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看见     
黄雪琴 《师道》2013,(9):12-14
2012年12月15日。北京。柴静。新书《看见》发布会。作为资深"柴迷",辗转买来新书,一睹为快。龙年岁末,蛇年新春。一个寒假,两手捧书,三番重读,四肢百骸、五脏六腑皆被搅扰开来。收获——颇丰。柴静在书中说,要想"看见",就要从蒙昧中睁开眼来,这才是最困难的地方,因为蒙昧就是我自身,像石头一样成了心里的坝。而采访是什么呢?采访是生命间的往  相似文献   

2.
正房龙笔下的先驱者走向了真正的世界,而无知山谷中的人们仍闭目于愚昧之中,拒绝看见。看见,或不看见,究其原由是我们内心认知的意识状态。①柴静在新书《看见》中写道:"要从蒙昧中睁开眼,尽可能摆脱看见之前所形成的成见和概念。"此乃至理之言。  相似文献   

3.
读完柴静的《看见》,掩卷,沉思。自然从《看见》里看见了那个有棱有角、理性坚毅的记者柴静,我喜欢自己看见的这个记者。  相似文献   

4.
例文4 看见     
正柴静在《看见》中写道:"想要‘看见’,就是要从蒙昧中睁开眼来,尽可能摆脱看见之前所形成的成见和概念。"有多少人睁着眼却好像瞎子一样,盲人摸象可笑又可悲。而真正的"盲人",是心灵的"盲人",像在井底看天空的青蛙,自以为"看见",事实却相反。①哲学家尼采晚年被眼病困扰,变成了大半个瞎子,他依然自豪地认为自己更接近真理。他说:"因为我看不见,所以我可以摆脱书本和教条,我感到思绪更自由,不再被‘概念’所困"。尼采是出了名的"自大",然而他的一席话确实令人深思。这与井底之蛙看见井口大的天空,究竟哪一个更真实?  相似文献   

5.
黄鸽 《教育文汇》2013,(8):33-33
一直很喜欢看柴静主持的节目,她的书《看见》出版后,我便立即网购了一本。这是柴静讲述自己在央视十年成长历程的自传性作品,我花了两天时间将这本四百多页的书读完。俗话说“隔行如隔山”,但“隔行不隔理”。读《看见》,我自然看见了教育,思考着教育。  相似文献   

6.
柴静,女,央视著名主持人、记者,现在主持《看见》周末版。19岁从电台开始主持人生涯,后从湖南到北京,2001年进入央视,留给观众的印象是"才女、思想、个性"三位一体。业余时间喜欢旅行,喜欢摄影,喜欢阅读和写作。文字,是她格外看待的,认为是安身立命的根本。2012年推出个人新作《看见》。  相似文献   

7.
正瞳孔缩放间调准焦距,于是花啊草啊与河流山川相继入眼。这些物象的形态留存于我们脑海中,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唯心的表现;而柴静的《看见》,成功地实现将"看见"转变为唯物的本真。①关于"看见"一词,柴静写道:"就是要从蒙昧中睁开眼,尽可能摆脱看见之前所形成的成见和概念。"拙以为,这样的"看见"是一种成长。②  相似文献   

8.
一直很喜欢看柴静主持的节目,柴静的《看见》这本书出版后,我便立即网购了一本。这本书是柴静讲述央视十年历程的自传性作品,既是柴静个人的成长告白书,也可以看作是中国社会十年变迁的备忘录。我花了两天时间一口气将这本四百多页的书读完。在这本书中,柴静记录下新闻中给她留下强烈生命印象的个人,记录下淹没在宏大  相似文献   

9.
正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柴静在《看见》一书中,记述了从事电视新闻工作10年来的经历、成长与思索。书中十分强调一定要看见"人",不但要睁眼看见他人,也要看见自己。柴静作为新闻工作者所强调的"看见",对于教育工作者而言,同样有着积极的启示意义。在工作中,学着柴静那样时刻看见"人",也看见自己,无疑是极为有益的。名人的书自然有各自的卖点,但是《看见》这本书能够得到教师的青睐,我想更多是因为引领成长的吸引。  相似文献   

10.
正【原题再现】【题目类型】材料作文【题目来源】上海市崇明中学高三年级期中考试作文题央视著名主持人柴静出了一本新书《看见》。关于"看见"一词,她在书中写道:"就是要从蒙昧中睁开眼,尽可能摆脱看见之前所形成的成见和概念。"以上材料引起你怎样的思考?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相似文献   

