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动态助词"了"表示动作的完成或实现,本文讨论动态助词"了"在复句中的隐现,采取学界的一般说法,将这类"了"标注为"了1"。选取"行为—结果或效果"篇章作为篇章背景,在约9万字的封闭语料中进行观察,期望为"了1"的隐现提供典型的研究视角,并梳理出典型模式及"了1"的隐现规律。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研究篇章关联副词“其实”的篇章功能。从“其实”在篇章中的位置,“其实”的移位及由移位引起的功能差别,“其实”在篇章中的隐现等几个方面加以研究。  相似文献   

3.
现代汉语"被"字句的研究一直是语言学界的一个热点问题,学界对于"被"字句中"被"隐现规律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本文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总结"被"字的隐现规律,通过分析发现, "被"字句中"被"字的隐现与"被"字句所表示的句法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4.
本文首先对"已经"和"了1"的隐现情况进行了考察,其隐现可分为四种情况:1、"已经"必不可少,"了1"可有可无;2、"已经"不可出现;"了1"必须出现;3、"已经"和"了1"可互相替代或共现,但表达的意义有所差别;4、"已经"往往与"了4"或语气词"是"配合出现,"了1"不可出现。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焦点的角度探讨了动词词尾"了"作为顶峰标记时的隐现规律.我们在研究中发现,徐杰和李英哲的焦点选择序列和张武昌的顶峰标记有着密切联系,这为动词词尾"了"隐现规律的考察提供了一条新的研究路径.  相似文献   

6.
"了1"是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重点,现代汉语"了1"的本体研究已经非常丰富,但其仍是留学生学习的难点,尤其是"了1"的隐现常常使留学生们困惑。本文立足于研究者对"了1"本体的研究,运用前人总结的"了1"隐现规律,结合作者自身的对外汉语教学实践经验,对"了1"隐现的对外汉语教学提出参考性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7.
被字句中“被”后宾语的隐现与上下文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通过对大量语料的考察,描写了“被”后宾语在篇章中的分布情况。在篇章中,被后宾语可以出现,也可以不出现。被后宾语所指对象有三种情况:在上文出现、只在下文出现或者从未在上下文中出现。  相似文献   

8.
隐现句作为英语存现句的一类,多年来,语法学界对其进行了研究,但无论是隐现句的范围、分类还是它的结构特点都还存在着诸多的分歧。试从隐现句的句法结构和谓语动词的选取上对其进行分析研究,以期对隐现句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状中结构中"地"字的隐现研究一直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本文对<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甲、乙两级词汇中的192个常用形容词在充当状语时de字的隐现情况进行了细致考察.对特征标注过的250万字的本族人语料中的统计结果显示,73.9%的状中结构不带de,26.1%的带de.考察结果表明,双音节形容词充当状语时de字的隐现和句法因素存在密切联系:状中结构在句中的句法位置对de的隐现的影响;谓语中心词的构成;形容词的词频对de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在现代汉语中,方位词虽然数量不多,但却是一类重要的词类。本文选取方位词中使用频率较高、用法也较为复杂的"上面"所构成的方位结构"X(的)上面"作为研究对象,考察其中"的"的隐现情况。"的"的隐现不仅与"X"有关,而且还与句法上的对称性、语义上的具体性和语用上的凸显性相联系。  相似文献   

11.
本文尝试用"三个平面"、"小句中枢说""篇章语言学"等语法学理论及相关研究方法考察、分析修辞学中的比喻辞格,归纳、概括比喻各要素的"条理"并就相关问题进行讨论。从认知或语义上说,比喻的各要素都是不可缺少的,但在句法表现上,除了喻体,其它三者均可隐可现。就构成材料看,本体和喻体趋向一致;就句法功能看,二者常常成对出现。就语法性质而言,喻词有动词、助词,有的正在介词化中。另外,本文还对比喻进行了另类划分,如根据本体和喻体的性质或者说构成材料,把比喻分为"物喻"和"事喻";根据喻词的使用和隐现,把比喻分为全喻词比喻、准喻词比喻和零喻词比喻等。  相似文献   

