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自"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文化领域掀起白话文运动,文学语体发生了转型,精英的文言文逐步被大众的白话文所替代。在文化思潮冲击下,当时的国语教学乃至国文教学纷纷淡化文言文,转向语体文。特别是小学教科书,以白话文居多,教材选文的风格日趋单一化。为了扩大学生语文学习的视域,我校的"大教材"拓展力求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文章是"现代典范的白话文著作"的杰出代表,半个多世纪以来,以语文教育为主的社会诸领域对其政治思想性重视有余,而对其作为语文学习资源的价值挖掘不足。本文分析进入语文教材的毛泽东作品,探讨其作为语文学习文本的文体、语体、文风、笔法等方面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李娟 《现代语文》2009,(7):18-19
文言文是用文言写成的文学作品,文言文在我国文学遗产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文言文在文化领域和教育领域一直拥有崇高的垄断地位。白话文是白话写成的文章,新文化运动以后,白话文兴起,至此以后,白话文成为了文言文的死对头,上世纪初的“文白之争”曾经轰动一时,至此以后,文言文与白话文的地位争论在语文教育领域经历了几次争论的高潮,而这几次文白之争对我国语文教育影响巨大。  相似文献   

4.
语文是什么?张志公先生1979年在《说“语文”》一文中,对此曾专门作过说明:“关于原来的‘国语’和‘国文’,经过研究,认为小学和中学都应以学习白话文为主,中学逐渐加学一点文言文;至于作文则一律写白话文……根据这样的看法,按照叶圣陶先生的建议,‘语文’就是语言的意思,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在口头谓之语,在书面谓之文,合起来称为语文”。《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学科以生活世界为基础,以“言”“意”互转为内容,以获得智慧为目的,是一门学科特色浓厚的课程:那么,语文具有哪些内涵呢?本文试加探讨。  相似文献   

5.
<正>中国语文教育问题的解决,既需要从现代社会生活的现实出发,也需要从汉语、汉字、中文自身规律的现实出发。所谓从现代社会生活的现实出发,是语文教育问题的主导性内容,而"从汉语、汉字、中文自身规律的现实出发"是问题的基础。作为"主导"是需要所谓白话(普通话)和白话文的普及与提高,非如此不足以满足现实社会生活环境中,人的成长、发展的需要。但是,当我们回顾百年探索的历程,就会发现直接通过"白话"和"白话文"的学习,达到"白话"和"白话文"的普  相似文献   

6.
语文这门课程是贯穿于每一个学者一生的一门重要的课程。它是既基础又重要的一门双重性的学科。小学以及初中的语文教学主要是以识字、记词、句法以及修辞为主,而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则是要求学生在这些已有知识的基础之上,准确地理解每一篇白话文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通过高效的语文教学来使学生更好地运用标准的汉字发音来与人进行沟通与交流。因此,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分析白话文的文章结构以及讲解文言文的理论教学上,反而应该从多方面进行,将语文的这种综合作用发挥到极致。  相似文献   

7.
语文这门课程是贯穿于每一个学者一生的一门重要的课程。它是既基础又重要的一门双重性的学科。小学以及初中的语文教学主要是以识字、记词、句法以及修辞为主,而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则是要求学生在这些已有知识的基础之上,准确地理解每一篇白话文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通过高效的语文教学来使学生更好地运用标准的汉字发音来与人进行沟通与交流。因此,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分析白话文的文章结构以及讲解文言文的理论教学上,反而应该从多方面进行,将语文的这种综合作用发挥到极致。  相似文献   

8.
叶圣陶先生是我国语文教育界的老前辈,是现代语文教材建设的开创者。他从1912年起从事语文教育工作。“五四”运动时期,他站在白话文运动的前列,大力提倡语文以白话文为主。1922年,他参加了中学新学制课程标准草案的起草工作,这是“五四”运动之后我国第一个语文教学大纲,以后几十年间没有大的改变。此后,叶圣陶先生积极从事教材编写工作,他自己编写或与夏丐尊、宋云彬、陈望道、朱自清、周予同、郭绍虞、覃必陶、徐调孚、吕叔湘等人合编了许多种语文教材,主要有:《开明国语课本》(小学  相似文献   

9.
<正>民国时期,正是西式学校取代私塾、学堂,现代教育兴起,白话文开始普及和推广的时期。所谓白话文,又称"语体文",就是让书面语言向日常口语靠拢,所以白话文的推广,是让文化从贵族走向平民,是现代民主政治的需要。受白话文运动的影响,从1920年起,国语课本(即白话文课本)开始在初级小学使用,然后逐渐过渡进入高级中学,在这个过程中,语文教育的文白之争从未停歇,最终在上世纪30年代初白话文课本取得了全胜。整个小学阶段,国语课本完全替代了国文课  相似文献   

