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烨琳 《新读写》2008,(5):36-36
清晨,醒来便瞧见窗外一片银装素裹,遍地明晃晃的白,积雪足有半尺深。这可喜煞我也——生来头一回在上海看到如此雪景。于是童心大发,唯恐雪化得太快,不等我与它同乐便拜拜了,迫不及待地冲进雪地里——耳边顿时炸响大人们的训斥:“大冷天,雪有什么好玩的!”“地上的雪龌龊得很,弄得浑身上下全是泥!”我不听,执拗地抓起一把雪,不等搓成雪球,已被大人拎着耳朵,带回家了。望着那树枝间、竹林中、草地上的雪,只觉得晶莹纯净、剔透无瑕、神秘而静谧,全然一派诗般的意境,怎么大人就是不明白呢?委屈的泪水渐渐湿润了眼眶。  相似文献   

2.
缘缘堂随笔     
缘缘堂是丰子恺先生寓所之名,说起缘缘堂缘由来,还有一段小故事:1924年,弘一法师(李叔同,子恺先生的老师),云游经过上海,来到永义里丰子恺家中,子恺与弘一法师商量要为自己寓所命名。弘一法师叫他在小方纸写了许多自己喜欢  相似文献   

3.
丰子恺先生是一代漫画大师,他在艺术上有很高的造诣。可你知道丰子恺先生的故居吗?告诉你,它就是我们桐乡市石门镇的“缘缘堂”!说起“缘缘堂”,你可能会问:“哎,为什么叫‘缘缘堂’呢?”这里有一段有趣的来历呢。当年,宅院建成后,丰子恺请他的老师来给自己的住宅取名。老师让丰子恺在许多小方纸上写下自己喜欢的字,然后揉成小球让他抓。丰子恺随意抓了两次,都是个“缘”字,于是就把新建的宅院取名为“缘缘堂”。“缘缘堂”位于桐乡市石门镇木场桥西堍,坐北朝南。它是丰子恺先生亲自设计的一座具有民族风格的宅院。但可惜,1938年被日军焚毁…  相似文献   

4.
丰子恺在初次拜访深居陋巷的马一浮老先生时,还只是个十六七岁在杭师读书的学生,那时,听他与李叔同先生的谈话就如同一个“傀儡”在陋室中“摆了几个钟头”一般。再访马老先生时,丰子恺已是而立之年,那时正逢他初失母亲,陷于风木之悲而不能自拔,在听了马老先生的一番道理之后,自觉有愧,便“不问价钱跨上一辆黄包车”,匆匆离去。  相似文献   

5.
<正>如果说这世上要选出一位既是文学家又是哲学家还是科学家的杰出学者,那无疑就是培根。培根的随笔精练、犀利,看他的随笔,我获得了许多启发。谈论生死,是一个大难题。有些人贪生怕死,那么死亡意味着什么呢?看不到地球上的日出日落,闻不到公园里的花香,听不见舞台上美妙  相似文献   

6.
丰子恺<缘缘堂随笔>文风率真、淳朴、通脱自然,平淡中见深味,疏放中见机灵.作者善于从琐屑平凡的日常生活中发掘题材,通过细碎的描述表达耐人寻味的哲理和人生意味.他的散文像他的漫画一样充满童真童趣,且对众生饱含怜悯之情.丰子恺散文最能打动人心的,就是这文中暗含的淡淡的哀愁与细腻感伤之美,产生这种意蕴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7.
本文阐释了有关《文选》学的三个方面的问题:其一,回溯了萧统《文选》37种文体之一的“七”作为一种文体的历史及对后世文学的深远影响。其二,对《文选旁证》的作者作了考证,认为其作者为梁章钜。其三,评价了苏轼论《文选》的观点,认为苏轼的评论有其得失。得在指出了萧统的一些错误;失在他从个人喜好出发,未能对《文选》作客观的评论。  相似文献   

8.
《观书有感》是南宋大学问家朱熹的一首脍炙人口的哲理性小诗,从整首诗的内容看,它写的是明丽清新的田园风光,但我们反复读上几遍,会觉得其内涵很是深刻。你看,半亩的一块小水塘,在朱熹笔下是展开的一面镜子(一鉴开),起笔就恬静而幽雅,让人立刻展开了想象的翅膀。  相似文献   

