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目前学术界,有许多学者把“雅尔塔体制”和“冷战格局”这两个概念混为一谈,并不加区别地随意使用。这不仅使得我们在学习和研究战后国际关系时有失严谨,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混乱和误解。笔者认为,战后国际政治舞台上并不存在一个影响世界40多年的雅尔塔体制,在二战结束冷战爆发之后不久,雅尔塔体制就已被冷战格局所取代。雅尔塔体制是二战后期反法西斯同盟国就加速反法西斯战争、处置法西斯侵略国、维护战后和平而达成的一系列协议条约的统称。该体制基本上反映了世界反法西斯人民的意愿,符合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而东西方剑拔弩张横眉冷对的冷战才是战后40余年国际舞台起伏跌宕的根本原因,也只有冷战才准确地反映了战后国际局势的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2.
随着苏联的解体,战后四十多年来对当代世界历史进程产生巨大影响和支配作用的雅尔塔体制也随之宣告崩溃,国际政治格局由两极化向多极化转变,但雅尔塔体制曾对国际政治格局起过举足轻重的影响.1945年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和1950年的《中苏友好同盟互相条约》的签订正是雅尔塔体制在远东政策的产物,也是美苏在远东地区政治上相互斗争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3.
雅尔塔秘约,也称“雅尔塔秘密协定”。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我国史学界与苏联史学界对它的评价多持积极肯定作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史学界在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指导下,开始重新评价雅尔塔秘密协定的性质与历史作用。1989年,邓小平指出:不仅沙俄侵略中国,十...  相似文献   

4.
抗日战争结束后,中国国共两党之间爆发了一场持续三年之久的全国性内战,这场内战的爆发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在战后的远东政策,特别是雅尔塔体制对于远东的安排有着必然的联系.对此,拟从雅尔塔体制下美苏战后对华政策的矛盾性这一角度,分析美苏在远东地区的争夺以及对战后中国形势的发展、中国内战爆发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中国资本主义萌芽”问题是20世纪中国史研究中研究持续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历史问题之一,这一概念至今仍被各种版本的中学历史教材普遍采用。20世纪30年代,部分马克思主义学者开始提出“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问题,引起了史学界的讨论。50年代,这个问题作为中国史研究的“五朵金花”之一,受到特别的重视。80年代。史学界在“文革”后继续研究这一问题,90年代初有过短暂的沉寂,但是讨论、研究迄今仍未结束。  相似文献   

6.
1945年2月,美国总统罗斯福与苏、英领导人举行了雅尔塔会议。40多年来,罗斯福的雅尔塔之行一直是美国史学界所关注的题目。美国史学家的评论大多集中在对罗斯福政策“明智性”的问题上,他们出自各种原因,对罗斯福雅尔塔之行的主要意图以及损害中国主权的雅尔塔交易的非正义性却着墨不够,本文拟对此问题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7.
“雅尔塔体制的瓦解”这一命题近年几乎得到了普遍认同,但事实上,雅尔塔体制尚未瓦解。雅尔塔体制是以雅尔塔会议前后一系列相关会议达成的所有协定为法律基础的;雅尔塔体制的内涵包括二战后世界政治地图的划分、世界政治体制,也包括经济体制;苏联解体后,瓦解的是两极国际格局,而非国际体制;雅尔塔体制没有解决是由其历史进步性决定的。  相似文献   

8.
法国大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中最复杂,最激荡和最彻底的一次革命.中外史学界都很重视对它的研究和探讨。近年来,我国史学界曾就法国大革命终止的年代和标志性事件进行了新的探索。不少专家学者不再同意把“热月政变”作为法国革命结束的传统看法,而是把雾月政变或拿破仑帝国的崩溃等作为革命的终点。综合中外史学界的看法,大致有以下四种:1.以1794年热月政变作为法国革命结束的标志。苏联科学院主编的《世界通史》认为:“热  相似文献   

9.
建安十三年(208)发生了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揭开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帷幕。有关赤壁之战的一些问题,史学界历来存在着不国的意见。早在五十年代,有的史学家就对赤壁是否发生过大规模的战争表示怀疑,但没有提出新的史料作为有力的佐证。近几年来,史学界对赤壁之战诸问题又展开了讨论。这次的讨论,是以尹韵公同志的《赤壁之战辨》为发端。他从时间和军事角度出发,认为赤壁之战不是大战,是曹操所率的五千轻骑与数量上占绝对优势的孙、刘联军的遭遇战。这个观点的提出,引起史学界对赤壁之战问题的再探讨,这对于研究工作的进一步深入无疑是大有裨益的。我们认为,对赤壁之战的研究尽管有了新的  相似文献   