12.
论框式介词“对(于)……来说”的句法制约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框式介词“时(于)……来说”既可以出现句首,也可以出现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其出现的句法位置有严格的条件制约,其动因既有句法方面的,也有篇章方面的。“对(于)……来说”中的“来说”的隐现有严格的条件限制,句中谓词的语义特点起到了关键作用。表示感情意义的二价形容词充当谓语,“来说”的出现是强制性的:谓词是表评价意义的二价形容词或宾语部分有二价名词或名动词,“来说”的隐现是自由的,但形成句子的结构和意义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3.
商叙明 《文教资料》2009,(15):36-37
本文讨论了汉语"名1+名2"名定结构中"的"字的隐现规律及其对名定结构所造成的语义、语法和语用的差异,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英语中对等的定中结构所有格('s)使用的规律.  相似文献   

14.
汉语复句层次关系自动识别是中文信息处理中很有意义而极具挑战性的一项课题。为解决由于关系词省略和关系词不能标示分句间层次组合顺序的局限,考察了1-2型和2—1型三分句复句关联模式的关系词隐现形式,发现12种关系词隐现形式的复句有望实现层次关系识别,这些隐现形式的关系词句法特征与分句组合顺序间存在4种制约规则。结合这些隐现形式的特征信息和分句层次组合制约规则,提出了一种基于规则的层次关系识别流程,以期为实现复句层次关系自动识别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5.
以往某些研究对多项定语的的隐现规律的概括互相冲突,本文通过在名词短语中区分定位、定量、定类三类定语槽位,区分无标记结构和有标记结构,可以较好地说明多项定语的的隐现规律:1)三类定语槽位之间的的隐现互不影响;2)同一定语成分出现于不同位置时,处于无标记语序位置更易不带的,处于有标记语序位置更易带的。  相似文献   

16.
传统观点认为,阅读理解是读者的单边行为,近年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篇章的交际功能逐渐被认识。因此,篇章被视为是作者与读者相互交流的桥梁。通过研究得知,"连贯"是保证这种交流的重要前提。它分为"篇章连贯"和"思维连贯"。前者主要指作者在创作篇章时所使用的语言衔接机制;后者主要指储存于读者头脑中的"图式"知识。两者的有效结合确保阅读理解的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17.
篇章语言学立足于文本作品中词汇的构成,研究交流主体如何运用具有美感构思的小句生成"信、达、雅"的篇章结构。从语义生成机制来看,篇章语言学为小句与篇章的有机衔接提供了语境铺垫,并运用多种代词前置方式与词汇有机衔接。文章对语篇分析能力作出了阐释,在具体语境下辅以小句和语篇层次为注解对象,为篇章语言学的结构-解构主义理念提供实证基础。  相似文献   

18.
介词框架是汉语中较为特殊的一种句法现象,并且随着汉语语法的发展逐渐形成并成熟.同为介词框架的"就X而言/来说"与"论X而言/来说"在句法、语义、表达功能等方面有着共性和差异,存在可比较性.基于丰富的语料,从多个角度对这两个介词框架进行考察、比较与研究,探讨二者的共性和个性.在句法方面,分别对二者的句法成分和句法分布以及移位情况作了详细的描述.在语义方面,主要分析框架的语义特征、X和S(后续句的主语)的语义关联、后置词的语义对比进行细致地分析.在语用方面,从话题标记功能、篇章功能和隐现机制这三个角度出发阐述.旨在对这两个介词框架有深刻的认识,从而将研究结果运用到词典编纂与对外汉语的教学之中.  相似文献   

19.
关系词语对计算机的汉语复句层次关系识别具有重要意义。伪关系词的出现和关系标记的缺失给复句层次关系识别造成的影响,分析复句关系词语与同形的异类词、异构词之间的区别,揭示关系标记与词间连词、篇章关系词的不同用法的差异,挖掘复句关系标记缺失的隐现形式,以期为复句层次关系识别服务。  相似文献   

20.
谢亮 《文教资料》2012,(4):23-24
"甲骨文"一词的命名,是一个逐步形成的过程,在以此命名之前,有各种称呼,如"龟甲"、"契文"、"卜辞"、"殷墟文字"等,这些名称的背后隐现着中国早期甲骨研究的历史,我们可以通过这些名称来呈现当时的甲骨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