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1 毫秒
1.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思维是数学的“体操”。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要注重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与提升:一是在知识交汇处巧设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二是在方法多元中巧设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敉l生;三是在数学应用中巧设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四是在开放探究中巧设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五是在变式引申中巧设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六是在易错易混中巧设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缜密性。  相似文献   

2.
1在生活中探究知识丰富多彩的生活是学生探究学习的丰富资源。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实践中精选探究问题,将抽象的探究问题“焊接”到生动可感的生活事物或现象上,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开辟一条广阔的通道。在《科学》课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探究的特点,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特点和  相似文献   

3.
实施“以人为本”的个性化教育 ,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是小学自然课实验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因此在实验教学中 ,要注意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和创造性的培养。那么 ,如何在小学自然课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呢 ?下面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做法。1 转换角度 ,培养思维的广阔性思维的广阔性是指思维活动作用范围广泛和全面 ,思考问题思路开阔 ,能全面地分析、多方向地思考并进行多角度地研究。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 ,千方百计地创设情境 ,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促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多层次地去…  相似文献   

4.
小学数学是一门有高度的抽象性、科学性、严密逻辑性和广泛应用性的学科。开展数学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发展智力和培养能力的有效途径。多媒体信息技术集声音、图像、色彩、动画等多种功能于一体 ,灵活、正确地运用于辅助教学 ,可弥补传统教学方式在直观性、立体感和动态感等方面的不足 ,有助于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对提高教学质量 ,推进素质教育有很大的作用。1 活用多媒体技术 ,培养思维深刻性思维深刻性是指能深入思考问题 ,能抓住事物内部的本质和规律。在教学实践中 ,应该灵活运用多媒体技术的直观、形…  相似文献   

5.
发散思维是指沿着各种不同的方向去思考问题,寻求多样性解答的思维方式,具有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那么,在习题课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呢?一、注意把握问题的实质,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思维的流畅性是指思维畅通无阻,能迅速敏捷地思考问题。在习题课教学中既要把握问题实质,巧设铺垫作用的变式题,消除学生思维的障碍,又要利用一题多解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与灵活性。  相似文献   

6.
数学课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最合适的学科之一,因为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应用的广泛性,它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思维素材,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因此,数学完全有可能成为诱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沃土。如何在应用题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笔者认为:一、训练“编题”,培养思维的创造性小学生自编应用题,一般地是以仿照书本例题开始,从模仿入手,经过补充应用题的问题或条件即有一个半独立的过渡,逐步发展为独立地编拟各类应用题。如:看实物或实物图编题,根据线段图编题,看算式编题,根据学生生活实践编题,改编应用…  相似文献   

7.
"层次教学"能引导和帮助学生克服思维障碍,推动思维多层面逐步深入地发展,使知识和能力不断升华.教师可根据知识结构的繁简和理解程度的难易,把包含在知识和规律内的复杂和隐蔽的内涵,层层剥离,进行多层面的展开,逐级推进和激发,即使教学由表及里,深入清晰地揭示出整体知识的本质和内在的规律,又可训练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  相似文献   

8.
实施“以人为本”的个性化教育,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是小学自然课实验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因此在实验教学中,要注意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和创造性的培养。那么,如何在小学自然课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呢?下面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做法。  相似文献   

9.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指出:“数学,辩证的辅助工具和表现形式”.苏联数学教育家奥加涅相指出:“真正完美的数学思维首先是辩证思维”.所谓辩证思维,就是用运动、联系、发展的观点和方法去思考问题,用辩证法来揭示事物的本质,这种思维方法能更加深入地研究问题,它是思维发展的高级阶段,是辩证法在中学数学中的主动体现.在教学中,指导学生运用辩证的思想探索、研究问题,有利于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提高辩证思维能力.本文就如何运用辩证思维解决数学问题,提高辩证思维能力问题谈一些粗浅看法.1.动静变换,培养运动变化观我们知道,运动是物质固有属性,是永恒的、绝对的,而静止是暂时的、相对的.在解题教学中,善于利用“相对静止”去研究“绝对运动”,或从错综复杂的运动变化中抓住静止的瞬间去发现量与量间的关系,认识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运动变化的辩证法.例1 设二次方程7x~2-(k+13)x+k~2-k-2=0两根x_1、x_2分别在区间(0.1)和(1,2)内,求k的取值范围.分析:此题可用函数的观点进行求解,即构造一个辅助函数f(x)=7x~2-(k+3)x+k~2-k-2,利用二次函数图象,化静为动,实行有效转化,寻求到一种解决问题的较好途径.解:设f(x)=7x~2-(k+13)x+k~2-k-2,作出其图象如图(1)  相似文献   

