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所谓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就是指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融入到学科课程的有机整体中,成为课程的组成部分.从而使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相互融合,达到整体优化,以高效达成课程教学目标。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理念是“改变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师生互动方式的一种有效方式,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和学习工具”。  相似文献   

2.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与本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本质与内涵是要求要在先进的教育思想、理论指导下,尤其是主体教学理论的指导下,把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情感激励工具、丰富的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并将这些工具全面地应用到各学科教学过程中,使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整理组合、相互融合,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产  相似文献   

3.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本质与内涵是要求在先进的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把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丰富的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并将这些工具全面地应用到各学科教学过程中,使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整理、组合,相互融合,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产生聚集效应,从而促进传统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八桂教学通是以数字教材为核心,在教学课程组织工具、教学课件工具、资源库、题库、学科工具库、课堂活动库、授课工具库等基础模块的支撑下,为中小学教师提供备课、授课以及教学管理等功能的数字化教学平台.利用该平台可以使教学更高效,保证课堂的提质增效.文章就此结合初中物理教学实例展开讨论,分析如何发挥八桂教学通功能,优化物理课堂,提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5.
八桂教学通是以数字教材为核心,在教学课程组织工具、教学课件工具、资源库、题库、学科工具库、课堂活动库、授课工具库等基础模块的支撑下,为中小学教师提供备课、授课以及教学管理等功能的数字化教学平台.利用该平台可以使教学更高效,保证课堂的提质增效.文章就此结合初中物理教学实例展开讨论,分析如何发挥八桂教学通功能,优化物理课堂,提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6.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在先进的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把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丰富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并将这些工具全面地应用到各学科教学过程中,使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整理、组合,相互融合,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产生聚集效应,从而促进传统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促进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与教学模式的变革,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现代教育技术与化学学科教学的整合作为深化化学学科素质教育改革的"突破口",愈来愈受到化学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本质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本质和内涵就是在先进的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把以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情感激励工具与丰富的教学环境创设工具,并将这些工具全面地应用到各科教学过程中,使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整理、组合,相互交融,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产生聚集效应,从而促进传统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  相似文献   

8.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本质与内涵就是在先进的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尤其是“教师为主导一学生为主体”教学理论的指导下,把以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学习的认知工具、情感激励工具与丰富的教学环境创设工具.并将这些工具全面地应用到各学科教学过程中.使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整理、组合,相互融合,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产生聚集效应,  相似文献   

9.
根据我校微电子学专业教学的实际情况,本文阐述了如何对《集成电路原理与设计》课程的教学进行优化。这些优化包括教学内容、方法和学时,如删除了如工艺、器件原理等与其它课程重复的内容,结合目前工业界和研究生教学的需求,增加了verilog和SPICE、数字集成电路实现相关的EDA工具等教学内容,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使理论和实践联系的更紧密。通过课程教学的优化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就业时的竞争力,达到预期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一、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内涵和本质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本质与内涵就是在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论指导下,把以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情感激励工具与丰富的教学环境创设工具,并将这些工具全面地应用到语文教学过程中;使教学资源、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整理、组合,相互融合;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产生聚集效应,从而促进传统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促进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与教学模式的变革,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从时代的视野来考察,“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本质与内涵就是在先进的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把以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情感激励工具与丰富的教学环境和学习环境创设工具,并将这些工具全面地应用到各学科教学过程中,使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整理、组合而相互融合,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产生聚集效应,  相似文献   

12.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和实践探索已进行了多年,对其通行的看法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本质与内涵是在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论的指导下,把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的工具,使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有机整合,从而促进传统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勇于创新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信息技术是信息加工、处理、保存、传播过程中所用的方法、手段、工具的统称.所谓"整合",其含义是"使结合;使并入;使一体化;使其成为一体".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是指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结构、内容、资源以及实施融合为一体,成为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化学新课程全面实施之际,如何将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整合在一起,营造理想的教学环境,优化教学过程,实现新课程改革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正>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是将信息技术融入学科课程的有机整体,将技术作为一种工具,使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整理、组合,相互融合,达到整体优化,发挥出最大的效益,从而提高教与学的效率。  相似文献   

15.
王生宏 《甘肃教育》2008,(24):30-30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本质与内涵是要求在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论的指导下,把以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睛感激励工具,以及丰富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全面地运用到各学科的教学过程中,使各种教学资源、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组合、重构、相互融合,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产生聚集效应,促进传统的教学结构与教学模式的根本变革,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孛鹏慧 《教师》2014,(10):93-93
交互式教学媒体作为一种新技术、新工具、新的教学平台,它能更好地丰富教学内容和信息量、活跃课堂气氛、优化课堂教学,优化课程的教学设计,为农村小学的新课程改革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教学互动平台。  相似文献   

17.
从时代的视野来考察,“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本质与内涵就是在先进的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把以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情感激励工具与丰富的教学环境和学习环境创设工具,并将这些工具全面地应用到各学科教学过程中,使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整理、组合而相互融合,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产生聚集效应,从而促进传统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探究能力。一直以来,在体育教学中,术科的教学由于其课程的特殊性(属于技能领域的学习),我们经常采用以教师现场讲解示范的…  相似文献   

18.
在分析我校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所面临的问题基础之上,结合我校实际,提出对授课方式、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三方面的具体改革措施.通过采用板书、多媒体、网络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对课程进行优化整合的同时引入MATLAB工具,使课堂和实验教学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9.
课程整合中的教学合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本质与内涵是在先进的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把以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情感激励工具与丰富的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并将这些工具全面地应用到各学科教学过程中,使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整理、组合,相互融合,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产生聚集效应,从而促进传统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目标。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不难看出,要上一堂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课,除了具备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理论、学科知识及一定的信息技术能力以外,还有一点至关重要,那就是合作。  相似文献   

20.
教学工具的不断改进与实践,在提高教学效果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新的教育理念指引下,针对中药制剂分析课程的特点,在教学中引入思维导图构建层次分明的知识框架并对实验内容进行立体设计,最终使思维导图成为教师优化教学,学生解决学习和工作问题的有效工具,使教与学呈现崭新面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