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贺燕 《湖南教育》2015,(3):36-37
从小学三年级到高中,写人作文的训练可谓是从未停止,那是不是学生就练得炉火纯青了呢?不然!我们常看到学生写人的作文"千人一面",我们常听到学生喊"这个作文我们写过",我们也常常感慨学生笔下的人物不够丰满。写作就是写生活,生活的河流永不停息,为什么学生的写作不能常写常新呢?笔者尝试以游戏的方式指导学生进行写人作文练习。一、猜一猜课堂上,我对学生说:"这次我们写作的主题是写熟悉的人的一件事,但是老师想先跟你们玩个游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的高考优秀作文出现了一种新的迹象:历史人物进入考生的视野,历史故事走进考生的作文。然而平时部分学生在写作文时不是写自己,就是写身边的人,缺乏生活体验,导致写作时常出现"无米之炊"的情况。换-种思路,就会"柳暗花明又一村"。笔者以为,"古为今用"仍不失为一条捷径。  相似文献   

3.
三、刻画人物的常用方法 [存在问题] 小学作文教学,根据《大纲》的要求,不要过多过深地研究写作方法,那样反而会使多数学生产生畏难情绪,教学效果适得其反。我们插上几节作文知识课,只是简要地向学生介绍点写简短的记叙文所必备的知识而已。 学生作文,记事写人,当然是写得活泼一些好。不少学生笔下的人物,只是一味地干啊,干啊,既不开口讲话,也不动脑子想问题,写得呆板,平淡。 [教学目的] 1、通过这节作文知识课,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作文只摆出事件来是不够的。把人物写的生动活泼些,  相似文献   

4.
当前小学生作文中存在着一种较普遍的现象,就是:作文内容不真实,经不住读者的推敲;生活在北方的学生写家乡的景色却写出了南方的景色;作文里面出现的某个人物,并不是如学生所说的身边的人物,而是作文选里某篇文章中的人物;让生活在农村的学生写家乡的人或事却写出了城市的人或事;文章的某一段与前后段有明显的断痕,一眼就能看出哪是学生自己写的,那是学生抄的。凡此种种都说明一个问题,目前小学生作文中存在着较普遍的造假现象。那么如何减少学生作文的造假,使小学生作文求真务实呢 ?下面就此谈点见解。   一、让学生了解自…  相似文献   

5.
三年级是作文起步阶段,很多学生的习作都存在篇幅短、语言乏味等问题。小学阶段一般是学习写事的作文较多,写事就离不开写人,写人就要"说话"。人物"对话",则可以通过提示语的变化使之变得生动活泼,这样才能为文中人物"画皮刻骨"。  相似文献   

6.
据调查,小学生普遍感到"作文难",常常处于"被写作"的状态之中,为写而写,空话、套话、内容贫乏、千题一试、千人一面、缺乏童趣……作文教学与学生生活的脱节,是作文教学难以摆脱困境的一个重要的因素.生活是创造的源泉,更是学生作文的源泉.因此,学生首先是会生活,然后才是会作文,即作文教学要立足"生活"才是根本,努力让"生活"扎根学生心灵,开掘源头,积累丰厚的素材,就不难做到"言之有物".  相似文献   

7.
<正>平日学生作文时,常抱怨没东西写,总写不好,并为此头疼不已。想写作文,写好作文,写出优秀作文,首先必须热爱生活,始终对生活充满关心和热爱。因为,爱的情感会激发人创造的无穷力量,能使人的思想机器活跃运转起来。如果不关心生活,不注意观察、思考生活,就别想使写作之水活起来,只能被动去想、去挤、去编,永远是"没啥写"。记住:文章哪得美如许,为  相似文献   

8.
<正>要让学生写好作文,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心",首先要让学生"会写"作文———也就是作文要先"入格",按一定的作文格式写。在"会写"的基础上,再要求学生把作文写出"新"意———也就是作文的"出格"。一、引导"入格",让写作文不再难1.告诉"要领"这是一个教师"导"的过程。教师给学生讲清楚各种作文体裁的写作要领,强调作文的格式,对写人、写事、写景的作文进行"入格"训练。以写人的文章为例,  相似文献   

9.
有了对生活的积累、对生活的感悟,学生就能从中挖掘和捕捉生动的瞬间,就能使笔下的生活充实、人物鲜活,写出的文章就会别具一格,富有新意和情趣。他们的思想就能得到升华,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有力度,表达的感情也真挚。牢记咬定“生活”不放松,让学生的作文充满浓浓的生活味。生活,将使作文灵动飞扬;作文,会叫生活妙趣横生!  相似文献   

10.
李湘红 《辅导员》2012,(3):18-19
据调查,小学生普遍感到"作文难",常常处于"被写作"的状态之中,为写而写,空话、套话、内容贫乏、千题一试、千人一面、缺乏童趣……作文教学与学生生活的脱节,是作文教学难以摆脱困境的一个重要的因素。生活是创造的源泉,更是学生作文的源泉。因此,学生首先是会生活,然后才是会作文,即作文教学要立足"生活"才是根本,努力让"生活"扎根学生  相似文献   