10.
语文是中华民族语言文字艺术的总结,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不仅指向以白话文为主的文学,还包括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如唐诗宋词、四书五经等。本文基于新课程改革背景,着眼于语文教学活动,探究优秀传统文化在高中教学中的渗透,分析了在高中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意义,重点提出了在观念上做出改变、从教材中挖掘要素、在活动上加强教育、在拓展上深化渗透等策略,希望可以为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有效渗透优秀传统文化带来一些启发。  相似文献   

11.
古典白话文小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阅读古典白话文小说可以丰富人生经历、发展叙事思维、传承文化经典。依据学情和文本特点,在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触摸经典语言、绘制情节地图、复述故事、揣摩人物形象、链接阅读生活等方法,促进学生语文知识的积累、语文能力的提高和语文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12.
一、这是文言文教学文言文该怎么教,方法会有很多。但我想都要基于一个事实:这是文言文,而不是白话文;是中文,而不是外文。我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是文言文,意味着文章是古代的,远离现代的,至少跟现代生活没有什么直接的关系,那么跟中学生的关系是有隔阂的,是疏离的,换言之,功利性差。而白话文跟生活关联度极高,如按照"生活有多广阔,语文就有多广阔"  相似文献   

13.
中国语文教育,古代是读文言文,上个世纪之初出现了白话文的语文教材。人们认为,文言文很难懂,儿童不能懂;白话文容易,儿童也能够懂。实际上,这是成人的感觉。对很小的孩子,白话文也不能懂。  相似文献   

14.
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难点,也是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的基础,是学习各种知识的必由之路。不掌握"识字"这把钥匙,就无法打开科学文化知识宝库的大门。低年级识字教学可以以课内识字为主,课外识字为辅,达到识字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正从五四运动倡导白话文开始,中国的小学语文教育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儿童的母语学习再也不要从四书五经开始,而是代之以儿童喜闻乐见的白话文,这些长短句常常是为学生量身定做,再也不是板着面孔的说教,更不是替圣人立言的古文。这是否就是如今所说的语文教育以及教材编写的儿童视角?以儿童为本位,体现对儿童的尊重和关怀,是时代的呼唤,也是时代赋予的使命。今天,我们重新检视语  相似文献   

16.
近百年来,语文教学经历从经学到单独设科的国文、从文言文教学到白话文教学、到1949年革命语境中的"语文"、再到言语(语感)教学的种种变化,可以说是语文教学目的从侧重"思想教育"向侧重"言语能力培养"的变化,思想教育也从语文教学目的变为附带功能.这种变化所具有的曲折过程,是与文化现代化变迁的曲折历程相一致的.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建议中又指出:"理解和尊重多元文化,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就告诉我们语文是工具,也是文化,它负载着文化,传承着文化。因此,语文教学应该挖掘文本的文化价值,从文化的角度来设计教学,构建文化语文,在课堂中理解和感受人类文化、传承和发展人类文化。下面我就以《月光启蒙》为例,谈谈基于文化的语文课堂教学的实  相似文献   

18.
胡适等当年提倡的白话文,在"五·四"时期即已替代了文言文,成为社会普遍使用的思想交流工具.以提倡白话文、推动文学革命为契机,中国文化实现了一次大飞跃.中国文化发展的前景是"充分世界化",也就是现代化.而白话文运动实际上就是文化的载体--汉语的现代化.它对我国学术文化发展所起的作用是无法估量的.在半个多世纪之后,旧事重提仍对白话文进行非议,是对汉语发展的历史无知,也无视现代汉语在现实生活中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音韵学,是我国传统的一门科学。它与文字学、训诂学一起,称为“小学”。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小学”是学习语文的基本内容。自东汉以来,特别是魏晋反切盛行以后,音韵之学兴起,它跟文字学、训诂学同时发展。经过历代学者的努力,音韵的研究越来越深入,越来越独立于文字学、训诂学,成为一门专门的学问。五四以来提倡白话文,学校以教授白话文为主,传统的音韵学,跟语文教学,特别是跟基础的语文教学的  相似文献   

20.
<正>一是着眼于现代人的学习与社会发展的需要,不要失掉现代属性。现代语文,以学习白话文为主,演变至今。这个语文不是限于国学的、传统的、历史的,而要前瞻未来,本着世界眼光,学习多元文化。这个语文的学习,需要在注重语感的积累同时,更加重视在有限时间内的学习有效性。二是着眼于语文学科的独有特点,体现学科的基本学习属性。语文学习的核心圈即内核是语言层次。这个层次的语文,较多关注词汇、句子、修辞、语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