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英雄》这部电影是中国第五代导演之一的张艺谋转型后首次创作的商业片,作为摄影师出身的张艺谋,却具有他独特的艺术美学风格,他对于影片的光影、画面的构图以及色彩的运用都有自己独到的见地。本文将从画面语言入手,浅析色彩构图以及"暴力美学"在画面语言中的运用以及价值体现。  相似文献   

2.
李欣泽  张华 《视听》2022,(3):89-91
《冥王星时刻》是导演章明目前所有影片中唯一一部在元电影理论与思维下创作拍摄的电影作品.该片主要通过导演的自我暴露与自我反思、嵌套式的叙事结构以及对其他影片的互文性策略,体现出鲜明的后现代元电影的叙事特色.在观照电影本体的同时,导演章明积极探索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路径,实现了从元电影到文化自信的创造性重构.在美学价值上,...  相似文献   

3.
薛洋瑶 《传媒》2023,(10):97-98
<正>对电影语言和电影美学的选择,构成了不同电影导演及其影视作品的特色。换言之,展开对电影本体和电影美学的研究,自然也是和电影导演及其作品创作分不开的。事实上,现有的电影美学研究和电影美学探索,都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向现实语境下电影创作实践的靠拢,即将理论研究和创作实践密切结合起来。学界和业界在导演、影视作品、声画等常规创作项目上进行了持续研究,为窥见中国电影美学的嬗变、推动中国电影美学理论研究和中国文化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不可否认,电影作者本身往往成为电影美学分析的“元命题”。而“影戏之作者实为导演”,  相似文献   

4.
《一个和八个》是中国"第五代"电影的第一部影片,却是宣告了一个电影时代的开始,尤其是它在造型意象方面的"标新立异",开创了中国电影的影像美学时代。它的造型美学创造,一是从不完整构图到完整构图,二是色彩蒙太奇及其情绪结构线,三是镜头运动处理方法,四是声音造型语言与环境主题,并不断地为以后"第五代"电影所反复演绎,成为"第五代"镜像语言的典型标识。  相似文献   

5.
杨毅 《东南传播》2022,(2):56-60
本文尝试将“电影工业美学”放在“主旋律”的谱系中加以考察。从“新主流电影”到“电影工业美学”体现出“主旋律电影”在新时代做出的历史变迁、产业调整与主体重构。电影工业美学的提出源于产业化生存下的新力量导演的创作实践,但单纯强调经济因素的看法不仅掩盖了当下电影产业的真正问题,也遮蔽了“新力量”真正的潜能所在。“主旋律”与“新力量”应当在情感结构的层面上发挥积极作用,充分调动起创作主体在整个产业链中的作用。想要认识到电影工业美学的真正价值,有必要重新回到“电影是什么”的历史起源,在全球产业革命的前提下调动创作者的主体性,进而形成电影工业美学的中国经验和中国学派。  相似文献   

6.
作为中国新时期崛起并走向电影历史前台的第四代导演群体,将众多电影文本的叙事对象聚焦于中国女性及女性命运,女性的历史与现状成为这一代导演关注的中心命题。从社会文化和心理的视角进行透视,这种女性书写带有某种策略性,是这一代导演群体生活历史、艺术使命、文化心理等的综合性体现。  相似文献   

7.
中国第五代导演陈凯歌的经典力作《霸王别姬》曾斩获了包括第46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大奖、纽约影评人协会年度电影最佳外语片奖在内等多个世界级电影大奖。这部影片的巨大成功除了编剧的精湛、题材的新颖、演员的出神入化、画面的精致之外,更多让人们关注到的是这部电影中戏曲美学和电影美学结合的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8.
李云平 《视听》2022,(3):95-98
近年来,优秀的中国动画电影逐渐形成有意识吸收和移植传统绘画意象元素与视觉特征的创作趋势,其中,对中国传统山水画美学形态的传承与转化是一个重要方面.在当今数字电影时代语境下,国产动画电影通过对"虚实相生"的意境美和"形神兼备"的气韵美的深入发掘,在电影的观看规则与空间形态下保留了山水画的构图方式和运笔意味,在动画语言的叙...  相似文献   

9.
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独有的审美范畴,台湾导演李安的电影表现出了对中国传统美学的追随,呈现出一种独特的意境美,这让他的电影在世界电影中独树一帜。文章通过运用传统美学工具对李安的电影进行分析,探析了李安电影意境的生成过程。  相似文献   

10.
张涵等著的《影视美学》(山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8月出版),运用当代美学的观念与思维方法,对电影电视进行了系统地综合研究,填补了我国影视美学研究和出版上的一项空白。作者认为电影电视是一种不断生成的运动,发展到今天,它们已由一种次文化艺术形态的东西,经过艺术文化形态阶段,业已成为一种大艺术、大文化、大科学形态的  相似文献   

