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教—学—评”一体化在教学目标、学习活动、评价任务之间建立了关联,将评价镶嵌于教学过程中,使教学与评价、学习与评价不再孤立,评价贯穿于课堂的始终,监控并反馈“教”与“学”的活动,实现以评促学、以评促教。文章通过剖析部分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存在的教学目标、学习活动、评价任务等要素相互之间脱节的问题,在写作教学中引入“教—学—评”一体化的设计理念,以具体任务落实“教—学—评”一体化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构建与实践。  相似文献   

2.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政策早在2000年便在我国8个城市试点执行,然而政策试点执行的困境反映出这一政策的复杂性。本文以厦门大学为例,运用马特兰政策执行"冲突-模糊"模型,分析了垃圾分类政策特性对政策执行的影响,探寻了垃圾分类政策执行困境的原因。研究发现,垃圾分类政策的高冲突-高模糊特性是导致政策失败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特别重视“教—学—评”一体化教学,大力开展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初中化学教学,有效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教学研究具有极高的必要性。文章多元解读“教—学—评”一体化,论述其价值,然后在“以学促教”“优教促学”“评助教学”三个维度探究其实践策略,为一线教师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4.
生物学教学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意识,而建模与模型是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自制简易DNA双螺旋模型”为例,分析阐述如何依托于自制实物模型来提高学生的深度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5.
新时代与新高考背景下,阅读教学面临新的挑战。借助有效阅读,培养学生信息甄别、知识迁移、辩证思考的能力,是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中有意义的尝试。从学生阅读困境出发提出的新的“阅读—表达”模型,揭示了从接收信息到表达信息的全过程,学生能够借以监测阅读障碍出现的位置,从而进行从阅读到表达全环节的有针对性的训练。此模型颠覆了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转变为“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方式;能精准“把脉”,监测学生阅读过程的流畅性、深入性和秩序性,找出造成学生阅读思维狭隘的根本原因;可对接全科阅读,服务于高考各科目。  相似文献   

6.
在很多新晋本科院校中,教学与科研往往会存在着一定的冲突和矛盾,具体表现在教学与科研的时间分配、经费投入,以及内容相互脱离等方面。究其原因,主要存在:片面理解了"教学为中心"及"教学第一",以及科研是少数教师的个人行为的错误认识。如何协调二者的矛盾,平衡、融合科研与教学关系是当前新晋本科院校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在分析新晋本科院校教学与科研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平衡和融合教学与科研关系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课堂教学话“冲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教学冲突——一个应该重视的问题 戏剧往往通过激烈的矛盾冲突来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社会生活。那么,教学活动是否也需要通过矛盾冲突来提高教学质量呢?回答是肯定的。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就主张在教学中“利用‘冲突’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即人为地(与传统教学法不同)为掌握知识设置各种矛盾”:在互相冲突中“促使学生学习质量不断上升”。那么,什么是教学冲突呢?我们认为,教学冲突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所使用的,能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依据教学目标的总要求,从教材中精心提炼出能启迪学生思维、发展学生能力的有价值的内容和需要学生解决的关键性问题,通过巧妙地引导和点拨,  相似文献   

8.
史蒂芬A.米切尔(Stephen A.Mitchell,1946-2000)是当代美国精神分析领域的一位重要理论家,他在对精神分析思想史进行系统梳理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关系—冲突模型(relational-conflict model)。在这个模型中,自恋被认为既不是纯粹的防御措施,也不是单纯的创造力源泉;而是一种互动形式、一种开场白策略。  相似文献   

9.
万卫 《江苏高教》2013,(1):58-59,149
通过运用间断—平衡理论对我国民办教育的产权政策进行分析,我们发现:集权政治的限制、捐资办学的逻辑、核心价值的理想等决定了其稳定;教育需求的旺盛、投资办学的盛行等使其发生了变迁。  相似文献   

10.
"教—研"综合能力是指教师从事教学科研活动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状态,包括认知能力和专门能力。随着高校发展进入转型期,青年教师数量及其比重不断增加,高校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直接关系到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研究高校青年教师"教—研"综合能力培养既符合高等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和高校专业发展的客观实际,也是提升高校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针对高校青年教师水平不高、方法和手段欠缺等教学现状和数量不多、质量不高、考核效果不明显等科研现状,从专业指导、制度考评、长效激励和实施保障等方面提出提升高校青年教师"教—研"综合能力的长效培养机制。  相似文献   