11.
《看见》柴静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1月从《用我一辈子去忘记》到《看见》,我们明显看到了柴静在思想方面质的拔高,她开始摆脱"小我"与"小资",把目光转移到普通大众与外界大事件上去,如"非典""奥运""环境污染"等等。她用简洁明了的文字词语,把她  相似文献   

12.
近来写字不流畅,思想有点儿空,便主动与一位作家闲聊,想从他那儿找点灵感。而这位作家诚挚地向我推荐柴静新出版的《看见》这本书!作家对我说:"看看吧,绝对是一本‘正能量’的书籍。"柴静现在是名人,虽说我从来对名人的书并不太敏感,但因作家朋友那句"正能量的书籍"的话,我毅然将这本《看见》买家来。当把这本带着油墨香的《看见》捧在手心儿里时,首先,书的封面让我一看便亲切得不能自己,作者那恬静的笑容被一  相似文献   

13.
读书     
《八小时以外》2013,(1):117
《看见》作者柴静出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时间2012年12月定价39.80元"你让别人看见,你才能看见别人,大家都同处于一样的生活,爱恨欲望都无不同。"不再刻意强调职业身份,老老实实"看见",传递着柴静十年的人生感悟。2003年,柴静开始担任《新闻调查》记者;2006年,柴静开博客"柴静观察";2012年,柴静新作《看见》出版。从"调查"到"观察"再到"看见",柴静说这是一步步地"后退",一点点把视线放平,回归  相似文献   

14.
前不久记者柴静在央视《看见》栏目中报道了这么一则故事:一个名叫成成的男孩,是个智障儿童。他在内地一所私立学校跟普通生一起学习。他不遵守纪律,在教室里乱跑,抢别人的书,追赶喜欢的女生。与同学无法好好交谈,遭到其他学生辱骂时,他就扮演一个"有钱又霸道的坏蛋"——带塑料枪和棍子上学,来保护自己的尊严。内地没有地方再接受他,万般无奈,他被家长送到台湾接受"融合教育"。谁也想不到,他的种  相似文献   

15.
沈萍 《湖南教育》2014,(10):59-59
在柴静的每段经历、每份感悟中,我似乎看见了自己的影子。 模糊的影子 1976年出生的柴静比我大五岁,经历虽没有相似之处,但是我想,每一个个体,在成长的道路中,不管经历过什么或者没有经历过什么,总有相似的心路可循。  相似文献   

16.
从2011年8月开始,每周日晚22点36分,柴静坐镇央视综合频道新改版的《看见》节目,她主持的第一期,采访了艺人姚晨,接着是药家鑫案的双方父母,家暴事件中的李阳……尽管舆论对她的主持褒贬不一,但可以肯定的是:柴静变了。  相似文献   

17.
看见自己     
<正>姐姐是一名歌唱演员,每次看姐姐演出,无论观众是多是少,她在舞台上都发挥得非常到位。我曾问她是怎么做到的,她认真地回答:"看见自己!"我不禁笑起来:"在舞台上,只能看见台下的观众,哪能看见自己呢?"姐姐说:"如果我只是看见台下的观众,那我就无法演唱了。看见自己,才能投入到演唱中,这是一个演员最基本的素质。"前些日子,朋友借给我看日本著名导演黑泽明撰写的自传《蛤蟆的油》,在日本,蛤蟆油是一种非常珍贵的药材,为了获取这种油脂,人们把癞蛤蟆固定在镜子前,让它从镜子里看见自己。当这只癞蛤蟆无意间看见镜子里的自己时,立刻吓出一身"冷  相似文献   

18.
我看见……     
<正>我看见,小草们在晨光里排着队——哈,其实是砖缝“帮”它们整理了队列。它们随风轻摆,在地上画了一幅活的影子水墨画。看草儿最怕细看,一细看就会被它们迷住!我看见,鸭跖草的花开了,就像许多蓝色蝴蝶飞来了这片湿地。辣蓼也是喜欢长在水边的草,大的可以长到小树那么高。  相似文献   

19.
一、老师,我好喜欢看你笑上学期期末的最后一次社团课,带着学生们闭眼、放松,在引导语中回顾了一起走过的日子,我说:"此刻,说一句你们最想说的话吧." 小宇扯扯自己的衣角,然后憨憨地说:"顾老师,我好喜欢看你笑,看见你笑我就安静了."  相似文献   

20.
颜颜喜欢动物,也喜欢写动物,更有意思的是,他写完了动物,还常常能看见自己写的"作文动物"呢!颜颜今年升上了五年级,所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