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方自治思想在孙中山的思想体系中既相对独立,又从属于其所构想的革命建国方略。孙中山把地方自治视为立国之本,主张通过推行地方自治来训导国民,为革命建国大业奠定坚实的基础。他积极倡导实行"分县自治",明确表示反对"一省自治"或"联省自治",并要求在中央和地方的事权分配方面实行"均权主义",以维护"内治统一"。孙中山的地方自治思想体现了一种通过推行地方自治而实现"主权在民"、建立民主宪政国家的真诚愿望。但另一方面,这一思想在理论和思维逻辑上也存在着某些难以自洽的矛盾与纠葛,且对后世不无影响。  相似文献   

2.
与地方军阀"自治"不同,孙中山和毛泽东所主张的自治是为了实现真正的民权,他们都深刻认识到地方自治是建设国家的基础.不同的是,孙中山所主张的自治是半自治,而毛泽东则主张全自治,他们的地方自治思想对传统观念的冲击和改造的程度也是不相同的.  相似文献   

3.
1920—1923年代的"联省自治"思潮与该时期中国社会的政治发展有着密切联系。该思潮的核心理念是"分权"和"自治",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时人对中央与地方权力的关系、省自治以及省范围内的直接民权等进行了规划,这些规划中所蕴含的"地方自治"思想为当代我国民主政治建设提供了有益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5.
孙中山的地方自治是其民权主义体系中政体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行民治的重要手段。为实现民主政治,他与时俱进地不断加以阐述、发挥和发展这一思想主张。其积极内涵值得当今我国民主政治制度吸收和借鉴,尤其对我国基层民主建设有着重大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主权在民”的思想,是孙中山民权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主权在民”的真实实现有赖于人民共同普遍直接参与的民主程序的推行,孙中山提出了“直接民权”的理念。“权能区分”鲜明地体现了孙中山“主权在民”这一民权主义基本原则,“地方自治”则是实现“主权在民”的一个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7.
黄遵宪地方自治思想的形成直接根源于中国传统的地方自治理论,结合了西方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的民权思想。其地方自治的主要内容是开民智,兴绅权,设议会;目的是为了实现君主立宪;保卫局、南学会、课吏馆的设立则是其具体形式。在中国近代史上,黄遵宪的地方自治制度代表着由封建专制向君主立宪过渡的一种制度,是中国近代以来先进中国人对中国政体的有益探索。作为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先驱,在当时特定的时代,其地方自治理论的先进性和缺陷是同时存在的。  相似文献   

8.
黄遵宪地方自治思想根源于中国传统的地方自治理论,并吸收了西方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的民权思想。其地方自治的主要内容是开民智、兴绅权、设议会,目的是为了实现君主立宪。保卫局、南学会、课吏馆的设立则是其具体形式。在我国近代史上,黄遵宪的地方自治思想代表着由封建专制向君主立宪过渡的一种制度设想,是中国近代以来先进中国人对中国政体的有益探索。作为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先驱,在当时特定的时代,其地方自治理论的先进性和缺陷是同时存在的。  相似文献   

9.
黄遵宪地方自治思想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遵宪受日本地方自治的影响,萌发并初步形成了地方自治思想.戊戌时期,曾将其地方自治思想付诸实践,主要体现在筹建地方自治政权和地方议会两个方面.戊戌以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黄遵宪地方自治思想日益成熟.他主张明确划分中央与地方的权限,提出了"合群"思想,以解决传统社会向现代国家的转型和社会整合.  相似文献   

10.
清末状元张謇针对朝廷无能、经济落后、外侮内乱的社会背景,提出了地方自治的思想.这一思想不是谋求地方政治的自我控制,而是经济的自我主治、自我发展、实业救国.它以兴办实业、举办教育、开办慈善事业为三大支柱,体现了治国平天下的胸怀和民生为重的愿景,有效促进了当时南通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中国近代第一个按自己的理念建造的城市由此诞生.  相似文献   

11.
孙中山的直接民权思想是在吸收借鉴西方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学说,继承儒家思想中的合理养分,结合中国现实国情的基础上形成的。它包括四大民权学说、权能分治思想和地方自治制度等基本内容。孙中山的直接民权思想虽具有一定的矛盾性和空想性,但又具有极大的先进性和创造性,对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仍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英国是地方自治之家,与英国的其他制度一样,它的地方自治制度可以追溯到中世纪。从地方政府的管理机制与地方社会的治理两个方面进行研究,有助于理清英国地方自治制度的发展历史。  相似文献   

13.
孙中山在建国大纲中规定,政权建设分军政、宪政三个阶段,在训政时期,实行地方自治,以建立宪政基础。南京国民党政权自率为孙中山遗训执行者,在训政时期,推行地方自治,颁布了一些自治法令,开展了一些筹备工作。由于坚持一党专政,仅自上而下推行,不愿发动民众,加上社会动荡不安等原因,最终失败。但地方自治毕 是一种先进的地方政权形式,其中的经验教训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14.
张炎 《华章》2013,(20)
“联省自治”运动在民国兴盛一时。针对当时民国军阀割据和内战频繁的局面,章太炎最先提出这一方案,并得到当时诸多社会名流和西南地方军阀的支持。湖南、四川是“联省自治”运动的中坚力量,在北方军阀“武力统一”方针的步步紧逼之下,“联省自治”运动最终失败。但它想通过地方自治而使中国最终走向宪政道路的方案,对解决民国军阀割据的混乱局面,不失为一种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5.
地方自治是以民主为导向,以处理国家权力和地方权力为内容的国家制度。中国的地方自治主要是民族区域自治、特别行政区自治和我国逐渐形成的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基层群众自治。和西方相比中国的地方自有其自身的特点,但也面临着很大的挑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  相似文献   

16.
地方自治是晚清宪政的重要内容,曾在清末民初社会乃至以后的中国历史上产生过较大的影响。张謇始终是一位脚踏实地的实干家,办实业,办教育是如此,参加立宪运行和介议地方自治也是如此,张謇的地方自治思想及在江苏的地方自治实践具有历史进步性。  相似文献   

17.
袁世凯与天津地方自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自治思潮在近代从西方传入我国,并于清末付诸实施,其中,袁世凯是积极的参与者,袁世凯在天津推行地方自治,就其成效而论,居全国之道,直隶成为当时的模范省,与之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18.
梁启超是我国近代维新派与立宪派代表人物。地方自治思想是其民权与宪政思想的重要组成之一。维新变法前后,梁启超在宣传与实践地方自治思想上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积极参与了一系列地方自治组织的创立与建设,如南学会、湖南保卫局、政闻社。他对地方自治的肯定与推动,在当下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孙中山在建国大纲中规定 ,政权建设分军政、训政、宪政三个阶段 ,在训政时期 ,实行地方自治 ,以建立宪政基础。南京国民党政权自奉为孙中山遗训执行者 ,在训政时期 ,推行地方自治 ,颁布了一些自治法令 ,开展了一些筹备工作。由于坚持一党专政 ,仅自上而下推行 ,不愿发动民众 ,加上社会动荡不安等原因 ,最终失败。但地方自治毕竟是一种先进的地方政权形式 ,其中的经验教训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20.
苑治国 《文教资料》2006,(28):187-188
在美国,地方自治制度是美国民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央和地方分权制度的基础。地方自治(尤其是乡村自治)传统是美国人在实践中确立的公民自由原则的根源。本文将从英国的地方自治传统、宗教自治、以及英国对北美殖民地的管理政策等三个方面追溯奠基时代美国地方自治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