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艾米莉·狄金森25岁始退隐在家,弃绝社交,在非凡的孤独中埋头创作。狄金森一生创作了1775首诗。诗歌涉度到爱情、自然、宗教、死亡与永生、现代科技、诗歌理论等,已被公认为标志着美国诗歌新纪元的里程碑。她的很多诗歌充满了悲情意识,这种悲情意识源于她自身的性格悲剧。  相似文献   

2.
唐代重视科举,但由于荐举制度、门阀制度、科场腐败等原因,落第成为极为普遍的现象,唐代的各个时期都留下了许多落第诗,晚唐尤多。晚唐诗人赵嘏是长期沉沦科场的典型,写下很多出色的落第诗,从他的这些落第诗可以看到落第对晚唐士人的影响以及落第诗人的心态和风貌。  相似文献   

3.
赵嘏是晚唐前期著名诗人,长期受困于科场,久试才得一第,却只委授渭南尉一职,不久即郁郁而卒,终于渭南任上,世称赵渭南,其诗歌在后世也有一定的影响。本文拟从历代诗集诗歌选本对嘏诗的选录情况、历代诗话诗评家对嘏诗的评议情况以及诗歌版本流传情况三个方面来考察赵嘏诗歌在后代的接受情况,以期给予诗人一个客观的历史定位。  相似文献   

4.
略论赵嘏的科举活动与诗歌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嘏是晚唐一批才华横溢而久困科场的诗人的代表。科举吞噬了他,也成全了他。在近二十年的赶考生涯中他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按题材,可分为四类:科举诗,思乡思亲诗,写景诗和咏史怀古诗。赵嘏的诗歌格律谨严,情思婉转,意境清空幽美,常用白描手法,疏朗流畅,清通圆熟,在晚唐别具风格  相似文献   

5.
李煜复杂的人生经历,为其后期词悲情意识的产生提供了丰富的土壤,词中孕含着亡国的悲痛、作阶下囚的哀伤,弥漫着强烈的悲情意识.  相似文献   

6.
晚唐诗人赵嘏,20世纪80年代后学界始有关注。二十年多来,学界对其生平事迹、诗歌艺术、诗集整理等皆有论述,赵嘏研究取得一定进展。另外,对敦煌残卷本《读史编年诗》的关注,成为赵嘏研究的一个亮点。但赵嘏研究整体上处于零散状态,学界投入力量有限,论家较少,有待学者们进一步发掘探索。  相似文献   

7.
长安晚秋唐·赵嘏云物凄凉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日本汉诗家大沼厚《东台看花杂咏》云:"半天乔木已空枝,矮树仍能弄艳姿。气魄旋消华彩在,晚开花似晚唐诗。"  相似文献   

8.
辛弃疾节日词以其沉郁的悲情意识与鲜明的悲壮苍凉之美成为稼轩词独特审美风格的表现特征之一。稼轩节日词中挥之不去的苍凉悲情源自于他的悲剧情怀与命运。  相似文献   

9.
李白是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一生是充满悲剧的一生,他的诗歌表现了他一生怀才不遇、与黑暗现实和权贵格格不入的悲情浪漫主义精神。本文试从李白的悲剧人生和浪漫人格,及其诗歌中表现出的失意以及对黑暗现实的不满,揭示李白诗歌的悲情浪漫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10.
痛苦、哀伤、嗟叹是汉魏六朝诗歌的主要音调,作为西晋文学的代表作家陆机,他的诗歌中也往往流露出许多悲伤的情感。这种悲是对其内心情感的真实再现,是陆机对真实生活的体验,如有表达自己的相思之情,有描写从军的艰苦生活,还有表达对人生艰难、命运难知的感慨等等。而对于读者来说,这些情感也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11.
徐志摩是一个才气横溢、交游极广的浪漫主义诗人。《再别康桥》以其独特的魅力把徐志摩的诗歌创作艺术推向了顶峰,同时这部作品被学术界公认为是中  相似文献   

12.
金庸小说在沿用传统武侠小说共有程式的基础上,着力用悲情意识进行革新。通过社会环境对主体的挤压,侠义冲突的空泛,爱恋情意的迷茫,奇幻情节的寓言这四个层面,赋予小说浓重的悲情意识,表达了他用悲的力量来探索人性、人类生存状况的信念。这也使得武侠小说达到了一种更高的境界。  相似文献   

13.
徐志摩是一个才气横溢、交游极广的浪漫主义诗人。《再别康桥》以其独特的魅力把徐志摩的诗歌创作艺术推向了顶峰,同时这部作品被学术界公认为是中国现代诗歌史上脍炙人口的经典名篇。康桥曾寄托着诗人美好的人生理想.对徐志摩来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因此,他后来曾满怀深情地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  相似文献   

14.
庾信的《拟连珠》与他的《哀江南赋》一样都体现了他的史家意识。它不仅真实地展现了梁朝的兴衰,而且反映了庾信对“史”的认识,在史学价值上与后文互为表里。文中的悲情内涵丰富,具有真诚率直、阳刚阴柔之关。  相似文献   

15.
在群星闪耀的晚唐文坛,赵嘏是一位名位不高、作品不多的诗人。但是他的诗,尤其是写景抒情诗创作却颇具特色。诗人不仅在诗中展示了自己丰富的情感世界,而且以独到的艺术手法创造了清空优美的意境,情思婉转,格律严谨,有其存在的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16.
论晚唐小品文体意识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品的文体意识,虽源于魏晋,然而真正形成却是在晚唐。晚唐的小品,第一次显现出足以独立于文体之林的光彩。这,固然与诗文自身演变的规律有关,但同时又与文学的生存环境及作家的主体精神密切相连。  相似文献   

17.
维多利亚时代的宗教信仰危机的一个最大焦虑便是死亡。作为那个时代的代言人,丁尼生将这种焦虑深深地根植在他的诗作之中,表达了自己对生与死、怀疑与信仰的深邃思考,使其大部分诗作蒙上一层悲剧色彩。他所处的时代背景及其生活经历奠定了他诗歌的悲情基调,信仰危机及死亡意象构成了丁尼生诗中的主要悲情元素。  相似文献   

18.
曹操诗歌中的许多篇目呈现出一种感人至深的悲情美,这种审美风格的形成以诗歌主体悲天悯人的外向情怀和悲怆难言的内在情感体验为基础。具体说来,曹操诗歌之悲情源出于时代苦难的巨大阴影、社会与政治理想追寻的艰难以及个人家世背景之卑微幽隐。  相似文献   

19.
维多利亚时代的宗教信仰危机的一个最大焦虑便是死亡。作为那个时代的代言人,丁尼生将这种焦虑深深地根植在他的诗作之中,表达了自己对生与死、怀疑与信仰的深邃思考,使其大部分诗作蒙上一层悲剧色彩。他所处的时代背景及其生活经历奠定了他诗歌的悲情基调,信仰危机及死亡意象构成了丁尼生诗中的主要悲情元素。  相似文献   

20.
在对《诗经·蒹葭》的传统审美体认中,“伊人”的所指总是人们关注的中心、由于在诗中这一形象本身的叙述空白,给读者留下了无限遐想的空间,从而产生了种种臆解。有人认为“伊人”隐喻的是周王朝的礼制,诗的主旨在于讽刺劝谏周襄公不用周礼而沿用西戎风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