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主要探讨了认知语言学对语篇连贯性的解释力。文章从语篇连贯性的认知解释入手探讨有关语言学家对认知与连贯的关苯的看法,进而分析认知语言学有关理论对连贯理论的补充,并探讨了认知语言学在解释语篇连贯性方面的局限性,认为认知语言学只能在一定程度上解释语篇的连贯性,连贯是一个独立于认知(心智)的概念,而不是认知(心智)的副产品。认知(心智)只能算是解释连贯的一个角度或因素。  相似文献   

2.
基于认知语言学体验哲学和ICM理论探讨听力语篇的连贯性。假设一个语篇能在我们的心智中成为一个统一的认知世界,交际者就可以认为这个语篇具有连贯性。在该假设下,听力语篇的连贯性不仅依赖于语义信息,而且受到声音韵律和听话者ICM知识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译文语篇生成过程是一个将原语语篇连贯表征下的心智连贯转化为基于相似心智连贯的译语语篇连贯表征的过程。在译文生成过程中,译者应充分考虑两种语言在连贯性表征上的差异,分析目标读者解读译文时的认知世界,恰当建构译文连贯性。  相似文献   

4.
语篇的连贯性研究一直是语言学各派必须讨论的问题,基于体验哲学(强调心智的体验性,认知的无意识性,思维的隐喻性)和认知科学的研究成果,20世纪70年代逐渐兴起的认知语言学对语篇的分析的独到见解又给这一门科学注入了新的知识。本文在心智连贯性的本质上,从动态认知过程、认知语境下的双向体验和认知隐喻等方面阐述语篇连贯在认知方面的形成机制以及认知规律。  相似文献   

5.
选用认知法,强调语篇的连贯是语篇本身与人脑相互作用的结果.语篇表层的连接手段可能对一些重形合的语言连贯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对于重意合的语言的语篇连贯分析还在于读者的经验、世界知识、借助相关事件的理想认知模型.语篇连贯的认知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心智活动过程,它是人脑不断调整修正的结果.语篇的接受和产生的认知过程应用到语篇教学活动中对提高语篇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框架理论对语篇连贯的阐释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语篇连贯的背后起作用的是人们复杂的认知机制,读者根据语篇本身和语境等因素构建起容纳语篇各组成部分的框架,从而形成心理连贯。连贯是心智与语篇互动的结果,认知语言学的框架理论对语篇连贯具有最佳的阐释力。  相似文献   

7.
传统语言学认为,语篇连贯需要依赖表层衔接的显性手段来构建。本文作者在对众多中英文语篇分析后发现,表层的衔接手段并非是语篇连贯构建的必要条件。语篇连贯的构建在很多情况下还依赖于人类的心智体验并受到深层的认知模式的影响和制约。本文作者将讨论认知语言学中的ICM,隐喻,转喻等认知模式是如何作用于语篇连贯的构建的。  相似文献   

8.
语篇研究离不开连贯。连贯是语篇研究的重要话题之一,为了使语篇构建者在大脑中建立起前后语篇心智上的联系,连贯的语篇往往会对进入其中的句子结构进行选择,从而使语篇意义自然流畅,符合人们理解的认知特点。  相似文献   

9.
人们对语篇的真正理解基于心智机制中形成的认知世界,将Lakoff提出的体验哲学和ICM理论以及langacker的动态分析方法结合起来,使语篇在认知世界分析方法中具有连贯性.认知世界是指人在认知事物的过程中,通过自身的认知对事物进行整合、加工,在共享和交际中表现出的知识,只有将体验哲学和认知语言学去分析语篇,激活信息,使其相互建立起关系,才能使各个层面形成一个整合、统一、有效的机制.  相似文献   

10.
利用认知语言学的"焦点/背景"理论来研究悬疑类英语电影语篇的连贯,有利于帮助观众在前后文之间建立起心智上的联系,从而形成前后连贯的语篇。在观众对该类语篇的认知中,某个关键的线索往往获得凸显,成为重要的认知焦点,而整个电影空间语境,包括各种实体和要素变成了参照点或背景。这个认知焦点可以发挥激活下一个认知焦点或认知目标的作用,而自己却隐去,成为后者的参照点或背景。这一认知方法或途径可以不断重复,使语篇继续推进下去,最终引导观众弄清事实真相,成功实现对语篇的解读。  相似文献   

