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看天下     
烧烤美食竟是新物种在老挝石灰石岩层裸露地区,生活着一种长相奇怪的小动物,长胡须、腿短而粗,还有一条毛茸茸的尾巴。这种动物一直以来都被当地人认为是“岩鼠”,而且经常被剥皮后出现在肉市小摊上,成为烤肉串。直到2005年5月,动物学家才确认了这种动物的真实身份:这其实是一种全新的啮齿类动物!Disco灯光诱杀毒蟾蜍在澳大利亚,一种名为蔗蟾蜍的有毒蟾蜍数量多达数百万只,它们释放出来的可致幻的毒液甚至能杀死鳄鱼和野狗。但谁能想到相貌丑陋的毒蟾蜍竟迷上了夜总会中的Disco灯光!2005年9月,澳大利亚研究人员利用这种深色的紫外线光吸引…  相似文献   

2.
<正>海蟾蜍,是世界上最大的蟾蜍,最大的海蟾蜍长达40厘米,重达3千克,所以它也被动物学家称为"蟾中之王"。这种世界上最大的蟾蜍几乎不怕任何食肉动物,因为它们皮肤里的液腺能产生剧毒。在澳大利亚,超过10亿只海蟾蜍荼害了成千上万的野生动物。为了消灭这一物种,科学家学试了各种办法却都无济于事。于是他们决定训练本土动物,使其对海蟾蜍有所防备。  相似文献   

3.
前一段时间,德国境内出现了一种怪异的、令人无法解释的现象:上千只蟾蜍忽然不断膨胀自己的身体,直至将身体鼓至极点,最后爆炸。它们的内脏也在爆炸中弹至一米高的地方。在蟾蜍自我爆炸现象最为严重的是德国汉堡市奥顿纳地区,在当地一湖中,竟然浮满了蟾蜍尸体,而这片小湖也被称为“死亡之塘”。据目击者称,其诡异景象宛如“科幻电影”。这种奇怪现象使得德国科学家和生物学家困惑不已,他们通过研究,始终无法解释蟾蜍自杀的原因。有人认为可能是湖泊中藏有不为人知的病毒,才会让蟾蜍中毒身亡。生物学家也推测了蟾蜍自我爆炸的原因,其中包括:…  相似文献   

4.
正在动物王国,每时每刻都充斥着变化。有新的动物物种被发现,也有物种从灭绝边缘被拯救回来。有科学家认为在21世纪有一部分物种已经灭绝。下面就让我们盘点一下吧!金蟾蜍金蟾蜍仅存于哥斯达黎加蒙特维多云雾森林保护区中。它曾经很常见,但是从1989年开始这里就失去了它们的身影。人们在1988年对它们的繁殖地进行了密切的观察,只发现了8只雄性和4只雌性,而在1989年只有一只雄性被人们发现。2007年8月,这一物种被宣布灭绝。  相似文献   

5.
杨孝文 《百科知识》2013,(15):30-31
1.金蟾蜍金蟾蜍分布于哥斯达黎加的蒙特沃德雾林生物保护区,原本是一个常见物种,但后来踪影难寻。1988年,科学家发现了8只雄性和2只雌性金蟾蜍,而在1989年,仅发现了1只雄性金蟾蜍。科学家随后展开了大范围搜寻,但却依然不见其踪影,故于2007年8月宣布金蟾蜍从地球上消失。科学家认为,两栖动物常见的壶菌病、空气污染和全球变暖,都是可能导致金蟾蜍灭  相似文献   

6.
有一次乘公共汽车,我看到一个人扛着一个大网兜上了车,里面是鼓着肚皮的活蟾蜍。这么多的蟾蜍在一起,我还是第一次看到,同时心里也明白,这些蟾蜍是用来吃的。看着这些小生命等待着被人类处决,我心里一阵难过。我想知道俗称"癞蛤蟆"的蟾蜍平日吃些什么,究竟与人类生存环境的关系如何?带着这一问题,我决定对蟾蜍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7.
发明简讯     
蟾蜍壳简称蟾壳,又称蟾蜕或蟾衣,是珍稀名贵中药材,对治疗多种恶性肿瘤及疑难杂症疗效显著。为市场之需,浙江海宁市龙头阁两栖爬行动物研究所经多年蟾蜍养殖和采集蟾壳的探索后发明了“蟾蜍壳采集器”,填补了国内一项空白。该技术采集的纯天然蟾蜍壳未受“脱衣素”  相似文献   

8.
蟾蜍de养殖     
蟾蜍俗称癞蛤蟆、癞格宝,是一种极有价值的药用动物,一般指两栖纲蟾蜍科动物中华大蟾蜍(用以制酥,效果最佳)、黑眶蟾蜍和花背蟾蜍,广泛分布于我国的华东、华中、华北地区。从蟾蜍身上提取的蟾酥在国内外市场上供不应求,而人工养殖蟾蜍容易,成本低、效益快,很有发展前途。  相似文献   

9.
1800多年前,东汉科学家张衡发明地动仪时,为什么让8只蟾蜍张口接龙珠?浙江象山一名有心的蟾蜍养殖者,在对蟾蜍连续观察研究两年多后,提出了自己的猜想:蟾蜍不但是中国古代的吉祥物之一,而且是一种对天气变化极其敏感的动物,正是这一特征,让张衡选它作为地动仪的组件.  相似文献   

