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教育全球化辨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分析了教育全球化,阐述了教育全球化的特征与内容,并对教育全球化与教育国际化,教育全球化与全球化教育这两对概念进行了辨析。  相似文献   

2.
“教育全球化”的意识形态批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教育全球化概念的梳理引出了教育全球化中所包含的竞争、市场、商业、私营概念,从而把教育带入到全球化中,提出教育全球化的意识形态概念,并在这个基础上对教育全球化的市场、竞争、选择意识形态进行了两个视角的批判。  相似文献   

3.
信息时代全球化教育的知识结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信息时代的到来为全球化教育提供了机遇和挑战。本文在简要描述信息时代全球化教育的内涵、现象和特征后 ,讨论了全球化教育的知识构成要素 :全球化知识的教育、本土化知识的教育、ICT的教育及多元智力的发展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全球化教育的知识结构模型 ,探讨了该模型中诸要素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全球化为背景,回顾并评述了中国对教育全球化问题的研究,点明了全球化背景下关注中国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重要性.探讨了在全球化语境中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进一步阐述了笔者对处于全球化语境中的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面对资讯科技时代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如何从宏观的角度及人文的视野探讨教育发展的路向,实乃当务之急。为进一步论述资讯时代全球化浪潮下的教育发展,本文首先析述了资讯时代全球化浪潮的意涵与迷思;其次,阐述了资讯时代全球化教育发展的吊诡;再次,提出了超越资讯时代全球化教育发展吊诡的全方位策略;最后,本文在对资讯时代全球化教育发展的展望中,提出了一些应对挑战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6.
论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全球化时代,部分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愫弱化,加强对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已十分迫切。文章描述了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表现出的时代特征,分析了经济全球化对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影响,重点阐述了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教育全球化对中国意味着什么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全球化”已成为21世纪人类关注的焦点。如何争取一种“共赢”的“全球化”,已现实地摆在广大有识之士的面前。在全球化的澎湃浪潮中,教育全球化(GlobalizationofEducation)初见端倪,成为经济全球化之后的又一方兴未艾的重要领域,它给各国教育提出了一系列崭新的课题。本文试图从多个维度阐明教育全球化的涵义,指明教育全球化对中国教育发展提出的挑战,希冀对制定与落实中国教育的全球化战略有所裨益。一、教育全球化的本质教育全球化是教育中出现的一种新现象,人们对它的研究尚显薄弱。在学术界,对教育全球化似乎也没有明晰…  相似文献   

8.
全球化视野中的远程教育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一、经济全球化给教育带来的影响 我们通常所说的"全球化"是指经济全球化.文化不可能全球化,教育也不可能全球化,在当今时代,文化和教育都应当是多元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经济全球化给文化和教育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教育全球化的内容包罗宏富,主要表现为普遍主义价值观的确立、教育服务贸易的剧增、教育制度创新与变迁。教育全球化的主要发展趋势指向功能性全球化、制度性一体化、新旧教育秩序的嬗变。教育全球化对中国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10.
通识教育是全球化时代大学教育的发展前进方向。文章揭示了我国传统大学教育在目标、理念、内容等方面与通识教育的异同,分析了全球化时代我国通识教育的发展环境,以及全球化对我国通识教育发展的现实挑战,论证了我国大学通识教育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1.
在教育全球化时代,地方化因素对于一个国家是否成为教育改革的参考标准依然重要。澳大利亚和韩国两国媒体对亚洲国家和地区PISA成功的描述与话语讨论因国情不同而表现出各自的特点,进而影响着政策借鉴是否可以以及如何发生。基于对澳大利亚与韩国媒体对PISA结果报道的比较后发现,对亚洲教育的刻板印象、国家间的经济关系、潜在参考国家和地区在PISA排名表中相对排名的变化等三大因素影响着一个国家对这些国家或地区"最优教育系统"的政策借鉴。  相似文献   

