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类奖红花     
幼儿园里,每天接孩子的那段时间,听到家长和孩子谈论最多的就是:今天表现好吗?有没有得到小红花?经常可以看到的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场面:得到小红花的幼儿得意洋洋,家长也一脸的灿烂;没得到小红花的幼儿耷拉着脑袋,家长则是一脸沮丧。  相似文献   

2.
增强表现意识迎接新世纪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什么是“表现意识”?譬如,幼儿画了一张画,在大人们看来,不过涂鸦而已,他却要郑重其事地贴在墙上。孩子在幼儿园得了小红花,跑回来告诉爸爸妈妈,甚至客人来了,还要宣传,唯恐别人不知道。这就是“表现意识”的具体表现。“表现意识”是一种希望自己引人注目,得到别人承认的意识。这种意识及其行为,是好还是不好呢?以今天开放的眼光和素质教育的要求来看,答案是肯定的——好!  相似文献   

3.
我所在的矿区幼儿园,每星期评一次好孩子,评上的得一朵“小红花”。但评好孩子的条件是很全面的,所以每星期得到红花的都是几个“乖孩子”。这样,许多孩子对评红花就不感兴趣了,评小红花的活动就没有起到积极的作用。我认为评小红花不应该订出统一的标准,应根据每个孩子的特点,发现他们的进步或长处时,及时奖励一朵小红花。我班有一个十分好动的幼儿,上课坐不住,还要“挑逗”别的幼儿,我注意发现他的优点来帮助他克服缺点,当他有了一定进步时,我就奖了他一朵红花,并常常提醒他不断发扬优点,从此以后这个孩子的变化很大。  相似文献   

4.
从我国目前及今后的人口发展趋势来看,独生子女越来越多,人们也越来越重视幼儿的早期教育,正如报刊中新披露的那样,“中国的家长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为孩子的教育投入如此多的时间、金钱和心血。”然而,事与愿违:“中国的孩子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面对这如此多的选择:自私、任性、好吃懒做、不讲礼貌、没有理想……”,家长们对幼儿强化的是智力开发,却忽视了幼儿人格的培养,而这恰恰是儿童教育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相似文献   

5.
我们每周都评选“好孩子”,对幼儿一周的表现给予评价。在生活、学习、社交习惯等方面均表现不错的孩子,被评为“好孩子”,奖励小红花。孩子们都渴望被评为“好孩子”,可总有一部分孩子因为某方面表现不够好而得不到小红花。亮亮已经几周没得到小红花了,他撅着嘴巴,看上去满不在乎,可眼光始终不愿离开其他小朋友手中的小红花。第二天,亮亮妈妈送孩子入园时说,亮亮在家发脾气,说他再也不要小红花了,因为老师不喜欢他,总说他表现不够好。听了亮亮妈妈的话,我想了好多。我们本意是通过小红花来肯定孩子的表现,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形成,却没想到孩子因为得不到小红花,自尊心受到了伤害,认为是老师不喜欢他。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我为不科学的评  相似文献   

6.
一得集     
预支小红花云南省姚安县幼儿园王会琼幼儿园中那些表现好的孩子,时常会得到老师的表扬,得到小红花。然而,那些努力克制自己却又难免不犯错的孩子总也得不到小红花的青睐。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对小红花望而却步了。为此,我做了“预支小红花”的尝试,即在提出要求前给幼儿每人发一朵小红花。如果幼儿达到老师的要求,即获得一朵小红花;如果幼儿达不到要求或有违反纪律等行为,小红花便会被收回来,直到其改正或完成要求后,再重新发给他。这样,好孩子自不用说会更努力,那些总也要犯点小错的孩子也在为获得红花努力着,在不知不觉中改掉了不良习惯,…  相似文献   

7.
家长:评小红花可以算是幼儿园里很常用也很传统的一种奖励方法。但实际上,每到周末,一些手里拿着小红花的孩子向他们的父母报告本周的好消息,一些两手空空的孩子则回避家长有关小红花的询问,另有一些孩子和家长对此却是漠不关心。因此,老师、孩子和家长对这一做法的看法,是值得研究的。老师: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老师、家长的表扬,这是他们最初的荣誉感的表现。家长们也希望自己的孩  相似文献   

