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探索出一种新的助学贷款模式——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并将其作为校源地国家助学贷款的有效补充和完善。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在身份认定、手续办理、信用约束等方面优势突出,有利于解决农村地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上学难的问题。但这项政策在推广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要通过完善制度、规范管理、安排贴息和风险补偿金等措施来进一步完善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模式。  相似文献   

2.
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政策给国家助学贷款带来的可能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07年5月中央政府出台新的高校学生资助政策,把生源地助学贷款纳入国家助学贷款体系试点推广。校园地和生源地助学贷款的互相替代政策会改变贷后管理主体,给校园地和生源地助学贷款市场带来大的波动,进而影响整个国家助学贷款体系的稳定。应由当地信用社负责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贷后管理,高校参与协助监督;谨慎变动两种助学贷款条款,促进助学贷款市场整体稳健发展。  相似文献   

3.
记者日前从教育部获悉: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已经成为我国国家助学贷款的主要途径。根据统计数据,2012年全国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新增审批贷款金额120.67亿元。  相似文献   

4.
生源地助学贷款在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中发挥了很大作用,笔者从开展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出发,对高校如何做好生源地助学贷款贷后管理工作提出了有效的对策和建议,以期加强贷后管理,降低贷款违约率,促进生源地助学贷款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生源地助学贷款的优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国家出台的一系列资助贫困生的政策与措施中,助学贷款是覆盖面最大、较有效、较长期的扶助措施,笔者认为生源地助学贷款风险小、切合实际、责任明确、学生的心理压力小,是助学贷款中的最佳选择,应成为资助贫困生的主要形式.  相似文献   

6.
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制度体现了追求社会公平、正义,体现了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伦理关怀。该制度在实行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一是学生的诚信如何保证;二是金融机构的利益如何保证。加强诚信教育,完善个人征询系统,增强学生诚实守信的意识;完善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制度等措施有助于这一制度伦理功能的完善。  相似文献   

7.
国家助学贷款制度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一项重要举措。在个人信用体系完全建立之前,实施生源地放贷,既落实了助学贷款政策,又规避了银行风险,是改变目前贷款现状不佳的最佳途径。在政府及其各部门和相关单位的配合下,银行将是国家助学贷款工作最大、最长远、最终的受益者。  相似文献   

8.
国家助学贷款制度创新——全面推行生源地贷款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大学生贷款还款率低最主要的问题是诚信缺失问题。笔者分析了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提出解决学生的诚信缺失问题可以全面推行生源地贷款。这是既可以保证每一个贫困学生都能够上学,也可以保证学生毕业后只要有能力,就会争取按期还款的好办法。  相似文献   

9.
王田田 《文教资料》2009,(32):187-188
生源地贷款是近年来政府研究出的解决贫困生读书、上学困难的一项有效的政策。生源地助学贷款政策的优劣十分明显。江苏省在处理生源地助学贷款过程中,有突破,求发展,取得了良好的成绩。高校作为生源地贷款的执行者,在生源地贷款中更是扮演了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0.
与我国国家助学贷款政策高度一致的内容相比,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政策除了"省级地方政府主办"和"在学生原籍户口所在地办理"这些特定内涵外,各省市在实施的过程中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采取了不同的政策或做法,内容和条款具有多变的形式.本文对各个省市出台的相关政策内容进行了分析,对其中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推行生源地助学贷款制度 完善国家助学贷款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放国家助学贷款,是确保我国高等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一项重大措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助学方式的一种新探索,符合广大贫网学生的根本利益。白1999年推行国家助学贷款政策以来,已有许多贫困生借此圆了大学梦。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已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但是,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国家助学贷款在制度设计和实际运作上还存在很多不足,其有效供给和贫困生群体实际需求之间还存在不小差距。如何建立一套体制较为完备、运转高效的国家助学贷款政策体系,关系到教育机会均等和公平原则的实现。  相似文献   

12.
生源地助学贷款政策运行中,杠杆原理起着关键作用。从宏观层面看,中央政府运用财政—金融杠杆,加大富人(如东部)、地方政府、学生及其家庭对高等教育投入的力度,确保地方财政及家庭对高等教育的参与,实现了四两拔千斤的杠杆功效。  相似文献   

13.
广西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开展以来成效显著,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和不足。基于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良性发展的目标诉求,提出对策:广西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应将风险防控上升为政府行为,建立多方联动的还贷制度;建立健全主体间的信息互通、工作协作机制;严把申请关,增强贷款材料的真实性;建立高校资助工作考核机制,实施差别放贷;完善贷款政策,使其更具合理性。  相似文献   

14.
生源地助学贷款与原就学地助学贷款相比具有明显的优越性,有利于实现“银、校、生”三方共赢,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该文对生源地助学贷款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该文系统分析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信用约束方面优势突出和贷款方式灵活便于跟踪等诸多优势,提出推广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必要性.对于补充、完善高校国家助学贷款,加大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力度,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也为保障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健康持续开展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6.
2007年8月财政部、教育部、国家开发银行发布《关于在部分地区开展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试点的通知》。1999、2004、2007年接连出台的三个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在贷款性质、贷款主体及还款责任、贷款期限、贷款方式、贷款利息、风险补偿金、贷后管理等7个方面存在差异。新的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政策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通过相应的配套措施来解决。  相似文献   

17.
生源地助学贷款存在着信息对称,在贫困生认定、信用约束、贷款回收等方面具有相对优势;拓宽资助覆盖面,减轻贫困生的经济、精神负担;“绑定”贷款学生及其家长,信用约束、催还款等贷后管理得到改善;有利于高校回归本位,促进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等优势.同时,也存在着贫困生认定依然模糊;贷款供给仍然不足,覆盖率十分有限;还款期限仍然偏短,个性化资助效果不彰;生源地“土政策”的掣肘,资助中心自身运作困难重重;贷款风险管理主体错位;金融生态不良,对生源地助学贷款的推进有诸多负面影响等劣势与威胁.面对各国政府对学生贷款等“民生问题”变得更加重视,学生贷款出现“国有化”趋势以及我国各种金融中介机构、信用体系建设等“市场基础设施”正逐步完善的机会与前景,作为主要承办行的国开行,今后在经营理念、运作模式、产品和管理等方面还要调动各方力量参与防范风险,建立三段信用联结的新模式,推出符合学生特点的新产品.  相似文献   

18.
2007年8月,国家开始正式在5省市试点生源地信用国家助学贷款,其中风险补偿金机制曾经对校园地国家助学贷款的推动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缓解了政府、银行和高校之间责任不对称的问题,作为校园地国家助学贷款的现实选择,完善原有的风险补偿金机制,将会推进生源地信用国家助学贷款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针对高校生源地助学贷款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从严格贷前审查和合同管理、强化学生诚信教育、加强贷后管理工作、促进学生积极就业等对策。  相似文献   

20.
针对高校生源地助学贷款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从严格贷前审查和合同管理、强化学生诚信教育、加强贷后管理工作、促进学生积极就业等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