10.
思维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与内部规律.在教学过程中只重视知识的传授,而不重视掌握知识时所必须运用的思维方法的培养,学生就不能很好地掌握概念,理解教材内容,解答各种难题.  相似文献   

11.
在当前的小学教学中 ,尽管教师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训练 ,但也出现了盲目性和无计划性等倾向。应从创设情境、训练思维的深刻性等方面入手克服以上问题。  相似文献   

12.
逆向思维又称反向思维,它是分析和解决物理问题的一种行之有效的、科学的创造性思维方式.利用这种逆向思维解题,是把人们通常思考问题的思路反过来加以思考,执果索因.利用逆向思维解题,常能化难为易,删繁就简,变死为活,使解题迅速而又准确.既有利于强化逆向思维训练,防止学生理解僵化,方法刻板,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广阔性和深刻性,又有利于开拓学生思路,活化知识,提高解答物理习题的能力.1.用逆向思维法求解力学题例1:将某种材料的长方体锯成A,B,C三个物体,然后再对拼在一起,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如图1所示,且m_C=2m_A=2m_A=2m_B=2千克,用8牛顿的力F从正面推C,使得A,B,C组成的长方体保持矩形的整体沿力的方向平动,试求运动中B与C间的静摩擦力大小和方向.分析与解:本题若按常规解法,把B与C间的弹力和静摩擦力分开来考虑,结果在确定静摩擦力的方向问题上花费不少时间.但是,如果我们倒过来想一想,发现求出B与C间的弹力和静摩擦力的合力,即B,C间作用力是容易求的,然后再正交分解求摩擦力也就方便了.选A,B,C组成的整体为研究对象,由牛顿第二定律,有:F_1=(m_A+m_B+m_C)a,解得a=2米/秒~2,对B物体而言,只有C对B的作用力产生加速度,因此,得F_(CB)=m_Ba=4牛顿,沿F_1原有方向.由正交分解法得,运动中B,C间静摩  相似文献   

13.
许燕平 《阅读》2023,(95):36-38
整本书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合理运用“阅读之眼”:以“飞鸟之眼”通览,以“蜻蜓之眼”慢品,以“蚂蚁之眼”细读。这三只眼睛可以让学生学会站在“高处”通览整本书,培养阅读思维的整体性;形成多角度看问题的意识,培养阅读思维的全面性;反复精读关键情节,培养阅读思维的深刻性。  相似文献   

14.
联想是打开解题思路的突破口,可以拓展学生的解题思路,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优化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思维在联想的过程中得到转化,使学生产生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的解题技能,完成知识、方法的迁移,体会问题之间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5.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能力的培养.而尤以思维能力为关键.思维能力取决于思维品质.思维品质包括思维的敏捷性、深刻性、整体性、创造性.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训练学生的思维品质,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水平.1.思维的敏捷性思维的敏捷性体现在解决实际问题的灵活性、针对性、适用性.教学时,引导学生将零散化学知识进行必要的总结归纳,使知识有序贮存.经常性地进行变题讨论训练.例如:有机化合物结构推断题中.往往需判定分子中是否有不饱和健的数目,而判断方法教课书中并未出现.这就需教师指导下进行归纳总结.从而增强学生思维的敏捷性.2.思维的严密性思维的严密性体现在思维的逻辑性和科学性.教学过程中.需严格落实双基教学,提高学生对知识掌握的准确程度.同时按知识的内在联系,设计多层次练习训练学生把握问题的本质.从而提高学生思维的严密性.例如:为了准确掌握H_2S与SO_2的反应.设计如下习题:①在饱和H_2S溶液中.通入SO_2气体.反应方程为,现象为.②将等体积H_2S液与Na_2SO_3溶液混合,并加入适量的硫酸,有黄色沉淀产生,微热无酸性气体产生,则H_2S与Na_2SO_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③常温下100mLH_2S和O_2的混合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充分燃烧,恢复到原来状态.剩下35mL气体,请问原混合气体中H_2S和0_2各多少毫升?第①  相似文献   

