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罗伯特·赫钦斯是 2 0世纪中叶美国著名的教育改革家和思想家。他在担任芝加哥大学校长期间 ,采取了卓有成效的教育改革措施 ,在教育实践基础上形成了独特的高等教育观点。他的大学观对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具有积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梁云 《高教论坛》2020,(5):122-124
20世纪三四十年代,赫钦斯在芝加哥大学的改革,通过大学教师制度、系科制和行政管理等方面的改革,试图营造出独特的学术文化传统,捍卫学者学术自由的权利,构建学者民主参与的管理型制度,协调学术权和行政权之间的矛盾,这对目前中国大学的人文建设以及世界一流水平大学的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赫钦斯是美国著名的高等教育思想家、改革家,其一生都致力于通识教育的改革与实践。赫钦斯通识教育思想的产生有其特定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他认为通识教育的目的在于人的理智的培养;经典的西方名著是永恒学习的内容;通识教育的实施不仅有利于个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团结与进步,而且可以为专业教育奠定共同的学术基础。他的通识教育理念不仅对芝加哥大学课程设置产生了重要影响,而且在圣约翰学院得以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4.
熊庆年 《复旦教育论坛》2006,4(6):F0002-F0002
赫钦斯(Robert Maynard Hutchins.1899—1977),美国教育家.毕业于耶鲁大学.1929年至1945年任芝加哥大学校长,曾对校政进行过一系列改革,推行“名著教育计划”.是美国高等教育史上的重要人物。[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梅贻琦与赫钦斯是20世纪前半期的著名教育家,也都是著名大学的校长,他们几乎同时倡导并实践着"通才教育"的大学理念,为各自所在国的教育、尤其是大学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本文对梅贻琦与赫钦斯大学理念的异同、源流及其影响进行了跨文化分析,希望有助于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实践.  相似文献   

6.
针对20世纪初期资本主义社会物质生活的繁荣,而人们"精神--理智"的破产,赫钦斯旗帜鲜明地提倡以"永恒学科"为主要内容的普通教育.重温赫钦斯的普通教育思想,深刻剖析其利弊得失,对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不无借鉴价值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曾任美国芝加哥大学校长的赫钦斯在芝加哥大学倡导的本科生通识教育推广到整个美国,并影响了世界其他国家的大学教育。大学本科毕业生就业难问题成为当前我国社会各界关注的问题。文章从就业角度谈赫钦斯的通识教育思想,试图说明促进大学生就业并不是大学教育的终极追求,大学本科教育的职责在于培养人,而通识教育是现代社会中一个完整的人不可或缺的,这种人能够满足社会各种职业对从业者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8.
梅贻琦与赫钦斯是20世纪前半期的著名教育家,也都是著名大学的校长,他们几乎同时倡导并实践着“通才教育”的大学理念,为各自所在国的教育、尤其是大学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本文对梅贻琦与赫钦斯大学理念的异同、源流及其影响进行了跨文化分析,希望有助于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实践。  相似文献   

9.
赫钦斯作为20世纪著名的人文主义高等学者,从自身的高等教育办学理念出发,对他所处时代的高等教育发展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批判,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许多自己的改革设想。他对大学制度改革的思考和实践就是这种设想的具体展现。赫钦斯以批判的视角,从大学管理制度的改革、大学学位制度和学院制度的改革,以及大学系科制度的改革等方面进行了深入论述,提出了人文高等教育办学理念下的大学制度构架。这些观点至今仍然具有相当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赫钦斯是20世纪美国最有影响力的教育家,其思想、著作在高等教育研究与实践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党的十九大报告等一系列国家政策文件指出,实现内涵式发展、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培养创新型高素质人才是新时期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时代主题,特别是在"双一流"建设全面启动、《国家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稳步推进的特定历史时刻,在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发轫之始,在探索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人才培养方式改革的重要节点,在大学应该"适应社会"还是"引领社会"两种观点激烈交锋的关键时期,亟需在思想与理论上对高等教育相关问题开展进一步探讨,这其中,赫钦斯的教育思想与观点,对深刻认识当前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未来改革与发展应秉持的基本理念,具有重要的启示与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蔡丹 《唐山学院学报》2010,(2):16-17,19
赫鲁晓夫以"下放权力"和"物质刺激"为思路的农业改革开启了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先河,而我国农业改革在充分吸取赫鲁晓夫农业改革经验教训基础上,从一开始就抓住了问题的主要矛盾,实行了家庭承包责任制改革,从而造成了农村改革的突破;并且与赫鲁晓夫缺乏农业商品经济观念,仅在扩权和物质刺激这些浅层次上改革相比,我国的改革则在实行生产责任制的同时逐步放开各类农村市场,大力发展农村商品经济,从而真正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  相似文献   