8.
幼儿园常用的评比方式之一是在评比栏里贴小红花。由于教师采用的是综合评价,有的孩子虽然某些方面表现不错,但也常因其他方面的不足而失去得到小红花的机会。这样,评比栏就失去了应有的作用,甚至产生了消极的作用。每个孩子都存在个体差异,如果教师总是横向比较孩子的发展,那对能力弱的孩子是不公平的。同样,仅仅纵向考查孩子的进步,那对一向表现较好却又没有明显进步的幼儿也不公平。 我们班的幼儿对故事《七色花》  相似文献   

9.
毛新燕 《新疆教育》2012,(14):148-148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时常在想:在今天的幼儿教育中,我们到底应交给幼儿全面的知识、出色的才艺还是培养幼儿有一个良好的品格和一颗善良的心呢?在慢慢的实践与研究中,我发现所有的一切都要孩子有一颗善良的心,也就是有一个健康向上良好的品格为首要。如何培养幼儿有一个良好的品格,教育部《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要求,良好品格的发展应该从促进幼儿文明礼仪教育抓起,“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在日常生活中对幼儿从小进行礼仪教育,通过游戏、主题活动等形式培养幼儿良好的文明礼貌习惯。”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感到任重而道远。如何培养孩子文明礼貌行为呢?现将我的一些方法与大家一起分享。首先,我们来看两个案例:案例一:今天,又到了下午接园的时间了,我帮孩子梳洗整装完毕后,带孩子来到大院里,等待家长来接。孩子们都特别兴奋,有的唱、有的说、有的跳,都在等待大门口的家长出现,看有没有自己的爸爸、妈妈。家长陆陆续续的来了,孩子也渐渐接的少了。直到我们班的王嘉成小朋友大声喊:“老师,你看,我爸爸那个老家伙来接我了!”我转过头一看,嘉成爸爸已经走到孩子身边,他也听到了孩子的话,但是他的脸上还是笑的,一点也没有生气的样子。使我不禁想起了开校三月份的一次家长接园的情景:我们教室的门开了,是王嘉成爷爷来接的,由于爷爷今天来的不是第一名,他冲过去对爷爷又打又踢,还冲爷爷胸口就是两拳头,当时我就吓坏了,他爷爷还一个劲的笑着说没事。今天,又是这样一幕,真让人担忧!  相似文献   

10.
孩子要听父母的话,听教师的话,这几乎是天经地义的事。家庭中父母喜欢叫干什么就干什么的“好乖乖”,幼儿园里老师也偏爱那些“老老实实”听话的孩子。“乖孩子”成了“好孩子”的标准。然而一味地培养孩子的服从精神是教育不出好孩子的。为了达到培养“乖孩子”的目的,不少家长与老师往往对幼儿的服从行为给予过多的鼓励与肯定,例如只要听话就可以得到一个玩具或一朵小红花。这样做实际  相似文献   

11.
幼儿园为了鼓励小朋友积极上进,每星期都要给在园表现好的幼儿发一朵小红花,但有些家长往往不能正确看待这件事。有些拿到小红花的幼儿的家长对此无动于衷,使幼儿深感失望,挫伤了他们的上进心:而有些拿不到小红花幼儿的家长不是帮助幼儿找出  相似文献   

12.
“你们的孩子今天中午不睡觉。”“今天画画你们的孩子画得一塌糊涂。”“他今天又打小朋友了。”类似这样教师在幼儿家长接孩子时,向家长告状,诉说幼儿一夭犯下的错误的现象,经常可以看到。我认为教师的这种做法有不妥之处。首先,幼儿年龄小,自控能力,辨别是非的能力都较差,犯错误是难免的。老师应帮助幼儿分析问题,改正错误,而不宜简单地以“告状”的方式来解决,从而把问题推给家长。其次,老师向家长“告状”,往往收到适得其反的效果。有的孩子家长性格粗鲁、脾气暴供,听到“告状”后就对孩子进行体罚。这些孩子一旦犯错误后…  相似文献   

13.
小事的魅力     
许多家长都在寻找教子秘方,有什么灵丹妙药能让孩子成人,教子成材?其实最大的秘方只有四个字:以身作则。正如法官父亲张敏华所言:“天真无邪的孩子也许还不明是非,但是我们的言行会不经意地影响甚至改变孩子纯洁的心灵;孩子是一面明亮的镜子,常常窥视着我们的心灵。”家长曹剑萍也说:“在幼儿眼里,父母是世上最强有力的人,有着牢不可破的权威性。可以这样说:带孩子看10场儿童教育片,还不如大人的一次真实行为影响深刻。”也许你没有很多的时间教子,但只要你心正身正,以身作则,你就是在教育孩子,而且是不知不觉中最有魅力的教育。这一期“教子有方”栏目里的两篇短文,就是两位家长在这方面的深切体会,值得一读。  相似文献   

