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文学评定组委员、中华全国美学学会副会长、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著名美学家蒋孔阳先生应邀来华中师院讲学。四月十二日下午三时在华师大礼堂蒋先生对全院师生作了题为《审美欣赏的心理特征》的学术报告。他对审美欣赏作了两个层次九个侧面的分析。  相似文献   

2.
审美欣赏和语文教学的联系非常密切。首先,审美欣赏和语文教学都具有人文性的特点。其次,从心理活动的角度来分析,它们也具有共同特点。“审美欣赏包括两个层次的心理特征:一是表层次的,属于表现形式,是审美主体直接面对审美对象时所产生的一些特殊的心理活动;二是深层次的,属于内在心理结构,是当审美活动深入进行时,在欣赏者内心所产生的一些复杂关系和矛盾。”(引自《美学原理》)而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在课堂内的心理活动也包括两个层次:一是初读课文,对课文内容产生一个个表层次的感性认识。二是在教师引导下,进一步研析课文,并通过教师通俗易懂的分析或生动形象的描绘及学生自己的想像、联想而上升到更深层次的理性认识。  相似文献   

3.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欣赏是指审美主体(学生)对审美客体(教材)的一种情绪性心理反映。它是在学生感知美的基础上进行的,同时,它也为儿童创造美奠定基础。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审美欣赏是审美教育中的中心环节。小学语文教材中,由于课文题材和体裁的多样化,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审美对象。如小说和童话描写了众多的美的人和事,诗歌和做文展现了优美而深远的意境……这些美的因素或表现为形象,或存在于情感,或蕴藏于理念。这就为学生进行审美欣赏创造了条件。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调动各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欣赏美的语言、美的形象、美的意境、美的结构  相似文献   

4.
石英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36):170+172-170,172
文学欣赏是一个从文本中提取意义的过程,因为欣赏主体的特殊性,幼儿的文学欣赏活动有其独特之处。本文认为,幼儿的文学欣赏活动需要注意幼儿审美接受的情感性、动作性和想象创造性三个方面特征,合理调动这些因素,注意文学作品本身特征与幼儿心理特征的契合,做到"随物宛转,与心徘徊",幼儿对文学的欣赏才会成为一种自由自在令人愉快的游戏。  相似文献   

5.
审美欣赏和语文教学的联系非常密切。首先,审美欣赏和语文教学都具有人文性的特点。其次,从心理活动的角度来分析,它们也具有共同特点。“审美欣赏包括两个层次的心理特征:一是表层次的,属于表现形式,是审美主体直接面对审美对象时所产生的一些特殊的心理活动;二是深层次的,属于内在心理结构,是当审美活动深入进行时,在欣赏者内心所产生的一些复杂关系和矛盾。”(引自《美学原理》)而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在课堂内的心理活动也包括两个层次:一是初读课文,对课文内容产生一个个表层次的感性认识。二是在教师引导下,进一步研析课文,并通过教师通俗易懂的分析或生动形象的描绘及学生自己的想像、联想而上升到更深层次的理性认识。如学习朱自清的《背影》这篇课文时,当学生读到描写父亲背影的那段文字:“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的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太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结合文字就不难想像出父亲的背影,这就是表层的心理特征,后来再细细品味,由文中这样一位父亲的背影,想到千千万万父母的背影,进而想到自己对父母的关爱体贴是...  相似文献   

6.
李玉玲 《考试周刊》2009,(52):124-125
体育欣赏是指欣赏者对体育运动进行在审美上的观察的过程.体育欣赏能力是在体育欣赏活动中应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是体育运动素养、体育心理一道德素养和体育文化素养的有机结合,是多种能力的有机统一,是综合体育素质的具体表现.本文作者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我院部分学生体育欣赏能力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旨在提高学生的体育欣赏水平.  相似文献   

7.
《柳州师专学报》2022,(1):53-63
无论是书法创作,还是书法欣赏,其过程皆为审美体验活动,审美主体美感的产生即是书法意象画面的显现。从创作来看,受制于材料性能、空间环境以及表现能力、情绪变化等诸多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书家胸中之象亦始终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因势赋形,势随情生,及至物化于纸上之时,文本所呈现之画面已非书家胸中之象。对欣赏而言,审美主体的审美感受受到人生阅历、文化素养、生命感悟、时空流变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即使面对同样的文本画面,不同审美主体、不同时空,所显现的意象画面亦存在差异。同时,作为审美对象,不同的书法文本对审美主体的意象画面显现亦起引导、制约作用,故同样的审美主体面对不同的书法文本画面所显现的意象画面亦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8.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浪潮不断推进,改变了应试教育模式,从而使教学方法也随之发生了变化。高中美术教学是组成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其对于提高学生审美欣赏水平、艺术水平方面都有着重要作用。所谓艺术欣赏是指欣赏主体与被欣赏对象之间存在的一种审美联系,其表现在审美主体对审美对象表现出的一种审美认可及评价标准,另外还表现在审美对象制约着审美主体的审美水平及审美观方面。对于高中美术教学,美术教师应重视学生的欣赏能力、审美评价方面的教学工作,帮助提高学生的审美评价能力以及欣赏水平。  相似文献   

9.
文艺欣赏是由具有一定的欣赏能力和欣赏需求的欣赏主体与具有一定的审美属性的欣赏客体之间相互适应相互联系而造成的对艺术美的一种特殊的、现实的肯定方式。文艺欣赏作为一种审美认识活动,它是由欣赏者通过对文艺作品物质媒介的了解以把握艺术形象或意  相似文献   

