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宋代士人注重心性修养,提倡养气,要求“气”向“道”“理”反本,向“心”“志”“性”归依。与此相应,在诗学领域进行了改造,提出了一系列基于养气论的诗学命题。将这些诗学命题与汉魏六朝、唐代进行比较,可以寻绎其间的演变轨迹。宋代养气观念直接影响了宋代既要求平易柔和,又要求雄壮充实的人格标举与诗格尊尚的诗学主张。  相似文献   

2.
刘勰《养气》篇提出“养气”说的思路重在“养”与其在《原道》篇中提出 :“自然之道”是吻合的。“养气”以作者自然逍遥的态度、自然而为的方式而养自然之气。刘勰的“养气”说在继承和发展了先秦儒道和魏晋曹丕的“养气”说和“文气”说的基础上确立了“养气”的实质和特征 ,具有重要的创作论、作者论、批评论意义  相似文献   

3.
刘勰《养气》篇提出“养气”说的思路重在“养”与其在《原道》篇中提出:“自然之道”是吻合的。“养气”以作自然逍遥的态度、自然而为的方式而养自然之气。刘勰的“养气”说在继承和发展了先秦儒道和魏晋曹丕的“养气”说和“气”说的基础上确立了“养气”的实质和特征,具有重要的创作论、作论、批评论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共中央关于共产党员不准修炼“法轮大法”的通知》指出: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建立在这一世界观基础上的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是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相似文献   

5.
高校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重任,这就要求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必须按照社会主义政治家和教育家的要求,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强化自身能力,加强自身修养。领导干部修养包括多方面的内容,主要是思想、道德和精神修养,用一句传统的话来说就叫“养气”。“养气”是中国古代哲学家、思想家对提升人的精神境界的一种形象比喻。我认为,作为高校的领导者,应该汲取中国古代“养气”学说中有价值的成份,从学习“养气”入手,自觉加强思想修养,不断提高精神境界。具体来说就是要提倡“六气”(正气、大气、锐气、静气、文气、和气),反对和摒除…  相似文献   

6.
陆游养气说在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同时,又借鉴了道家养气观念,在承继前人基础上有新的创获,由对道德品行的要求扩展到文学批评尤其是诗学批评领域,由文“以气为主”拓展为诗“以气为主”,由治心养气的诗学主张延伸出“悲健”的美学风格,突破了传统养气论的诗文界限,在中国诗学史上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人文精神中,作为较为普遍的价值人格预设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它既是人生之阶梯,更是人生之路的路标。作为阶梯,其由内到外,由个人的内心修养活动到人生世界的把握和改造活动,沿此必不可少的阶梯,浩然、伟健的价值人格和生存态度可望达成人格的自我实现。作为路标,其终极指向是朝着社会政治历史舞台的,因而浩然、伟健及成功的信心和勇气就成了其人格方式的基本要求。由此,“修身”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它是其人格的价值实现的基础条件和准备条件。孟子有著名的养气说:“善养吾浩然之气。”什么是“浩然之气”呢?“难言也。其为气,至大至刚,  相似文献   

8.
《养气》篇是《文心雕龙》中文艺生态思想最集中的文章。刘勰以“养气”为核心,并根据文学创作的规律和特点,论述了作家创作所需要的生理心理条件、创作对作家生命生态的负面影响及“养气”对于创作和作家生命存在的意义等文艺生态学问题,提出了“养气”、“卫气”的具体方法。《养气》篇的文艺生态学思想具有普遍的规律性,因而在今天仍有重要的实用性和理论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9.
“养气”说是中国古人对文学理论的重大贡献,孟子、庄子及后来很多文人论述形成并发展了“养气”说。在古代,“养气”说对古典诗歌及诗人的修养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就是在当代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及实践价值。对于指导艺术家自身建设,阐释艺术内部规律,塑造理想人格、弘扬刚健不息的民族精神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1991年第2期《徐州师院学报》在首要位置上刊出一组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七十周年的论文,多方面地论述了党的建设,主要谈了党的思想建设。其中,《论共产党员的世界观改造》一文,题目虽然很老,内容却颇有新意。文章从“重视世界观的改造”、“克服在改造世界观问题上的思想障碍”和“共产党员世界观改造的基本内容”三个方面开展了论述。在论述“重视世界观的改造”问题时,文章开门见山地指出:“几年前,人们对改造思想、改造世界观、改造主观世界,表现出明显的淡漠,很少有人坚持这些提法或探讨这些问题。”文章揭示了淡漠改造世界观的两种错误思想来源:一是认为此乃建国初期针对旧知识分子提出来的,后来知识分子早已成为无产阶级的一  相似文献   

