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莱辛的代表作《野草在歌唱》以其富有感染力的文字,讲述了白人女性玛丽的悲剧。关于这本小说,国内的研究有很多,主要是从原型批评、女性主义批评、生态女性主义和后殖民主义进行的分析与阐述,而学者们的关注点大多都是在玛丽这一角色上,本文将试图分析摩西的拯救者形象是如何体现的。  相似文献   

2.
在小说《野草在歌唱》中,除了主人公玛丽的悲剧不容忽视以外,玛丽的丈夫迪克的悲剧也值得重视。迪克在经历了农场经营失败与婚姻宣告破灭等一系列事件之后,自我身份的认同与角色建构充满迷茫,自我身份也变得逐渐模糊,最终走向自我疯癫。迪克的悲剧映射了其在不断重塑自我身份的过程中迷失自我最终走向毁灭的命运。  相似文献   

3.
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视角重读多丽丝.莱辛的处女作《野草在歌唱》,探索作品中女性和大自然复杂而紧密的关系,揭示女性和自然资源遭受男性压迫和掠夺的悲剧,解读作品中作者追求解放女性和自然,发展女性自我意识,构建一个两性平等、和谐生存的和乐世界的理想。  相似文献   

4.
《野草在歌唱》是多丽丝·莱辛的处女作,其背景为20世纪中期英国殖民统治下的南非。文章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的反对人类中心论,反对男性中心论和强调环境种族正义这三个观点出发,解读了该小说中人类对自然的破环,男性对女性的压迫和白人殖民者对黑人的歧视这三个方面,呼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追求男女平等两性和谐,理性地对待种族歧视,最终构建一个和谐的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5.
小说以非洲农庄中黑人男仆杀死白人主妇的案件为发端,讲述了女主人公玛丽的悲剧人生,真实地展现了种族隔离制度下的南非现状,揭示了女性个体体验、反种族歧视以及反殖民主义等多个主题。莱辛既展现了殖民者后裔在异国他乡成长、恋爱、奋斗和失落的独特人生体验,又以白人殖民者身份对殖民主义和种族歧视进行了深刻的自我解剖。  相似文献   

6.
张月 《考试周刊》2015,(10):15-16
《野草在歌唱》中玛丽童年的创伤体验超出了玛丽正常的自我心理防御机制,撕裂、摧毁了玛丽完整认知、表达生命体验的能力,打乱了其对正常生存语境的理解,使其失去正常的自我控制、与人相处和理解事情的能力。玛丽被无法愈合的创伤、难以名状的恐惧、乱梦萦绕的长夜所异化,折磨得不堪一击,在绝望中等待死亡,导致悲剧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野草在歌唱》是多丽丝·莱辛的代表作之一,作品真实地反映了种族隔离制度下的南部非洲的社会现状,揭示了在种族隔离制度下的南非,白人与白人、白人与黑人、以及不同种族、不同阶层的人们之间错综复杂的本质关系,揭示了造成小说女主人公玛丽悲剧性命运的社会原因。本文也就此文本谈谈玛丽的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8.
英国当代女作家多丽丝·莱辛的处女作《野草在歌唱》内涵丰富,淋漓尽致地描写了西方殖民者对南部非洲土著黑人的压迫。通过后殖民理论探讨莱辛的暴力观,说明黑人的反抗是殖民者压迫下所产生的必然结果,而暴力则是黑人反抗殖民者压迫的有力手段,表现了黑人的反抗意识和莱辛的暴力观。  相似文献   

9.
多丽丝.莱辛(Doris Lessing,1919—)是一位享誉世界文坛的英国女作家。她的处女作《野草在歌唱》于1950年在伦敦出版,该书被评论家称为是自二战以来出现在英国的最有前途的小说。本文拟从女性主义视角重新解读这部作品,指出自我意识的缺乏是造成玛丽他者生存和精神危机的根源。  相似文献   

10.
多丽丝·莱辛的<野草在歌唱>在象征意蕴和叙述视角等方面通过制造大量的空白艺术,从多层面给读者留下了联想和再创造的空间,从而产生了巨大的艺术魅力.莱辛不仅在小说书名"野草在歌唱"和主人公玛丽及重要人物摩西的名字上使用了象征手法,还在小说中使用了大量的其他意象来增强小说的感染力.小说主要采用了无限制型视角和内视角中的第三人称固定型人物有限视角两种视角,在语言等层面也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相似文献   

