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贵刊一九八二年第一期刊登的《朴实清新春意盎然》一文中把叶绍翁的《游园不值》的第一句译为:“多可惜呀,那片苍苔上留下了我的鞋印”。我认为,这样讲不符诗的原意。从全诗看,诗人游园,“小扣柴扉久不开”的原因应是主人“怜屐齿”之“印苍苔”,故柴扉“久不开”,而不应是“多可惜呀,那片苍苔上留下了我的鞋印”。从诗的第二句看,第一句的意思应是:主人爱惜花园,怕我在青苔上留下鞋印。  相似文献   

2.
叶绍翁“应怜屐齿印苍苔”的诗句,目前一些流行的选本有以下几种解释:安徽文艺出版社的《宋代绝句赏析》把“怜”释作“哀”,并且说“这里不应当是园主人‘哀’而是游园者为自己把屐齿印在苍苔之上而感到的‘哀’”。山西人民出版社的《唐宋绝句选注  相似文献   

3.
拜读了林同志的《怜”苍苔,还是“怜”屐齿?——我对“怜”字的训释》一文(见《小学教学研究》1992年第五期),颇受启发。我不辞浅陋,也来谈谈这个“怜”字。“怜”在古汉语中是一个词。要掌握一个词,首先就得理解词义。“诃义是一个历史范畴,它是不断发展变化的”(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因此,词汇中就出现了一词多义的现象,字典、辞书就  相似文献   

4.
屐木落     
<正>三屐木蹲在村头的石头路边,捧腮,拧眉,看伸出村外、渐渐消失在一片野草丛中的石板路,小身子差不多都隐没在一棵长歪的三华李树下。一群馋鸟不知疲倦地在树上蹦来跳去,挑选最熟最甜的李子啄食。鸟儿叫喳喳,吵得三屐木心烦。“去。”三屐木挥挥手,只吓飞一两只,更多鸟儿依然优雅地停落树上,欢快地享用美食。  相似文献   

5.
生活屐痕     
树脚深入土地的心脏手抓住蓝天的肩膀站直了就别趴下即便让严冬扒光了衣服也总有返青的时候扁担庄户人家肩上的拐杖一头拄着农业的内涵一头撬起乡村的辛酸横着竖着都是季节的支点鱼儿鱼儿生活在黑暗中一吞一吐都是快乐当见到阳光的那一瞬死亡便向它频频招手活着的鱼儿害怕灾难死亡的鱼儿享受着幸福跳绳从小就练习跳绳动作灵巧飘逸长大后却被生活那根美丽的绳索重重地绊了一跤父亲农事蹒跚四季流转父亲和成熟的谷粒一道走进了民间深处脊背弯成一张弓把儿女射向了远方渡口在此岸只消一竹竿就到了彼岸站在彼岸回首此岸又成了彼岸一年又一年人生…  相似文献   

6.
拜读了《从“谢公屐”想到<游园不值>》一文(载《小学教学研究》今年第4期),觉得该文有些说法值得商榷。作者提出:“谢公屐’,又名齿屐,是晋朝诗人谢灵运创设的登山、下岭、履平地的三用木屐……履平地时不用屐齿。”据《南史》、《宋书》等史书以及《辞源》《辞海》等工具书所载,谢灵运系南朝宋人,《南史》、《宋书》均有《谢灵运传》。由此可知,谢灵运并非晋朝人。所谓“三用木屐”,也不宜径直断定为谢灵运所“创设”的。《宋书·谢灵运传》:(谢灵运)“常著木屐,上山则去前齿,下山则去后齿。”《辞海》“谢公屐”条:“南朝宋诗人谢灵运游山时常穿的一种有齿木屐。”一说“常著”,一说“常穿”,均无“创设”之义。其实,“屐”在春秋时代就有了。南朝·宋刘敬叔《异苑》:“介子推抱树烧死,晋文公伐以制屐。”西汉史游的《急就篇》也提到了  相似文献   

7.
在同龄人中,我和中国美协打交道是最早的一个,那时只有23岁。小分队的带队是武汉文联的张善平,队员有上海的水彩画家哈定,还有后来在中国美协工作的杨悦浦等六七位画家。时值六七月份,葛洲坝酷暑难耐,尤其站在钢筋水泥筑成的大坝上,更是火焰一般。然而,我们这些年轻画家兴致不减,每天穿梭于大坝上下,画了大量的写生。令我难忘的是:大坝上的电焊花异常绚丽多彩。特别是在夜晚,加之灯光闪烁,呈现出五彩缤纷的色彩,它让我萌发了表现的欲望。但我是画人物的,不画风景,怎么能有合适的情节与景物交融是个问题。我在大坝上认识一些女电焊工,她们很配合,回到工棚让我写生。其中一位姓金的女工特别配合,她全身的热汗未消,边扇着草帽边让我画,于是我一挥而就,并画得十分生动。遗憾的是,这张写生竟然在《长江文艺》发表之后给弄丢了。  相似文献   

8.
醉猩著屐猩猩在山谷,行常数百为群。里人以酒并糟①设于路侧。又爱著屐②。里人织草为屐,更相连结。猩猩见酒及屐,知里人设张③,则知张者祖先姓字,及呼名骂云:"奴④欲张我,舍  相似文献   

