影响。为了促进义务教育乃至整个教育的公平,政府应该为义务教育提供更充分的财政支持。并切实完善和实施义务教育资助制度。  相似文献   

14.
投入不足:农村基础教育面临危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村基础教育面临种种危机,政府投入不足是导致危机的直接原因。从教育与经济的关系以及农村的现实需要来分析,发展农村基础教育对中国的经济增长将起重要作用,因此,政府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责无旁贷。政府应从思想上重视农村基础教育,加大财政投入,合理分配中央、省、市及县的财政投入比例,开拓民间资金,促进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荷兰高等教育管理及质量保障经过了持续完善的改革过程,政府建立认证制度并发挥重要引导作用,保证高校充分享有自治权,促使评估机构走向市场化,建立并完善日趋严格的评估制度,保证外部保障体系和内部保障体系相协调,政府、高校、市场和社会建立一种平等、互动、协商的治理制度。我国要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政府应保持"掌舵者"的角色,树立多样化质量观,兼顾对教学与研究的评估,注重高校的分类分层评估,培育独立性的评估中介机构,充分发挥高校自身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16.
我国高等教育评估的显著特点是政府控制。政府对高等教育的管理和控制必须是适当的、合理的。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相适应,我国高等教育质量评估模式中政府的职能也要发生相应的变化,由传统的控制职能向以服务为理念的服务职能转变,以适应高等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将政府投入教育的钱,以教育券的形式发给学生,学生持券择校读书,不仅可以在一定的教学行政区内实现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提高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率,而且可以强烈的拉动民间资本投入教育市场,缓解我国当前教育资源严重短缺的矛盾,从而促进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论学前教育小学化的成因及去小学化的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前教育小学化表现形式多样,究其原因是受了教育的工具理性的蒙蔽而导致对学前教育本质的异化和价值的迷失。应通过完善立法并发挥政府的导向作用,通过对在职教师和在读师范生的双轨式教育来共同解决学前教育小学化这一弊病。  相似文献   

19.
我国民办高等教育政府财政资助缺失的原因,可以归结为四个方面:一是公共教育财政制度不够完善,各级政府教育财政职能的定位存在偏差;二是民办高校内部管理体制不健全,政府顾虑公共投入资产流失;三是在教育市场化大潮推动下,部分民办高校办学行为损害了教育公益性;四是民办高校合理回报问题界定不清,导致政府公共教育财政不敢作为。切实解决上述问题,是建立民办高等教育政府财政资助制度,促进民办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20.
一种合理的高等教育举办机制只存在于一种合理的政府、高校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之中.政府与高校、政府与社会之间都应是一种横向互动关系,而非纵向控制关系,而高等教育与社会之间则存在着更加直接和密切的相生相赖关系,高等教育应奠基于社会,而不是政府.公助民办是高等教育举办体制的应然选择.“公助”恰当地反映了政府与高校之间的关系,“民办”则合理地顺应了高校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公助民办”既符合高等教育自治的内在逻辑和规律,也是促进高等教育繁荣发展的体制机制保证.我国高等教育要从单一的政府主导体制走向公助民办的多元化体制,就必须大力培育和发展教育中介组织、循序推进部分公立高校转制和大力提倡和推行教育家办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