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的群体,给学校管理尤其是班主任工作带来了不小的困难。因为孩子的教育管理,是由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有机配合来完成的,而农村家庭留守儿童的教育显得苍白无力,有的只是娇惯、溺爱和物质上的无限  相似文献   

2.
特殊家庭子女由于家庭、社会、学校等方面的原因,在学习、行为、社会适应等方面产生了许多新的令人深思的问题,是学校落实素质教育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因此,如何帮助这些学生,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既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需要,又是时代对我们的要求。下面,笔者就特殊家庭子女的身心特点,  相似文献   

3.
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亲家庭是指因离婚、死亡、遗弃、分居和其他原因而缺少配偶一方的家庭。近年来,随着西方思潮的大量涌入,离婚现象日益增多。由于父母离婚造成的单亲家庭的学生数量正呈上升趋势。在我校近期进行的一项调查表明:单亲家庭学生占整个学生总数的35%左右,应该说这是一个惊人的数字。单亲家庭由于其家庭成员的残缺,使其在子女教育问题上也是畸形的。单亲家庭的父或母,因其经济、体力、心理、情绪等方面的原因,使得他们在家庭教育方面容易走极端。要么将自己的痛苦转嫁给了孩子,简单、粗暴对待孩子;要么对孩子懒得管理,不能尽到父母教育子女的责任;相反,有的父母失去了配偶后就把全部情感倾滓于孩子,对孩子过分的溺爱,在教育方法上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所有这些都会对孩子的心理发展产生消极的影响,导致学生行为品德方面出现问题。  相似文献   

4.
杨承绅 《教师》2010,(13):43-43
我看到一项最新研究结果显示:一个人的成功,只有20%归于智商的高低,而80%取决于人格水平。觉得有一定道理。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一个人智力上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格的伟大。”可见健全的人格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健全的人格包括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个人修养、懂得尊重与感恩、战胜逆境的勇气和毅力等。而当前的学生在人格上暴露出不少问题。由于现在大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家长的过分溺爱导致孩子任性、缺乏抗挫能力,父母等长辈的包办使他们认为理所当然,从而缺少了感恩的品质。有的学生生活在特殊家庭,要么父母离异,由单亲抚养,残缺的爱与教育使他们缺乏健全的人格,要么父母外出打工,将孩子交于爷爷奶奶抚养,而爷爷奶奶对孩子的教育力不从心。加之复杂社会的负面影响,学生健全的人格就显得弥足珍贵了。学生不健全的人格已给社会带来了不良影响,许多家长深感无奈,人格教育已成为教育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5.
当前,由于小学生的主要群体是独生子女,孩子被过分照顾、溺爱和娇惯,不少学生性格内向,意志薄弱,控制力较差,使家庭教育存在偏差;一些学校偏重了应试教育,而忽略了素质教育,这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心理健康与全面发展,学校教育思路的存在偏差;学生中有的人性格外向,有的人性格内向;有的人健谈,有的人寡言,学生个人性格的偏差。此外,社会上开始流行物质至上、贪图享受的思潮。  相似文献   

6.
顾春霞 《考试周刊》2012,(61):176-177
本文在时特殊家庭界定及中职学校来自于特殊家庭的学生情况描述的基础上,对其家庭自然结构在孩子的学习成长方面带来负面影响,造成很多的青少年社会认知偏差,形成不良的恩想品质,自我控制能力差,不良行为明显增多,亲子关系失常。社会适应能力差等问题和产生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教师要切实加强对特殊家庭学生的思想教育和生活关爱,学校要切实加强对特殊家庭学生的教育和引导。以及社会各界要关心、帮助特殊家庭的学生的具体对策,以期促进该问题的较好解决。  相似文献   

7.
当前,由于小学生的主要群体是独生子女,孩子被过分照顾、溺爱和娇惯,不少学生性格内向,意志薄弱,控制力较差,使家庭教育存在偏差;一些学校偏重了应试教育,而忽略了素质教育,这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心理健康与全面发展,学校教育思路的存在偏差;学生中有的人性格外向,有的人性格内向;有的人健谈,有的人寡言,学生个人性格的偏差。此外,社会上开始流行物质至上、贪图享受的思潮。这些思想对学生的影响是潜  相似文献   

8.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从一定意义上来讲,有什么样的家庭、家长,就有什么样的孩子。目前的家庭教育对学生思想品德行为方面的误导,主要表现在对孩子过分的溺爱。由于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庭被视为掌上明珠,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每个家庭都以孩子为中心,  相似文献   

9.
金骏 《考试周刊》2012,(46):182-184
在中国教育事业随着国家发展而发展的今天,素质教育越来越成为学校、家庭和社会关注的焦点,然而学校和家庭在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却普遍进入一个误区,多半的评判标准是看孩子学到什么艺体方面的技能技巧、能不能参加比赛、有多大竞争力,而忽视素质教育在开发孩子智力方面的最实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现代社会中大多是独生子女家庭,那么独生子女,使家长倍感孩子的可贵,家长的普遍心态是生活上宁可自己苦点,也让孩子少受委屈,学习上则竭尽全力让孩子从幼儿园起就能接受最好的教育。社会的发展,经济水平的提高也给家长对孩子的过度宠爱提供了物质基础,使孩子处于一种极为特殊的地位,他们在家庭中被过度溺爱。这种对孩子过分的照顾和宠爱,使孩子失去了必要的锻炼机会。另一种情形是,家庭对孩子期望太多,造成孩子压力过大的伤害远大于溺爱,  相似文献   