10.
速力第一     
自然界中,生与死往往决定于俄顷之间。因为这时候所表现的是一种闪电似的反应,肉食者底迅速到无法辨认的攻击,牺牲物底间不容发的逃避,是动物生存的要素。伦敦动物园中有几位工作者,有一次想得到一张蟾蜍吞食蚯蚓的活动影片,应用了高速度的摄影机,一秒钟摄取三百张片子,他们刚刚把蚯蚓放在蟾蜍之前,那条蚯蚓立即便不见了。蟾蜍吞食蚯蚓的整个动作——舌头射出,摄取蚯蚓,再回进口里——一共不到一秒钟。研究蟾蜍生活的专家  相似文献   

11.
悉尼大学的生物学家理查德·塞恩在研究甘蔗蟾蜍——一种体形庞大、浑身长疣、色如烂泥,原产于拉美的陆生蟾蜍时,发现这种蟾蜍的卵总会神秘丢失。难道是被澳洲淡水鳄和袋鼬这类大型食肉动物吃掉了吗?后续调查揭示了"偷卵贼"的真正身份。让人震惊的是,偷卵的竟然就是  相似文献   

12.
青蛙、蟾蜍、蝾螈等动物,据考证它们已在地球上生存了4亿多年。而今,世界上140多个国家的青蛙数量在急剧减少。尽管其原因是复杂的,但水污染是重要原因之一。青蛙是鉴别水污染的良好“指示剂”。如果青蛙全部消失,表明人类至少将面临潜在的严重疾病的威胁。  相似文献   

13.
蟾蜍又叫癞蛤蟆,其耳后腺等处分泌出来的浆液,制成的蟾酥是我国传统名贵的中药材。因此,人工饲养蟾蜍取酥卖钱,农民能早日脱贫致富。一、蟾蜍的生活习性蟾蜍喜欢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生活,沟边洞穴石块下,树洞里常是它栖息的地方,以蚯蚓、小昆虫为其主要食物。常夜间觅食,夏秋白天大雨后也会出现在路旁、沟边中空闲地  相似文献   

14.
远离癞蛤蟆     
2003年8月31日,广东省台山市发生一起因食用蟾蜍(土名癞蛤蟆)中毒事件,2名小学生(一个9岁、一个11岁)和两名学前班的孩子(均6岁),经全力抢救无效死亡。其中3人为一家的姐姐、妹妹和弟弟。据广东省台山市公安局有关人士介绍,8月31日下午,台山市北斗镇寨门墟一林姓农村妇女,在下田的时候捉到3只蟾蜍。她听说蟾蜍汤能给孩子消食,提高食欲,于是想在开学前犒劳一下孩子们,就把蟾蜍杀了,加入清水,又放些  相似文献   

15.
人蟾大战     
20世纪30年代,澳大利亚昆士兰州的甘蔗田受到昆虫侵击。这些昆虫大肆啃食甘蔗的杆叶,造成甘蔗大面积减产。澳大利亚人决定采用生物防治的方法来对付这些害虫。众所周知,蟾蜍(俗称癞蛤蟆)是田间害虫的天敌,于是,他们从美国夏威夷进口了101只原产于南美洲的蔗田蟾蜍,投放到昆士兰州最北部的戈登。澳大利亚人原本希望这些蔗田蟾蜍能够快速消灭蔗田里的害  相似文献   

16.
《发明与创新》2020,(4):F0004-F0004
你能想象长臂猿、眼镜蛇、军舰鸟等动物像气球一样膨胀吗?为了抵御掠食者和求偶,它们真是拼了!1.当遇到掠食者时,蟾蜍会吸入空气膨胀身体,然后四肢直立,看上去身体变大了许多,从而使掠食者有畏惧感。2.当身体膨胀时,河鲀能够将脊椎直立起来看上去像一个带刺的篮球,但无法抵御鲨鱼等掠食者的攻击。  相似文献   

17.
罗树远 《内江科技》1996,17(4):23-24
甘蔗是我市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长期存在的粮蔗矛盾一直困扰着我市甘蔗生产。本文从粮蔗比较效益分析入手,提出了几种提高植蔗效益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蛇蛙大战     
通常,蛇是蛙、蟾蜍等两栖动物的天敌,蛇吞食蛙或蟾蜍甚至经常被当作食物链的典型例子。但是,蛇也不总是稳操胜券的一方,例如,在广西的十万大山中就经常上演令人惊心动魄的蛇蛙之战。这里分布有一种棘胸蛙,它是体形较大的蛙类,身体粗壮,雄性体长约在10~13厘米之间,胸部有分散的大黑刺,是当地蛇类的主要猎物之一。不过,棘胸蛙有时也会主动向蛇发出挑战。在夜晚,正当三五成群的棘胸蛙蹲伏在石上高歌时,一条1米多长的毒蛇竹叶青寻着歌声爬来,准备在斑驳阴影的掩护下无声无息地偷袭它们。  相似文献   

19.
<正>近年来,耿马县在实施州市党政一把手科技示范工程——"8万亩高优蔗园建设及蔗畜沼循环经济示范"项目中,通过转化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先进实用技术,建设优质蔗园,延伸甘蔗生产综合利用循环链,探索发展蔗畜沼循环模式,改变了蔗区传统粗放单一的耕作方式,为"打造云南一流蔗糖强县"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在科技支撑引领下,耿马蔗区发展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据现代医药介绍,蟾衣(皮)具有清热拔毒、消肿散结,止痛镇静等功能,是一种能治一切恶肿等疑难杂病的“天然妙药”。然而,蟾蜍(癞蛤蟆)有边蜕皮边吃,蜕完吃光的怪习,所以极难找到。开展人工养蟾蜍,利用高新技术采集蟾衣,可获取这种世珍稀药。用无任何药刺激的技术,所采集的蟾衣,药用价值高,也不伤害蟾蜍,能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目前,蟾衣价格为8000~10000元/kg。现将其技术操作要点介绍如下: 1.蟾蜍品种的选择用来蜕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