11.
围绕"教学即研究"的思想,从教学理念、教学环境、教学效益等三个维度阐述了中学化学教学中"教""研"相生的有关策略。  相似文献   

12.
杨松 《新教师》2023,(3):36-38
“教—学—评”一体化课堂的实施,能够帮助教师处理好教学、学习、评价三者之间的关系,在核心素养导向下重构高效课堂。本文以《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为指引,结合相关教学实例,从对“教—学—评”一体化的认识,“大教学观”与“大课程观”对“教—学—评”一体化的意义,以及在教学中嵌入评价量规等维度,提出了有关课堂建构的思考与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13.
在幼儿园日常生活中,幼儿之间的“冲突”无可避免,如航航挡了东东的路,亮亮碰到了小颖,更严重一点的,如微微抢了亮亮的玩具,琪琪故意推了乐乐一把。有些冲突可能一带而过,有些冲突却可能引发更大的冲突,影响当事幼儿以及其他幼儿的活动。  相似文献   

14.
价值冲突是客观存在且对青年学生价值观念形成具有重大影响的现象,高校“两课”教学应对此予以重视。价值冲突由于社会转型、经济全球化和生活方式网络化等因素而形成,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应对价值冲突,高校“两课”教学应当:坚持主导价值观念的灌输;因势利导,培养学生适应社会转型、全球化和网络化的价值观念;充分发挥学生在价值选择中的自主性;改进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5.
张燕 《湖北教育》2010,(3):35-36
当前的语文课堂,诸多矛盾的语文教学观赫然对立:“讲”与“练”、“教”与“学”、“情”与“理”、“言”和“意”、“师”与“生”……在诸多矛盾前,我们的语文教学常常陷入“是此是彼”的激烈论辩中,亦常常刮起“非此即彼”“今此明彼”的大一统之风。  相似文献   

16.
从目前对教师培训针对性、实效性和可用性的质疑出发,重新认识教师怎样发展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正视并解决冲突。教师发展的机制是平衡冲突。从教师发展的不同语境来看,规则语境揭示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冲突,问题语境揭示了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冲突,文化语境揭示了共性与个性之间的冲突。平衡冲突的实质是平衡教师内在力量与外在力量之间的冲突,需要教师在习惯中创新、在抑制中促进、在保留中提升。  相似文献   

17.
段顺科 《考试周刊》2024,(20):43-46
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灵活性较强,应用“教—学—评”一体化模式可以实现学生写作过程的动态性管理,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写作实践能力。“教—学—评”一体化模式下,教师应当制订科学的写作教学计划以及教学方案,明确学生的写作需求,为其提供多元化的写作思路,引导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大胆创新;制订科学的评价体系,使学生感受到写作行为的正向反馈,强化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提升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整体成效。  相似文献   

18.
新课标下,科研促“教”成为新趋势,而加强科研促“教”也有许多困难,如误解科研的本质、做科研的条件和平台不够、科研能力不足等。课堂教学本质上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上升到学科的精神理念,然后培养学生改造其生活经验的过程,即“行—知—创”的过程,该过程包含五个环节,即问题、概念、原理、技术和应用,这是科研促“教”的五大教学能力的来源。  相似文献   

19.
史鑫妮 《考试周刊》2024,(15):51-54
在新课标与新课改的大背景下,以“教—学—评”一致性理念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广受推崇,为教师对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化和革新提供了方向上的指引,构建“教—学—评”一致的课堂也成了现阶段各学科教师的主要教学任务之一。而语文是小学课程体系中的基础课程之一,也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重点课程之一,将“教—学—评”一致性理念引入小学语文教学以构建新型课堂已然成为一种顺应了时代潮流的发展趋势。文章就主要围绕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小学语文课堂展开,先介绍了小学语文“教—学—评”一致性课堂构建还存在的问题和实际具备的价值,然后结合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追求和教学目标,展开了对如何构建体现“教—学—评”一致性的小学语文课堂这一问题的探究。  相似文献   

20.
教、学、评是构成小学语文课堂的核心要素。要高效落实语文核心素养,就需要教师将“教—学—评”一体化原则应用到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在“教—学—评”一体化原则的引领下,教师需从目标出发、按照严谨周密的逻辑推动小学语文习作课堂的目标设计、评价方案设计和引导活动设计工作,让教学成为目标达成的手段,切实扭转“活动导向误区”和“灌输式学习误区”,解决语文习作课堂流程单一、效果不佳等问题,切实优化学生的习作探究体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