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百年清华奥运历程之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华自建校以来就始终注重培养“全人格”及全面发展的人才,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早在民国时期,中国共参加3次奥运会,其中都有清华人担任组织工作。50年代蒋南翔校长提出“大学是出体育人才的地方”,2008年清华学生运动员站在了北京奥运会的赛场上。清华的奥运之路,是中国大学体育参与奥运的缩影。回顾和总结清华大学的奥运历程,试图厘清其参与奥运的轨迹,并借鉴国外大学体育的经验,探索中国大学体育参与奥运的路径。对清华体育的领军人物、运动场馆、育人理念和体育传统与精神进行了阐述,以推动中国大学体育为奥运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2014年4月29日,清华附小第55届“马约翰”杯田径运动会开幕,同时以足球为最大特色的清华附小“世界杯”开幕式盛大上演。40个班级代表包括中国在内的40个世界杯参赛队伍,在即将到来的第20届世界杯足球赛到来之际,清华附小以这样的形式举办着属于自己的世界杯,拉开了清华附小足球联赛的序幕。  相似文献   

3.
100年多来清华在办学实践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体育育人理念,运用文献资料法探源清华体育传承与发展,目的是要为当今学校学生体质连续下滑之窘境解围。爱国主义传统、强迫运动、清华体育代表队、清华校长们、马约翰、体育场馆与体育制度是清华体育长盛不衰的文化之源,但百年清华体育传承与发展的关键因素是人,这也是值得我们借鉴学习的精髓所在。  相似文献   

4.
郑州市地处九州腹地,河南省政治、经济、教育、科研、文化中心。中国中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和国家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郑州市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在14-14.3c1:之间,平均降雨量640.9毫米,无霜期220天,全年日照时间约24001小时。冷暖适中、四季分明,  相似文献   

5.
采用文献资料法对清华大学近代史料、清华大学近代校长第一手著作文章以及相关论文资料的搜集整理。结论:近代清华体育深刻影响着中国学校体育乃至全国体育事业,清华校长对清华体育作用卓著。近代清华大学校长体育思想和实践受时代因素、学校因素、个人背景等因素的影响。总结其演进路径与规律,对当今学校体育发展在全球眼界、教育境界、现实世界等方面提供了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6.
王查娜  宗河 《新体育》2005,(7):8-10
中国竞技体育一直是“层层输送”“集中训练”,走的是全国一盘棋的路子。实践表明,在中国这样一个有13亿人口的社会主义泱泱大国里,这盘棋是走得通的。  相似文献   

7.
在十运会赛场上,清华大学的学生运动员取得了不菲的战绩,成为本届全运会的焦点,被称为“清华现象”。回顾历史,高校从来就是奥运会冠军的摇篮,现代奥运会的第一枚金牌就是美国哈佛大学的学生取得的。中国近代竞枝体育也始于高校。清华大学办高水平运动队成功的模式,标志着竞枝体育由经验型向科技型转变,由低文化层次向高文化层次转移。预示着体育人才的知识结构向真正的高学历转化。改培养运动员学生为培养学生运动员是清华人观念上的根本转变。高校将成为培养竞技精英的基地,成为带动中、小学体育的龙头、成为开展群众体育的沃土,带给中国竞枝体育的影响是深远的。  相似文献   

8.
清华现象——关于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的历史回顾与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十运会赛场上,清华大学的学生运动员取得了不菲的战绩,成为本届全运会的焦点,被称为“清华现象”。回顾历史,高校从来就是奥运会冠军的摇篮,现代奥运会的第一枚金牌就是美国哈佛大学的学生取得的。中国近代竞技体育也始于高校。清华大学办高水平运动队成功的模式,标志着竞技体育由经验型向科技型转变,由低文化层次向高文化层次转移。预示着体育人才的知识结构向真正的高学历转化。改培养运动员学生为培养学生运动员是清华人观念上的根本转变。高校将成为培养竞技精英的基地,成为带动中、小学体育的龙头、成为开展群众体育的沃土,带给中国竞技体育的影响是深远的。  相似文献   

9.
《清华附小“十二五规划”办学行动纲领》提出学校应该把资源放在离学生最近的地方、教育教学最需要的地方。在附小的学生培养目标中,学校把健康放在了首位,彰显了附小人对学生体质健康的重视,也是清华附小传承马约翰体育精神的重要体现。学校努力将整个校园变成一个大的体育锻炼的场所,处处充满浓厚的体育文化氛围,让学生能处处可锻炼,时时能锻炼。  相似文献   