10.
美育,通常亦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然而它的内涵绝不仅于“审美”(欣赏美)或“美感”(感受美)。由于美是人所特具的真与善的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所以美育的内容要广泛得多,它有主体感受能力、认识能力的培养问题,也有主体在实践中创造美的能力以及自我完善的追求等更加重要的  相似文献   

11.
文艺欣赏是由具有一定的欣赏能力和欣赏需求的欣赏主体与具有一定的审美属性的欣赏客体之间相互适应相互联系而造成的对艺术美的一种特殊的、现实的肯定方式。文艺欣赏作为一种审美认识活动,它是由欣赏者通过对文艺作品物质媒介的了解以把握艺术形象或意境,并对艺术形象或意境进行感受、体验、想象和理解,以不断从中感受美、体验美、享受美的过程。审美,唯有审美,才使文艺欣赏与一般的认识活动区分开来。  相似文献   

12.
文学欣赏是一个对原有文学作品及文学活动进行解读、剖析、认识和再创造的过程,是一种以文学形象为审美对象所进行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的审美活动。文学欣赏的效果如何,与审美主体的审美趣味、情感体验、知识储备、文化素养等因素有着很大的关系。因此,培养审美趣味,提高文化素养是欣赏者进行文学欣赏活动前必须做好的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13.
黄亚栋 《家教世界》2013,(10):14-15
幼儿文学是审美形态的语言艺术,对幼儿具有重要而丰富的功能价值。当前在幼儿园的文学欣赏活动中,还存在着传统的教师高控制、重传授的现状,使幼儿对活动被动接受,失去兴趣。幼儿是文学欣赏活动的主体,活动中教师应充分挖掘幼儿的主体地位,让幼儿学会主动的学习,提高语言水平,提高审美力。本文就集体教学中的精心设计、多种形式表现及注重欣赏延伸三环节,阐述了幼儿文学欣赏活动中应如何有效发挥幼儿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14.
美术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美术教育应当以审美、表现美为主要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它以一定的美术作品为审美对象,以参与欣赏活动的人为审美主体,形成一种特殊的审美观。通过这种画面的欣赏,实现对美术的美的感受和鉴赏。”由此可以看出,教会学生欣赏是多么重要的事情。可是实际课堂教学中,出现了一种“重绘画,轻欣赏”的现象。主要原因是教师缺乏对欣赏课的正确认识,认为欣赏就是看看,不重要,从而忽略对学生进行欣赏的教学研究。要改变这种现象,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然后了解学生美术欣赏心理及欣赏习惯,选择合适的欣赏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做好审美教育的“导游者”,唤起审美情趣,培养审美能力,提高审美效果,在审美教育中让学生进行性情的自我陶冶。那么如何上好欣赏课呢?笔者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总结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马克思主义实践美学的主体-对象关系范畴进行了重新阐释,具体论述了审美主体,对象的双向互动关系,审美主体的心理特征和审美对象的存在特征,从而,阐明了马克思美学思想中的主体与对象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陈相伟 《教育探索》2006,1(3):63-65
任何有生命力的艺术作品,既离不开主体的审美创造,又离不开欣赏者(接受主体)的审美接受。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只有经由审美接受的过程才能最终体现出来。艺术的审美接受是一种接受主体精神上、情感上的认同和欣赏过程。艺术的审美过程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艺术作品,二是接受主体(欣赏者)。艺术的审美接受中投入了接受主体的全部心理因素且这一过程是一种情理交融的体验过程,内含多种心理现象。艺术作品包含艺术语言、艺术形象和艺术意蕴三个层次:与这三个层次相关的则是接受过程中主体的审美直觉、审美体验和审美升华三种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17.
文章比较深刻地阐释了山岳文化的美学内涵以及给审美主体带来的独特的审美体验。作者从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 1)对形象、形式美的感受与体验 ;( 2 )对声响、色彩、动态美的欣赏 ;( 3)对人文景观特殊美学价值的认知。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培养学生“阅读、欣赏、批判反思的能力”。首先,欣赏是阅读主体对文本的整体把握,要删繁就简,直击要处。其次,欣赏是阅读主体对文本的审美,是能动的内在审美需求、审美倾向的自主活动和价值取向。学生走入了文本,就会有自己的感悟,尤其是在比较阅读中,学生对古诗的欣赏、感悟会更深入。  相似文献   

19.
[教学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培养学生“阅读、欣赏、批判反思的能力”。首先,欣赏是阅读主体对文本的整体把握,要删繁就简,直击要处。其次,欣赏是阅读主体对文本的审美,是能动的内在审美需求、审美倾向的自主活动和价值取向。学生走入了文本,就会有自己的感悟,尤其是在比较阅读中,学生对古诗的欣赏、感悟会更深入。  相似文献   

20.
略论书法欣赏的审美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健 《池州师专学报》2006,20(6):104-107
书法欣赏是整个书法创作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这是欣赏者面对书法作品所进行的一种审美感受活动。相对于其它艺术门类的欣赏来说,书法欣赏又表现出自身的审美特点,具有再创造与再评价、抽象性、情感性、模糊性、共同美等重要特征。只有把握了这些艺术特征,欣赏主体的创造性才能在书法作品欣赏过程得到充分的发挥,从而获得理想的审美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