16.
目前<中国经济地理>课程的课后思考题大多是直问直答式的单雏平面题目,这样的题目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过程和创新能力没有很大帮助.基此,笔者进行了思考题改革的实践,即提出了若干种新题型:对比联系题旨在培养学生独立搜集学习材料、提高对相近事物的分析和概括能力;材料分析题旨在锻炼学生从材料中提取出有效信息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地图题旨在培养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完整而稳定的地理表象的能力;总结概括题旨在培养学生抽象出本质知识的能力;创新题旨在拓宽学生思路,加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7.
现代教育思想认为,教师不仅要给学生传授准确的知识,而且要使学生智能得到发展。学习数学的过程,就是探索知识的过程,归根结底是思维活动的过程。因此在应用题教学中,坚持思维训练,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一、引导直观思维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具体、形象阶段,其心理特征对具体的事物形体感兴趣,容易发挥聪明才智。因此,教学时,借助几何图形、线段图,引导学生进行直观思维,可以增强他们思维的活跃性。例如:小学数学第十一册 P58第22题:“用绳子测量井深,把绳三折来量,井外余4米,把绳四折来  相似文献   

18.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培养学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发展学生的思维。为了能够较好地完成这一教学任务,变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探索,我认为在应用题教学中,应注重这样几个方面:一、创造情景,发现问题,老师点拨,归纳思路。在二年级学生中,我作了这样一个试验:给一位学生先出一道题:一个数是53.比另一个数多29,这另一个数是多少?这个学生回答:53 29=82.这另一个数是82。紧接着,我又问他,你得了10朵红花,比小华多3朵。小华得了几朵红花?这个学生想了想,说:“10—3=7。小华有7朵红花。”这两道题  相似文献   

19.
所谓信息给予题,就是试题的命题范围虽不超过教学大纲,但某些知识超越了教材,而超越教材的部分则以信息给予的形式出现.信息给予题由题干及若干个简短的问题组成,题干提供新的信息(如:新科技、新成就、生产和生活中的问题等等),作用在于说明已知条件,提供基础知识或进行启发,问题则是围绕题干所给信息而展开的.可见信息给予题侧重于考察学生的自学能力——阅读、理解能力以及对信息的处理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由于信息给予题编题新颖,对每个学生都是陌生的,能够公平考察学生获得、理解、应用知识的能力,对“题海战术”起到了很好的抑制作用,促进教师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故而受到普遍重视和欢迎.从1991年信息给予题在全国初中化学竞赛题中出现,连续几年信息给予题比例逐渐增大,到1994年信息给予题又“步入”了中考试卷.但由于初中学生的能力较差,在历年来的化学竞赛中该类题的得分率普遍较低,这表明考生没有领会吃透题给信息,没有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解答信息给予题的关键是:要正确处理好题给信息,实际上就是认真审题——把题给的各种信息临场自学、消化吸收为自己的知识,并与已学的知识挂钩,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经过归纳,就能得出正确答案.以下例举部分信息给予题,浅析一下其解题思路.1.考察学  相似文献   

20.
化学是一门实验性科学,而实验是自然科学研究的主要手段,也是自然科学的重要方法。所以,化学实验教学在自然科学教学过程中具有特殊的意义。生动、鲜明、新异、有趣的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在人的认识过程中,思维实现着从现象到本质,从感性到理性的转化,使人们达到对客观事物的理性认识,从而构成了人类认识的高级阶段。教学中,启发学生思维,培养思维以力,是一项重要内容。 “学生进入高中,随着神经系统发育的逐步完善,知识增加了,经验丰富,能力提高了,脑的机能更加健全,思维的抽象概括性迅速得到发展,这种发展使学生能更加深刻地认识事物,能抓住事物的本质,能从全局看问题。”教师应努力创造条件,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启发学生思维,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下面就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特点和高中生学习的心理特点,探讨如何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思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