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正细算起了,我与俄语的缘分不止半生。从第一次在上海"中苏友好大厦"看到苏联的缩写"CCCP"算起,超过一甲子;从高中学俄语算起,五十七年;从第一次到莫斯科当记者算起,已逾三分之一世纪。但是,想把俄语说得像俄罗斯人那样好,搭上我的余生也不够。清洁工、克格勃,三人行必有我师1978年,我首次到莫斯科分社当记者。当时中苏关系冷峻,中国驻苏总共只有新华社的4名记  相似文献   

3.
使者熊猫     
一切事物都在表现时代,熊猫出国也不例外。严格说来,熊猫首次出国是在1936年的二战期间,一位美国服装设计师承亡夫遗志,到中国寻找传奇的熊猫。她仅以两美元的贿赂,提着一只柳条编制的大筐,在海关登记表上写着“随身携带哈巴狗一只”,就混出了中国。  相似文献   

4.
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影视导演的改编开始倾向于现当代的一些作家作品,在香港出现了对张爱玲作品改编的成功范例。例如,1983年香港女导演许鞍华改编的张爱玲的成名作《倾城之恋》;1988年,台湾导演但汉章将《金锁记》改编成《怨女》;  相似文献   

5.
熊猫“巴斯”为雌性,今年21岁,体重120公斤,素有“美女熊猫”之称,是国内外着名的熊猫明星,曾代表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访问美国半年,轰动美国西海岸。5年前,“巴斯”右眼开始出现白点,曾用过不少药物,但病灶仍不断扩大,最后还是遮住了整个眼睛。从此,它性格变了,表现胆怯,烦躁,甚至攻击过饲养员。  相似文献   

6.
就一幅摄影作品而言,什么是好的标准呢?这是个大问题,答案过于多,过于分散,而又在一定意义上难于回答。这样,我们先退后一步,可以从最基本的要素说起。可以令人感动,令人若有所思,并且一般而言,要有朴素的特质,这就是最基本的东西。  相似文献   

7.
《今传媒》2010,(6):116-117
学习绘画专业多年,从事过平面设计,插画,服装设计,雕塑等视觉相关工作,为多家国内外杂志供稿,两年前开始专注肖像摄影,以及影像后期业务。被多家媒体誉为捕捉幸福的摄影师,最近更有媒体开始关注其私人高端影像定制服务,称其乃国内视频写真之先河。  相似文献   

8.
9.
1941年11月9日凌晨,冒着蒙蒙细雨,宋蔼龄与宋美龄两姐妹快步走进了重庆广播大厦.参加其发起组织的代表中国政府向美国救济中国难民联合委员会赠送中国国宝--熊猫的赠送典礼.  相似文献   

10.
剥去"外交大使""国家形象""生物活化石"等炫目的"符号",熊猫其实只是一个黑白相间的生命体1月中旬,是四川最冷的时日,恰逢雨季,数日的绵雨让空气中都浸透了湿冷的冬意。这却是大熊猫们最喜欢的季节,它们不像熊一样冬眠,反而更喜欢下雪。在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碧峰峡基地(以下简称碧峰峡基地),熊猫"津柯"团成一团,正在树下酣睡,黑白相间的肚皮随着呼吸一起一伏。"津柯"是一只雄性熊猫,今年两岁半(接近人类的10岁),还是个活泼的"小男孩",和它同住大熊猫  相似文献   

11.
我是1988年12月到达秦岭的,目的是去拍摄大熊猫。每年12月到第二年1月是秦岭山系一年中最寒冷的季节。然而,只有此时,靠紧紧追踪雪地痕迹,才有可能看到熊猫——这雪山上的“美人”,一睹她的芳姿。但说老实话,我根本就不喜欢这种女性化了的动物,若不是“老板”与美国人定了合同,我倒宁愿去阿拉斯加拍灰熊。这种念头一直持续到两个星期后我第一次碰到野生大熊猫,才彻底改变。我总担心电子相机在寒冷潮湿的大山中会出事儿,就把随身带来的三台全机械的尼康  相似文献   