11.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多丽丝·莱辛的处女作《野草在歌唱》,1950年一问世就引起极大反响与关注.从后殖民主义入手,结合圣经原型批评理论,分析摩西对白人男性的反衬,摩西对玛丽的救赎以及摩西奋起反抗完成莱辛对摩西颠覆者形象的建构和帝国想象的解构,探究作品背后对帝国和殖民地未来命运的隐喻,旨在揭示这是莱辛对英国殖民统治美梦破碎以及...  相似文献   

12.
《野草在歌唱》描述了南非南罗德西亚农场穷苦白人的生活境遇,蕴含着深刻的土地伦理观。小说展现了该农场上的人地关系与土地伦理选择,揭示了南非殖民地在物质文明发展进程中的人地矛盾与冲突以及实现人地共存的生态良知与启示。体现了莱辛对人与土地关系的伦理思考,对构建土地共同体的期待以及对生态良知的呼唤。  相似文献   

13.
种族歧视与殖民罪恶是小说《野草在歌唱》深刻的历史和社会根源。白人与黑人之间泾渭分明的种族界限是女主人公玛丽毁灭的根本原因。南部非洲穷苦白人家庭的悲剧预示着白人在非洲大地的殖民统治必将终结和失败。女作家多丽丝.莱辛以细腻的笔触将叙述者与人物视角相互结合,通过叙述者的客观叙述和人物视角的不断转换再现了那段被征服的非洲历史。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生态女性主义理论的角度对《野草在歌唱》进行阐释,试图在女性主义的基础上以生态女性主义的新视角来分析《野草在歌唱》。生态女性主义批评理论的运用可以拓宽对这部作品的研究视角.同时也有助于对作品进行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15.
英国作家多丽丝·莱辛的处女作《野草在歌唱》是二战后的优秀作品之一。小说通过描写女主人公玛丽与丈夫迪克、黑人男仆摩西的感情,揭示了南部非洲种族隔离压迫下人类灵魂异化的社会危机这一主题思想。男人与女人、白人与黑人、工业文明与农业文明的对立贯穿小说始终,本文在结构主义批评理论视角下,采用二元对立原则,分析其所蕴含的种族矛盾、两性关系、生态失衡等社会问题,探索二元对立的矛盾双方的自身缺陷、生存困境及堕落人性的野蛮贪婪、懦弱无能。  相似文献   

16.
《太原大学学报》2015,(3):114-119
关注种族、阶级等其他社会规范与性别的交叉影响,是当下性别研究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将文化研究领域中的"身份认同"问题作为切入点,以文本细读的方式梳理小说《野草在歌唱》中主人公玛丽在婚前婚后经历的种种身份认同困境,并结合女性主义和后殖民主义理论视角深刻揭示出人物悲剧命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多丽丝·莱辛的处女作《野草在歌唱》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女性的关怀。以生态女性主义理论为支撑,采用"环境"与"性别"双重视角,重新审视《野草在歌唱》中人与自然、两性之间以及女性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解读出莱辛对重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两性平等共存局面的期盼,希望这一解读能对人类构建和谐社会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8.
小说《野草在歌唱》描绘了种族隔离制度下南部非洲的社会现状。作者莱辛以同情的口吻为读者创造了挣扎在男权和种族制度下的女性形象。作品充满了封闭、压抑、恐慌、沉默等哥特意象。女性哥特传统与南部非洲社会现实的呼应再现了女性恐惧和作为男性他者的悲惨命运。  相似文献   

19.
从后殖民角度解读英国著名女作家多丽丝·莱辛(1919-)的第一部作品《野草在歌唱》(1950)。通过对小说中的人物描写和象征手法进行分析与研究,可以领悟作者对殖民统治下土著人悲惨境地的深切同情。她通过《野草在歌唱》向读者展示了在殖民者的“东方主义者注视”下,土著人是如何被描述为一群低劣的、野蛮的、暴力的下等民族;在二者的对话中,前者自诩为“我者”,强占了中心地位,而把后者驱逐成为边缘地势上的“他者”。在殖民统治者的压迫下,小说中土著人的反抗是无言的、徒劳的,小说的标题《野草在歌唱》的真正含义实为犹如野草般的土著在痛苦的哀鸣。  相似文献   

20.
黑奴摩西在《野草在歌唱》中的文本隐喻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野草在歌唱》向读者展示了一幅殖民地的画卷,同时也成功地塑造了一位勤劳、勇敢、善良的人物——黑奴摩西。作者莱辛对摩西这样一个普通黑人的刻意塑造是别有用意的,作为小说中最值得读者同情和尊敬的一个人物,摩西在作品中有着不容读者忽视的文本隐喻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