12.
The past two decades have witnessed three important international trends: an increase in the number of democratic states;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educational reforms in light of the challenges of the new millennium. A great deal of research has addressed educational change in relation to either globalization or democratization, but little has been said about the complex interactions among all three processes. In view of recent educational reforms in Hong Kong and Taiwan, the present contribution examines the local nature of education policy in a globalized age. It challenges those globalization theories which minimize the role of the state and exaggerate the power of globalization over local factors. In particular, it explores how the governments of these two Chinese societies have employed democratization to generate and legitimate reform proposals and have used economic globalization to justify educational reforms. The study concludes by discussing the complex interrelations of these processes, including tensions between global and local concerns in educational reform.  相似文献   

13.
The past two decades have witnessed three important international trends: an increase in the number of democratic states;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educational reforms in light of the challenges of the new millennium. A great deal of research has addressed educational change in relation to either globalization or democratization, but little has been said about the complex interactions among all three processes. In view of recent educational reforms in Hong Kong and Taiwan, the present contribution examines the local nature of education policy in a globalized age. It challenges those globalization theories which minimize the role of the state and exaggerate the power of globalization over local factors. In particular, it explores how the governments of these two Chinese societies have employed democratization to generate and legitimate reform proposals and have used economic globalization to justify educational reforms. The study concludes by discussing the complex interrelations of these processes, including tensions between global and local concerns in educational reform.  相似文献   

14.
教育全球化的现实境遇与价值选择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教育全球化体现为各国、各民族和各种不同文明体系之间教育的相互依存、合作互动和利益共享,向人们展开的理想图景应该是教育平等、价值趋同的"大同世界".但教育全球化并非是一幅恬静的田园风景画,在它的发展进程中,潜伏着教育殖民化的危机.因此,我们应当坚持和而不同的理念,坚持教育输入与输出相结合、国际视野与本土实践相统一的原则.  相似文献   

15.
当全球化迅猛发展并赢得人们的肯定性评价时,反全球化也开始全球化了,反全球化运动并不反对全球化本身,准确地说是反对西方发达国家主导的全球化。为应对当前的反全球化运动,我们应该采取如下措施:一方面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反全球化,另一方面又要对之低调处理;要适度开放,尽可能将全球化的成本降到最低;参与全球化的体制建设是中国建立大国地位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6.
全球化和区域化互动是全球化时代的一个重要特征。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提倡区域教育研究反映了全球化所带来的区域结构变化特征和我国比较教育学科发展的需要。区域教育研究包括社区(community)教育研究、外国教育研究和地区(region)教育研究,为了保证研究的有效性,无论哪种形式的教育的区域研究,都应当遵守区域研究(area studies)方法论的学术规范。一个完整的比较教育研究,既有教育的区域研究,也有教育的问题研究,研究者可以根据自己的价值取向,或采取区域研究框架下的问题分析模式,或采取问题研究框架下的区域解释模式,两者均有其效用。本文的观点只是为谋求我国比较教育学实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所作的些许思考。  相似文献   

17.
科学综合化、技术现代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是21世纪的基本特征。《世界地理》尽管在上世纪末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但受传统的教育观念、教育结构、人才培养模式、资料来源等束缚,《世界地理》没有充分展示出它对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解决全球性重大问题的应有功能和作用,引发《世界地理》课程的进一步深化改革势在必行。本文着重论述《世界地理》在教材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理念进行改革与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该文以全球化时代为背景,探讨教育基本理念的转换及其对大学教师进一步优化素质结构的必然要求,认为大学教师要发展以开放性和创新性思维素质、世界性和现代性人格素质和符合全球化时代潮流的教育理论素质为基本价值取向、并以学术更新能力、教育科研能力、双语运用能力和现代教育技术能力为核心的素质结构。  相似文献   

19.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加入WTO,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同时也提出了极大的挑战。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进一步推动我国教育事业健康快速地发展。  相似文献   

20.
教育全球化背景下我国课堂中权力与权利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全球化既包括教育的地方全球化,也包括教育的全球地方化,它给我国教育的方方面面带来重要影响。我国传统课堂以权力为本位,显示出权力异化和权利弱化的特点。在教育全球化过程中,一些被全球所认可的、先进的教育理念冲击着我国的传统课堂,使之逐渐向以权利为本位教育观转变,追求权利的平等与权力的公正成为当代教育的核心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