12.
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理念与实践中存在着"突变论"倾向,即认为当前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是落后的、传统的、急需改变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历史使命就是要通过"突变"方式促进"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转型,或是转向"后现代教育"。然而,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应是深化、调整和完善现代教育体系,而非通过"突变"另创一套新体系,"渐进论"应是改革的方法论选择。  相似文献   

13.
政府会计是财政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对政府会计进行改革也是当前我国财政管理改革中的一个热点话题。对于我国的政府会计改革的时间、路径的确定都需要建立在对政府会计环境因素分析的基础之上,而应变模型为这种分析提供了工具。通过将这一模型应用到对我国政府会计改革这一具体问题上,可以实现对我国政府会计改革的环境因素进行综合分析,设计我国政府会计改革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4.
步入攻坚时期的中国改革必然与农村改革的深入推进紧密相关。农村是迫切需要改革的地方;农民问题是各种问题的根本。深化农村改革,打破横亘在城乡之间的体制障碍,弥补制度的缺失,建立城乡现代一元的经济社会结构,必须从制度供给层面系统推进。  相似文献   

15.
蔡元培"兼容并包"思想是其指导北大改革的教育理念,"教授治校"思想是其北大改革内容中管理体制改革的理论基础,阐释二者的辩证关系除了更加清晰地理解蔡元培教育思想的内部关联性之外,更能理清蔡元培改革北大的整个精神脉络,深化对当今高等教育改革进程中大学定位和管理模式民主化改革的理性认识。  相似文献   

16.
我国政治体制改革是一项艰巨复杂的工程。选择适当的改革策略关乎政治体制改革乃至整个改革的成败。在推进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实际进程中,邓小平实施的政治体制改革方略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整体渐进与局部突进有机结合的总体战略;二是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有机结合的运行策略;三是理性设计与试验探索有机结合的操作方法。这三大策略方法平稳有效地推动了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进程。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政治体制改革(以下简称"政改")在执政理念、各项制度建设、人民民主权力保障等多方面取得了重大进步,取得的基本经验有:立足于中国国情;以渐进方式推进改革;坚持以人为本和"法治"理念等。十八大进一步明确了中国政改的方向。十八大之后,中国继续积极稳妥推进政改,已经有了初步效果。中国政改虽然道路还很漫长,但前景乐观。  相似文献   

18.
我国数学教育改革的现状、国内外数学教育的历史和数学教师数学观的独特性,都说明了研究数学教师数学观的重要性。改变数学教师的数学观是数学课程改革的必要条件。因此,数学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更新数学教师的数学观。  相似文献   

19.
教师关于课程改革的认知决定着教师课改中的行动执行。课程改革中,教师关于课程改革逻辑的认知跟专家的不一致,教师对学生发展观的认知相对狭隘,关于课程改革的必要性认知不足,课改中教师缺乏愉快的情感体验,情感处于两难境地,这一切影响着教师对课改的认同感,导致课改阻抗。在进一步推进课程改革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教师关于课改的认知现实,关注教师的情感世界。  相似文献   

20.
中国教育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社会普遍期待进行体制层面的变革,但仅限于教育领域自身内部的体制变革往往面临重重阻力,教育改革理念的达成需要整体社会治理体制的相应变革。在当前阶段,做为社会资源配置重要手段的户籍制度已经成为导致教育公平问题的焦点所在,现行干部人事制度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教育改革的专业性与民主性诉求,而现行行政管理制度则成为学校教育过度行政化的根本性原因。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必须期待着这些社会治理体制改革的更大突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