9.
<正>一个人专业核心素养形成的最直接原因必定同他的人生经历密切相关,而我的人生经历却又如此简单,履历表上只短短一行"1991年至今在灌南县中等专业学校任教",便可概括我27年的职教生涯。27年来,学生来了、走了,一茬接一茬,我和我的学校一直守候在这里。如果说有什么经验可以总结,那只有一条:行端立稳、脚踏实地,和学生、学校一起成长,便可收获一种简简单单而又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我谓之"共生"。我真切  相似文献   

10.
拜读陆愚同志大作《从“谢公屐”想到<游园不值>》一稿(载本刊1991年第四期),很受启发,得益不少。据我所知,对“应怜屐齿印苍苔”这一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的诗句的争论,一般都集中在“屐齿”是印在园门内的苍苔上,还是印在园门外的苍苔上。陆同志的见解颇有新意,首次提出诗人“穿着笨重的齿屐翻山越岭,艰难地在长满青苔又非常滑的崎岖山  相似文献   

11.
为了准备“第七届全国美展”的作品,我和南京的高云进行了合作。我之所以选择与他合作,是因为高云先生的古代连环画画得太好了,特别是大场面表现得极有气势。我们一拍即合,选择了唐明皇与杨贵妃马嵬坡的故事情节,取名为《魂系马嵬》。大的构图基本上是由他来搞,我负责进一步的深入和最后制作。我们吸取了唐《李重润墓壁画》的色彩感觉,以红调子为主,也符合御林军的着装。但是这个红很难表现,既要统一又不能单调,只用纯朱砂并不和谐,我也用了朱砂代用品分出层次,人物形象也是通过写生而区别不同的个性。最难处理的是杨贵妃,按唐人的审美,杨贵妃应当较胖,小眼睛,但真若这样表现,今天的人一定不认可,所以我仍在这中间找到平衡点。更重要的是我表现出她那无奈的凄凉,眼睛里噙着哀戚的泪花……这张作品参加了“第七届全国美展”,得了银奖。  相似文献   

12.
绘画,对我而言也许是一种天性,因为我从小就喜欢它。那时,只要有个纸头,就要画上点东西。小时候家里穷,哪有什么纸张供我画画呀!母亲为维持生计给服装厂做外加工活,盛扣子的小纸盒就成了我画画的宝贝疙瘩。虽然父亲总在家里写文章,有稿纸,但一张都不许我们用,因为那是公家的。  相似文献   

13.
文学创作中的风景描写是国家认同意识形成的重要媒介,通过郁达夫的散文游记《屐痕处处》,可以感受到风景作为国家身份认同的新载体,它强烈的本土征候增强了民众对于现代民族国家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中专学校的教学改革都在朝一个方向努力,这就是加强实践教学,注重能力培养.本文拟结合本校教学实践,从加强语文能力培养这一角度,谈谈对中专语文教学改革的一点粗浅看法.一、中专语文教学的环境中专语文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与高中语文基本相同,这是因为初中专的学生与高中的学生程度相同,教学要求相仿.但是,中专与高中的培养目标迥异,语文教学的环境不同,我们必须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从培养目标来看,高中为大学输送学生,中专为社会培养中等专业人才,因而后者更注重语文实际应用能力的训练,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有着广泛的兴趣,不会象初高中学生那样一心只读课本,他们的学习目的在于为走上社会学本领,而不是学好课本好考学.但中专学生没有升学的压力,加上厌学风盛行,不少学生学习不求上进,考试只求过关,  相似文献   

15.
“谢公屐”,又名齿屐,是晋朝诗人谢灵运创设的登山、下岭、履平地的三用木屐。此种木屐底部前后凿二个糟或洞,另外刨刻二块木齿榫,又名屐齿。登山时把屐齿分别装进左右二只木屐底部的后槽洞;下岭时把屐齿从后糟洞取出装进前槽洞;履平地时不用屐齿。时人把此种齿屐称为“谢公屐”。  相似文献   

16.
贵刊1991年第四期刊登的《从“谢公屐”想到<游园不值>》一文,不当之处颇多。木屐适用于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其产生的年代无法考证,但其产生与当地的梅雨气候密切相关。由于梅雨季节阴雨连绵,布底鞋容易霉烂,木屐应运而生,这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现代汉语词  相似文献   

17.
爱着他的爱     
毛晓青 《幼儿教育》2002,(12):38-38
我有两个朋友,女儿叫她们王姨、张姨。有一次,王姨到我家来,女儿将自己的画拿给她看。王姨一屁股坐到地上,将画小心地摊开,一张一张细细点评:这张色彩搭配得好,那张构图不错。当然,也不全是赞扬,有时也提点小意见,“这张小里小气不大方,那张红色与咖啡色混在一起太脏了”之类。最后,王姨竟向女儿提出,能  相似文献   

18.
李清照,宋代著名女词人,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18岁时,与太学生赵明诚结婚。她前期的词章,多数是描写闺中的生活情趣及大自然的绮丽风光,风格清新明丽。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主要在于善于运用朴实的白描手法,描写细腻的感情变化,语言明白如话。在宋代词人中,卓然自成一家。有《漱玉词》。  相似文献   

19.
2006年教师节,我收到了晓明同学的一封信,读完信,我情不自禁地回忆起往日的一幕幕……那是1998年秋,我教三年级,开学后不久,我班晓明同学几天没来上课,通过家访得知,孩子很不幸,父亲因施工不慎早早逝世。从此以后,晓明一家靠母亲修鞋维持生计。父亲的去世使本来就内向的他变得更加沉默,上课时神情  相似文献   

20.
爱着你的爱     
前几天,我看到这样一段文字:经过罗马的时候,一位新识不久的朋友带我们去喝咖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