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清末民初内蒙古赤峰喀喇沁右旗兴办的崇正学堂是百年老校,其体现了清末民初蒙古族的革新家贡桑诺尔布启发民智、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担任多年校长的邢致祥先生身体力行,积极实践了贡桑诺尔布的教育思想.崇正学堂为蒙古族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材,在蒙古族近代教育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为近代东部蒙古族文化的发展和传播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2.
内蒙古东部地区的教育近代化开始于清末新政时期,期间卓索图盟盟长贡桑诺尔布进行了一系列的教育改革,成果显著。贡桑诺尔布对近代教育最大的贡献是创办了崇正学堂、毓正女学堂和守正武学堂。在他的努力下,蒙古东部地区开始了它的教育近代化历程,包括建构了新的教育体系,促进了蒙古族人民的思想解放,社会风气发生了重大变化,培养了大批新式人才。  相似文献   

3.
中国学校音乐教育始于清末民初。贡桑诺尔布作为杰出的民族教育家,于1903年7月在内蒙古地区引用了西方学校教育模式,创办和实施了学校音乐教育。他所创办的学校音乐教育,开创了我国民族学校音乐教育之先河,具有中国学校音乐教育初创时期的一般特征和示范意义。这一创举在历史上对开启民智、富民强国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一、贡桑诺尔布生平贡桑诺尔布(以下简称贡王)清同治十年(1871年6月26日)生于内蒙古卓索图盟喀喇沁右翼旗(今赤峰市喀喇沁旗)蒙古贵族家庭,字乐亭,号夔(?)。其父旺都特那木济勒为喀喇沁右翼旗札萨克亲王兼卓盟盟长,其家族为成吉思汗勋臣乌梁罕济拉玛的后裔。他本人后被封为头等塔布囊、辅国公、喀喇沁郡王,并兼卓盟盟长。民国期间历任蒙藏事务局(后改为蒙藏院)总裁、国民党理事会理事、北京蒙藏学校校长。1931年(一说1930年)1月14日病逝于北平。  相似文献   

5.
<正>为了迅速培养人才,促进喀喇沁右旗经济文化的发展,贡桑诺尔布千方百计广开学路,除了在旗内办学,还把青年学生送到北京、天津等地专门培养,送到日本留学,至今被传为佳话。1903年秋,贡王通过布里亚特蒙古族人高木布耶夫的介绍,由崇正学堂选拔成绩优秀的4名学生德克精额、恩和布林(吴恩和)、特睦格图(汪  相似文献   

6.
<正>与守正武学堂创办的同时,毓正女学堂的筹办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贡桑诺尔布考察日本回到旗里后,立即对旺都特那木济勒郡王时期的王府戏园"燕贻堂"稍加修缮,准备用做女学校舍。经日方介绍,贡王从上海务本女学堂聘得日本女教师河原操子,于1903年12月21日(清光绪二十九年十一月初三)来到喀喇沁右旗王府,帮助筹办女子学校。次日,她去拜会福晋,商定于12月28日(夏历十一月初十)举行开学典礼。河原操子的想法是,迅速把学校办起来,然后逐步加以完善。毓正女学堂的校务由福晋善坤亲自主持,称为"总理",职责是"总理堂中一切事务"。河原操子为总教习,她抓紧制定了《学堂规则》(又称《学则》)。  相似文献   

7.
内蒙古包头市胜利路小学始建于1903年,原名马王庙两等学堂、马王庙小学、包头市第二完全小学,由当时的同盟会会员郭鸿霖创办,是包头市现代教育的开端。一百多年来,胜利路小学培养了大批杰出人才,许多学生成为国家栋梁。  相似文献   

8.
贡桑诺尔布是近代著名蒙古族政治活动家,他率先在蒙古地区实施“革新”,并利用日本的先进科学文化及人才,创办了蒙古族第一所近代女子学校和军事学校,派出蒙古族第一代留日学生,为发展蒙古族文化教育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清末新政时期。贡桑诺尔布等一批觉醒的蒙古王公接受新化新思想,在蒙古地区实行了一系列的革新活动,提出因地耕牧以筹生计、筹设公司以兴实业、速修铁路自主经营的积极主张。其基本宗旨就是以兴办实业来振兴蒙旗经济。  相似文献   

10.
清末民初,建湖县境为盐城西北乡,虽属偏僻乡村,但教育尚称发达。清廷诏停科举兴学堂后,境内热心教育之士竞相兴办新学。从光绪29年(1903年)至宣统3年(1911年),相继办起初等、高等小学堂19所。辛亥革命以后,学堂改称学校,境内兴办学校之风愈甚。至民国8年(1919年),初、高等小学校发展到129所。尔后,又创办了建溪、海南、群英等私立中学,成为苏北兴办近代教育起步较早、发展较快的地区之一。清未民初,建湖境内的教育之所以如此发达,是与诸多办学名流的努力分不开的。现择其中几位分别介绍于后。  相似文献   

