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 毫秒
1.
教师的课程执行力是指落实课程标准的能力。提升课程执行力涉及课标和教材的解读、教学设计、课堂实施等诸多环节,核心是课标和教材的解读。新课程强调"用教材教""突出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等理念。2006年秋季浙江省开始实施新课程,教材只是课程资源之一,不再是考材,2009年以来的地理会考和高考便足以证明。但目前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新课程理念仍未很  相似文献   

2.
教材分析和教材处理是教学或各课过程的核心环节,是教学设计的前提和基础,是能否制订出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案的关键步骤。因此,每一位任课教师都必须了解和把握教材分析及处理的基本观念和策略。一、树立正确的教材观”什么是教材?它与教学系统中的其它要素有着怎样的关系?它的构成特点及基本功用怎样?对这些问题的认识将直接、而有力地影响到具体教材的分析和处理。我们认为:(一)教材是课程的载体,是课程内容的物化形式,因此教材必须体现和落实课程标准,必须为课程目的和任务的实现服务。也就是说,分析和处理教材必须以课程标准…  相似文献   

3.
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是教学,最典型的表现形态就是课堂教学.理想的课程(课程改革方案)、正式的课程(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材)能否在到达学生层面时依然理想,关键在于教师对新课程的"所识"、"所能"--理解课程标准、落实课程标准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分解课程标准是理解并落实课程标准的一项专业活动,只有参与课程标准的分解,教师才能完整的理解课程标准;只有实现合理的分解,教师才能贯彻落实课程标准.此外,教师只有从事课程标准分解专业活动,才能形成学科的"大教学观",才能从"基于教材的教学"走向"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进而实现自身的专业发展、总体说来,课标分解可以使后续的教学更有方向,也便于教师一以贯之的教学,即实现课程标准、教材处理、教学与评价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5.
崔跃波 《教育》2012,(19):47
学校的中心是教学,教学的中心是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学质量关键在教师,基础在管理,教学管理水平对教学过程及教学效果有着重大影响。因此,学校必须不断强化教学各环节的管理,突出在学科教学常规管理、教学教研活动及班级常规管理等多方面的实践与研究。学科教学常规管理科学的管理策略应该对教学常规环节进行规范,学科教学常规管理由计划、备课、上课、作业处置、课外实践活动、辅导、考试等管理环节组成,各环节基本管理分别是:计划制订计划要依据课程计划、课程标准、现行教材、学校教学计划、学科组教学计划、教学条件以及学生实际;要对课程、教材、学生情况进行分析;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进度;明确改进教学的措施;写明业  相似文献   

6.
周云 《教育》2012,(28):53
新课改要求教师要树立新的课程观、教学观、教材观等新理念。对于基本教材即教科书,新课标提倡教师要善于结合教学实际的需要,灵活地和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的内容,编排顺序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适当的取舍或调整。这也就要求教师在新课改的教学实践中,在课程与学科专家和出版单位参与教材编制的"一次开发"基础之上,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教材是一种教学资源,并非教学的金科玉律,是可变的、发展的,因此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也是必要的。所谓初中思品教材的二度开发,主要是指教师和学生在实施思品课程过程中,依据课程标准对思品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增删、  相似文献   

7.
<正>2014年3月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指出:"统筹课标、教材、教学、评价、考试等环节。全面发挥课程标准的统领作用,协同推进教材编写、教学实施、评价方式、考试命题等各环节的改革,使其有效配合,相互促进。"该意见为育人关键环节的同向而行勾勒出了蓝图。2016年9月,  相似文献   

8.
一、依据新课标,用好新教材 "历史课程标准"体现的是一种"大历史课程观",吸取了教育研究中关于教学论与课程论相互关系理论突出的研究成果,第一次在教育决策上给予了重新的界定和说明.新课程标准打破了以教学为中心的传统教学观,建构了以课程为中心统摄教学过程的"大课程"观,这是一种开放的、动态的、建构性的课程观,它把课程理解为课程方案、教学计划、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的一系列环节的相互关联、相互作用、互不分离的统一体,较好地解决了课程与教学相分裂的问题.因此,解读好新课标,依据新课标进行教学,更能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素质.  相似文献   