11.
许淑颖 《小学生》2013,(11):61-61
在小学的作文中,大部分作文是写人与写事的文章,其次是写景文章,再次是想象作文。要想让学生写好写人写事的文章,就得做好片断训练。我们是不是经常会发现,学生作文中的人要么是哑巴(没有语言描写),要么是木头人(没有表情描写和心理描写),这就是我们需要训练的人物的细节描写,其中包括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描写。限于篇幅,仅就在语言描写训练教学中所获得的几点体会谈一谈。  相似文献   

12.
<正>小学生作文,首先要有话可说,要有具体的内容;其次才是话怎样说,怎样把具体内容表达出来。学生为写作文而苦恼,主要是没有内容可写,然后才是不知道怎样写。面对许多学生"无话可说、无话可写"的困惑,我认为,比较有效的途径是指导学生写"生活作文"。所谓"生活作文",就是有意识地培养和指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然后从中选择生动有趣、有价值的素材写成作文。要让孩子们学会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那么,到底引导他们写什么呢?一、让你会笑的一句话  相似文献   

13.
一提到作文,许多学生胸中无点墨,又缺乏写作素材,因此便产生畏难情绪和厌倦心理。迫于无奈只得敷衍了事。这样,在他们的习作里反映出诸多的问题:记事作文选材老套,没有新意;写人的习作,对人物的刻画不细腻,不能很好地反映人物的特征;想像作文,想像力匮乏,甚至有些内容也不切合实际。久而久之,造成了孩子消极的作文心理,一看到”作文”二字就望而生畏。这个现状促使作为教者的我陷入沉思:怎样使学生从不会写作文、怕写作文、写不好作文变成愿意写作文、爱写作文、会写作文呢?在实践中,笔者采用了以下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一谈到写人的作文,许多老师就自然会想到学生往往只会运用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特点,而对于人物的外貌重视不够。作文不论是记事还是写人,总离不开人物的外貌描写。人物在文章里一出现,就像演员在舞台上亮相一样,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外貌特征。果戈理说过:"外形是理解人物的钥匙。"  相似文献   

15.
<正>在对学生的写人作文进行分析中发现,很多学生不能抓住人物的动作刻画人物的形象,首先不知道如何描写人物的动作,其次是不知道哪些动作能反映出人物特点。针对此现状,我们以高年级语文教材中多处出现的人物动作描写片断为切入点,进行教材重组,利用阅读教学让学生进行人物动作描写方面的积累,从中发现一些动作描写的写作规律进行仿写运用,从而提高学生写人作文的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16.
《考试周刊》2013,(A0):65-66
<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呢?教学实践告诉我:作文要"小"、"真"、"实"。一、作文当求"小"波澜壮阔的大海是由涓涓细流汇聚而成。宇宙万物皆起源于"小",如"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要写好作文,必须从"小"写起。写事从小事写起,就是从片到段,从段到篇。写人先练写人物的外貌特征,然后有目的地着手练习写人物的神态、表情、动作、心理等。写人物外貌特征可以就地取材,可以"猜一  相似文献   

17.
反思小学生作文教学,为什么会距离目标愈来愈远?为什么很多学生一听作文课就望而生畏?不知道如何写?不知道写些什么?作文,原本是学生对生活、对事件的一种思维与表达过程,从"童心作文"入手,观照学生的童心,顺应学生的童心,启迪学生的童心,让学生说出真实的想法,实现学生言语与情感、精神的协同成长。  相似文献   

18.
李霞 《林区教学》2022,(2):65-69
写人记叙文是初中写作教学的重要板块,但初中学生大多写作知识积累不足、各项能力发展欠缺,初中教师也存在教学要点不清晰、写作评价主体单一和教学方法落后等诸多问题,致使写人记叙文成为初中师生的"老大难".教师可利用支架式教学,搭设情境支架,通过创设人物写作情境,引导学生借助生活经验作文;搭设范例支架,引导学生研读经典范例,探...  相似文献   

19.
本次作文要求写身边的人,怎样才能塑造出一个形象丰满的人物,让人产生共鸣,是这次作文的难点。因此,要求同学们选择一个自己熟悉的人来写。通过观察、回忆生活中的人和事,抓住自己感触较为深刻的事情,来体现人物的特点品质,就能写出一个鲜活的人物形象来。一、抓住人物某一情趣,写出人物的特点。假如你稍微注意一下周围的人,你就会发现,每一个人的行为习惯、语言动作、思想品质都是有差别的。因此,认真观察一个人的情趣,抓住人物的性格来写,就可以写出人物的特点。如你写妈妈,请回忆一下,妈妈除了在学习、生活上关心爱护你外,还有什么地方让…  相似文献   

20.
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激发学生快乐作文。"快乐作文"教学是指导、渗透着"快乐教育"的作文教学。它的核心是"你不会写,教你会写;你不喜欢写,让你喜欢写",特点是让学生在学习作文的过程中体会到快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