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清朝统一回疆之前该地就存在最具地方特色的伯克制度,清统一后,开始对伯克制度进行改革并将其纳入清朝地方官制序列。本文简单论述了清政府这一系列改革,并且对其利弊作了简要分析,认为经清政府改革后的伯克制度起了积极作用,当伯克制度因其自身的缺陷和不再适应历史发展趋势而被历史废除时,但我们仍可以从中吸取很多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2.
伯克制度原是天山以南维吾尔族地区旧有的社会制度,在这种制度下,大小封建主就是等级不同的伯克,且均为世袭。清朝统一新疆后,遵循"因俗而治"的原则,对伯克制进行改造,废除世袭,将其纳入地方官制序列,但旧有的社会矛盾和阶级矛盾未从根本上改变。  相似文献   

3.
伯克作为政府与维吾尔族民众联系的中介,权力很大。伯克在权力运作过程中,很少受到制约,民众根本没有参与政权的机会。  相似文献   

4.
周泓 《西北师大学报》2003,40(4):98-102
研究伊斯兰教在近代新疆的世俗化体现——伯克官制,可以发现在伯克乡约制下,政教未曾真正分离;伊斯兰文化在新疆与内地存在差异,原因在于其民族化与地方化过程及特点的不同。  相似文献   

5.
关于伯克的传统观,国内学术界论述较少。其实从伯克所处的时代及英国历史对他的影响和他本身的社会契约观三个方面,我们可以分析出伯克传统观的主要内容及其来源。他虽主张尊重传统达到了宗教般的虔诚,但他并不是一个顽固的"传统主义者",他主张社会变革,但这个变革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尊重传统,同时借助于独特的传统观彻底反对理性主义,进而反对激进的社会变革。  相似文献   

6.
本文将首先对清代判例制度的概况进行考察,从多个角度分析清代判例制度兴盛的原因,并通过分析案例对例的运行状况予以研究,从而展开论述如何利用本土宝贵的历史经验建立起当代具有中国特色的判例指导制度。  相似文献   

7.
为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和国家的大一统,清朝非常重视对边疆各民族的立法,在民族事务管理方面的制度化和法制化方面进行了系统建设,不仅取得了显著成效,且具有自身的特点。清代民族事务管理法制化管理为稳定边疆、维护统一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一般认为,针对法国革命,伯克、潘恩的政治思想是对立冲突的。但正是在法国革命的背景下,他们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一致性和共识。这种既有冲突又存共识的思想形态是由个人经验和时代精神等诸多因素造成的,并且产生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元朝和清朝都是我国历史上少数民族建立的全国性政权,两个朝代的历史性特点和主要社会矛盾极其相似,但两个朝代的存续时间却有着明显的差别。元清两代的民族政策既有相同点,又有明显的差别,这种差别是两个王朝历史命运截然不同的重要原因。从两个王朝的民族政策以及命运的对比分析来看,民族关系状态对国家稳定具有重要意义,这对我国新时期和谐民族关系的建立和维护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伯克的美感根源论体系包括优美感根源论和壮美感根源论两个部分。优美感根源的探究思路是:优美观念——对象性质(如细小、光滑、渐变、纤弱、温和、轻柔、洁净、明朗等)——愉快情感——身心放松——不杂欲望的喜爱——社交本能;壮美感根源的探究思路是:壮美观念——对象性质(如极大、极强、极暗、极静、突变、断续等)——痛快情感——惊愕、敬畏、尊崇、赞叹——无实际危害的恐惧——自卫本能。尽管其中有遗漏和失误,但伯克对美感根源的空前深细的探究本身就是对美学史的一大贡献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历史上,边疆问题一直是历代王朝实现国家统一、民族振兴所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为了对边疆民族地区进行有效管辖,历代统治者制定和实施相应的边疆民族政策。清代疆域辽阔,民族众多,其采取的边疆民族政策呈现独特的历史特点,“满蒙联姻”“因俗而治”“分而治之”、利用宗教等都成为了清代边疆民族政策制定的依据和内容。对清代边疆民族政策度依据进行梳理和分析,对当今民族地区的稳定发展和民族关系的和谐处理可供历史借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新疆的民族人口及其分布格局决定着新疆的语言格局,由此形成了不同语言在新疆社会语言生活中的作用和社会交际的范围,并进而影响了清朝政府的语言观念和语言态度,使之制定出了比较符合新疆实际的维汉双语政策,并作为民族语文政策的一项核心内容。这既肯定了维吾尔语的政治社会地位,也保证了维吾尔族在新疆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话语权,发挥了维汉语文的社会交际功能,便利了政府和民间的沟通,有利于清朝政府对新疆的社会管理。  相似文献   

13.
有清一代,政府一共八次遣使琉球册封新国王。清政府极其重视对琉球新国王的册封活动,从册封使的遴选、各级官府积极备办册封事务,到册封使往返琉球的情形,在中琉关系档案中均有记载,这些档案为我们研究清代的册封体制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史料。  相似文献   

14.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的一个封建王朝,也是各项制度的一个完善时期。这种成熟尤其体现在官制方面,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制度,诸如官员的考核、选拔、退休、奖励、处分制度等等。其中处分制度作为管理官员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这一时期无论是在法规的建制方面还是制度的运用方面,都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完善,本文对此试做一分析论述。  相似文献   

15.
学田制度在清代进一步发展,呈现出新特征。在此制度下的奖、助学机制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它一方面适应了清代政府对于稳定社会秩序的要求,另一方面对书院文教发展起到一定积极作用,但也存在历史局限性。这为当下我国高校奖、助学体制的推行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6.
清王朝采取“因俗而制”的方针,在新疆实施“确立满语作为国语的地位、提倡满汉合璧、多语并行”等一系列的语言文字政策。这一较为开明的语言文字政策促进了当时新疆的政治、经济、教育、文化等方面的进一步发展,也为民汉双语教育的正式开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7.
清代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教育较之前代,在广度和深度上更为进步,按照其推行的力量由外而内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基于民族外部力量与外部文化的社会教育、基于不同民族间长期文化交流而出现的社会教育、基于民族内部力量与民族文化的社会教育,在客观上达到了国家统一、消除民族分裂、促进社会进步的作用,具有现实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君主专制王朝,清朝的文教政策,是其政治制度和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体现了压制与笼络兼施的精神。  相似文献   

19.
清末新政中,清政府先后任命张百熙、张之洞制定了两个学制,即《壬寅学制》与《癸卯学制》,通过比较这两个学制制定的背景及其内容,可知:由于制定者的主观原因,造成了《壬寅学制》被《癸卯学制》取代的必然。  相似文献   

20.
晚清预备立宪期间,立宪派以变革政体为核心进行全面社会改革,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政治上鼓吹立宪政治,发起请愿活动.以促进早日召开国会;经济上积极提倡兴办实、世;文化上大力发展学校教育;促进地方自治,提倡文明风尚。立宪派的政治目标虽没有实现,但促进了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