9.
许巧玲 《考试周刊》2014,(32):137-137
正1.教师变了——教师的教材观变了、教学观变了、师生观变了教师的教材观变了。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材被神圣化,是"圣经",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教师的作用无非是把教材知识体系肢解后灌输给学生,而后辅以相关练习巩固加深,提高学生应试能力。这是典型的"教教材"的教材观。新课程教材以主题模块方式呈现课程标准,强调以课程标准为本,更注重教学资源的开放性,带来广大教师教材观的一次重大变革:由"教教材"转向"用教材"。教学观变了。"教学相长"是基本的教学教育规律,随着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我们惊喜地发现,在思想品德课堂上,教师不再是单向的知识传授者,更多知识获取渠道出现了:师生传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实施以来,"用教材教"的新教材观逐渐确立,但"教教材"的旧做法还相当盛行。以课程标准和学生发展为依据分析教材可使新教材观落到实处,其过程包括两个相连的环节:一是分析相关的课程内容以明确教学的任务;二是分析以教科书为主的教学材料以选择教学的内容与方法。  相似文献   

11.
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组织编写的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材以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在努力体现新的教材观、教学观和学习观的同时,注意所采用措施的可行性,进一步体现了创新、实用、开放的特点。在教学中我们要认真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结合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所提供的教学资源,促使学生参与观察、操作、归纳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一、理清教学内容的展开层次,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数学教学要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是数学课  相似文献   

12.
李春忠 《辽宁教育》2023,(13):34-36
教材是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重要载体。历史教师要把“教材讲好、讲活、深入人心”,必须依据课程标准和具体学情,在充分理解教材文本的基础上大胆创新,靶心瞄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从备课、上课等环节全过程发力,在具体教学各环节中积极落实核心素养要素,才能顺利达成课程育人目标。  相似文献   

13.
教材是课程标准最主要的载体,课堂教学要深挖教材内涵,落实课程目标。“证明三角形内角和”的教学,可通过理解教材、激活思维、以生为本、关注生成等环节,来落实课程目标。  相似文献   

14.
贲新文 《学子》2013,(6):103
新的教材观认为,教材是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主要载体,是学生在校学习的主要资源,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据,是教学的工具和教学的抓手。回顾近十年的课程改革,我们欣喜地看到"用教材教"正不断颠覆"教教材"的倾向,这是先进课改理念的认同与践行。但同时我们也发现忽视教材作用"不用教材教"、过于依赖教材"仅仅用教材教"、徒有形式"不会真正用教材教"现象的依然存在。因此,"用教材教"不仅仅是理念的革  相似文献   

15.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师们的教材观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在教学中都能发挥好文本基本"例子"的作用,认真钻研教材,提高与文本先期对话的深度与广度,科学地使用教材,促进学生全面、生动、健康的发展。教材是执行课程标准与体现课改精神的载体,2011版课标实施后,许多教材进行了改版,作为  相似文献   

16.
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组织编写的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183;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材以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在努力体现新的教材观、教学观和学习观的同时,注意所采用措施的可行性,进一步体现了创新、实用、开放的特点。在教学中我们要认真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结合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所提供的教学资源,促使学生参与观察、操作、归纳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7.
当前课程改革已进入全面深化阶段,课程标准的落实是其中的关键环节。地方教研机构在课程标准的落实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其发挥的作用进行研究有利于推进课程实施。根据古德莱德的五级课程理论,课程标准转化为实际的教学需要经历三个环节,每个环节中都可能会出现偏离课程标准的情况。为了顺利地落实课程标准,X区教育学院主要通过开发细化课程标准的文本促进教师对课程标准的理解;通过开发教学范式引导教师基于标准的教学;通过完善评价机制为课程的实施提供反馈;探索新的教师研修模式为教研机构的作用发挥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8.
中国基础教育新课程的创新与教育观念转变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中国基础教育新课程在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标准、课程教学、课程评价、课程管理方面都有很强的时代感,突出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并由此确立了崭新的学校观、课程观、教材观、教师观、学生观、教学观、评价观等新的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19.
课程是教育的核心,教材是课程的核心。新课程改革之下的教材观发生了重要的转向:走向范例和文本的教材观、走向人性化和儿童化的教材观、走向开放与建构的教材观、走向多样化与个性化的教材观。从知识建构角度出发,新课程强调教材是范例,是一种学习的材料和资源,而不是必须服从的"权威"。新教材应从儿童的世界出发,体现多角度、深层次理解和呈现课程标准的开放理念,以满足不同地区和学校对教材使用的多样化需求。  相似文献   

20.
在信息化教学环境下,数字教材在各类数字课程资源中处于核心地位。作者从课程论角度,提出了数字教材的基本设计开发理念是:融合观、发展观、核心观。作者以第二代"人教数字教材"为例,提出数字教材的四项设计原则: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以纸质教科书为蓝本、基于适用技术和标准化,并简要介绍了第二代"人教数字教材"的设计开发流程,提出了"教学分析、产品设计、制作开发、综合检测"的四段式开发过程。最后,文章简要探讨了第二代"人教数字教材"具有的六个特征:教育性、科学性、集成性、交互性、实用性和经济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