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是让学生感受和鉴赏祖国语言文字之美,培养小学生的审美情趣,并使他们运用优美的语言文字来表现和创造美。因此,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渗透审美教育的实践,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陶冶学生健康的情操,使他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相似文献   

2.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是让学生感受和鉴赏祖国语言文字之美,培养小学生的审美情趣,并使他们运用优美的语言文字来表现和创造美。因此,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渗透审美教育的实践,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陶冶学生健康的情操,使他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相似文献   

3.
陈清林 《教师》2014,(25):81-81
正语文教学的本质在于引导学生去体验、发现、感悟语言文字之美、作者情感之美、文章意境之美,受到思想政治、道德情操、人文素养等思想品德教育,促进学生德智发展。语文教育和德育的关系就像沙土与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积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深入挖掘语文课程中的德育因素,以教材中感人的事迹、高尚的思想情操、鲜明的道德观点  相似文献   

4.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的确,美无处不影响着学生的情感、智慧、身心的发展。小学语文教材选编的课文无不从不同侧面显示着、蕴涵着自然之美、人性之美、艺术之美。当我把审美教育寓于语言文字训练中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后,对李吉林老师"语文学习就是对发现美、欣赏美、感悟美、  相似文献   

5.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要着力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让学生充分把握语言文字的内涵,并增强对语言文字的感知和理解,让学生进行有效的记忆、加工、表达、运用,进而使学生更好地体会语言之美,深度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现从小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培养的意义入手,浅谈当前学生语言文字运用教学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多少年来,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学在工具性和人文性之间左右徘徊。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教学中要做到言意兼得,凸显"语言文字运用"之美。把握年段目标,训练学生读写结合。紧扣文体特点,学会语言文字运用。整合课文,在对比中习得方法。打破束缚,在综合性学习中提升学生素养。  相似文献   

7.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识字、听话、说话、阅读、作文的能力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在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同时,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格和爱美的情感。本文着重关注了小学语文的写作教学,力图创新教学方法,促使学生的习作更加精彩以及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小学语文的主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学科素养,进而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提供有力的支撑。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言意兼得,这是语文与其他课程的本质区别,是语文教学所散发出来的独特之美。下面我就以国标苏教版六年  相似文献   

9.
小学语文教学中贯穿思想品德教育,不是"能不能"、"教什么"的问题,而是"怎么教"的问题。我认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渗透性。《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在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同时,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  相似文献   

10.
宋祖龙 《学苑教育》2019,(12):30-31
在小学语文课本中,课文内容非常丰富,其中的情感也较为突出,所以,在小学语文的教学当中,教师应该以‘语言文字运用’为核心,引导学生体验语言魅力,习得读写策略,增长言语智慧,提高语文素养,也提高了同学们对语文课的学习兴趣。在本文中主要结合小学语文教师在语文课堂中实施的方式多样的情感教育教学为主线,重点探讨如何运用"语言文字"来更好的把情感教育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本论文主要研究"语言文字运用"教学意义及如何把"语言文字运用"应用到小学语文课堂上,探究其在课堂教学中的实践方法。  相似文献   

11.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在语文教学中要注意陶冶学生爱美的情趣.这就是说美育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教给学生一些审美知识和审美方法,进行审美教育,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富饶的西沙群岛》是一篇讲读课文,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了解西沙群岛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物产,进而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这篇课文是不可多得的进行美育的好教材.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这篇课文时,应让学生在具体感知语言文字的同时了解西沙美,发现西沙美,感受西沙美.  相似文献   

12.
小学语文是一门思想性很强的学科。德育渗透就是寓思想教育于语言文字的教学与训练之中,思想教育要有计划,要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好思想教育的"渗透"点。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感染,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小学语文低段无纸化教学测评的设计与实施出发,依据情境教育来灵活多样地设计测评活动,将教育游戏融于教学评价之中,将学生语言文字的学习和实践转化为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关键能力,对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落地进行积极实践和探索。  相似文献   

14.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但要为学生讲解语言文字知识,而且还要实施审美教学,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论述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美育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为学生呈现形象美,让学生感悟情感美,并且要实施整体建构的审美教学和拓展创造美。  相似文献   

15.
小学语文是一门思想性很强的学科.德育渗透就是寓思想教育于语言文字的教学与训练之中,思想教育要有计划,要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好思想教育的"渗透"点.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感染,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6.
曾雪平 《现代教育科学》2009,(3):123-123,115
语文是一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学科。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不但要使学生掌握语言文字技巧、受到思想教育和情感的陶冶,还要揭示语文中蕴含的美,唤起学生的审美体验,并根据美感特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7.
小学语文学习,对学生今后的发展起到建设性的基础作用,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作用是让学生对语文这门学科有一定程度的认知和熟练掌握,为小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语言文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对语言文字学习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在教育水平不断提升的情况下,人们对小学语文教学的要求也有所提高,面对外部环境的改变,对小学语文教学课堂进行改革成为大部分小学语文教师的共同认识。本文结合小学教学实际,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加强小学语文语言文字训练的方法做具体探讨。  相似文献   

18.
管英耀 《广西教育》2013,(33):70-70
小学语文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在传播语文知识的同时,也用优美的语言文字、丰富的思想内容展示着小学语文的独特魅力。纵观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只有从审美的视角进行观察和反思,深入了解小学语文的审美特点和意义,才能够寻找到小学语文的内在教学之美,以改变传统教学方式的机械与僵化,引导学生进入寓教于乐的学习氛围之中,实现小学语文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19.
樊晨 《广西教育》2013,(9):28-28
要让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兴趣盎然地学习语文,充分感受到语言文字的美,教师就要在教学的过程中为学生创设情境,引领孩子们去发现美,学会观察、发现、思考,教会他们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美,从而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  相似文献   

20.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提出:"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理解和运用是语言文字训练的核心。要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必须在发展他们的思维,提高他们认识能力的基础上,着力丰富他们的语言,增加语言积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丰富、发展学生词语的途径很多,关键在于教师适时引导。一、以教材为范文,有效组织类比训练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都是经过编者反复推敲、斟酌、修订的,尤其有不少课文还出自语言大师之手,都具有文质兼美的特点,是学生学习语言的典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