11.
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世纪之交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深刻认识、准确把握的科学成果,是坚持、丰富、发展邓小平理论的创新范例。“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有机统一整体,不能割裂开来,也不能片面地理解。统一性体现在内容结构的统一,理论和实践的统一,理论指导和主客现世界改造的统一。实践“三个代表”的关键是共产党员在现代化建设中表率作用的发挥。不仅体现在理论认知层面,更要体现在实践行为层面。共产党员是实践“三个代表”的主体,表率作用也应在经济发展、精神文明和为民办实事中得以全面地体现。  相似文献   

12.
无为与养气——《文心雕龙》“养气”说与魏晋玄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试图详细考察《文心雕龙》中的“养气”说与魏晋玄学的关系。本文认为 ,《文心》的“养气”说与由孟子“知言养气”而来的文气说完全不同 ,它不是从精神方面而是从生理方面立论的 ;《养气》篇的基本宗旨是创作过程应该因任自然而不要强作妄为 ;这种以无为论养气的主张 ,显然受到王弼、郭象等玄学家“无为而无不为”观念以及嵇康“养生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把刘勰的养气说置于他的任自然文学观下加以观照,进一步揭示了养气说的哲学基础和理论内涵,认为养气能够导致“虚静”、“无意识”和“迷狂”这样三种文学创作思维形式。  相似文献   

14.
<正> 王元化先生《文心雕龙创作论》认为《文心雕龙·养气篇》表述的是关于文艺创作的直接性的“行文之乐”,“立论之本”与《抱朴子·至理篇:“身劳则神散,气竭则命终”的义旨无关。这一说法大概本于范文澜《养气篇》注:“彦和论文,以自然为原则,本篇大意,即基于此”的观点。我们认为这种看法又滞于养气理论的表象,没能把握“养气”在文艺创作中,尤其是在艺术思维过程中的地位、意义和作用,不尽合乎《文心雕龙》的原意。 要辨明《文心雕龙》养气理论的本意,  相似文献   

15.
五十多年前,毛泽东在《实践论》中,提出“两个改造”的重要命题:“改造客观世界,也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这个重要命题曾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发挥了巨大的指导作用。在举国上下纪念毛泽东100周年诞辰的日子里,重温毛泽东的这个命题,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仍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 毛泽东说:“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改造世界的斗争,包括实现下述的任务:改造客观世界,也改造自己的主观  相似文献   

16.
<正> 江泽民同志最近在一系列讲话中反复教育全党“一定要讲政治”,并强调指出:“各级领导干部尤其是高级干部必须带头加强党性锻炼,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努力改造主观世界,严于律己,防微杜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无论是过去、现在和将来,对每一个共产党员来说,都是首要问题。”这是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党中央向全党各级干部提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和要求,对青年干部来说,更有着深刻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共产党人的党性是无产阶级的阶级性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革命性和实践性的高度统一。加强党性锻炼 ,就是要求共产党员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 ,不断强化先锋队意识。加强党性锻炼不仅可以提高党员质量、端正党风 ,而且是廉政建设成败的根本保证。加强党性锻炼要牢记“三个代表”思想 ,重视“三讲”教育 ,还应坚持有针对性、实践性、自觉性、长期性地加强党性锻炼  相似文献   

18.
刘勰“养气”观念的形成有着特定的历史背景,它既是对前人“养气”说的发展,又受到了魏晋时期养生风尚的影响。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养气”对文学创作的积极作用有二,一是提出了“因性练才一的创作主张:二是针对当时“钻砺过分”的文风,提倡“率志委和”的“养气”说,这与刘勰一贯主张“为情造文”的思想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9.
本试图详细考察《心雕龙》中的“养气”说与魏晋玄学的关系。本认为,《心》的“养气”说与由孟子“知言养气”而来的气说完全不同,它不是从精神方面而是从生理方面立论的;《养气》篇的基本宗旨是创作过程应该因任自然而不要强作妄为;这种以无为论养气的主张,显然受到王弼、郭象等玄学家“无为而无不为”观念以及嵇康“养生论”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胡锦涛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强调,要“坚持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相结合”。他把这种结合简明扼要地概括为“既要对事也要对人。对事,就是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来指导工作、推动社会实践。对人,就是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来武装头脑、指导自我修养。”这些论述,对于指导广大党员和干部在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过程中,不断增强改造主观世界的自觉性,提高改造主观世界的水平,推进各项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坚持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要求和中国共产党人的一贯作法。毛泽东的《实践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