14.
蒋俊  邓丽洁 《今日教育》2007,(12):42-42
每到幼儿园放学时,家长接到孩子的第一句话往往是:你中午吃饱没有?殊不知,老师也很怕幼儿没吃饱,每次吃饭都给幼儿盛很多饭和菜.一碗吃完了,还要给幼儿盛一碗,孩子想不吃,老师说,吃完要发大红花、奖小星,于是孩子尽一切力量把饭吃完。老师这样做是怕幼儿没吃饱,同时也好给家长交差,让家长满意。我一直以为这是情理之中的事,可有一天,发生了这样一件事,让我改变了想法。  相似文献   

15.
放学去幼儿园接孩子,你会问孩子什么问题?中国家长一般都是问“今天学到了什么?”而美国家长则是问“你今天快乐么?”近日,来自美国的幼教专家Ida在南京为幼儿家长们上了一堂公开课。这位从事幼教已经30多年的专家认为,中美双方在幼儿教育上差异颇大,中国的应试教育甚至影响到了幼儿教学。双语教学不是上课为了满足家长们的需要,现在很多幼儿园都开设了诸如英语兴趣班、双语教学等,可是Ida说,这些其实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双语教学。在美国也有中美双语幼儿园,但这种双语是指为孩子创造一种双母语化的环境,老师是不会专门为孩子上英语或者中文…  相似文献   

16.
家长大多是怀着一颗望子成才的心去教育子女的。但如何对孩子实施有效的教育,家长却常常感到困惑。在此,我想就这个问题与家长共同探讨。要让孩子主动活动幼儿是怎样发展的?有的家长认为孩子是靠大人“教”出来的。因此,教育孩子就要在“教”上下功夫———把孩子关在家里,教识字,教数学,教常识。采用这样的方法,家长费劲不小,孩子却未见得发展得好。这样的“教”会使孩子感到厌倦、乏味,是违背幼儿生理、心理发展规律的。幼儿是在活动中发展的。天真活泼、兴趣广泛、好动好玩是他们的天性。陈鹤琴先生60多年前就指出:“小孩子…  相似文献   

17.
马际娥 《中国德育》2006,1(12):75-76
看到“小红花”这三个字,首先涌上心头的是一种亲切感。是啊,谁没有过对“小红花”热切期待的童年。那一朵朵令人羡慕的代表荣誉的“小红花”是快乐童年不可或缺的良伴,它曾经让多少个孩子的笑容灿烂如花,又曾经成为多少孩子魂牵梦绕的渴望。然而,有的教师却用小红花伤了孩子的心。失望的小红花。一位青年教师在示范课上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做了好多小红花,奖给那些在课堂上表现好的孩子。得到小红花的孩子们欢欣鼓舞,笑容美得就像他们胸前的那一朵朵小红花。有一个小男孩,看到周围的小伙伴都得到了小红花,他  相似文献   

18.
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的未来,在推行和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幼儿艺术教育问题越来越引起广大家长极大重视,这是一种十分可喜的现象。常常听到父母问这样的问题:“我的孩  相似文献   

19.
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关键是加强亲子间的沟通与交流。良好的亲子交流能及时沟通亲子感情,使孩子深切感受到来自父母的关爱;也使父母了解孩子的想法、需求,发现孩子真正需要引导和帮助解决的问题。可是,在育儿过程中,不少家长没有意识到孩子交流能带来的益处,甚至还产生了一些误区,归纳起来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幼儿无需交流持这种意见的家长认为幼儿是不需要交流的。其理由一是幼儿年龄小、不懂事,他们更多地依赖父母,还没有形成自己独立的思想和见解,不与之交流也不会形成所谓的“代沟”;二是在孩子的生活中…  相似文献   

20.
当孩子从幼儿园回来,关心孩子的家长就会忙着询问孩子在幼儿园里的情况。有的家长会问:“今天你在幼儿园里学了什么?”如果孩子说不出什么具体的东西,家长就会感到失望。还有的家长会这样问:“今天你在幼儿园里发现了什么?”让孩子讲述幼儿园里发生的新鲜事,甚至让孩子提出问题来。两种提问应该引起我们家长的思考:你赞成哪一种提问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