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由于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我国教育体制惯性的影响,各高等学校在适应招生和就业形势的巨大压力的背景下,逐渐调整了部分专业设置和部分专业的课程体系。使课程体系淡化了基础教学要求,该学科的基础优势大为减弱,难以建立学生的相对竞争优势。因此,讨论人文地理学高等教育的发展改革方向和课程体系群设计,应真正体现地理的综合性、整体性特征和人文地理思维的优势,切实解决人文地理学所面临的基础发展和适应社会的任务,体现解决人地矛盾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学科的任务和核心思想,实现人文地理学高等教育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2.
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地理学基地专业课程体系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当前教育改革的趋势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提出了地理学理科基地课程体系优化的基本原则,以武汉大学地理学理科基地的人才培养为例,系统设计了适应新世纪要求的课程体系,分析了该课程体系的基本框架、内容结构及其主要特色。以期通过构建整体优化的课程体系来达成理科基地创新人才培养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3.
高等学校地理学教学课程体系改革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理学教育是我国 高等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经过长期的建设和发展,已形成一定的教育模式和课程体系,但这种传统的教育模式和陈旧的课程体系与目前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变革以及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极不相适应,阻碍着创新型地理人才的培养。因此,对地理教学的改革迫在眉睫,地理学教学改革的核心是课程体系的改革。地理学教学体系的改革需要面向现代大学的教育观念,根据时代的发展、学科的特点和发展趋势、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以及社会的要求和人才市场的变化,在对地理学教学课程体系改革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建立适合社会经济学和学科发展的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4.
高中地理新课改背景下的高师人文地理教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中地理新课程对高师人文地理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分析高师人文地理学教学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高师人文地理学教学改革的必要性,从转变教育观念、调整课程体系设计、更新教学内容、探索合理的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全面改革,以适应高中地理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的高等院校地理课程体系改革削减了大量部门自然地理学课程,增设《现代自然地理学》课程。为适应课程体系改革的需要,自然地理野外实习必须进行相应改革。文章讨论了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改革的内容,并以四明山南区自然地理综合野外实习为例,说明自然地理综合野外实习符合地理学的综合化潮流和人才培养需要。  相似文献   

6.
我国高校地理教育现状分析与发展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我国地理学的发展,分析了高校地理教育的历史演变和现状,指出目前的主要问题是:专业设置有待改善,学科根基有所削弱,人才培养缺乏特色,课程体系尚待革新,教学内容更新滞后,实践教学环节薄弱,教师评价标准错位。从科学研究前沿、国家发展、地理教育、咨询业兴起等方面展望了对地理学的人才需求,进而提出关于高校地理教育和人才培养战略和对策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樊杰 《地理教育》2006,(3):1-1,5
最近几年,我国经济地理学真正步入了一个转型时期。与国际经济地理学的全面和深度接轨,以及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现实需求的强力拉动,给经济地理学的创新与发展注入了活力。客观地说,在新课程建设过程中,经济地理学的创新与发展,为《地理》课程在新课程体系的地位确定、课程功能定位、以及在国民素质基础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作出了实质性的贡献。也正因为此,理解和正确认识经济地理学发展的新趋势和新问题,是提高地理教育质量、实现地理教育目标的基本保障。1.从研究经济地理事象历史过程和现状格局为主,开始越来越注重研究未来格局的塑造和过…  相似文献   

8.
何红 《地理教育》2003,(5):54-55
自然地理学是高等师范院校地理教育专业的必修基础课,它是由《地质学基础》、《地貌学》、《普通水文学》、《气象与气候学》、《植物地理学》、《土壤地理学》等几门课组成。为了贯彻我校“宽基础、高素质、有特长、适应广”的人才培养模式,就必须对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作较大幅度的调整,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个性的培养,以适应当今基础教育和社会发展对人才提出的新要求。一、自然地理课程教学计划调整的主要内容自然地理学这六门专业基础课在97级以前的教学计划中是分别开设的,每门课的学时至少都在60学时以上,从1997年新生执行的…  相似文献   

