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长期以来,人们对毛泽东法学思想研究不够,更有一些人贬低甚至否定毛泽东法学思想,要么认为他对法学只有零星论述,没有系统理论,难以成为我国法制建设的指导思想;要么认为他重人治不重法治,是法律虚无主义者,根本没有法学思想。事实上,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在加强法制建设的同时,形成了系统的法学思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立法、执法、司法入手,全面剖析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思想,并概纳其主要特点.着重指出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法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随着当前法律的趋同化趋势进一步加强,法律的进步和发展需要博采众长已是不争的事实,因此,中国法治对域外法律制度、法学理论的借鉴很有必要.具有丰富成熟的法律理论与教义的德国法学,对世界法制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对我国法学和法制建设也影响深远.德国当代著名法学家魏德士教授,其专著<法理学>体例严谨规范,角度新颖,内容翔实,能帮助中国的法律研习者形成法律人思维,对中国法学理论研究以及法学教育亦有很好的借鉴作用意义.  相似文献   

4.
发源于美国的法律诊所教育方式近几年在我国发展迅速,但高校内设置的法律诊所在法学教育中遇到了发展瓶颈,同时社区教育在居民法治教育方面存在很多缺陷.社区法律诊所旨在打破此种困境,以促进理论和实践教育均衡发展,实现社区和高校资源的融合,促进社区法治教育,推动社会的法制建设进程.社区法律诊所作为法律诊所教育的新路径,将在提升高校和社区的法治教育的质量和水平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正> 毛泽东同志的法律思想是他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应用于中国法制建设实践的结果,是毛泽东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理论宝库。今天,我们重温他的法律思想,对当前的法学研究,对于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制,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毛泽东同志的法律思想十分丰富,下面  相似文献   

6.
祝庭显 《天中学刊》2007,22(3):31-33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7年上半年,毛泽东十分重视人民民主法制建设,开创了新中国法制建设新局面。之后,毛泽东逐渐淡化了法制的作用,新中国法制建设遭受严重挫折。毛泽东淡化法制作用的客观原因是:历史文化传统的影响;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及大规模群众运动的开展。  相似文献   

7.
邓平民主法制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确定和坚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基本方针的理论基础.邓小平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他科学地总结我国的(也包括国际的)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经验和教训,对于如何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作出了既反映时代特点又符合中国发展战略要求和国情实际的精辟论述,这一理论既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国家学说、法学宝库,又推动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8.
法学教育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中具有基础性的重要地位,在培养法律人才、促进法学研究、发展法学理论、为经济发展和民主法制建设提供智力服务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文章针对我国高校法学本科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在尊重教育规律和法律科学规律的基础上,从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课程体系的设置等方面提出具体的完善对策,以期勾勒出一个科学的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9.
司法考试制度的确立为我国法学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但是现阶段我国司法考试背景下法学教育依然存在许多问题.因此,我们需要在理清司法考试与法学教育二者关系的基础上探索法律教育改革的有效路径,为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事业输送更多的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10.
本以马克思主义法学原理为引线,论述了毛泽东同志努力把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基本原理同我国法制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所创建的法制思想,即毛泽东同志对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宝库的伟大贡献。  相似文献   

11.
作为来自社会生活本身的产物,民事法益包含民事社会生活利益和民事法律应保护性两个要素。民事法益具有仅得民事法律消极或间接保护的天生弱性,使得民事法益游离于民事权利体系之外,难以得到民事法律的"眷顾"。加强民事法益的保护正是为了克服民事法益自身这一与生俱来的弱性。以民事法益之属性为切入点,探求民事法益保护之蹊径,正是民事法益属性的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12.
随着19世纪西方民主、科学思想的渐进,我国的法制现代化也已悄然起步,虽有过彷徨但却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然而,受到民族法律文化的影响,中国法制发展的近两百年间,虽然法学理论日益精进、法律制度日趋完善,但在实践中这些理论和制度的实施仍然存在某些矛盾和阻碍。故而应从法律文化的角度分析这些矛盾与阻碍及其产生的最深刻的原因,并从容地选择我国法制现代化发展的模式。  相似文献   

13.
商鞅是古代法家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主张“以法为本”、“刑无等级”、“以法为教”、“严刑峻法”等思想。在当代中国的法治进程中,商鞅的法律思想对公民法律意识起到了内在驱动的作用,为培养公民的法律意识提供了丰富的养料。  相似文献   

14.
高校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之间关系的协调与否深刻影响着依法治国的进程。从历史看,国家统一司法考试制度对高校的法学教育发挥着桥梁、导向和检验功能。从现实看,高校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之间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究其原因,既有法学教育自身的问题,也有司法考试制度的缺陷。未来应以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制度的实施为契机,从推进高校法学教育改革和完善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制度两个方面着力,促进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相互衔接、彼此互动,进而为法治中国建设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相似文献   

15.
树立社会主义法律权威是邓小平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法制思想,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和法制的逐步健全,树立法律权威日益显得迫切和重要。本文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分析了树立法律权威的重要性,阐述了树立法律权威的途径,以此呼唤我国法制时代的尽早到来!  相似文献   

16.
法意识是法治建设的根本,贯穿于法治建设的金过程,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依法治国,就必须提高公民的法意识;法意识的提高有赖于正确的法律理念的确立,而法律权利本位、法律至上、司法自治和程序正义理念是现代法治社会的必然选择,只有确立了正确的法治理念,才能更好地强化法律意识,使广大公民成为法治建设的主体。  相似文献   

17.
法律文化是一个国家、民族的法律思想、法律意识和法律观念的历史积淀,它直接制约和影响着国家的法制建设进程.教育法律文化是教育法制扎根的土壤,也是一切教育法律制度和思想不断创新的源泉.在当前的教育法律文化建设中,在不断完善以教育法律制度为核心的制度性法律文化的同时,应高度重视公民的现代法律意识和法律文化心理的培育,从而使观念性法律文化与制度性法律文化相互协调、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18.
本文概述了法律语言与法哲学的关系,分析了法律文本的类型及其翻译,并以法哲学的思想为指导,提出了在翻译法律文本时,要注意译文形式与其法律内涵、译文准确性与其模糊性的辨证统一关系。  相似文献   

19.
在近代社会转型中,晚清状元夏同龢留日学习法政文化,归国后创办广东法政学堂的史事已有学者关注,但国内学界对夏同龢的法政理念、普及推广法治思想的教育实践尚无研究。以中国近代法律教育史为视角,考察夏氏把西方的宪政理想践行于本土法律教育的探索,发现其中具有历史反思的价值及意义。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法治建设的进一步发展,法律职业化成为法律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在我国法律职业化的过程中却存在许多问题,特别是法律人员职业伦理的缺失已经成为制约我国法治进一步发展的瓶颈,解决这一问题已经提上法治建设的日程。诊所法律教育能提高法律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而且能够培养法律学生的主体精神、责任意识和服务态度,而这些正是我国现阶段法律职业者严重缺乏的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