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莫言是当代中国最著名的的作家,他深受南美魔幻小说影响。在他的作品中,经常以中国传统魔幻因素与现实生活内容相结合,这使他的作品充满了神秘、诡异、空灵特性。《生死疲劳》是莫言魔幻现实小说中的代表作,以生死轮回展示不同人与动物的视角体会。从莫言小说的魔幻元素形成,独特的语言叙述,魔幻色彩与现实生活三方面解析,有益于理解魔幻现实主义对莫言小说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经典《玉米人》被诸多学者和专家认为是将魔幻与现实结合得最好的著作。其实,魔幻与现实的融合主要体现在文字层面。从本质上说,该作品塑造了原始与现代、魔幻与现实、边缘与中心的多维度分裂,由此体现了小说不同方面的内在张力以及作者在多重分裂中的忧虑与挣扎。  相似文献   

3.
<刺猬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魔幻色彩,标志着张炜在小说创作上第二次转变的完成.但小说中的魔幻色彩与现实批判相互疏离:一方面,小说中的"自由"、"放浪"和"亦真亦幻"的世界不能保持自身的完整性;另一方面,这个带有魔幻色彩的世界与张炜所坚守的传统农业文化并不契合.这个现象说明了在新世纪中国的文化语境下张炜的创作困境:既不能构成对现代性的有效批判,也不能融入后现代文化之中.  相似文献   

4.
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娴熟地运用梦幻隐喻思维方式,在人的世界复杂性、深邃性描写方面独树一帜。他通过梦幻折射现实,呈现内心,隐喻重大深刻的人生哲理,把生活的荒诞、思想的谬误、生命的感悟变化为多声部的"交响乐"形式,为小说叙事独辟蹊径,有力地扩展了文学隐喻思维的艺术形式。  相似文献   

5.
郭雪波小说中的魔幻与作者的故土情结和族裔身份密不可分。科尔沁沙地的自然地理、蒙古族原始宗教文化、东蒙地区丰富的巫术鬼神风俗等,为其小说铺垫了魔幻文化底色;个体民族文化在现代化、全球化语境中不断消解带给作者的忧患意识与惶惑感,草原生态恶化的现实,是魔幻叙事的指向,作者的拯救意识中暗含着欲望批判、找回民族神性信仰的努力;魔幻是民族文化与现代文学的共生,它汲取现代中国文学中的隐性巫文化表达传统,同时这种魔幻风格对中国主流现实主义文学创作有一种反哺作用。  相似文献   

6.
白夜照相馆是由青年小说家王苏辛创造的短篇小说,小说魔幻而黑色,从用虚拟和现实的结合展现荒诞的人生和冷漠的人性,魔幻又贴近现实,正是这本小说的后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7.
李晓琦 《林区教学》2011,(10):23-24
果戈理的作品中有很多与魔幻相联系、相仿佛的东西,从早期作品中的"神奇的变态"和"不洁的力量",到稍晚一些作品中出现隐喻和象征手段,再到彼得堡时期幻想与现实交织在一起的超自然因素等等,"魔幻"俨然已经成为了果戈理创作中必不可少的主题。  相似文献   

8.
张大春在《四喜忧国》中继续着他的小说现代性实验:魔幻与现实共处,严肃与黑色幽默并存。本文着重在三个层面上剖析了这篇小说:无根的一代、无力的救赎、无法祈祷的祈祷。  相似文献   

9.
罗燕  黄冰 《成才之路》2010,(33):79-80
本文尝试从村上春树的经典之作《挪威的森林》入手,分析了小说中村上是如何以他独有的情调和手法来营造小说中的似真似幻的氛围,从而揭示出小说中村上与作品合二为一的独特的魅力世界。  相似文献   

10.
魔幻手法的运用,成功地增加了《白鹿原》的魅力。但在陈忠实的创作中,这确实只是作为一种手法而存在,核心意识仍然是现实主义。在运用魔幻手法的每一个地方,他都在有意无意地进行某种"说明",让作品重新回归现实的轨道,这就形成了一种内在的张力。然而,魔幻与现实并非对立关系,它们在小说中的交替,为文本营造了更广阔的阐释空间。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之间存在辩证的统一关系,是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本文通过分析马克思中国化以及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概念以及内涵,探讨两者之间的相关性,进而为我国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13.
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原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构主义的由来与发展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也译作结构主义,其最早提出者可追溯至瑞士的皮亚杰(J.Piaget)。他是认知发展领域最有影响的一位心理学家,他所创立的关于学生认知发展的学派被人们称为日内瓦学派。皮亚杰的理论充满唯物辩证法,他坚持从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观点来研究学生的认知发展。他认为,学生是在与周围环境相  相似文献   

14.
1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不间断的动态过程。党的早期领导人都曾经为此进行了不懈的努力,甚至终其一生都在探索适合中国自己的发展道路。瞿秋白就是这些领导人中的一位,并且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瞿秋白是忠实的马克思主义学者对于马克思主义有着颇为丰富的理论见解,结合瞿秋白所处的时代背景探讨其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贡献为新时期我国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6.
研究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这一理论命题的科学内涵,搞清楚其内部结构与相互关系,真正掌握推动此项工作的着力点,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理论创新和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庸哲学作为儒家思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的是一种适度精神与人文关怀,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以西方文化为主导的现代社会逐渐暴露出自身无法克服的问题。儒家中庸哲学或许能够为解决现代性之隐忧提供另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18.
19.
二战后的日本,政治制度日趋完善、社会经济迅猛增长、文化市场欣欣向荣。在此过程中,集团主义文化作为日本国民精神的原动力为其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精神支持。随着中日两国在文化层面交流的日益频繁,在国内日语教学中,将日本集团主义文化导入课堂教学十分必要。在丰富教学内容的同时,增加师生之间互动,使学生更能体会语言背后的文化魅力。  相似文献   

20.
中庸之德是孔子用以提倡宽容中正的理想道德、反对极端道德主义的理论主张,它反对乡愿的伪善,对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的发展起了极大的影响作用,使得我们民族养成宽弘博大的胸怀,善待他人、团结他人;也使得我们民族养成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