10.
程道德 《收藏》2007,(9):152-153
数月前,我正在编辑《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高等教育修业证书图鉴》时,从一位藏友处得知,有人愿出让一张清华学校研究院的毕业证书,旋即我以高价获取了这份盼望已久的旺书。这份清华学校研究院毕业证书,纸本,高46厘米,宽52厘米,黑线条边框。此件系清华学校国学门研究生李鸿樾修业一年期满的毕业凭证。文凭居中署校长曹云祥(钤“曹云祥印”方形朱文印)、  相似文献   

11.
张韧 《桥牌》2017,(5):17-20
两年前。在清华O字班毕业30年纪念活动上.我遇到在清华上学时的桥牌协会主席、也是我们桥牌队队长的蒋毅,他建议我抽时间写一写当年清华的桥牌。然而因为涉及太多人和故事,我担心自己没有能力驾驭,所以一直没有落笔,这一晃就搁置了两年。期间,在去年,我们的队友之一石丰先生病逝,我们在深切哀悼的同时,又多了一分遗憾。  相似文献   

12.
我国体育新课标把“给学生留有更多的可自主支配的空间”作为一项重要内容。通过自主选课、锻炼,促使学生养成终身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在体育课程改革的路上,清华附小提出了“每天体育‘三个一’,健康工作五十年”的口号,不仅保证学生每天一节体育课,每天一个健身大课间,而且要求每个学生有一个体育自主选修项目,这一举措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完全以学生的学习需求为出发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乐学中增强自身的体育素养。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和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加深,体育自主选修课程的实施将对学生的终身发展产生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体育课程改革的路上,清华附小提出了“每天体育‘三个一’,健康工作五十年”的口号。不仅保证学生每天一节体育课,每天一个健身大课间,每个学生有一个体育自主选修项目,而且在每天的清晨还开设了晨练微课堂,现在,晨练微课堂已成为学校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相似文献   

14.
正早期的清华大学(它的前身是创建于1911年的清华学堂)体育部,曾有过两位传奇式人物。一位是大名鼎鼎的马约翰,他的事迹已为很多人所了解;另一位是同样在体育战线上贡献毕生精力的李剑秋。他是一位武术教育家,是把武术(当时称"国术")这一古老的技  相似文献   

15.
文章对一二十年代的清华体育进行了回顾。近代西方体育输入我国之初,教会学校的建立、新式学堂的兴起及基督教青年会在中国的建立和发展成为我国开展西方体育的主要来源。清华大学自1911年建校,一直以"发展全人格"作为学校体育教育之目标。作为清华体育史的发端,一二十年代的清华体育不但在百年清华体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也对华北乃至全国的体育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其间涌现的体育风流人物多数成为我国科技、文化、教育界的杰出人才。"育人至上,体魄与人格并重"的体育育人思想对大学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王家巷 《桥牌》2009,(4):21-21
大年初六,武汉桥协在汉阳区举办“水墨·清华杯”迎春邀请桥牌赛,武汉市市长袁善腊、市桥协名誉主席谢培栋、理事涂山峰、余伟等60余人参加。赛前市桥协理事涂山峰发表热情洋溢的新春贺词,预祝武汉市桥牌新年有新发展。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基于笔者在清华附小参与的体育校本教研活动,对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进行了整理,并高度概括和阐述了清华附小的特殊体育现象:有改革、有创造、有传承、有实效。  相似文献   

18.
体育课程改革走过了十年历程,有成果也有误区,影响体育课改的决定性因素不在于经费,而在于人的决心。领导和教师的观念解决的是“改”还是“不改”的问题,总体思路解决的是“怎么改”的问题,教学评价解决的是改革的“真假”,而条件保障解决的是改革的速度。体育课改没有对错之分,只有效果之别,清华附小的“1+X”体育课程,就是基于学校特点的课程改革的大胆尝试。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阐述了清华附小“健身大课间”的由来及发展,抓住体育课程改革“1+X课程”的契机,围绕健康、阳光、乐学的育人目标,体现学生的自主、兴趣、个性化、多样化发展。  相似文献   

20.
在杭州的知味观吃饭、喝茶,身边近处,便是波光荡漾的西湖,秀色亦可餐,那种情境,自然令人难以忘怀。随手翻阅一本画册,是画家吴山明的,封面是他的写真照片。提及这位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的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