11.
侯孝贤作为台湾新电影的重要代表人物,其影片具备丰富的镜头美学特质,充足的文化叙事美学,纪实主义电影本体。无论是导演、编剧,还是监制,都深深的形成了“侯式风格”。本文就以侯孝贤的影像风格为切入点,研究其镜头背后的诗意与忧思,剖析这个文化韵味十足的电影诗人。将重点集中在侯孝贤电影的美学思想上,解读电影中的镜头和叙事,探究电影本体论中所蕴含的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12.
徐克导演作为新武侠电影的代表,致敬传统武侠大师胡金铨的《龙门客栈》,拍摄的一部《新龙门客栈》,成为香港乃至中国新武侠电影的里程碑,同时赢得了世界美誉。他用游学西方的文化背景,引入数字技术,融入后现代艺术风格,大胆尝试了武侠电影特技化、科技化新突破,诠释了暴力美学的文化价值。他用天马行空的自由想象和狂放自如的武打设计,让自己独树一帜,成为新武侠电影的一代宗师。本文以《龙门客栈》、《新龙门客栈》、《龙门飞甲》为载体,从电影美学、人物形象、视听艺术、文化价值、叙事模式等方面来展开论述,阐述徐克导演把坚守着的侠义信念和独特的美学追求用于新武侠电影中的尝试和成就。  相似文献   

13.
进入新世纪、尤其是电影实施全面产业化改革以后,中国电影整体的产业形态和美学风格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一代导演也进入了"无君无父时代",已找不到像谢晋、张艺谋那样能够成为一个时代的标志性人物。作为一个标志性的事件,2006年的《疯狂的石头》无疑开创了青年电影导演的市场化转型。事实上,一个更年轻的电影创作群体创作的市场化转型,成为推动中国电影产业、中国电影市场健康、持续发展的新势力、新力量。当下中国电影还处于产业化发展的初期,所以青年电影导演与电影工业、电影产业的关系具有复杂、多样、可变的特性。因为电影市场结构的不合理、不完善,政府主管部门及其他社会力量都有帮助青年导演进入、融入电影工业、电影产业的义务和职责。对青年电影的扶持和支持,要在借鉴外国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做出符合市场化、产业化、专业化的政策安排,注重系统性、可操作性和可持续性。电影产业是创意产业,创意本身对于电影繁荣及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决定性的意义。而"创意"本身的活力和不断更新,都有赖于新鲜血液的加入与扩张,依赖于青年导演的大胆实践与开拓。青年电影作者的"青年",意味着一种创意性价值,意味着推动电影工业、电影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当下中国电影尤其需要越来越多的充满新奇创造力、想象力的青年导演不断贡献出创意性价值,用创意保障中国电影的整体品质,带动电影工业、电影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实现中国电影差异化、多样化的文化奇观、文化盛景。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新时期电影导演职能特征的转换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电影视听语言是指通过声音和画面讲述故事的方式.由杨佑硕执导的电影《辩护人》,曾获百想艺术大赏、青龙电影最佳电影奖等多项荣誉,是近年来韩国商业电影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导演在该作品中创造性的使用了不少视听语言技术,取得了很好的艺术表现效果.本文从画面构图、光线影调和镜头语言三个方面入手,对其视听语言艺术创作进行分析和解读.  相似文献   

16.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自上世纪60年代兴起以来,在其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美学风格。从总体来说,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呈现出更具本土性的审美特色。因此,新现实主义电影以其自身的独特魅力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鉴于此,本文以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美学研究为主题,以导演托纳多雷的“时空三部曲”为例,探讨了新现实主义电影艺术形式及作品中的美学理念,以期为新现实主义电影美学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贾樟柯作为中国第六代导演的代表人物之一,以他独特的叙事风格,敏锐的社会视角,为我们展现了社会变迁背景下人们的生活状态、精神面貌。本文从贾樟柯的故乡情结以及贾樟柯的电影纪实美学这两个方面论述,浅析贾樟柯电影中的叙事美学。  相似文献   

18.
吕克·贝松,法国著名导演,其电影作品拥有强烈而独特的个人风格和文化美学.本篇论文以吕克·贝松不同阶段的作品为线索阐述了他电影中的主题,以及画面中各种巧妙的转场并深入阐述其不同阶段影片的风格特征.从电影的美学各个方面入手多个角度解读吕克·贝松的电影文化.  相似文献   

19.
赵哲 《大观周刊》2011,(37):122-122
构图作为电影艺术表现的重要语言,对影视艺术中情节、氛围等的传达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从构图原则和构图的特性论述了构图在电影中的作用,表明了电影艺术中构图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南方车站的聚会》采用黑色电影的视觉呈现和形式表现,将黑色电影特有的构图空间张力及光与影的美学魅力表现得淋漓尽致。在烘托氛围,推动情节,塑造人物的同时,为观众带来了一场别样的视听盛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