12.
1941年11月9日凌晨,冒着蒙蒙细雨,宋蔼龄与宋美龄两姐妹快步走进了重庆广播大厦,参加其发起组织的代表中国政府向美国救济中国难民联合委员会赠送中国国宝——熊猫的赠送典礼。  相似文献   

13.
1991年,安徽省金寨县桃岭乡三合中心学校,纪实摄影师解海龙把镜头推近女孩儿苏明娟,记录了一双渴望知识的大眼睛.有人对解海龙说:“是你的照片为希望工程真正打开局面.” 希望工程于1989年10月开始实施,没有在社会上引起足够的关注,捐款不足1千万元.这张照片发表后短短几个月,善款超过一个亿.截至2019年9月,希望工程...  相似文献   

14.
新闻摄影:弱势与优势葛新德这是个逆向思维的命题。研究事物的弱势,有利于认识优势、发挥特长;也有益于辩证地认识弱势,尽可能创造条件,弥补、克服某些局限,促使弱势向优势转化。新闻摄影的优势:一是现场纪实的可信性;二是“一图胜千言”的形象冲击力;三是“瞬间...  相似文献   

15.
宋卫中 《青年记者》2007,(10):56-56
随着数码相机的发展,许多人拿起了照相机,数码相机的即显即删的可操作性,又为摄影通讯员扫除了摄影的技术障碍。通讯员队伍的不断壮大和大量的来稿,丰富了摄影报道的数量和内容,提高了编辑的选择余地,活跃了报纸版面。通讯员的大量来稿,也给摄影记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如何解决这个矛盾,《德州日报》的做法是优势互补,共同提高,繁荣摄影报道。[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刘占坤,中国新闻摄影界一个响亮的名字。他曾创下这样一个奇绩:凭着一幅新闻摄影《9·23北京不眠之夜》,几乎荣获1993年所有全国新闻摄影比赛的头等奖,这在当时的新闻界是空前的。他还多次荣获“全国青年摄影记者十杰”、“体育摄影十杰”的称号。面前的刘占坤很年轻,很豪爽,言谈中充满着自信,但没有很多成名者那股“睥睨”一切的劲头。不过,若和他接触久了,你又可以分明感受到他身上的一种与众不同的味道。譬如,他总是留着一头很有特色的“长发”。于是,当他时常挎着照相机在北京的大街小巷捕捉新闻的时候,长发就成了他的“通行证”。守门人往往不用和他打照面,一看长发就明白了:“中青报的摄记刘占坤又来了,进去拍吧!”他  相似文献   

17.
难道用于处理摄影图像的电子计算机的出现已经在撞击着摄影真实性的支柱?难道我们一度崇信的见证者(指图片)已不再可信?难道我们从此再也不能相信我们在照片上看到的东西了吗?随着摄影电子化时代的到来,上述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同时,摄影的现实性,客观性和真实性也受到了怀疑。纽约《时代》杂志认  相似文献   

18.
在新闻事件中寻找典型人物,围绕典型人物寻找情感点,是提高图片质量的突破口。拍人物是摄影记者的基本功,拍出人物的情感,是体现摄影人水平的较高境界。人类在进行各种物质和精神的生产活动中,始终带着丰富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19.
王斯慧 《东南传播》2014,(9):157-158
自叙事学理论诞生起,叙事一直广泛应用于小说分析中,虽然20世纪90年代出现的新叙事学开始注重叙事学的跨学科研究,但叙事理论依然很少运用在图片尤其是专题摄影的分析之中。另一方面,学界对专题摄影的分析主要集中在技术和伦理的层面上,照片的叙事功能似乎被人忘记。本文从叙事学的视角出发,探究专题摄影的叙事逻辑、叙事时间、叙事者及聚焦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媒科技》2013,(8):12-12
8月6日消息,中国网络电视台6日下午在京举行发布会,正式推出熊猫频道。该频道将向全球24小时直播大熊猫的生活实况。据介绍,熊猫频道是中国网络电视台倾力打造的国际化新媒体产品。中国网络电视台与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合作,在基地内5处园区布设28路摄像头,24小时捕捉最美最真实的大熊猫实况,导播人员通过播控机房实时观测和切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