11.
特殊学生由于身体的残疾。导致心理、个性品质的畸形发展。大多数聋哑儿童性格孤僻、内心封闭,不愿与人合作交往,有的更是易暴、易怒、固执、偏激,缺乏上进心,加上家庭对他们过分的溺爱骄纵和社会的歧视.在他们身上或多或少都会产生不利于他们健康成长的烙印,这对他们的知、情、行、意的发展都有制约性,而特殊学生情感、意志、品质方面的培养,要比知识技能的传授、智力的开发更重要。如何体现全面发展教育,提高聋哑学生的综合素质?我们根据学校实际情况,以美育为突破口,进行了积极有益的尝试与按索.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各种特殊家庭。特殊家庭的学生,如果得不到抚慰和爱,会产生一系列的异常现象。关爱特殊家庭学生,保护他们健康成长,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的力量。家庭要积极配合,用爱感化他们;学校要高度重视,用爱温暖他们;社会要格外关注,用爱影响他们。  相似文献   

13.
佡平 《教学与管理》2012,(25):25-26
一、导师制的现状1.导师制的提出背景和具体实施方法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各种因素对学校教育的冲击越来越大。随着单亲家庭、重组家庭、留守子女家庭等特殊家庭的增多,家庭教育问题也越来越复杂。家长对子女教育的关注程度减弱,或者是家长对子女的过分溺爱,都会使学生出现一些不良行为。为了体现素质教育中把学生的发展置于核心地位的理念,突出学生的发展,我校本着"学生个个受关爱"的理念,在全校范围内实施导师制。  相似文献   

14.
双差生是指在班上纪律和学习方面表现都差的学生。近年来,随着家庭对孩子的过分溺爱和社会不良行为对孩子的影响,加之孩子本身自制能力差等原因,促使了双差生的形成。教育和转化双差生的问题一直是学校和教师心头的一大难题,如不认真解决,将会直接影响班级的面貌和学校整体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正"望子成龙"是每一个家长的心愿。在经济腾飞的21世纪,人们对教育更加重视。尤其现在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家庭对子女教育方面的关注更不在话下。可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学生的教育不是学校单方面的事情,它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如果不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不重视家校的联合,就会在教育学生的道路上走入歧途。例如,某些家长只注重成绩,忽视人格教育,只知溺爱学生,忽略学生道德教育等等。另外一方面,如果学校教育忽视了家长因素,就会使教育效果大打折扣事半功倍。可见,在新  相似文献   

16.
家庭溺爱是导致学生失足的重要因素。教育应了解掌握家庭溺爱产生的社会心理根源以及对青少年学生心理和品质上的消极影响,才能获得矫治失足青少年的心理偏向和品德缺陷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吃橘子家长剥皮、上学书包由家长背、参加课外培训由家长陪……这种“家长过分溺爱孩子、学生过度依赖家长”的现象像流行病一样在很多家庭蔓延。在南京市一家以青少年为主要培训对象的大型社会办学点现场,有的孩子上课4次后竟不知道自己在哪个教室。  相似文献   

18.
申淑敏 《班主任》2010,(8):10-12
我校地处河南第二大交易市场附近,学生家庭背景十分复杂,家长文化程度和素质参差不齐:有的家长坚信棍棒之下出孝子;有的家长写不好自己的姓名,说赃话;有的家长对孩子溺爱无度;有的家长缺乏正确的是非观念……每个人的性格、品质、意志、情操以及生活习惯的形成,莫不与家庭有着密切的关系;“问题孩子”的背后,一般都会有一个在教育观念、教育情感或教育方法上存在问题的家长。面对这样的孩子和家长,  相似文献   

19.
家长都知道溺爱孩子有害,却分不清什么是溺爱,什么是真正的爱。那么,溺爱孩子到底有哪些典型表现呢?1.特殊待遇孩子在家庭中高人一等,处处享受特殊待遇,好的食物供他享用,生日、节日必有礼物,久而久之必然使他变得自私,不会关心他人。  相似文献   

20.
<正>我国教育中普遍存在着"5+2=0"现象,即孩子在学校接受五天的教育,周六、周日回到家庭和社会,使前几天的教育前功尽弃。研究表明,影响孩子成绩的主要原因不是学校,而是家庭及社会。学校教育只在孩子成长中起主导地位及作用,而家庭和社会则占主体作用。如果要追根溯源,孩子1~6岁不只是长身体,更重要的是生活行为习惯的养成,如果父母让孩子1~6岁在祖父母或外祖父母那里度过,那么这个孩子在小学阶段要么默默无闻,要么无法无天。孩子的成长有3个关键期:3岁前后、9岁前后和13岁前后。如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