9.
为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从建国初至今我国高校进行了三次课程体系改革,大学课程体系的发展也相应地经历了高度专业化的课程体系、专业教育主导下的课程体系和逐步走向整合的课程体系三个时期,梳理大学课程体系历史发展的脉络,找出其演进的规律,可为我国大学课程体系的发展和完善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高师公共课程体系的构建应继承公共课程体系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优秀成果,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适应教师教育改革的新形势,开拓、创新,在教师的职业化、专业化教育和素质教育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GIS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理信息系统(GIS)是一门新兴的边缘交叉学科。随着我国GIS本科专业教育的蓬勃发展,GIS学生的就业问题已经凸显。为解决这一矛盾,急需对GIS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及其课程体系保障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文章以南京邮电大学为例,详细阐述了我校GIS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建设,以期为高校GIS专业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2.
民族地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建设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适应人才市场需要,目前多数高校都开设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作为一个新专业,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和分析该专业的办学特点和优势,结合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认真分析专业办学思路,制定合理的课程体系,才能促进该专业健康良性发展。本文对民族地区该专业的办学思路、课程体系构建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我国目前正处于快速城市化与城乡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区域经济发展中出现了资源环境、人口流动、区域优化等一系列问题。文章基于专业更名的背景及新形势的要求,在对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课程体系、培养目标、技能要求和专业特色进行总结和梳理的基础上,从人文地理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和城乡规划技术及其应用两个专业方向提出了专业未来发展的方向并进行定位,重点对不同方向的总体要求、重点发展领域、学生应掌握的技能以及就业去向等关键问题进行了探讨,为本专业未来发展和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基于环境教育使命的高师地理科学专业建设与课程改革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环境教育经历了从单纯的环境教育到可持续发展教育、从渗透式课程到独立式课程、从绿色课程到绿色学校的发展历程。在肩负环境教育使命的背景下,高师地理科学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有着以下新的目标:一是满足为中学独立式环境教育培养专门师资的需要;二是为满足大学环境素质教育和中学渗透式环境教育需要积极建构绿色校选课程体系;三是通过加强围绕绿色课程改革和绿色科研厦其实践的地理科学重点专业建设,推动绿色大学的创建活动。  相似文献   

15.
应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确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但与人才培养方案不相配套的是,专业本身的基础课程改革滞后。面向专业发展要求,引入德国高校关键能力培养模式,设计模块化课程体系,达到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王晨  肖燕 《教育教学论坛》2020,(19):344-346
对比研究国内外多学科渗透教学,尤其是高中地理教学相关现状,发现国外在此领域的研究多体现在对综合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缺乏系统的地理与多学科渗透教学的研究。国内研究虽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且涉及了地理与各个学科间的渗透研究。2017版《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突出强调时代性与跨学科性,因此以新课标、新教材为立足点,以满足学生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和发展需要是高中地理多学科渗透教学领域未来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7.
中职外贸专业教学改革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课程结构设置不合理、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能满足新课改的要求,以及评价体系难以对学生进行多样化评价是中职外贸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常见问题.根据应用型外贸人才培养要求,中职外贸专业应改革课程体系,实施基于岗位职业能力培养的项目教学改革.同时,构建与项目教学相配套的新评价体系,并创建模拟实训室为外贸人才培养提供实训基地.  相似文献   

18.
新工科背景下地方应用型高校应重点培养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及行业岗位需求、具有学科交叉知识背景的复合型人才。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课程改革是新工科建设的关键内容。给排水专业通过加强课程体系设计、更新教学科目和内容、丰富教学手段和方法、建立多元考核方式等探究专业课程改革路径,目标在于培养复合型、创新型及实践能力强的工程技术人才,同时实现专业建设由传统工科向新工科的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