11.
盛宣怀,字杏荪,别号愚斋,江苏省常州府武进县(今常州市)人,生于1844年4月27日,是清政府办洋务不可或缺的干才,中国近代民用工业的开拓者,一生兴办了采矿、航运、纺织、煤炭、冶金、铁路、银行、电讯等各类大型企业十多个。在兴办近代企业取得巨大成功、为中国近代经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同时,他又先后创办了天津中西学堂(1903年改为北洋大学堂,现天津大学的前身)和上海南洋公学(上海交通大学的前身)等一大批近代新式学校,首开中国自办新式大学教育、公立新式普通中学、新式小学和正规师范学堂及职业技术教育之先河,为中国近代教育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一据现有资料,我国少数民族文字报刊较之汉字报刊的出现,大约晚了1100多年。1905年贡桑诺尔布在内蒙古昭乌达盟喀喇沁右旗王府创办的《婴报》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份使用少数民族文字的报纸。1907年由驻藏大臣联豫和帮办大臣张荫棠在拉萨举办《西藏白话报》,该报以汉、藏两种文字印刷出版,深受广大藏族同胞的欢迎。辛亥革命时期我国少数民族文字报纸有了新的发展。《伊犁白话报》不仅用汉字铅印出版,而且以满、蒙、维文油印发行。  相似文献   

13.
李方顺 《江苏教育》2014,(10):74-75
江苏省宿迁市马陵中学的历史要追溯到清道光二年(1822年)创建的钟吾书院。清末维新运动兴起,为顺应废科举、兴学堂的趋势,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钟吾书院改为钟吾学堂。学堂的课程设置有数学、物理等"西艺"课,旧式教育遂为新兴的学堂教育所取代。翻开中国近代教育史,我们会发现:清政府颁布废科举兴学堂的"癸卯学制"在1904年,现代新式学校南开中学创办于1904年,陈嘉庚的集美系列学校中最早的集美小学创办于1913年.与南开齐名的春晖中学创办于1921年,陶行知创办晓庄学校则为更晚的1927年。钟吾学堂的诞生及其以后的办学实践.无疑起到了开宿迁乃至苏北近代教育先河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近代矿业工程教育起始于清末,以出洋留学为其先声,嗣后国内多所大学堂和高等学堂相继开设矿学课程和专业。专门的矿务学堂在清末教育系统中隶属于实业教育,以1903年癸卯学制后兴办较为集中。清末矿业工程教育较明显地具有近代教育的特点,所培养的人才形成了中国近代矿业工程技术队伍的第一梯队,但受限于当时的师资、学生基础和教学条件,其成效和规模均较有限。  相似文献   

15.
直隶是创办农学堂,发展近代农业教育最早的省份之一。直隶农务学堂则是全国成立最早的高等农业学堂。直隶农务学堂的兴办,不仅为直隶各地培养了许多懂得农业科技知识的人才,而且推动了近代先进农业技术知识的推广和传播。  相似文献   

16.
<正>南京市第一中学坐落于金陵秦淮河畔,校址为清代江宁府署箭道、西花园旧址。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邑绅孙绍云先生等创设崇文学堂。1910年,思益学校(柳诒徵等先生创办于1903年,为南京最早的新式学校)并入崇文学堂。其后,学校三易校名。1927年,李清悚校长在崇文学堂校址创办首都中区实验学校,实践陶行知教育思想。蔡元培先生亲题"开校纪念"碑文。1933年,学校  相似文献   

17.
洋务教育与中国教育的近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洋务教育是洋务运动的重要内容,它由兴办外国语学堂、学习外国语言文字为开端,而后发展到创办新式实业学堂,学习外国先进科技、军事技术,再到派人出国留学,以便更直接、更迅速地掌握先进技术.洋务教育事业的兴办,首次改革了中国传统的教育体制,培养了一批新型人才,客观上为中国传统教育向近代新式教育的转化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8.
在洋务运动蓬勃发展的几十年中,洋务派兴办了各式学堂发展近代教育,以便满足封建统治者在内政外交上的需要,但其所办学堂采取的种种新式教育措施成效十分有限.剖析其主要原因,一是主流社会不支持,二是洋务学堂管理上存在问题,三是创办人员、教员、学生素质不高等.  相似文献   

19.
近代矿业工程教育起始于清末,以出洋留学为其先声,专门的矿务学堂隶属于实业教育系统,多兴办于1903年癸卯学制后。清末矿业工程教育较明显地具有近代教育的特点,所培养的人才形成了中国近代矿业工程技术队伍的第一梯队,但受限于当时师资、学生基础和教学条件,其成效和规模均较有限。  相似文献   

20.
<正>为了培养学生,贡桑诺尔布不惜以高薪从国内外聘请各科教师,并筹款保证学校杂项开销。汪国钧《蒙古纪闻》在记载王府的财政收支时谈到,崇正学堂有"蒙教员五人,月薪三十两"。计算起来,每人平均月薪6两银子,每两银子合制钱4.5吊,年薪共324吊。而当时掌管王府印务处、代札萨克处理日常行政事务的管旗章京年薪仅为300吊,教师平均工薪高于权力很大的管旗章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