9.
——我听说,修身是智慧的象征,喜欢施舍是仁爱的开始,收受与给予(恰当)是义的标志,(懂得)耻辱是勇敢的判断依据,树立好的名声是品行的最高标准。士人具备了以上五种德行。然后就可以凭借这些在  相似文献   

10.
<扬子江>诗刊<盛世民谣>专栏的设立,开辟了一个倾听人民心声的窗口.迄今所发表的四组共102首民谣,内容广泛,形象生动,有揭露,有讽刺,有针砭,有告诫.其发表是社会环境宽松的标志,也是<扬子江>诗刊的胆识,它为中国诗坛带来了一股清新的诗风,是对时下诗界与人民大众疏离诗风的冲击.  相似文献   

11.
陈祖念于学术界虽然名声不高,然其《易》学造诣却是非常深的。他笔触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无不是有血有肉而充满着辩证法。尤其是“逐爻寻理”,特重人事,则把学《易》而为用《易》的胸襟完全袒露于学人面前,可说他是《易》学领域直接把《易》和“用”于书名有机结合起来的第一人。于今而言,其现实意义是显而易见的。  相似文献   

12.
正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读《教育文摘》已经形成了习惯,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学校,想读点东西时,都会不自觉地拿起《教育文摘》。虽然刊载的文章不长,但细思量,都能发人深思,耐人寻味,每次阅读都有收获。一、面对分数,理性做父母《教育文摘》读书专栏中有一篇杨卫良的文章《养态度,找方法,而不是供奉分数》,主要讲述了当下父母面对儿女的分数发生的故事。首先用东方出版中心副总编辑郑纳新的话说出教育现状:"考试不是教育本身。考试只是检查教育结果  相似文献   

13.
14.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一棵树要想参天,就得有充足的水分与良好的根基;一个人要想成才,就必须接受良好的教育和正确的人生引导。如果一个人没有根基,依赖性便会像潮水一般涌来。所以我们一定要克服它,才可以成为独立性强的人。生活的磨难能锻炼出一个人坚强自主的一面,能改变一个人的人生观。文中虽然没有详细地介绍种树人,但从他丰富的经验以及种树浇水的道理,都可以看出他也是一个经历过许多困难的人。现在的小孩子,不是小皇帝,就是小公主,父母不在家,根本无法生活。在他们眼中,父母好像两棵大树,能遮风挡雨。可现实是无法逃避的,他们必须步…  相似文献   

15.
在文学史上,有许多的经典名著永垂不朽,但能够像《简·爱》这样深深地震撼人们灵魂的却屈指可数,它以一种不可抗拒的美感吸引了成千上万的读者,影响着人们的精神世界。《简·爱》的作者是夏洛蒂·勃朗特,她阐述的主题是:人的价值加尊严等于爱。在《简·爱》里渗透最多的也就是这种思想——女性的独立意识。让我们  相似文献   

16.
前几天,我在《儿童文学》上看了一篇文章,名叫《飞翔》。这篇文章主要描写了一个失去双臂的十三四岁的男孩,每天定定地望着天空,看着南归的大雁,眼里转着泪水。他心里想:"要是我能飞上那蓝蓝的天空多好呀。"一次,在吃饭时,他告诉了爸爸自己的想法。没想到爸爸讽刺了他,最后他离家出走,只留下一张写着"我要飞翔"的纸条,便再也没有音讯了。  相似文献   

17.
《初中生》2011,(7):60-61
已是深夜,我坐在书桌前,拿起一本《初中生》,翻到“心灵趣绘”栏目,几行清晰的字迹映入眼帘:  相似文献   

18.
"春情只道梨花薄,片片催零落,斜阳何事近黄昏,不道人间犹有未招魂。银笺别梦当时句,密绾同心苣。为伊判作梦中人,长向画图清夜唤真真。"  相似文献   

19.
《繁星·春水》给了我爱的享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震撼了人心;《伊索寓言》打开了道理的大门;而《名人传》则让我们懂得了什么是坚强。  相似文献   

20.
初读《草房子》这本书时,我觉得这本书写得很无趣,一点也不好看,可是随着阅读的深入,我渐渐地发觉,我的想法是错的。其实,曹文轩笔下的《草房子》是那么生动,那么精彩,他写得那么淋漓尽致,把乡下孩子的坚强、活泼、可爱生动地展现在我们的眼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