10.
12.雅尔塔体系兴亡的三个阶段:(1)20世纪40年代,四次国际会议促进了雅尔塔体系的形成。(2)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两大阵营的对峙促进了雅尔塔体系的发展。(3)1989—1991年,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标志着雅尔塔体系的崩溃。  相似文献   

11.
雅尔塔体制是大国对战后世界的安排,它的构成包括:新“绘制”的战后世界政治地图、以联合国为核心的政治体制、以三大经济支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和关贸总协定)为核心的经济体制。雅尔塔体制反映了全球化的需要,全球化推动着雅尔塔体制的调整。  相似文献   

12.
1.2009年11月9日是柏林墙倒塌20周年纪念日。德国总理默克尔说:1989年11月9日是“德国近代历史上最幸运的一天”。你认为默克尔说的“最幸运”的原因应该是 A.雅尔塔体系彻底瓦解 B.德国法西斯势力彻底消失 C.东西方冷战关系终于结束 D.德国揭开了国家统一的序幕  相似文献   

13.
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史研究是史学界的重要课题。建国以来,夏史研究的主要方面是:一、关于夏代社会性质问题史学界一般认为夏代已进入阶级社会,但在具体分界上有二种不同的意见。  相似文献   

14.
石勒是十六国历史上一位极其重要的历史人物,然而史学界对他的认识和评价却失之偏颇。石勒虽有统一之功,却没有实现中国北方的真正统一;“劝课农桑”重在“劝课”,不在“农桑”,收效甚微;后赵政权建立后,石勒采行的“胡汉分治”,是一种极其落后而且反动的民族政策。所以本文认为,对石勒的评价不宜过高。  相似文献   

15.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反法西斯同盟共召开了九次国际会议。在这些会议中 ,194 5年 2月 4~ 12日召开的雅尔塔会议无疑是最重要的一次。在雅尔塔会议期间 ,罗斯福、丘吉尔和斯大林“三巨头”围绕德国、联合国、东欧和远东四大问题进行了广泛的磋商 ,达成一系列协议。其中 ,在联合国问题上唇枪舌战你来我往的结果是确立了“雅尔塔公式” ;在远东问题上明争暗斗讨价还价的结果是签署了“雅尔塔密约”。明确“雅尔塔公式”的含义 ,弄清“雅尔塔密约”的内容与性质 ,对于认识雅尔塔会议的实质与历史地位至关重要。故本文将对此作简要介绍。人民教…  相似文献   

16.
本世纪国际关系中最有影响的重大事件之一是两次世界大战及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雅尔塔体制的兴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果,出现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果出现了雅尔塔体制。第二次  相似文献   

17.
布尔什维克党内围绕着签订布列斯特和约问题曾进行过一场激烈、尖锐的斗争。六十多年来,苏联史学界对这场斗争的认识前后不一致。二十年代,苏联史学界普遍认为这是党内的一场不同策略思想的争论。三十年代末,随着肃反运动的发展,联共党对这一问题的认识有了变化。《苏联共产党(布)历史简明教程》认为,这是“党内反党集团和一切反革命分子(从孟什维克,社会革命党到白卫分子)勾结起来进行的一场反党、反苏维埃”的“叛卖活动”,“用左的词句巧加掩饰的一种奸细挑拨政策”。长期以来,我国史学界基本沿袭了这种观点。五十年代末以后,苏联出版的党史和其他有关著作不再给反对派扣上“叛卖”、  相似文献   

18.
<正>关于德国农民战争的性质,在国内外史学界长期争论不休,一直没有很好解决。1956—1958年,苏联史学界对这个问题展开过热烈讨论,推动了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概括说来,大致有三种不同意见:一种认为是一般的农民反封建运动,第二种认为是带有资产阶级革命性质的农民战争,第三种认为是资产阶级革命的组成部分。除个别问题(如有些对骑士暴动和  相似文献   

19.
东欧巨变和苏联解体是20世纪世界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对以后世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主要表现在:一、标志着雅尔塔体系和冷战的终结,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二战后建立在美苏实力对比基础上的雅尔塔体系,由于苏联的解体而不复存在,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同时,战后美苏长期的冷战对峙和美苏争霸局面也相应地结束了。  相似文献   

20.
如果问什么是雅尔塔体系,同学们会准确地按照教材(人教社高中试验修订本《世界近代现代史》下册)的概念答出。我却认为这个概念不准确。雅尔塔体系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的国际关系格局。它是“二战”的产物,因为:①“二战”后期,为彻底打败和消除法西斯主义及安排战后世界,1943—1945年同盟国大国先后召开了雅尔塔等国际会议,通过了一系列协定,其有关内容构成了雅尔塔体系的基本内容。②通过“二战”,美苏成为世界上政治军事力量相抗衡的两个超级大国,成为雅尔塔体系的操纵者,双方的矛盾和分歧,在雅尔塔体系中充分体现出来。因此,也可以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