11.
“There-结构”作为“存在”思维的体现形式为语篇空间建构提供了物质和认知基础,从而使语篇处在动态的认知空间建构中。对小说语篇和就职演说语篇中的“There-结构”所作对比分析表明,“存在”是语篇空间建构的基础,人类的存在思维促成语篇空间建构,这种建构体现了人类认知的一般规律,即“否定—假设—预测—判断—肯定”的循环互动过程。  相似文献   

12.
意识流作为一种文学创作手法具有独特的认知心理现实性.一则意识流语篇往往表征了创作主体个性化的认知心智结构,并将其与外在客观世界的互动及耦合过程实体化,再现为具体的语体偏离.本文从零度与偏离理论的视角,以乔伊斯的《阿拉比》为例,深入探究意识流语篇中诗性偏离的实质及其认知心理特性并最终建构解读意识流语篇中诗性偏离的认知心理模型.  相似文献   

13.
语用预设为语篇信息流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语用理据,在语篇中被广泛运用.作者从认知层面通过分析语用预设的特征“动态性”、“主观性”和“主动性”,讨论了语用预设在语篇意义构建中的作用.作者基于“事件域认知模型”的理论框架,重点剖析了语用预设激活的三个层级、三个层级的运转方式和其对语篇意义的影响,并将其形象化地用图式表达出来,以期对语篇意义的构建作出正确分析.  相似文献   

14.
本文运用认知心理学理论对学生的听力理解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听力理解教学中应采取的对策:即从学生的概念能力、语篇能力和听力技能等方面进行培养,实现学生“心智合一”的听力行为,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  相似文献   

15.
“拟误”格手机短信异于其他幽默语篇的特征在于:1.必须在有限的电子空间内实现幽默;2.文本前部分为普通的情节陈诉,后半部分则“出乎意料”。其对应的心理认知机制为:信息逐句通过心智视窗接受加工处理,在心理空间内形成相关语义范畴并对下文信息产生心理期待。当实际输入的新信息所构建的不良例样在语义范畴中突显时,语篇幽默由此产生。因而,CDS信息推理和范畴例样突显的共同作用是该类语篇幽默效应实现的动因。  相似文献   

16.
认知语境与单句语篇内词汇意义的理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意义的理解是一个“认知—推理”的动态过程。理解语篇的信息内容离不开词汇,理解单句书面语篇必须依靠从语篇推导出来的认知语境,利用句中的另一已知词汇作为语境线索来理解词义,从而达到对句子的理解。  相似文献   

17.
罗钱军 《培训与研究》2007,24(3):9-11,20
语篇主题即语篇指向,是语篇的主要基本思想。在生成任何一个语篇时,说话人总是从语篇主题出发构思全文,运用各种手段,力求语篇的主题被接受者所理解。语篇主题的解读是一个复杂的认知心理过程,其中离不开接收者对认知语境的准确把握和依赖认知语境进行语用推理的能力。本文运用语言学中语篇分析和认知语境的有关理论,以姜夔词《点绛唇》为例证,探讨认知语境在语篇主题解读中的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18.
浅析认知视角下的语篇连贯——从一则广告谈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连贯是一个复杂的语言现象,它涉及到语义、语用及认知等各方面。传统语篇连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从形式或语义角度进行考察,并认为衔接是语篇连贯最重要的语法、词汇手段,然而这只是一个显性手段。实际上,具有连贯的语篇的构建和理解都离不开人的认知能力。基于认知语言学理论,以一则广告为语料分析语篇的连贯性。  相似文献   

19.
互文性通常被用来指示两个或两个以上语篇发生的互文关系,是语篇理解的一个先决条件。同时,语篇理解是一个以人类认知的关联性取向为基础的动态认知过程。互文性与认知语境相互作用有助于确认语篇主题,实现语篇意图和建立语篇连贯从而达到对语篇的最大程度的理解。  相似文献   

20.
连贯在语篇翻译中起着重要作用,表明语义的关联性和语篇的整体性。本文指出除了传统的语义连贯、结构连贯之外,提出新的概念——语篇的认知连贯,认为认知连贯是语篇的超文本特征,属于认知的心理过程,分为认知调整和认知补充两种模式。翻译过程中这两种方式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